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其中原因,除了蜀道本就地形崎岖、易守难攻之外,也离不开朝中少数贤臣的倾心辅佐。值得一提的是,诸葛亮去世后接替其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是一个当县长时曾经因为酗酒不理政务而差点被刘备处死的人,他便是“蜀汉四相”之一的蒋琬。
东汉末年,蒋琬生于零陵郡湘乡县,也就是今天的湖南省湘乡市一带。据《三国志》记载,蒋琬弱冠之年便与表弟刘敏一同以才学闻名,后来以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因功被封为广都县的县长。值得一提的是,刘敏后来也为蜀汉效力,他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还因为协助王平抵御曹魏大军的战功被封为云亭侯。
说回蒋琬,到达广都县上任的他无心处理政事,每日只饮酒作乐。不久后,刘备亲自前去巡视治下各地,在途经广都时发现蒋琬态度如此恶劣,当即勃然大怒,准备将其定罪处死。得知此事后,诸葛亮连忙劝阻道:“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诸葛亮亲自为蒋琬求情,刘备这才息怒,但还是将其罢免以示惩戒。丢官的蒋琬某天做了个梦,梦到自家门前有一只头上正血流不止的牛,心中十分不悦。于是,他找到了以占梦闻名,在史书中多次登场的赵直,赵直表示见血代表事情逐渐分明,而牛角到鼻子的部分呈现“公”字的模样,这代表着蒋琬将会位居三公之列,是大吉之兆。
没过多久,蒋琬被完全消了气的刘备启用为什邡县县令,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更是将蒋琬封为了尚书郎。建兴元年(223),后主刘禅即位,位高权重的诸葛亮获得了开府的特权,而蒋琬很快被召入丞相府,并先后出任东曹掾、丞相参军等职。五年后,平定了南方的诸葛亮动身前往汉中,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北伐,而蒋琬则被留在成都,与长史张裔一同管理丞相府的大小事务,可见诸葛亮对他多么信任。
建兴八年(230),六十五岁高龄的张裔去世,蒋琬接替其成为了丞相府新任长史,并被加封为抚军将军。诸葛亮数次出兵北伐,都是蒋琬在后方负责粮草、军械等后勤保障,对其才能颇为满意的诸葛亮因此常常表示:“公琰讬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由此可见,蒋琬已经被诸葛亮视为了一同复兴汉室的重要助力。
随着身体情况逐渐恶化,诸葛亮预料到了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在给后主刘禅的密奏中写道:“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遵照其言任命蒋琬为尚书令,很快又加行都护、假节,升其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封为了安阳亭侯。
尽管蒋琬名义上已经位极人臣,但当时诸葛亮新逝,群臣惶恐不安,对他能否主持大局都抱有怀疑。接下来的时间里,蒋琬不悲不喜,照常处理政务,终于渐渐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与尊敬。延熙元年(238),刘禅下诏命蒋琬率军前往汉中屯驻,伺机与东吴合力征讨曹魏。与此同时,刘禅给予了蒋琬开府的权力,并在次年加封其为大司马。
在蒋琬看来,从西北攻略关中道路艰险,不如顺着长江由水路进攻魏兴、上庸,继而图谋中原。不过,由于旧病发作,再加上群臣反对,蒋琬的计划没能得到实施。随后,蒋琬又提出由姜维出任凉州刺史,征讨西北,自己则前往涪县,也就是今天四川绵阳的涪城区一带镇守,为姜维提供支援。
延熙七年(244),病情加重的蒋琬请求将益州刺史之职让给费祎,两年后,他因病去世,朝廷为其赐谥“恭”。作为蜀汉政权的一把手,蒋琬掌权期间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才能与气量:东曹掾杨戏对他不理不睬,他表示这正是杨戏表里如一的体现;督农杨敏批评他办事昏聩,远不如前人,他完全不怒,坦言确实如此,后来杨敏犯错,蒋琬依法惩处,没有夹杂丝毫个人好恶。
综上所述,曾经差点被刘备杀掉的蒋琬在诸葛亮去世后支撑起了本就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尽管由水路攻打曹魏的想法确实存在诸多欠考虑的地方,但他对内将蜀汉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外支持姜维等人的开拓进取,且深受满朝文武敬爱。如此看来,尽管很多地方确实不及诸葛亮,但蒋琬也配得上收获后世的尊重与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