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钟毓
《三国演义》作为古代的四大名著,深受读者欢迎,但是如果细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作者罗贯中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很有一些“贬曹捧刘”的嫌疑,很多对曹操的描述都与“三国志”中不相符,甚至这种偏差导致了很多戏曲都把曹操塑造成了“白脸”奸诈的形象,那么真实的曹操如果不像罗贯中文字中所描写的那样,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
曹操是否奸诈?曹操当然是奸诈的,但是奸诈并不代表小人。
在政治场上,在战场上,如果没有点奸诈的手段,又怎么能出奇制胜呢?不要说曹操奸诈,就是诸葛亮、周瑜等人也算是奸诈了,不奸诈他们怎么能相处“火船借箭”这样的绝招呢?而曹操的奸诈从小就有展现,早在曹操小的时候,因为他生性顽劣,他的叔叔就很瞧不上他,经常给他上课,教训他,因此小小的曹操就想教训教训叔叔,于是一次在叔叔面前故意抽风,叔叔看后连忙跑到曹操的父亲曹嵩那里细说了情况,可等曹嵩来后,发现曹操正在院子里玩耍,父亲问起时,曹操之说自己好好的,叔叔为何要咒自己,从此曹嵩对叔叔的各种告状也就置之不理了。而曹操的这份奸诈也是他日后在战场上胜仗连连的原因之一。
曹操是否英勇无敌?曹操当然英勇无敌。而且曹操的英勇不仅表现在战场杀敌上,更表现在对汉室江山的责任和保护上。
早在董卓专权时,所有人看着董卓滥杀无辜都无计可施,甚至有人掩面哭泣,只有曹操站起来,主动请缨刺杀董卓,虽然最后计划以失败告终,但是曹操的对汉室的这份情谊是值得肯定的,他英勇的精神也是可歌可叹的。
曹操是否心狠手辣?很多人对曹操的坏印象是因为他心狠手辣,特别是他杀了父亲的老友吕伯奢,还撂下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之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一路遭到董卓的追杀,后来遇到了陈宫,陈宫愿意追随曹操一起创业。两人逃跑过程中,路过曹嵩的老友吕伯奢家中,于是两人在吕伯奢家休息。正在小憩中,曹操听见屋外有磨刀的声音,还听到什么“绑起来”“杀了”之类的词,曹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起了歹心,于是拔剑把吕伯奢一家人都杀了。路上遇到正打酒回来的吕伯奢,为了不留活口,把吕伯奢也杀了,陈宫既生气又无奈的问曹操为何如此,曹操坦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而在《三国志》中,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罗贯中加了一个“天下”二字,意义就大有不同了。
曹操是否是个无情之人?曹操的无情要看对谁。
曹操也是个爱才的人,很多原来是辅佐对手的,最后都被曹操收为己用,比如他的最重要的谋士荀彧最早是辅佐袁绍的,还有些讨伐曹操檄文的陈琳,当时曹操读了这篇檄文,头疼病都给气的犯了,可又不得不大赞陈琳的才华,最终还是把陈琳收入麾下了。还有曹操对他的家人也十分有情,当年曹操因为好色,导致长子曹昂和大将典韦纷纷战死,这件事情让卞夫人十分生气,一气之下竟然离家出走,要和曹操断绝关系,为了挽回卞夫人的人和心,曹操曾数次低声下气去卞夫人娘家请求原谅,最终卞夫人没办法从曹昂的死中释怀,选择孤独终老,而曹操直到死都对卞夫人感到愧疚。
曹操是否有政治野心?曹操当然有政治野心,身为政治人物,没有政治野心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但是曹操的政治野心不像袁术一样,想要称帝自立天下。曹操最大的政治野心就是让中原领土统一,这也是他戎马一生所追求的政治目标。而关于这一点上,曹操比谁都要纯粹,虽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却有自己的底线,无论是他认为现在不是自立为王的时候也好,害怕留下骂名也罢,终归在他有能力称帝的时候他仍然选择了保卫汉室江山,这就是他强于其他诸侯的地方,这一点甚至要强过刘备和孙权。因此在三国中,虽然英雄众多,但是曹操是实至名归的英雄人物,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
—END—
参考内容:
《三国志》
《三国演义》
《细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