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元璋也年事已高,迁都是一件大事情,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后来人,也就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也因为自己没有定都于北方,为了北方的安定,所以朱元璋才让自己的儿子分别在北方封王,为的就是出现了紧急情况,自己的儿子可以抵抗异族,其中朱棣被封为燕王,在朱元璋的这个战略中,朱棣在抵抗侵略方面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朱允炆继位以后,朱棣对他这个侄子颇为不满,早有造反的念头,因为他生性比较懦弱,身边的人也大都是儒生,书生治国无异于纸上谈兵,大明王朝也恐怕难有出头之日,所以朱棣早就有谋反的念头,后夺位成功改年号为永乐,在朱棣在位期间编纂了著名的《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还有就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搬迁,那就是将首都从南京迁往了北京。
其实在之前都城一直在北方,却并非在北京,从元开始,忽必烈改名燕京将都城定为此,并命名为元大都,北京正式成为都城。
虽然元代国祚一百余年,虽然很短,但是对于都城的建设却半点没有马虎,元的灭亡也留下了这个宝贵的城市,为将来朱棣的迁都打下了一个基础。自元灭亡后,徐达改元大都为北平,后朱棣又改为北京,。
那为什么朱棣要将都城定于北京,而不是西安等地?
可能北京是朱棣的第二故乡,有感情了,因为他自被封为燕王,在北京这个地方居住了二十余年,这里的地方风物,都比较熟悉,加上这里之前是元大都,建设方面也比较完善。其次迁都北京还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对于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来说,北京更加方便。加上他的皇帝之位是夺来的,南京是原来的都城,在南京恐怕坐着皇位也不踏实。
所以在永乐四年,朱棣就开始迁都事宜,而这个都城的负责人就是姚广孝,而迁都的事情整整花了十五年的时间,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有就是这么大的工程,朝廷当中不乏反对意见,朱棣为此甚至杀过人,那些反对的言官不惜下着雨,跪在门外等待皇帝的接见并希望他能收回成命,可能也因为这件事对迁都的事情有所耽搁。
永乐十九年,迁都完成,自此,明代,清代,新中国至今,北京都是政治中心,明成祖的迁都可以说影响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