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植一生四次封侯,六次封王,曾发誓割下诸葛亮左耳,却不受重用

曹植一生四次封侯,六次封王,曾发誓割下诸葛亮左耳,却不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71 更新时间:2024/1/22 15:20:51

相传,曹操过世后,曹丕害死汉献帝自己继位,成为皇帝,他登基之后对于曾经的经历十分记仇,由于父亲曹操特别宠爱他的弟弟曹植,曹丕的太子之位多次差点不保。

因此,曹丕内心始终记恨于曹丕,他想方设法想要羞辱他、陷害他。

于是,曹丕让曹植在大殿之中走七步,每走一步作一句诗,如果做不出来,就要砍头。

他等着看弟弟的笑话,却没想到曹植十分淡定,悠悠然地迈出了七步,并且吟诗一首。

这首诗就是流芳后世的《七步诗》。

曹植将豆荚来比喻自己和哥哥,两个人原本就是出自于同父同母,本该是亲密的兄弟手足,却因为皇位之争走向了自相残杀的地步。

曹植的文采斐然、才思敏捷,能够在七步之间作出一首如此别具深意的诗来,曹丕当场就倍感羞愧,从此饶恕了弟弟曹植。

这个有关七步诗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植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在皇位之争中输给自己的哥哥曹丕呢?

是否有人了解三国才子曹植的一生命运浮沉?其实,这位才子一生跌宕起伏,四次被封侯,六次被封王,还跟曹叡立誓割下诸葛亮左耳,生擒孙权,可惜却始终没能有机会兑现誓言。

曹操作为东汉末年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所做的诗篇,千古佳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流传万世,至今仍然耳熟能详。

这样一位富有才华的枭雄,他的夫人生下了四个儿子,都是曹操的嫡子。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和曹植。

曹植从小就是一个神童般的人物,史书记载,他下笔如有神,出口成章,根本不需要打草稿。

他写的文章曾经被曹操误以为是请人代笔,曹植面对父亲的质疑,充满自信地说,当面考试就知道我是不是请人代笔的了。

而且,曹植的性格从小就十分坦率洒脱,他和其他的王子皇孙不一样,崇尚自由与简朴,很少穿金戴银,而是选择一些十分朴素的衣裳,这一点非常受到曹操的喜爱。

曹植文采斐然,连父亲曹操都非常敬佩他。曹操鼓励他说,要趁着年轻发愤图强。可惜,曹植却并没有听从父亲的话。

他本质上就是一个喜欢放纵自由生活、无拘无束、闲时饮酒作乐的公子哥,作为诗人才子,绰绰有余,但如果继承王位,这种性格不见得合适。

曹操曾多次动过废长立幼的想法,但是都因为顾虑曹植无拘无束的性格而犹豫再三。

不仅如此,曹植非常喜欢饮酒,任性妄为,作为家里的小儿子,做事不知道节制,也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性格,改正缺点。

这些方面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曹丕成熟。

曹丕为人沉稳有谋略,懂得自己既然在才华上比不上弟弟,但是平常行事作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严于律己,很有王位继承人的风范。

曹操在世时,非常宠爱小儿子,给曹植增邑五千户,他共计有一万户封邑,可以说是非常富庶的王宫子孙。

曹植逐渐恃宠而骄,有一次乘车出行违反纪律擅自打开司马门,曹操得知后非常生气,处死了负责管理司马门的官吏,并且也对这个娇纵无纪律的小儿子逐渐失去了信任。

有一次,曹操让曹植出兵去解救曹仁,但是此时曹植却花天酒地,整夜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曹操知道后对他非常失望,从而彻底不再考虑废长立幼的念头。

毕竟,军纪如山,曹植在曹操的营下并不是一个风流才子,也不是一个骄矜公子,他需要做好一个军人的本分,对整个军队负责。

可是,曹植的性格显然缺少责任感,而且太过任性,难当大任。

在背后为他撑腰的父亲死后,曹植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他仅仅29岁,哥哥曹丕对他有一些忌讳,数次将他徙封,甚至派人对他进行监视,看看弟弟有没有什么反对自己的言行举止。

可想而知,一向追求自由的曹植如今处处受到哥哥的限制,该是多么备受煎熬。

兄弟俩的母亲卞夫人也非常宠爱小儿子,曹丕没有办法,只好顺应母亲,又将弟弟曹植徙封安乡侯,邑八百户,同年,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将他改封鄄城侯。

总之,哥哥曹丕统治期间,曹植过得十分压抑。他的一些至交好友都被哥哥所杀,他写下著名的《野田黄雀行》,抒发了对于友人被害、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愤慨。

字里行间,都是对哥哥曹丕所作所为的不满。

曹丕是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不久,就过世了。曹叡继位后,曹植作为他的叔叔,一心盼着自己的才能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

曹植多次给曹叡上书,表明自己作为曹魏的一名臣子,理应得到重用,为国贡献一份力量。

他认为自己有战略才能,分析了一遍当前三分天下的局势,还立志要“擒权葛亮”,意思就是说要生擒孙权,割下诸葛亮的左耳。

这种狂言传到了曹叡耳朵里,他只是对叔叔进行了口头的夸奖,认为他有魄力,很有志向,但是却对他做官的请求丝毫不肯应允。

书中,曹植说到自己不能为国贡献力量,感到“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可想而知,年轻时备受宠爱的这位翩翩公子,到了中年却得到朝廷的冷遇,可谓命运多舛。

曹叡因为父亲曹丕与曹植的关系,一直不敢重用他,而且联系到曹植平日里为人作风,不拘小节,为人不够严谨,所以对他不放心。

在位期间,曹叡多次迁封曹植,可见对他的态度。

曹叡是不想曹植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以后,结交太多当地的达官显贵,然后聚集门客,再闹出什么事来,所以一而再地让他搬家。

曹植一生四次封侯,6次封王,却在中年时不受哥哥喜爱,不得侄儿重用,年纪轻轻就因为忧郁而病逝了。

可以说,文人才子曹植的一生大起大落,漂泊浮沉,他本有远大的志向,却因为好酒而失去他人的信任,最终下场凄惨。

更多文章

  • 秦始皇要吃公鸡蛋,下令三天找到,大臣着急,7岁孙子:这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死前3个秘密举动,秦始皇临死前的警告,秦始皇传位秘密

    秦始皇曾经就想出过一个损招,他想吃“公鸡蛋”,让臣子三天之内找回来,这位臣子知道,这是秦始皇想要收拾他的一种方式,不过,他年仅7岁的孙子还是巧妙化解了危难。诡异莫测的局势事情还要从公元前251年说起。那一年,秦昭王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成为了王后。在王后等人的撮合下,子楚被立为太子,之

  • 曹操在戏曲中被塑造成奸诈的“白脸”,真实的曹操又是怎么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脸曹操个人资料,京剧红脸的关公斗玉马白脸的曹操,曹操的各种形象

    编辑:钟毓《三国演义》作为古代的四大名著,深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细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作者罗贯中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很有一些“贬曹捧刘”的嫌疑,很多对曹操的描述都与“三国志”中不相符,甚至这种偏差导致了很多戏曲都把曹操塑造成了“白脸”奸诈的形象,那么真实的曹操如果不像罗贯中文字中所描写的

  • 李斯深受秦始皇信赖,为何在秦始皇死后却把秦朝毁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历史秦始皇与李斯,秦朝李斯个人资料,李斯是如何奠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编辑:钟毓秦朝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结束了中原领土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也给之后的数十个朝代奠定了基础,毕竟秦朝是第一个帝制的王朝。而秦朝能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这与秦始皇的努力密不可分。虽然秦朝的发展和最终的大一统不是秦始皇一个人的功劳,那是秦国历代君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历代君主把秦国变强大后并

  • 他是蜀汉的毒瘤,说赵云是反贼,坑死刘关张三人,孔明都未看破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云能不能打过刘关张,刘关张与赵云的关系,三国时期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罗贯中老先生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基础上再创造,写出了一本旷世巨作,那就是《三国演义》,书中为大家详细的描绘了三国时期三足鼎立的政权关系,也为我们呈现各种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不论是料事如神、足智多谋,拥有大智慧的诸葛亮,还是忠义两全、勤政为民,拥有广阔胸襟的刘备,抑或是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拥有乐观心性的张

  • 历史上曹操真的错杀了吕伯奢一家人?历史学家:杀的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真杀了吕伯奢一家吗,通过曹操杀吕伯奢对曹操的评价,曹操为什么没杀吕伯奢

    《三国演义》对这段情节的叙述大致是这样的:曹操因为行刺董卓失败,慌忙跑路。逃亡路上被陈宫识破,扣押下来。陈宫认为曹操是个英雄,就决定弃官跟曹操一起回乡举事,路过曹操故人吕伯奢家,便决定留宿一夜。夜里曹操听见磨刀声,以为要害自己,便先发制人,杀了其家人。杀完之后,他还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宁教我负

  • 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随后击败了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武帝第一次与匈奴作战,汉武帝击败匈奴了吗,汉武帝派哪两位大将击败匈奴

    我们知道,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汉人一直打不过匈奴人,但到了汉武帝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批名将,像李广啊,霍去病啊,卫青啊,帮汉朝打了个翻身仗。为什么名将会扎堆儿出现呢?最近,有专家拟文说,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背后的制度在起作用,这个制度就是“学习匈奴”。这个“学习匈奴”的制度,是一个叫晁错的人提出的,

  • 霸王项羽杀了1个王爷,400年后,王爷后代威震三国,害死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羽杀了多少名将,项羽到底有没有杀20万秦兵,项羽为何要杀20万俘虏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刘邦和项羽等各路豪强乘势而起,各霸一方争雄天下,合力把秦朝推翻后,马上开始为下一任皇帝人选进行殊死拼杀,轰轰烈烈的楚汉相争由此拉开序幕。楚汉争霸初期,霸王项羽勇力绝人,擅长用兵,无论实力和声望、占据的地盘,都远在刘邦之上,刘邦面对实力雄厚的项羽,全面处于下风,不得不韬光养晦,隐

  • 诸葛亮去世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结果他发现,刘禅根本就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了他一个问题,诸葛亮死后刘禅问了最后一个问题,诸葛亮死前刘禅说了啥

    说到可歌可泣的乱世三国,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借由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也都更加熟悉和了解这段历史。再加上最近几年影视行业的大热,越来越多三国题材的影视剧被搬上荧屏,三国历史再度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说到三国之中的人物,大家都会提到诸葛亮,这位智谋超群、料事如神的蜀国军师。可以说,刘备在得到诸葛

  • 刘备的义子刘封被赐死,只因诸葛亮说的七个字,刘备听完果断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为何会被赐死,刘备为何要赐死养子刘封,刘备大儿子刘封死因

    这个人就是刘封,准确地来说他是刘备的干儿子。早年的刘备膝下无子,当时刘备的年纪也不小了,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便收养了刘封当义子。刘封自己也十分地争气,跟着刘备南征北战,尤其是在攻打西川的时候,刘封跟着诸葛亮出征,所过之地战无不克,当时的刘封也不过才二十岁。但可惜的是刘备刚认了刘封当义子没多久,刘

  • 他被誉为三国第一谋士,才智远胜于卧龙孔明,曹操曾为他三次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时期三位顶级谋士,三国时期最著名的谋士

    ???但是还有一位人物,名气虽然并不突出,但是能力却可堪称妖孽,一点也不逊色于诸葛亮。曹操曾因为他的死,三次痛哭,此人就是郭嘉。对于这样的奇才,久居山中的隐士徽州水镜先生曾经这样评价郭嘉,他的锋芒太盛了,卧龙凤雏都比不过他,等他死后,这两人才可以出山去干大事业。由此可见,郭嘉的才能是高于卧龙凤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