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发动政变,是他们两逼的吗

朱棣发动政变,是他们两逼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91 更新时间:2024/1/16 20:57:34

因为朱棣是发动了靖难之役,才夺取了皇权的。对于这段历史,很多影视剧都津津乐道,有各种各样的改编。那么朱棣是本来就想夺取皇权,还是被逼的?其原因,在后世存在很大争议,众说纷纭。

朱棣发动政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靖难之役的真正原因。

1.朱棣被逼

从客观角度分析,可以说朱棣发动政变是被逼的,而且逼迫他的人,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个是朱允炆。为什么说是他们两个人逼朱棣发动政变呢?

首先来看朱元璋对朱棣的逼迫。

朱元璋很喜欢长子朱标,他在登基不久后,就立了朱标为太子。然而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万分。为了表达对朱标的思念,他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来继承他的皇位。

按照封建社会的继承制,朱元璋应该将皇位传给儿子。当时朱元璋的长子、次子、三子全都去世了,四子朱棣就是第一继承皇位的人选。而朱元璋的决定让朱棣非常失望,但先皇遗诏也不能改。所以朱棣只能暂时忍耐,等待时机。

再来看看朱允炆对朱棣的逼迫。

朱允炆登基后,害怕叔叔们造反,于是开始削藩,想剥夺他们的军权,这其中就包括朱棣。朱棣当然不同意,本来他就是离皇位最近的人,失去了皇位不说,侄儿子还要打压自己,当然心中恼怒。

他知道,如果此时不发动政变,侄儿子也一样容不下自己,于是朱棣心一横,决定发动政变。而朱允炆削藩的行为,正好给了朱棣借口。很快,他就发动靖难之役进攻南京,夺了皇位。

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朱棣发动兵变,是他的父亲和侄儿子,一步一步逼的。朱元璋和朱允炆的做法,于当时而言是不合理的。

2.朱棣本意

前面分析了朱棣造反的客观原因,但一场政变的形成,不仅仅只有客观原因,朱棣本人也是有动机的。如果朱棣不想或者不敢起兵,那么靖难之役也很难成功。

想是做的前一步,朱棣会去攻打南京,说明他确实有政变的想法。

朱棣年轻时,就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他回凤阳老家时,到处了解民间生活。那些民间的琐事,他都会去了解前因后果,为自己日后执政,制定政策打下基础。

在军事方面朱棣也积累了力量和经验。他在北平做藩王时就多次参与北方的军事行动,消灭了元朝的残余势力,这使他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加强了,军权也随之越来越大。当然,这也为他后来发动靖难之役奠定了军事基础。

朱元璋晚年时,朱棣的三位哥哥先后去世,他就成了长子。因此朱棣觉得自己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朱允炆无论从军事能力、国家治理、和政治经验上,都远比不上朱棣,但朱元璋却传位给他,所以朱棣心中很不服气。当朱允炆登基后,他就寻找借口发动政变了。

虽说客观上,朱允炆削藩是对他造成了危险,但其他的藩王并没有像朱棣这样反对朱允炆。

从朱棣青年时期到政变的一系列行为来看,朱棣其实是想做皇帝的。

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靖难之役的发生。从事件本身来看,其实这是朱元璋埋下的祸根。

按照宗法制的规定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然而朱元璋一反常态,当太子朱标去世后,他直接传位给了孙子,这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满。不仅是儿子们不满,臣子们也会不满。

孙子的年龄阅历都远不及儿子们,儿子们自然不会心悦诚服地做孙子的臣子。孙子年轻,在朝中缺乏亲信,臣子中真正支持他的人也很少。这样的安排也给孙子留下朝政隐患。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发动政变时,可以得到很多大臣支持的原因。实际上,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叔侄矛盾,是朱元璋挑起的。朱元璋的做法,造成了家庭不和,亲戚反目成仇。

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件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领导要能够服众,当新任领导不符合大众的期望时,很容易发生灾难。

现代很多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比如老领导退休,需要选择新人接替。但在选择新领导时,常常伴随着派系斗争。通过裙带关系上位的新领导,一般都难以服众。落选的人,要么离职,要么就和朱棣一样挑起新一轮的斗争。

所以公司领导人是否明智决定了公司的发展前景。很多工作中的矛盾,都是领导的错误决定造成的。很多公司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内斗中,消耗掉的。最终导致公司利润下滑,甚至公司倒闭。

晓古是为了通今。朱元璋、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给我们现代人提一个醒。在做决策的时候,应当保持清醒和理智,切莫从感情出发,一时冲动而酿成大祸。

参考文献:

《明史·成祖本纪》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为什么这个君王三年不理朝政,还能完成雄图霸业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修紫禁城,朱棣哪年进驻紫禁城,朱棣和紫禁城的关系

    但是朱元璋也年事已高,迁都是一件大事情,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后来人,也就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也因为自己没有定都于北方,为了北方的安定,所以朱元璋才让自己的儿子分别在北方封王,为的就是出现了紧急情况,自己的儿子可以抵抗异族,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在朱元璋的这个战略中,朱棣在抵抗

  • 朱标如果不死的话,如愿登上皇位,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标要是没死朱棣还敢反吗,为什么说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谋反吗

    朱标跟朱允炆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同样的文质彬彬,同样的君子风度,但朱标跟朱允炆又不一样,朱标上过战场,做过太子,处理过朝政,与朝中不少大臣关系密切。那么,若是朱标没有英年早逝,朱棣敢动手造反吗?这样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是那般的好笑,朱棣敢动自己的亲侄子,那是因为朱允炆能力不足,朱棣也实在到了

  • 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将它交给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偏心朱标朱棣,朱标死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标死后朱元璋想过立朱棣吗

    可是,建文帝继位以后,明朝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朱允炆生死未仆。从结果来看,朱棣要比朱允炆更有能力,那么,朱元璋为何在朱标去世以后,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将它交给年幼的朱允炆呢?其实,将皇位传给朱允炆,也是朱元璋的无奈之举。朱元璋最器重的接班人,还是朱标,这位性格敦厚、做事稳重的太子,

  • 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杀无赦,如今这是多少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贪多少钱治罪,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处理的贪腐案

    说起朱元璋,他出生于元朝时期,当时元朝是蒙古人统治的,所以当时的等级制度严明,社会有4个等级,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南人以及汉人。其中蒙古人是统治阶级,所以拥有天下,而色目人是剥削阶级,南人和汉人都是属于被剥削的阶层。其中蒙古人杀人只需要赔偿点钱就行,当然是理论上,所以朱元璋一家从小备受压迫。当时正

  • 朱元璋恨透了这个姓氏,命令后代男盗女娼,很多人为此选择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即便是到了我们现代还是有很多的人愿意相信命运一说,也有很多的人相信现世报,所以就有很多人在当时看起来好像是过的挺好的,这之后他自己本身也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报应,或者是惩罚,但是这几百年之后,他的后代却因为他而受到了很大的牵连,这一点其实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他就是来自南宋时期的蒲寿庚。蒲寿庚出生

  • 重文轻武的后果如此严重,为何宋朝的皇帝,都没有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重文抑武,假如宋朝重文又重武,宋朝重文抑武对后世的影响

    现在的人看过去的历史总有种想要穿越过去矫正历史的冲动,就拿宋朝来说,想要矫正宋朝的人并不少,在网上也有非常多的网文从各个方面来矫正宋朝,但是宋朝皇帝真的那么的白痴吗?宋朝的皇帝就没有发现重文轻武背后的弊端吗?并不是这样的,宋朝的皇帝也发现了这背后的弊端,只是他们没有能改变而已。从宋太祖开始宋朝就在不

  • 遇到刘邦和朱元璋这样的老板,要怎样保命?早点去世方为良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朱元璋为何身边都是能人,朱元璋刘邦白手起家,刘邦与朱元璋怎么保命

    抛开得国正不正的问题,两位开国之君确是“鸟尽弓藏”的忠实践行者,对手下功臣是有些苛刻的,但仔细观察,其实在他们手下当功臣,并非没有活路,只是要讲究方法。汉初功臣的出路刘邦杀功臣的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专杀异姓王,但这并不代表其他功臣就高枕无忧了,尤其是等级最高的汉初三杰。刘邦在击败项羽后,在洛阳南宫

  • 这个人做了什么事,被朱元璋下令其后人男性世世为奴,女性代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背后有一个非常好的女人,被朱元璋监禁一生的最牛的姨子,朱元璋罚谁子孙世代为奴

    蒲家人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元璋如此痛恨,令其男性世世为奴,女性代代为娼,在古代这对一个家族来说,可谓是最为残酷的惩罚了。故事要从南宋的一个蒲家族人说起。南宋泉州人蒲寿庚,是当时“蕃客回回”的代表人物,其先辈系10世纪之前定居占城(今越南)的西域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是大海商,在海上丝绸之路经营外贸,从中

  • 朱元璋北伐追击元朝时,其它四大汗国都在干什么?为何不来援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和元朝大战,朱元璋灭了元朝后遗留了哪些人,朱元璋打败元朝的真实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国家,当时他们的国况是什么样子的。首先说金帐汗国。其实,在忽必烈通过武力强夺蒙古帝国的大汗地位的时候,金帐汗国对此本来就是很不满的。在那个时刻,拨都已经逝世了,金帐汗国的下一位继承者是别儿哥,别儿哥当时不参加忽必烈对其的召见,在另外一边又和忽必烈的盟友伊尔汗国的旭烈兀交战了起来。

  • 赵匡胤是传位于他弟弟,还是“被传位”于他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匡胤传位给谁了,赵匡胤兄弟三个都是谁,赵匡胤能传位给弟弟吗

    金匮之盟相传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母亲昭宪太后杜太后临死前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得到天下当皇帝,是因为周世宗把江山留给了七岁的幼子。所以让小朋友坐江山,恐怕日后我们的后人想做小老百姓都不行。因此你死后应该把皇位传给年长的人(即不要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说完她令人执笔写下赵匡胤答应的誓言,并封在金色盒子中。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