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堪称明朝之卫青,如若不死,朱棣不敢起兵靖难

此人堪称明朝之卫青,如若不死,朱棣不敢起兵靖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01

太子朱标还在世时,朱元璋便有意识地为他储备全套班子的文武精英,以便作为巩固皇权,彻底解除北元之患的需要,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常胜将军蓝玉。遗憾的是,因为朱标早逝,朱元璋害怕皇长孙朱允炆压不住这帮太子党成员,于是便将他们斩尽杀绝;老将之中只留下善于防守的将领——耿炳文。

朱棣起兵靖难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建文帝集团缺少能征善战的将领,因为都被朱元璋解决掉了;而唯一能够战胜朱棣的徐辉祖又不放心使用,因为他是燕王的小舅子,虽然他对朱允炆忠心耿耿。在大明开国功臣中,百战百胜的名将——蓝玉,只要他还在,朱棣断然不敢起兵造反,而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削藩的现实。退一步讲,就算朱棣铁了心要起兵反抗,估计也会被擅长奔袭的蓝玉活捉归案。

其一、蓝玉军事才能远胜朱棣。大明帝王中,除了朱元璋,就数朱棣最擅长用兵,而且还是使用骑兵,这相当了不起。但是,当时朱棣的军事才能是远不如常胜将军蓝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要知道,从草根一路爬到大将军之位的蓝玉绝非等闲之辈;朱元璋曾说他是大明的卫青霍去病李靖,完成了徐达、常遇春所不能实现的宏伟大业。从扫平陈友谅,到出征云南,再到横扫北元和吐蕃,蓝玉几乎打遍了大明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从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最后到沐英,蓝玉追随了大明所有的著名将帅,其作战经验相当丰富。如果不是这帮人太过出色,蓝玉一定会很早就统领大军,施展自己的才华!

反观燕王朱棣,其军事能力之强悍确实少有,在对北元的战争中也是无所不胜,所向无敌。但是,朱棣在造反之前的军事经验也仅限于打击北元,使用骑兵而已;更重要的是,北元的力量在经过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名将吊打之后,已经没有什么作战能力了。所以,朱棣在打击蒙古时,其军事经验并没有积累多少;况且也没有和名将对垒的机会,武力值增长不快!最致命的是,朱棣所部燕军最缺少的就是火器与连发弓弩。因此,就算骑兵不输蓝玉,自己也会在火器上吃大亏。

其二、蓝玉是太子党核心骨干,会支持朱允炆。作为洪武年间最后的战神,蓝玉不但军功卓著,他还是朱标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因为他们是亲戚关系。虽说朱允炆不是蓝玉外甥女亲生,但就凭他与朱标的关系,以及从自身的利益着想,他无疑会拥戴建文帝。《明通鉴》曾记载蓝玉与太子朱标的一段对话,“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臣又闻望气者言,燕地有天子气,殿下宜审之”。可以说,蓝玉一直都是站在太子这边的,是朱标的坚决拥护者;况且朱允炆对蓝玉也不错,还曾劝说朱元璋不要向蓝玉动手。不出意外,至少在朱棣造反之时,蓝玉会支持朱允炆,带兵剿灭燕王。

其三、蓝玉与朱棣有矛盾,而且为人心狠手辣。其实,朱棣靖难之时,朱允炆并不是没有机会赢得胜利,而是因为自己的那道“勿伤吾叔”圣旨让前线将领畏首畏尾,终酿大祸!作为太子党的成员,蓝玉和燕王之间的矛盾自不必说;他还曾建议朱标提防燕王,以防不测!此外,蓝玉为人十分狠毒,连北元王妃都敢羞辱之人,怎么会在乎朱允炆那道“圣旨”呢!可以说,只要蓝玉领兵出战,绝对不会对燕王手下留情,而是往死里打,让其永无翻身之机会。

总而言之,按照蓝玉的军事才能,以及为人凶狠的行事作风,就算是借朱棣十个胆子,他都不敢轻易在北平起兵。要知道,朱允炆只要在朱棣靖难之时,重用徐辉祖(徐达长子)便可以轻易解决燕王问题;可惜徐辉祖是燕王的小舅子,朱允炆不放心使用,而是让草包战神李景隆带兵,后患无穷!但是,蓝玉不徐辉祖、更不是李景隆,而是太子党核心成员,朱棣的死对头,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不过话又说回来,蓝玉为人过于嚣张,军中又多有其亲信,朱允炆能否压得住又是一个问题。如果蓝玉造反,朱允炆会不会联合朱棣等藩王,来次真正的“靖难”呢?

更多文章

  • 水浒传:方腊8员大将,为什么能灭杀大半的梁山英豪?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水浒传方腊有多厉害,水浒传方腊为什么那么厉害,水浒传方腊势力排名

    在梁山起义的时候,他们是创业,为自己打拼,因此个个干劲十足。但是自从接受招安之后,就变成了为朝廷打工。再加上很多人本来就对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有很多怨言,因此意志消沉。在这种情况下,梁山好汉的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方腊起义的军队中有很多人才,不仅能文,还能武,所以,对于这样厉害的人物,自然让梁山好汉们吃了

  • 水浒中宋江死后,他就起兵造反,还在陕西当了一年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水浒传宋江死后谁做了梁山的头领,宋江起兵,宋江在水浒传最后下场

    结果呢,朝廷给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职,就忽悠着他打辽国,征方腊,最后他自己被高俅毒死不说,还让梁山好汉七零八落,死的死,走的走,落了个凄惨的下场,断送了大好前程。那么,梁山就这么完了吗?没有。事实证明没有宋江,梁山好汉好像会更了不起。梁山好汉(影视剧截图)传说中,李俊等人跑到暹罗,自立为王,过起了逍遥

  • 胡惟庸:九族全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丞相,究竟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对古代丞相的形象写照。丞相一职,作为朝廷中话语权仅次于皇帝的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名忠心耿耿的好丞相,不仅是当朝皇帝的心安,更是后世赞扬的对象。而明朝的这名丞相胡惟庸,却与上面的描述大相径庭。以至于朱元璋为了他一人,不惜杀掉了三万人,酿成了明初四大案之

  • 水浒传这3人恨宋江入骨,明明身怀绝技,上梁山后却一次不肯施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浒传中唯一看穿宋江的人,水浒传中关于宋江的所有事件,水浒传宋江的绝技和特征

    再比如鼓上蚤时迁,凭借一身偷鸡摸狗的好本领,成为梁山第一侦察兵!将徐宁赚上梁山,全靠时迁潜入徐宁府中,盗得雁翎圈金甲,不管攻打曾头市还是高俅,也全靠他刺探军情,而在征讨大辽、田虎、王庆时,他屡次潜入敌营放火,也是立下汗马功劳!而帅哥燕青更是卖力,在李师师面前出卖自己一身“玉亭柱上铺阮翠”般好花绣,才

  • 水浒中下场最好的人,他识破宋江意图,谎称回乡探母,却一去不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水浒唯一看透宋江的人,水浒宋江著名事件,梁山聚义后宋江回乡探亲了吗

    根据小说我们都知道,梁山的掌权人本是晁盖,但是后来宋江投奔梁山,不敢屈居人下,于是就设计拉拢底下的人架空晁盖,等到晁盖去世以后他自然而然就被奉为了梁山老大,受尽梁山好汉的尊敬和追捧,共同谋划着美好的未来,而这时公孙胜却借机离开了。公孙胜见证了晁盖和宋江之间的争夺,深知宋江是一个心机深,手段狠的人,他

  • 史上最惨状元,不足二十日,却被朱元璋以车裂处死,原因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最悲惨的状元,朱元璋为什么杀新科状元,两状元被杀朱元璋影响600年

    前言: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季,而每每当有人说起我们的高考如何如何“不公”之时,我都会笑笑。在翻看了众多的历史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对于我们而言是何其的公正,与古代的科举制度而言,进步良多,让我们以一件明朝科举之案,来看科举制度的弊端,也让我们能够砥砺奋进,成就自我。科举制度自隋朝隋文帝杨广建

  • 方腊起义百万人支持,纵横6州52县,为何被众叛亲离的宋江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江为何要征讨方腊,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方腊的叛乱,宋江大军征讨方腊后阵亡多少人

    其实无论是古代时候的民众还是现在的人民一定都是喜欢和平的年代,因为在和平的年代他们的各项生活才能有秩序有保障的进行,如果发生了战乱他们不仅财产要遭受极大的损失,连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一句话那就是“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的确如此,盛世时期一般都是比较和平安定的,百姓们安居乐业,

  •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说好不杀任何官员,为啥却执意灭此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多大岁数,赵匡胤陈桥兵变意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的作用

    在赵匡胤假惺惺的拒绝一番后,他向三军下令,要求兵士不得扰民,不得惊犯大臣,更不得对天子和太后无礼,违命者定斩不饶。三军允命后,兵士们浩浩荡荡开向京都。然而此次政变,并不意味着没有流血,没有牺牲。据史料记载,这次政变非常顺利,包括大军进入开封城都是赵匡胤曾经的兄弟开的城门。士兵们一路秋毫无犯,然而在入

  • 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 南宋报了靖康之耻, 但是历史说, 这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南宋靖康之变的背景资料,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

    宋徽宗这个艺术皇帝,在艺术上的造旨还可圈可点,而在治国这个主业上却是历史上的大昏君一个。宋朝的皇帝,从宋太祖、从见义勇为“千里送京娘”的赵小哥到“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宋太宗开始,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这一愿望在北宋成立以来的一百多年,随着抑武扬文政策的推行,宋朝的军事实力变得越来越弱,

  • 刘涛《大宋宫词》最牛村姑,克夫克子克亲王,却成就2代贤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襄王对她一见钟情,发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将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带回府中,全然不顾原配王妃诞下麟儿。要不是王妃产下儿子,宋太宗赵光义怎可能认定襄王做储君呢?襄王的“恋爱脑”太过了。宋太宗赵光义让刘娥抱着小王孙参加仪式,没成想仪式中有人搞刺杀,胡乱中,王妃中箭,刘娥抱着小王孙逃跑,一名宫女偷袭将小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