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刘邦成为皇帝就算了,为什么他的同乡好友都能成为顶级人才?

汉朝刘邦成为皇帝就算了,为什么他的同乡好友都能成为顶级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4/1/20 10:58:41

我们先来看看刘邦手下,都有哪些人才,是从刘邦起家时,就跟随刘邦的。

萧何曹参初时都是沛县县吏,一个人事主任,一个典狱长,与时为泗水亭长的刘邦算是同事。“萧规曹随”,两代汉初宰相。

樊哙则是屠狗之辈,吕公眼光好,除了嫁给市井无赖刘邦一女之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樊哙。最后成了汉朝大将军,左丞相。

周勃则是名善于编织养蚕器具的工匠,为了增加收入,还兼职吹鼓手,有人家婚丧嫁娶时,他作为音乐人去演奏一下。这是比较有耐力的一位将军,参加了灭秦之战,楚汉战争,帮刘邦平定了异姓王,吕后去世,又铲除了诸吕外戚,到了汉文帝时,两度拜相。

夏侯婴,则是沛县司机班的班长,对刘邦忠心耿耿,位列九卿。

卢绾,是刘邦自幼的无赖好友,卢刘两家是世交,是刘邦最信任的人,也算是个另类人才。楚汉争霸之后,受封燕王,成为西汉少有的几个异姓王之一。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虽然不是刘邦的同乡好友,可是自幼家贫,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也是穷苦出身,能够成长为汉初的顶级人才,非常具有代表性,也算他一个吧。

他们到底是怎么成长为“顶级人才”的呢?这应该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时势造英雄。

虽然有时候也可以反过来说,但是,通常乱世之时,更容易英雄辈出。萧何、樊哙、韩信等人都赶上了好的机遇。如果一直和平无事,当时也没有什么科举之类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估计萧何一直都是一名小吏,而樊哙只能继续屠狗为生,韩信么,可能已经被饿死了。

二、敢于奋斗,不放过机会。

造反这个事情,收益很高,风险也很大,很多人恐怕都不敢干。但是这帮人敢跟着刘邦干,说明不缺乏奋斗的勇气与决心。只有敢于亮剑,才能把握住机会,取得成功。

三、选明主,一起打造一个有利成功的平台。

这个典型人物首先就是雍齿,跟随刘邦一起起义,非常受重用。可是中间投降了魏国,再投赵国,后来赵灭亡,又回到了刘邦这里。原本刘邦是要杀他的,幸亏张良求情,刘邦为了收买人心,雍齿才捡了一条命,否则,小命早没了。

雍齿选择错误,机缘巧合捡了一条命,而萧何、张良和韩信就正好相反。萧何对刘邦是一直不离不弃。张良和韩信开始都想跟随项梁项羽,结果项梁、项羽防着张良,看不起韩信,可谓都比较落魄。最后,两人都去投奔了刘邦。

刘邦识才、用才,而萧何、张良、韩信三人,也帮处于逆境中的刘邦绝地反击,打出了一个大汉江山。这才是顶级人才的作为,只要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共同打造一个好平台,三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当之无愧。

四、不断学习,从实践中不断增强能力。

我们常说一句话,“当能力撑不起梦想时,就静下心来学习”。有了机会,敢于去抓机会,可是条件不足够,没有好的平台怎么办?这时候就要我们用我们的能力去创造。

萧何离开关中时,将秦朝的律令、图书全部带走,这有助于萧何掌控全国的形势,户口状况,还可以进一步学习、改进征税、征兵的方法。萧何能够做好后勤部长,将粮食和兵源不断地输送给刘邦,不是凭空来的。

韩信更是在投军之前就熟读兵书,跟随项梁、项羽又不断的学习。张良虽然出身韩国世家大族,也是从读书,刺秦王,得黄石公传授兵法,还有重建韩国时,屡次作战失败中去学习来的韬略。其他诸如曹参、樊哙、周勃等人,也都是从一次又一次,有输有赢的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学习,反复实践,持续总结,是成为顶级人才最关键,也是一个人比较容易掌控的关键。

五、天赋高,运气好。

天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决定了才能的天花板,如果想成为在某些方面顶尖的人才,还是需要一些天赋的。所以,找对比较擅长的天赋方向,也是成为顶级人才的关键。

汉初三杰就不用多言了,都应该是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比如萧何就是善于内政,善于人事管理;韩信就是善于行军打仗;而张良就是善于谋划。他们三人还不算最典型的天赋派,最典型的是卢绾。

卢绾最大的天赋就是善于取信于人,虽然其他方面的才华并不突出,可是能把刘邦给哄得很开心,很信任他,最终竟然换来了一个异姓王做,厉害呀。

至于运气这件事,不用多说了,要成就大事业,成为顶尖人物,有时候真的是运气很重要。比如韩信,如果没有遇到贵人漂母,会不会真的被饿死了;如果不是贵人夏侯婴及时相救,是不是早就已经跟其他几个犯罪的士兵一起被处决了;亦或是萧何没有月下追韩信,那韩信走就走了,可能刘邦永远也没法成为汉高祖,而韩信也可能漂泊一生,都没能遇到明主,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我们常说福将,真不是空穴来风。有些人可能能力并不是那么突出,达到顶级,但是运气好,办什么事都能成,说他不是顶级人才,恐怕也欠妥。

所以,那些跟刘邦一同起义的刘邦同乡好友中能成为顶级人才的,多是抓住了机会,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持续提高自己的那些人。而另外一些跟随刘邦的人,比如“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引自《汉书》),可能因为运气不济,或者限于天赋,或者没能及时提高自己的能力,都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甚至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

更多文章

  • 关羽为何会失去荆州,没有见好就收是其中之一,东吴才是“元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羽痛失荆州,曾仕强谈关羽守不住荆州,关羽抽调大量的荆州守军增援樊城

    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大意吗?首先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襄樊之战发生在刘备和曹操都元气大伤的汉中大战之后。这个时候是什么情况?刘备几乎把除了守军所有兵力都投进去了,而曹操也一直抵抗,最后耗不住了输了。也就是说,刘备为了这场战役,几乎就是“梭哈”了。而两个月后兵力必不可能恢复到能够

  • 原创汉武帝抗击匈奴之十五战役,卫青、霍去病应运而生车步骑协同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汉武大帝卫青对匈奴决战,卫青霍去病与匈奴的三次大战

    开篇:汉匈战争,是汉武帝一生中最辉煌壮烈的诗篇。自马邑之战到征和三年发起最后一次燕然山远征,四十余年之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了对匈奴十五次远征。其规模之大,气魄之雄伟,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于罕见。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汉匈漠北大战最为惨烈。此战后迫使大单于向西方逃窜,匈奴内部发生分裂,由此开始了古代史上

  • 韩信一辈子战功赫赫,鞠躬尽瘁,却因信错一人而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被削掉的尊严,韩信战功赫赫完整视频,韩信的晚年事迹

    最初韩信作为开国功臣,在朝廷上所占据的地位都是较高的,刘邦下令韩信去攻打齐国,却没想到被别有用心的小人钻了空子,被项羽围困的刘邦,希望韩信能够赶紧派兵前来增援。韩信向刘邦提出条件,表明增援可以,但是希望刘邦可以封自己为齐国的代理王。刘邦虽然答应了韩信的要求,但是心底已经开始怀疑韩信的种程度,开始向萧

  • 原创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士兵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辽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孙权合肥之战张辽怎么打败孙权的,为什么孙权十万没打过张辽八百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未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次年,曹操出去讨伐张鲁时,曹操给合肥送了一封护军薛悌的信,写了“贼至乃发(贼到时才打开)”。然而,孙权在汉中看到曹操,未能及时返回东方,8月率十万人北到合肥禄口。孙权长时间不能进攻,并遇到流行病,于是命令军级师撤退,并自己一

  • 关羽到底有多神?死后1年内,魏蜀吴三国各有一员大将莫名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哪一年死的最多,关羽在历史上是怎么样死的,关羽死前三国谁最厉害

    先说关羽死因,东吴派吕蒙征战荆州,收复荆襄之地。已是强弩之末的关羽不堪打击,只好撤离荆州,逃往麦城。不想在前往麦城的路上又遭到潘璋等人的埋伏。连续疲劳作战的关羽被潘璋等人拿下,被押送回城判刑。关羽死后,第一个遭殃的要数吴国的吕蒙。传言他是在庆功宴上狼性大发,喝下孙权的酒后突然大骂孙权,又不待众人回神

  • 汉武帝时期为何要设置刺史制度,这个刺史是干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目的,汉武帝为什么设立刺史监察制,汉武帝为什么设刺史

    刺史制度是汉朝对秦朝监察制度的继承。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郡,并由中央在各郡派驻一名监察御史,地位等同于郡守。西汉承袭了这一制度,不过监察御史往往和地方郡守勾结在一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汉文帝为了监督派驻到地方的监察御史,以防他们和地方郡守营私舞弊,相互串通,于是设置刺史一职,直属于

  • 武则天临终前,看到一80岁老头来到她床前,说道:狄仁杰骗了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死后狄仁杰哪去了,武则天晚年最信任的人,武则天与狄仁杰的关系融洽吗

    武则天这一生经历两个世纪、四个朝代,当过皇帝也做过尼姑。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政治家武则天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但是作为妻子、母亲武则天确实不合格的。武则天一生真心对待的人不多,但狄仁杰绝对是其中一位。那为什么,在武则天临终前,看到那个80岁老头来到她床前,会说狄仁杰骗了她

  • 韩国课本中的“韩国地图”,我国长江以北全部沦陷,唐朝成附属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正韩国历史地图,唐朝附属国一览表,韩国教材里的韩国地图

    日本虽不是我国的附属国,但日本也收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朝时期,两国之间友好往来,唐朝的文化也流传到了日本。但相对于悠久的历史这一点来说,日本显然不如我们国家,可日本也极力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文化,为此还出过不少洋相。比如说日本藤村新一的“旧石器”,上古遗址,被写入教科书之后,才发现这是一场世纪骗局

  • 关中得而复失,不仅因为刘裕想要称帝,更是各方势力博弈后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一共发动了两次北伐,前后灭亡了南燕、后秦政权,同时大败了北魏,又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如果说刘裕能够将关中长期占领下去,那么刘裕统一天下则指日可待。然而刘裕在公元417年历经万苦才夺回关中地区,却在一年后立马就丢了关中,为什么刘裕留下的人不能守住关中呢?一:四周的敌人虎视眈眈刘裕之所以能够

  • 古代也有“大龄剩女”,武则天的母亲44岁才嫁人,影响武则天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的晚年幸福生活,武则天坎坷的一生,历史上的武则天悲惨晚年结局

    古代的医疗技术很落后,严重点的伤风感冒都有可能要了一个人的命,加上时有战乱,青壮年死亡率高,所以古代的平均寿命很短,人们不得不早早完成嫁人生子的大事,和现如今的法律一样,唐朝也对最低结婚年龄做出了规定:男性十五岁以上,女性十三岁以上就可以婚配了。而根据《唐代墓志汇编》的记载,344名上层女性中,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