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部由赵括来负吗?王阳明对此有不同看法

长平之败的责任,全部由赵括来负吗?王阳明对此有不同看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4/2/18 23:51:06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战国末期最有历史性意义的战争便是长平之战,而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才使得秦国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那么导致长平之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导致的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缘由

长平之战赵国败,秦国胜利取先机

在战国初期,赵国君主率先凭借着变法使自身强大了起来,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都已经领先于其他诸侯国。此时的赵国君主便萌生了一统天下的念头,然而他未曾料到几代人打拼的基业,竟然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而成为了泡影,自此之后,赵国成为了丧家之犬,再无力与其他诸侯国争斗。

公元前270年,秦国军队萌生了想要越过韩国攻打赵国的念头,然而却被赵国名将所击败。此时魏人范雎来到秦国,向秦国统治者提议可以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率先攻打魏国,在取得胜利之后,再将战火转向韩国。秦国统治者认为这一计谋甚是好用,于是于公元前262年命令将领攻打韩国,几番争斗之下,彻底的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

韩国君主得知此事之后,万分惊恐,派出使者向秦国求和。但怎奈管理上党郡的平阳君先他一步,前后周旋于赵国君主以及秦国君主左右,使了一招祸水东引,将矛盾引到了赵国以及秦国之间。在赵国接受上党郡之后,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就此爆发,而秦国也决定出兵攻打赵国。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秦国将领带领着数万兵马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展开了进攻。赵国君主派名将廉颇迎战,一路上势如破竹,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而秦军的侦察兵也并非是等闲之辈,在临死之前还杀死了赵军的一员大将。两个月之后,秦军将领趁赵军不备,率先进攻攻毁了赵军营地,并击败了廉颇,斩杀了赵军四名大将。此战之后,秦国军队便占领了赵国两处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

赵军接二连三的战败,使得君主惶恐不已。虽对廉颇心生不满,但又无计可施。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之间的争斗也正式进入了僵持阶段。秦国将领为求突破,便命令自己的手下散播谣言,称唯有赵括一人才能打败秦军。赵国君主得知此事之后,欣喜若狂,病急乱投医,并令赵括外出带兵攻击秦国军队。然而赵括此人不过是一个熟读兵法,从未上过战场的军事小白而已。在上了战场之后更是急功近利,根本不顾及后果。

白起等一众人便是抓住了赵括的这一特点,佯装失败,诱敌深入,将赵军主力团团包围,使其断粮46天之久。而在这46天当中,赵军士兵大多数都被饿死。随后,白起等人抓住这一关键机会进行反击。没过多久,长平之战彻底结束,赵国的精良部队在战争当中悉数耗尽,元气大伤,再无力单独和秦国进行全方面的对抗。

全军覆没血成河,赵括虽死难解恨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秦军在长平之战当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极大程度上的削弱了赵国的综合实力,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而在此次战役结束之后,白起又奋力直追,将自己手下的一众兵马分为三路继续向其他诸侯国发起了进攻。当时的白起确实萌生过想要一举歼灭赵国的想法。但由于那时的赵国早已经成为了丧家之犬,早一天灭亡与晚一天灭亡已经没有任何差别。

长平之战血流成河的场面,让韩国十分惊恐。赵国为求自保,只能与韩国抱团取暖,派出使者,带着奇珍异宝来到秦国,希望能够与秦国和解。秦国君王欣然接受了韩国和赵国的示好,并与两人达成协议,暂时保住两个国家短暂的安全。赵国君王在解决了一切争端之后,打算处置赵括的家人。在其看来,赵括虽然已死,但他对国家造成的危害是不能原谅的。可是赵括在临行之前,其母多次劝阻,希望赵括不要上战场送死,而且赵括的父亲赵奢也不能动。最后,赵国君主也没有任何行动,只能自认倒霉。

罪魁祸首存争议,独特见解很新颖

虽然长平之战已经过去数千年之久,但对于后世之人来说,赵括就是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罪魁祸首。而人们之所以会如此认为,其主要原因也在于司马迁。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当中,赵括被描绘成了一个未曾断奶的成年巨婴,他不仅居高自满,而且还看不清现实。临行之前不听父母的劝阻,执意奔赴战场,想要建功立业,光耀名门。然而纸上谈兵终成空,就算是后悔也无济于事。也正是因为赵括的种种作为,司马迁连同后世之人都认为赵括就是一个负面人物,甚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然而王阳明认为,后世之人的诸多评论过于偏激,而赵括也根本没有司马迁所说的那么不堪。如果仔细探索长平之战的诸多细节,就会发现赵括的死是非常冤枉的,他不仅成为了背锅侠,还被迫成为了赵国衰败的罪魁祸首。首先,赵括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赵奢乃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赵括的出生就注定他可以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父亲打拼下来的一切。然而他为了向父亲证明自己,主动提出要上战场为国立功,由此可见,赵括并非是贪图富贵的纨绔子弟。而且赵括是有些本领的,他的许多见解也曾得到过赵奢的赞同。但怎奈长平之战,赵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之境,无论是谁都难以改变历史。

结语:封建帝王时期,统治者总会将错误归结于他人的身上,从而抛开自己身上的罪名。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让许多人为之丧命,也终究无法改变国家破败不堪的现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无法改变的结局。而是人在审判过去的同时也应该冷静沉着,不应该被别人的想法所引导。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更多文章

  •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宋高宗为何没有反对?他被“架空”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宋高宗赵构,活到八十多岁,是中国皇帝中少有的高寿老人。可是他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退位,传位给宋孝宗赵昚——赵昚并不是赵构的亲儿子,而是收养的宗室之子,血缘相当疏远。想想看,如果这时的赵构,真的贪恋权势,他何必早早退位呢?他既然肯早早退位,把皇位和权力让给血缘疏远的养子,又怎么会在乎一个小小的岳飞的历史

  • 李清照最霸气的一首诗,只有28个字,中间7个字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清照最霸气的诗,李清照最出名的一首诗,李清照最有气势的十首诗

    北方的金国南下攻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还有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嫔妃、朝臣等三千人北上,一路上备受折磨与屈辱。北宋至此灭亡。金人所到之处,大肆劫掠,44岁的李清照,将家中的书籍器物装了十五车,南渡逃难。兵荒马乱的时节,生命都难以保存,更何况是器物呢?可李清照,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着这批稀世珍宝一

  • 明教是邪教吗?朱元璋的明朝跟明教到底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教被朱元璋灭了吗,朱元璋与明教是什么关系,明教与朱元璋的恩怨

    明教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明朝的国号真的与明教有关吗?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杜撰了一本名叫《明教流传中土记》的文献,张无忌便是在看过这部文献后了解了明教的历史。《明教流传中土记》中称,明教源于波斯摩尼教,于唐朝时期传入中原。波斯人在中国传教,并在长安修建了“大云光明寺”,此后明教在中原开枝散叶,逐渐

  • 宋江城府有多深?被他盯上的4个女人,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对宋江最忠心的人有谁,宋江的权谋之术到底有多厉害,从哪里看出宋江城府极深

    例如宋江因杀害小妾阎婆惜,被官府发配沧州期间,心情郁闷,一个人去浔阳楼喝酒。微醉之后,宋江感慨万千,在浔阳楼题诗一首:“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宋江抒发内心郁闷和抱负的一首诗,但是被江州闲赋通判黄文炳大作文章,诬陷为“反诗”。随后,宋江被官府缉拿,被判处

  • 《国家宝藏》李晨,宋徽宗被网友吐槽像奸臣,守护《千里江山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国家宝藏守护人李晨,李晨宋徽宗千里江山图,李晨宋徽宗作品欣赏

    首先出场的是演员李晨,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去过很多次故宫,他守护的国宝是宋代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因为喜欢书画艺术,前不久还专门写过一篇这个《千里江山图》画展的介绍,一看到李晨要介绍的是这幅画,一种亲切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李晨扮演宋徽宗,将这段故事在节目中还原出来,前几天看到有人吐槽李晨版

  • 顾宋!为什么强盛如汉唐都要和亲,宋朝却宁愿多给钱都不和亲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宋朝有和亲任务吗,汉唐和亲史,北宋王朝和明朝有何不同

    导语: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安内典范杯酒释兵、是非评说澶渊之盟、王安石变法力除积弱、大宋浩劫靖康之耻、绍兴和议岳飞屈死、开禧北伐先胜后败、孤城襄阳苦守无援、崖山陆沉恸哭无泪。坐上“有观点大历史”号时光机,与观史君一起——顾宋!影视剧中嫁到乌孙的汉朝解忧公主“顾宋”!每期一个宋朝话题,今天咱们来聊聊宋朝一

  • 国本之争当中,万历为何最终要向大臣妥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啥国本之争万历会输,万历为什么要搞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在国本之争中耗尽了精力

    一开始,万历确实是想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因为皇三子的生母郑贵妃是他最宠爱的妃子,而皇长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只是一名卑微的宫女,是他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才生下的朱常洛,对王氏母子并无感情可言。但是这注定得不到朝廷一干大臣的支持拥护,因为明代储君制度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在皇后没有子嗣也就是没有嫡子的

  • 古代生活探秘:明朝人为何酷爱饮酒?聊一聊明朝酒文化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人一般都喝什么酒,明代酒文化,明朝喝的什么酒

    从古至今关于“酒”的历史和传说,仿佛如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虽然仅有八个字都却道出了,酿酒鼻祖杜康的历史功绩,以及酒与人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喜、怒、哀、乐、愁,都可以成为人们饮酒的由头。对于酒的感情最为深厚的是李白,因为他曾被杜甫称作“酒中

  • 郭德成是朱元璋的大舅哥,二人喝酒后,大舅哥成了疯癫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提拔郭德成,郭德成个人资料,醉汉郭德成婉拒朱元璋的赏赐

    郭德成的妹妹郭宁莲是朱元璋的宠妃——郭宁妃,明朝开国元勋郭兴、郭英是郭德成的亲哥哥。看过《明英烈》的朋友都熟悉郭兴和郭英,哥俩是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明朝建立后,郭兴被封为巩昌侯,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和两个哥哥同时投奔朱元璋的小弟郭德成,最后只混了个骁骑舍人(侍卫小队长)。(郭德成)后来

  • 汉朝有一官职堪比锦衣卫,皇亲国戚都惧怕,百姓听到名字就躲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像锦衣卫这样的存在不仅仅在明朝时期有,清朝时期的九门提督和锦衣卫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汉朝时期,其实也设立了这样一个机构,那就是司隶校尉。提到司隶校尉,当时百姓都会感到十分惊惧,因为司隶校尉的管辖范围很广,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黎民百姓,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司隶校尉就会马上去办,而且不管对方的身份如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