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我国民间流传极广,其中的许多故事更是人尽皆知。在大部分人看来曹操无疑是一个狡诈的奸雄,小说中他也是最大的反派角色。不过历史上的曹操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本身求贤若渴,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即便如此他对人才依然有最基本的底线要求。一位将军的母亲被绑在城楼上,此人却继续下令攻城,曹操得知后表示此人是真正的禽兽,不可重用。
这位将军名叫朱灵,是三国时期冀州人,在小说中此人出场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都作为龙套一笔带过,因此许多人都对朱灵没什么印象。在历史上朱灵却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本是袁绍手下的大将,征战时立下许多功劳,即便和张郃相比也不遑多让。
彼时河北仍处于战乱之中,主要由袁绍和公孙瓒进行争斗,虽说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身份,但他在冀州的根基较为薄弱,而公孙瓒经营幽州多年,手下的白马义从更是威震天下,早期袁绍在交战中一直处于下风。
在一次与公孙瓒的会战中,朱灵也奉命出征,他的任务是防守一座城池,在这里抵挡敌人的进攻。按理来说这个作战任务较为轻松,只要坚守不出敌人的骑兵便无可奈何,可是朱灵的手下出现了一个名叫季雍的叛徒,在他出城巡逻的时候将这个城池都送给了公孙瓒。这也让朱灵十分愤怒,不过一时间他根本无法报仇,只能带兵返回城池,希望能短时间将其夺回。
虽然城池已经被献出,但是公孙瓒的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城,城里仍旧只有季雍手下的一支小部队,根本无法抵挡朱灵的大军。为了守住城池,季雍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城里朱灵的母亲和弟弟押了出来,挂在城池上威胁朱灵,逼迫他退兵。谁料朱灵看到这样的景象不管不顾,选择继续攻城。季雍看到这样的景象极为愤怒,将两人当场杀死并肢解,一时间朱灵手下的士兵悲愤交加,没过多久便攻下了城池。
虽说朱灵此次的确立下了一些功劳,但是他的这个行为很快传出去,朱灵本人也受到许多非议。我国一直是一个崇尚孝道的国家,父母的安全对于子女来说更是至关重要,从此朱灵再也无法受到重用。曹操在中原地区崛起,发兵攻打徐州,此时的曹操和袁绍仍旧是盟友关系,袁绍也派遣了一支部队支援曹操,而朱灵就是其中的一位将领。
来到曹营之后,朱灵被曹操的霸气震住,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雄主,相比之下袁绍相去甚远,因此一番考量后他选择归顺曹操,再也没有返回河北。曹操本就求贤若渴,对于投奔而来的人才自然是欢心接纳,而后朱灵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期间立下许多功劳,完全不次于著名的五子良将。
可曹操从来不曾提拔过朱灵,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然而实际上到最后也只是作为副将出征。朱灵监视刘备时出现纰漏,导致刘备顺利逃亡,这也让曹操更加不待见他,甚至处处找朱灵的麻烦。而后曹操将朱灵安置到冀州城进行整顿,谁料不久后城里就出现叛乱,这样的情况让曹操大发雷霆,立马安排于禁前往冀州废黜朱灵,没曾想朱灵在军中声望太高,最后于禁也只是将他收编为副将,这才避免了兵变。
曹操的性格本就唯才是举,为何对朱灵如此特殊,实际上曹操也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朱灵是一个不孝之人,其次他背叛了自己的主公袁绍是为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之人任谁也不敢重用,曹操自然也不例外。由此看来曹操也有着复杂的人格,与小说中记载有所区别。因此在看待历史人物时一定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参考资料:
《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