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最惨状元,不足二十日,却被朱元璋以车裂处死,原因可笑

史上最惨状元,不足二十日,却被朱元璋以车裂处死,原因可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872 更新时间:2023/12/29 6:27:54

前言: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季,而每每当有人说起我们的高考如何如何“不公”之时,我都会笑笑。在翻看了众多的历史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如今的高考制度对于我们而言是何其的公正,与古代的科举制度而言,进步良多,让我们以一件明朝科举之案,来看科举制度的弊端,也让我们能够砥砺奋进,成就自我。

科举制度自隋朝隋文帝杨广建立伊始,便成为封建社会统治者进行甄选人才的制度。而在其看似程序公正之下,也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机会成为官吏。其中的状元,更是其中的魁首,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而能够登科及第还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谓“金榜题名时”。

可在明朝洪武年间,一位状元的命运,却在短短的高中不足20天内形势急转直下,从被朱元璋钦点到被其下令五马分尸,行车裂之刑,而这个原因更是十分可笑,他也堪称是历史上最为悲催的状元。

陈安阝字安仲,号叔恭,福建人,也就是南方人。为什么我要提及他是南方人呢?这也是他被朱元璋匪夷所思的处死的原因所在。

作为当时经济发展的表象,南方的文化教育水平则在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之后,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正是这场发生于1397年的科举考试,其结局以“南北榜 ”为终,却也让几十位学子惨死,教训惨痛。

朱元璋在亲自选定时年84岁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白信蹈为副主考官。这两位都是自己非常信赖的人选,其中刘三吾更是曾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人品、学识都是无可挑剔。

但是虽然朱元璋为皇帝,更是创造了从草根到皇帝的奇迹,驱逐元朝,诛灭陈友谅,任用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可谓是圣明之君,但是当这一次的科举结果发榜,却让朱元璋雷霆大怒。毫无预料。

原来此次发榜51人,所选拔者也都是饱学之士,但是却闹出了北方学子闹事的风波,北方考生集体联名上疏控告主考官刘三吾(其本是也是南方人)偏袒南方学子,收受贿赂,所以也导致这次科举考试的结果便是51名上榜者全是南方学子。

作为选贤与能的制度,竟然出了如此差错,自然不能轻饶。朱元璋便亲自查办此案。但在经过了十余天的调查之后,结论却乃是认为刘三吾等人阅卷公平公正,并无任何偏袒之失。结果一出,北方学子再次哗然,而朝中许多北方籍贯官员也上书要求复核,此时的朝堂俨然就已经分为南北两派。

以地域而分的政治争端,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鲜见。东晋时期,作为南渡政权本地士族便与南渡的北方士族有着深刻的政治争斗。

但是此事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的明王朝而言,相当棘手。北方政局也刚刚稳定,如果再次陷入分裂结局可以说十分难以收场。于是,张信(朱元璋侍读、调查此案的负责人)、陈安阝等人尽皆被处死,处死者多达20余人。而刘三吾则因为年龄因素,躲过一死,但也被发配西北。

六月,朱元璋在亲自复核试卷后,选定51名中榜,但此时的榜单之上全是51名北方人。

朱元璋其实并非不清楚事情的结果,但迫于政治需要,也只能牺牲了状元之命,这也显示了皇权的随意性。此后明朝的科举制度也便分为了“南北榜”,以地域进行划分,然后再进行殿试。

而这些也都体现出了科举制的局限性,无非是封建统治者在宗法制之下,选拔人才的工具,而对于人才的处置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出发点也只是为了维护统治而已。而我们如今的高考则可以说克服了这种种的弊端,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马到成功!

参考资料:《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明代状元史料汇编》

更多文章

  • 方腊起义百万人支持,纵横6州52县,为何被众叛亲离的宋江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江为何要征讨方腊,历史上真实的宋江和方腊的叛乱,宋江大军征讨方腊后阵亡多少人

    其实无论是古代时候的民众还是现在的人民一定都是喜欢和平的年代,因为在和平的年代他们的各项生活才能有秩序有保障的进行,如果发生了战乱他们不仅财产要遭受极大的损失,连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一句话那就是“宁为太平狗,不为乱世人”。的确如此,盛世时期一般都是比较和平安定的,百姓们安居乐业,

  •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说好不杀任何官员,为啥却执意灭此人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多大岁数,赵匡胤陈桥兵变意义,赵匡胤的陈桥兵变的作用

    在赵匡胤假惺惺的拒绝一番后,他向三军下令,要求兵士不得扰民,不得惊犯大臣,更不得对天子和太后无礼,违命者定斩不饶。三军允命后,兵士们浩浩荡荡开向京都。然而此次政变,并不意味着没有流血,没有牺牲。据史料记载,这次政变非常顺利,包括大军进入开封城都是赵匡胤曾经的兄弟开的城门。士兵们一路秋毫无犯,然而在入

  • 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 南宋报了靖康之耻, 但是历史说, 这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南宋靖康之变的背景资料,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吗

    宋徽宗这个艺术皇帝,在艺术上的造旨还可圈可点,而在治国这个主业上却是历史上的大昏君一个。宋朝的皇帝,从宋太祖、从见义勇为“千里送京娘”的赵小哥到“黄袍加身”的宋太祖宋太宗开始,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这一愿望在北宋成立以来的一百多年,随着抑武扬文政策的推行,宋朝的军事实力变得越来越弱,

  • 刘涛《大宋宫词》最牛村姑,克夫克子克亲王,却成就2代贤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襄王对她一见钟情,发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将一个身份卑微的女子带回府中,全然不顾原配王妃诞下麟儿。要不是王妃产下儿子,宋太宗赵光义怎可能认定襄王做储君呢?襄王的“恋爱脑”太过了。宋太宗赵光义让刘娥抱着小王孙参加仪式,没成想仪式中有人搞刺杀,胡乱中,王妃中箭,刘娥抱着小王孙逃跑,一名宫女偷袭将小王孙

  • 韩信为刘邦平定四方,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司马光一语道出其中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信迟迟不出兵协助刘邦原因,刘邦项羽韩信的故事,韩信为什么没有背叛刘邦而自立

    说起刘邦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刘邦在用人方面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萧何一直都深得刘邦信任,长期掌管汉军军队后勤事宜,萧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功绩就是,他曾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最起初韩信不被刘邦优待时,萧何还曾月夜追韩信。若刘邦错过韩信的话,可能他永远都不可能战胜项羽!那么韩信对刘邦如此重要为何会被刘邦集团

  • 《大宋宫词》中,刘涛饰演的刘娥,性格是否有些过于柔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涛大宋宫词刘娥高清壁纸,大宋宫词刘娥怀孕大肚子,大宋宫词刘涛图片

    对于一些喜爱历史的同学来说,这部戏的女主角刘娥,似乎性格过于软弱。很多网友说,知名女演员刘涛,并没有演出真实历史上刘娥的那种狠辣果敢的秉性。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个话题,和大家好好分析下,《大宋宫词》中,刘涛饰演的刘娥,性格是否有些过于柔弱?刘娥,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公元969年。她的祖父刘延庆曾担任过后晋

  • 刘伯温去世前给朱元璋一筐鱼,让他疑惑不解,17年后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鱼的视频,刘伯温死的时候朱元璋看他没,为什么刘伯温给朱元璋送一筐鱼

    小编觉得,刘伯温在我们的心中,从始至终他好像就是一个学霸的形象。当年,在他12岁的时候,就曾经考上了秀才。如果按我们现在的人的标准,去进行判定的话,他简直就是神童。后来他就参与了朱元璋的起义,刘伯温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早就已经看出了朱元璋的野心抱负。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就不断地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

  • 此人与宋江齐名,梁山108将大半死于他手,宋徽宗最想招安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梁山108将为何对宋江死心塌地,宋徽宗为什么要毒死宋江,宋江死后108将还剩多少人

    导语:当年宋徽宗在位的时候,他沉迷于诗词书画,根本无心统治江山,这时候各地贪腐官员越来越多,百姓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惨,以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当时宋江和方腊齐名,他们二人的势力最为庞大,后来宋徽宗招安宋江,借他的手去打方腊,从而坐收渔利。宋江打着朝廷的旗号去征讨方腊,不曾想手下的108将有一

  • 朱元璋屠杀开国功臣,唯独放过魏国公徐达,徐达死前说出六字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啥不杀徐达,徐达何时被封魏国公,徐达朱元璋结为儿女亲家

    在这灿烂辉煌的历史中朱元璋绝对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他也是与时势互相成就的一位典型代表。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若非时势以及他自身的才能,绝不可能登上皇位,甚至可能连一袭官衣都无缘穿上。不过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在坐上皇位后对那些曾经跟随他的从龙之臣极不放心,最终出现了诸多功臣被杀的情况,不过却有一位人成

  • 顺治皇帝到崇祯墓前哭着说了一句话,证明他才是崇祯的知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治在崇祯皇帝墓前哭,崇祯顺治,顺治和崇祯有什么关系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京师,冲入紫禁城。崇祯皇帝于凌晨时分来到煤山寿皇亭,自缢而亡,时年33岁。而这一年的顺治才刚刚六岁。清朝皇帝之位本来没有他的份,他的父亲皇太极死后,皇叔多尔衮与皇兄豪格为了争夺皇权剑拔弩张,相持不下。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各退一步,六岁的顺治这才得以成为清朝皇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