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曹操过世后,曹丕害死汉献帝自己继位,成为皇帝,他登基之后对于曾经的经历十分记仇,由于父亲曹操特别宠爱他的弟弟曹植,曹丕的太子之位多次差点不保。
因此,曹丕内心始终记恨于曹丕,他想方设法想要羞辱他、陷害他。
于是,曹丕让曹植在大殿之中走七步,每走一步作一句诗,如果做不出来,就要砍头。
他等着看弟弟的笑话,却没想到曹植十分淡定,悠悠然地迈出了七步,并且吟诗一首。
这首诗就是流芳后世的《七步诗》。
曹植将豆荚来比喻自己和哥哥,两个人原本就是出自于同父同母,本该是亲密的兄弟手足,却因为皇位之争走向了自相残杀的地步。
曹植的文采斐然、才思敏捷,能够在七步之间作出一首如此别具深意的诗来,曹丕当场就倍感羞愧,从此饶恕了弟弟曹植。
这个有关七步诗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在皇位之争中输给自己的哥哥曹丕呢?
是否有人了解三国才子曹植的一生命运浮沉?其实,这位才子一生跌宕起伏,四次被封侯,六次被封王,还跟曹叡立誓割下诸葛亮左耳,生擒孙权,可惜却始终没能有机会兑现誓言。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所做的诗篇,千古佳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流传万世,至今仍然耳熟能详。
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枭雄,他的夫人生下了四个儿子,都是曹操的嫡子。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和曹植。
曹植从小就是一个神童般的人物,史书记载,他下笔如有神,出口成章,根本不需要打草稿。
他写的文章曾经被曹操误以为是请人代笔,曹植面对父亲的质疑,充满自信地说,当面考试就知道我是不是请人代笔的了。
而且,曹植的性格从小就十分坦率洒脱,他和其他的王子皇孙不一样,崇尚自由与简朴,很少穿金戴银,而是选择一些十分朴素的衣裳,这一点非常受到曹操的喜爱。
曹植文采斐然,连父亲曹操都非常敬佩他。曹操鼓励他说,要趁着年轻发愤图强。可惜,曹植却并没有听从父亲的话。
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喜欢放纵自由生活、无拘无束、闲时饮酒作乐的公子哥,作为诗人才子,绰绰有余,但如果继承王位,这种性格不见得合适。
曹操曾多次动过废长立幼的想法,但是都因为顾虑曹植无拘无束的性格而犹豫再三。
不仅如此,曹植非常喜欢饮酒,任性妄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做事不知道节制,也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性格,改正缺点。
这些方面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曹丕成熟。
曹丕为人沉稳有谋略,懂得自己既然在才华上比不上弟弟,但是平常行事作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严于律己,很有王位继承人的风范。
曹操在世时,非常宠爱小儿子,给曹植增邑五千户,他共计有一万户封邑,可以说是非常富庶的王宫子孙。
曹植逐渐恃宠而骄,有一次乘车出行违反纪律擅自打开司马门,曹操得知后非常生气,处死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官吏,并且也对这个娇纵无纪律的小儿子逐渐失去了信任。
有一次,曹操让曹植出兵去解救曹仁,但是此时曹植却花天酒地,整夜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曹操知道后对他非常失望,从而彻底不再考虑废长立幼的念头。
毕竟,军纪如山,曹植在曹操的营下并不是一个风流才子,也不是一个骄矜公子,他需要做好一个军人的本分,对整个军队负责。
可是,曹植的性格显然缺少责任感,而且太过任性,难当大任。
在背后为他撑腰的父亲死后,曹植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他仅仅29岁,哥哥曹丕对他有一些忌讳,数次将他徙封,甚至派人对他进行监视,看看弟弟有没有什么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
可想而知,一向追求自由的曹植如今处处受到哥哥的限制,该是多么备受煎熬。
兄弟俩的母亲卞夫人也非常宠爱小儿子,曹丕没有办法,只好顺应母亲,又将弟弟曹植徙封安乡侯,邑八百户,同年,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将他改封鄄城侯。
总之,哥哥曹丕统治期间,曹植过得十分压抑。他的一些至交好友都被哥哥所杀,他写下著名的《野田黄雀行》,抒发了对于友人被害、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愤慨。
字里行间,都是对哥哥曹丕所作所为的不满。
曹丕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不久,就过世了。曹叡继位后,曹植作为他的叔叔,一心盼着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曹植多次给曹叡上书,表明自己作为曹魏的一名臣子,理应得到重用,为国贡献一份力量。
他认为自己有战略才能,分析了一遍当前三分天下的局势,还立志要“擒权葛亮”,意思就是说要生擒孙权,割下诸葛亮的左耳。
这种狂言传到了曹叡耳朵里,他只是对叔叔进行了口头的夸奖,认为他有魄力,很有志向,但是却对他做官的请求丝毫不肯应允。
书中,曹植说到自己不能为国贡献力量,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想而知,年轻时备受宠爱的这位翩翩公子,到了中年却得到朝廷的冷遇,可谓命运多舛。
曹叡因为父亲曹丕与曹植的关系,一直不敢重用他,而且联系到曹植平日里为人作风,不拘小节,为人不够严谨,所以对他不放心。
在位期间,曹叡多次迁封曹植,可见对他的态度。
曹叡是不想曹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以后,结交太多当地的达官显贵,然后聚集门客,再闹出什么事来,所以一而再地让他搬家。
曹植一生四次封侯,6次封王,却在中年时不受哥哥喜爱,不得侄儿重用,年纪轻轻就因为忧郁而病逝了。
可以说,文人才子曹植的一生大起大落,漂泊浮沉,他本有远大的志向,却因为好酒而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下场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