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后,皇族都去哪了?多数人从事了一个行业,如今依然吃香

清朝灭亡后,皇族都去哪了?多数人从事了一个行业,如今依然吃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22 更新时间:2024/2/5 22:51:48

“不恋经商利万金,晚来古路问佳音”,这是宋代诗人笔下对商人这一职业的态度。我们可以发现,重农抑商一直都是古代社会的主要思想。商人,自古以来在小农社会都是处于最底层的职业。

然而,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古代史也渐渐瓦解,随之而来的社会大变革,考验的不仅仅是百姓,那些皇族后代的生活,也有着一次“大换血”。那他们又何去何从了呢?其实他们从事的最吃香行业,恰恰与我们想象的截然相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衰败的晚清

清朝是我国古代的最后一个朝。提起它,我们的印象无外乎这几个关键词——“衰败”、“颓废”,亦或是康熙盛世的几年。

确实,康熙在位的四十年,可以说是清朝的高光时刻,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那时候,康熙采取了休养生息的国策,与民休息,且大力扶持农业,百姓的生活渐渐从之前的战乱狼藉回归正轨。

那时候,安居乐业是生活的主旋律。大街上也是一派市井繁华景象。而且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初步打破了曾经闭关锁国的封闭局面,人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之前见不到的东西。

然而,都说繁华总会转瞬成空,康熙盛世一直持续了四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终究是止于后来的管理失控了。随之而来的,也便是清朝的下坡路。

1840年,一炮打响的鸦片战争,让整个中华大地沦为一片失控场面。而晚清政府的不作为,无疑是给这即将到来的灾难点火助威。

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整个大清俨然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人们的生活变得四分五裂,任由侵略者的摆布也不能吭声。民间曾涌现出无数起义组织——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然而,它们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毕竟在那个时代和那个社会,限制性实在太多了。

终于,在1912年,溥仪不堪列强的压迫与民众的怒吼,签订了一纸条约,这也预示着清帝退位,大清帝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整个华夏也成了各派活跃的乱世,不亚于千年前的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法顾及其他,只得先求自保。转眼间,小农经济也不再适合那时的社会,土崩瓦解迫在眉睫。外来资本主义的刺激,也正迫使古老的中国因时而变。许多人抛下了曾赖以生存的农业,去尝试很多新的出路。工商业、商品买卖甚至移民,都是人们考虑与尝试过的出路。

贵族何去何从

连百姓都如此辛苦地在乱世中求生存,那那些没落的贵族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知道,其实那些贵族并不像老百姓一样平凡地生活着,每天为了第二天的口粮操心。生在朝廷,他们就注定拥有普通人望尘莫及的财富与自由。

就拿慈禧太后来说吧,她是个极其奢靡的人,在用膳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她开创了“御膳房”这一部门,内有一百多个炉子,三百多个厨师,都是只为慈禧自己服务的。每次吃饭,都会有太监们浩浩荡荡地组队进入慈禧房间,行复杂冗长的一系列礼仪,再有四位老太监专门跪在地上喂太后用膳,用罢,太监们还要重复以上繁琐的礼仪。

而如今没落了的他们,又该怎样适应新的生活呢?

满清八大姓,是清朝最大的一部分贵族群体。他们的祖先曾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然后被朝廷重用,渐渐积累起很大一部分的财富。可以说,生在这样的家族,一辈子的吃穿根本就不用愁了。而当时的清朝街头,那些悠闲游荡的纨绔弟子们,不用想,全都是八大姓的后代们。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带来了罂粟与鸦片。这些毒品摧残着腐朽的清政府官员,也成了八大姓们日常的消遣。酒楼、府上随处可见那些贵族们吸食鸦片、歌舞升平的场景。这样的状态,也预示着他们逐渐的式微。

商业重振雄风

那一部分成天纸醉金迷的贵族们,其未来不言而喻:走灭亡,被时代淘汰;但也有另一批明事理的人,他们选择重新开生活,适应时代。而后面的那一波,事实证明他们后来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选择了商业。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是多么深刻地印在当时人民的心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里面所说的“下品”,便有着商业的一份。在中国这个农业为主的大国,商业被看做最末尾的职业。

而当时的清末,传统农业早已被冲击的四分五裂,列强带来了炮火,但也带来了先进的一些技术。维新派等社会涌现出的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如何适应时代、对抗列强。有一部分贵族,有着敏锐的头脑。他们抓住了时代的洪流,涉足了那曾经处于鄙视链顶端的商业。

其实,虽说自古以来都是重农抑商,但在这样混乱的时代,农业没落,商业也当然应该随之而顶替起中流砥柱的位置。只是处于那个时代的人们,当局者迷,并没有料到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一些贵族凭借自己手中的一部分财产,被迫去经商。然而,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经商居然成了一个可观的出路。由于列强逐渐侵略了华夏的土地,中国不得不对外开放,外国的许多商品、资本和原料,就都源源不断地来到了中国。

这时候,贸易也是亟需人员的。他们就这样抓住了机会,比起那些仍然固守那片农田的农民和仍沉醉于靡靡之音的吸鸦片贵族们来说,他们俨然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发展潜力的人。而经商这一行业,也开始逐渐走入中国人的世界。

结语

那些成功了的皇族们,有着两大特点:第一,是手中本就有着一些资本,有“创业”的本钱;第二,是抓住了机遇,能在这迷雾重重的时代擦亮眼睛,坚持那一条路,结果获得成功。这个道理,放在如今的职场,不也是如此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善长死前大喊:我有免死金牌!朱元璋:看清楚上面的9个字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吴王的手中,曾经就有那么一块免死金牌,意思就是说这个金牌可以免除其他的人的九次死罪。而且,里面更厉害的是,如果那个人犯的罪不是严重,那么就连官府也无法对他用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是否正确。但是它的作用十分的大,很是厉害了,如果自己想要去保什么人,它就会派上用场了。这也是很多的人这么想要得

  • 此人堪称明朝之卫青,如若不死,朱棣不敢起兵靖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靖难战死将领,明朝卫青有多厉害,朱棣靖难其他皇子在干嘛

    太子朱标还在世时,朱元璋便有意识地为他储备全套班子的文武精英,以便作为巩固皇权,彻底解除北元之患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蓝玉。遗憾的是,因为朱标早逝,朱元璋害怕皇长孙朱允炆压不住这帮太子党成员,于是便将他们斩尽杀绝;老将之中只留下善于防守的将领——耿炳文。朱棣起兵靖难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

  • 水浒传:方腊8员大将,为什么能灭杀大半的梁山英豪?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水浒传方腊有多厉害,水浒传方腊为什么那么厉害,水浒传方腊势力排名

    在梁山起义的时候,他们是创业,为自己打拼,因此个个干劲十足。但是自从接受招安之后,就变成了为朝廷打工。再加上很多人本来就对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有很多怨言,因此意志消沉。在这种情况下,梁山好汉的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方腊起义的军队中有很多人才,不仅能文,还能武,所以,对于这样厉害的人物,自然让梁山好汉们吃了

  • 水浒中宋江死后,他就起兵造反,还在陕西当了一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浒传宋江死后谁做了梁山的头领,宋江起兵,宋江在水浒传最后下场

    结果呢,朝廷给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就忽悠着他打辽国,征方腊,最后他自己被高俅毒死不说,还让梁山好汉七零八落,死的死,走的走,落了个凄惨的下场,断送了大好前程。那么,梁山就这么完了吗?没有。事实证明没有宋江,梁山好汉好像会更了不起。梁山好汉(影视剧截图)传说中,李俊等人跑到暹罗,自立为王,过起了逍遥

  • 胡惟庸:九族全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丞相,究竟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古代丞相的形象写照。丞相一职,作为朝廷中话语权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名忠心耿耿的好丞相,不仅是当朝皇帝的心安,更是后世赞扬的对象。而明朝的这名丞相胡惟庸,却与上面的描述大相径庭。以至于朱元璋为了他一人,不惜杀掉了三万人,酿成了明初四大案之

  • 水浒传这3人恨宋江入骨,明明身怀绝技,上梁山后却一次不肯施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浒传中唯一看穿宋江的人,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所有事件,水浒传宋江的绝技和特征

    再比如鼓上蚤时迁,凭借一身偷鸡摸狗的好本领,成为梁山第一侦察兵!将徐宁赚上梁山,全靠时迁潜入徐宁府中,盗得雁翎圈金甲,不管攻打曾头市还是高俅,也全靠他刺探军情,而在征讨大辽、田虎、王庆时,他屡次潜入敌营放火,也是立下汗马功劳!而帅哥燕青更是卖力,在李师师面前出卖自己一身“玉亭柱上铺阮翠”般好花绣,才

  • 水浒中下场最好的人,他识破宋江意图,谎称回乡探母,却一去不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浒唯一看透宋江的人,水浒宋江著名事件,梁山聚义后宋江回乡探亲了吗

    根据小说我们都知道,梁山的掌权人本是晁盖,但是后来宋江投奔梁山,不敢屈居人下,于是就设计拉拢底下的人架空晁盖,等到晁盖去世以后他自然而然就被奉为了梁山老大,受尽梁山好汉的尊敬和追捧,共同谋划着美好的未来,而这时公孙胜却借机离开了。公孙胜见证了晁盖和宋江之间的争夺,深知宋江是一个心机深,手段狠的人,他

  • 史上最惨状元,不足二十日,却被朱元璋以车裂处死,原因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最悲惨的状元,朱元璋为什么杀新科状元,两状元被杀朱元璋影响600年

    前言: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季,而每每当有人说起我们的高考如何如何“不公”之时,我都会笑笑。在翻看了众多的历史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对于我们而言是何其的公正,与古代的科举制度而言,进步良多,让我们以一件明朝科举之案,来看科举制度的弊端,也让我们能够砥砺奋进,成就自我。科举制度自隋朝隋文帝杨广建

  • 方腊起义百万人支持,纵横6州52县,为何被众叛亲离的宋江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江为何要征讨方腊,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方腊的叛乱,宋江大军征讨方腊后阵亡多少人

    其实无论是古代时候的民众还是现在的人民一定都是喜欢和平的年代,因为在和平的年代他们的各项生活才能有秩序有保障的进行,如果发生了战乱他们不仅财产要遭受极大的损失,连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一句话那就是“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的确如此,盛世时期一般都是比较和平安定的,百姓们安居乐业,

  •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说好不杀任何官员,为啥却执意灭此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多大岁数,赵匡胤陈桥兵变意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的作用

    在赵匡胤假惺惺的拒绝一番后,他向三军下令,要求兵士不得扰民,不得惊犯大臣,更不得对天子和太后无礼,违命者定斩不饶。三军允命后,兵士们浩浩荡荡开向京都。然而此次政变,并不意味着没有流血,没有牺牲。据史料记载,这次政变非常顺利,包括大军进入开封城都是赵匡胤曾经的兄弟开的城门。士兵们一路秋毫无犯,然而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