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才华堪比诸葛亮,其死后留下一书,令朱元璋死前还念念不忘

刘伯温才华堪比诸葛亮,其死后留下一书,令朱元璋死前还念念不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26 更新时间:2024/2/5 17:59:41

领袖建立新中国的前夕,他早就指出了这种现象的本质。之所以封建时代的君主帝制会陷入一轮又一轮的历史周期率中,那是因为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高傲如朱元璋,也未曾跳出来这个圈子。在刘伯温晚年的时候,曾经留下天书来痛斥朱元璋的三大罪状。

在郭子义起义的时候,朱元璋还在地主家放牛。他生性顽劣,给人家放着牛、看着羊就动不动给人家烤了吃了。所以他这个职业没有长久的干下去,后来他又流浪四方,到处乞讨,看到寺庙里有贡品,他又去做了小沙弥。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前半生是无人管束的状况,他到处溜达像个街溜子一样。吃过贫穷的苦,朱元璋想大富大贵,本着填饱肚子的初衷,他参加了郭子义的起义军。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本来就家徒四壁,有没有家还不知道,自己还是光棍一条,当然没什么好失去的,

所以他在军队里作战很勇猛,郭子义也十分看重他。在郭子义死后,他统领三军,身边也有了众多的谋臣陪着他一起打天下,刘伯温就是他的第一谋士,帮着他建功立业,安定天下,他的才华斐然,深得朱元璋的信赖。

后来明朝建立,朱元璋还最初的时候对这些老兄弟们比较客气,但是自从他的马皇后和儿子主标死后,他性情大变,又回到了那个没有人关心的感觉。所以他日夜担惊受怕,害怕自己的皇位被人抢了去,因此他发动了蓝玉案和胡惟庸案。

在这两个案子里,朱元璋可以说是把手中的权力发挥到了极致。他将一干功臣大肆杀戮,其中不乏有很多能臣战将,而且很多人都是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哥们。朱元璋雷厉风行,丝毫不顾及往日情分,把兄弟们残杀殆尽。

这些行为都让刘伯温看在眼里,他原以为自己是被请出山的诸葛孔明,但是他没想到这个帝王不是刘备。他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一个死去,自己不禁冷汗岑岑。朱元璋为人谨慎狭隘,更谈不上是一个仁德之君,所以经常对身边的大臣动不动就猜疑。

蓝玉是跟着他一起打过天下的人,朱元璋对这个兄弟曾经十分信任。不知为何,他自从坐上了万人之上的皇位开始,就变得冷酷无情。蓝玉给他的谏言,朱元璋常常觉得他别有用心,想要谋夺他点什么,所以蓝玉案也是他猜疑的结果。

刘伯温自己跟在朱元璋身边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是朱元璋也没有停止对他的猜疑。在胡惟庸的问题上,朱元璋把暴脾气的刘伯温和优柔寡断的胡惟庸放在一起共事,他的目的就是让这两个功臣自相残杀,好方便他中央集权。

朱元璋的帝王心术太过明显,导致刘伯温不愿意做他手中的剑。因此他明知道朱元璋猜疑他,他仍然顶风而上,向朱元璋辞行,说自己身体不好要告老还乡。这一番请求直接正中朱元璋的下怀,他巴不得这个一生功绩的老东西赶紧收拾东西走开,免得让他胆战心惊。

在刘伯温和一众兄弟们帮助朱元璋登上大宝的时候,刘伯温就给这位农民出身的皇帝讲述了很多过往王朝的覆灭史。刘伯温曾经提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是没有完成秦朝的任务,所以官逼民反,如果朱元璋有幸能执掌天下,千万要以德服人。

可是权力一旦掌握在一个人的手里就会扩散他的欲望,朱元璋早就把刘伯温说过的话抛诸脑后。他恨不得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大泽乡起义的事情没有警醒朱元璋,反而让他开始制定更加严苛的大明律。

朱元璋不仅对自己的老百姓态度强硬,对自己的大臣更是毫不留情。在他斩杀功臣的同时,裁撤了丞相之位,结束了千百年来皇权和相权的争夺,又设立六部三省,把中央集权运用到极致,不仅如此,他还设立锦衣卫,大搞情报之风,搞得冤案连连。

大明律素来以严苛强硬而闻名,甚至和秦朝时期的秦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严苛的法律压的人民喘不过来气,人民不敢犯一点错,说错一句话恐怕就是掉脑袋的问题。当一个国家被律法压制的不敢抬头,这就会为暴动埋下隐患。

朱元璋对自己亲封的藩王们也毫不留情,虽然都是自己的骨肉血亲,但是朱元璋除了能对自己的儿孙仁慈一点,对待和他关系比较远的亲戚,朱元璋照样用大明律跟他们说话。刘伯温以为,藩王太多本就是坏事,又没有推恩令的加持,还予他们重刑,难保他们不会联手群起。

在刘伯温看到了朱元璋的做法之后,他寒心的递交了辞呈。一方面是他要为自己的后半生做打算,另一方面是不想再当这个棋子了。在未裁撤丞相的时候,朱元璋让他出头,再和胡惟庸对阵的时候,刘伯承又替他卖命,这些都让他十分心惊。

刘伯承戎马一生,为朱元璋肝脑涂地。但是朱元璋的帝王心术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所以他辞官回乡,再也不愿意和朱元璋说一句话。他在生前就留下了这么一封绝笔的天书,述说了朱元璋的三大罪状:滥杀功臣、疑心深重和律法严苛。

不得不说,刘伯温将朱元璋看得透透的,所以才会抛下了荣华富贵返乡养老。但是朱元璋也不能轻巧离去,反而是授意胡惟庸将其毒杀,人们都说此事不是朱元璋所为,那么如果不是他的默许,谁敢对明朝第一功臣下手?而且,朱元璋何曾对功臣有过怜悯之心?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真的是被亲弟弟谋害的吗?北宋重臣司马光含蓄的说明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匡胤是被弟弟害死的吗,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决裂,赵匡胤武功高强为何会被谋害

    九个字记载的谜案赵匡胤死亡的时候其实是相当的迷惑的,皇帝这种身份,身边应该是随时都跟着好几个御用医生的,在皇帝临死的时候,死亡之后的时间,御医和朝廷重要大臣一定都会前去询问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之中很多皇帝只要一生病,以宰相为首的那群大臣就会去皇宫之中嘘寒问暖,一方面是真心希望皇帝的病情快速的好起来

  • 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时,如果曹彰还活着,司马懿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司马懿几句话就让曹彰交了兵权,曹彰与司马懿,司马懿是如何篡夺曹魏政权的

    随后,司马懿父子通过这一政变,杀掉了曹爽一党,将曹爽的势力铲除干净,彻底篡夺了曹魏大权,曹魏江山实际上已经变成司马氏的了。试想,假如曹彰能活到曹芳时代,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结果会如何?司马懿父子能成功吗?回到十年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托孤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当了大将军,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三国时期的司马昭为啥先打蜀汉没有先打东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昭为何先灭蜀汉再灭吴,司马昭为什么灭蜀汉,蜀汉东吴

    直到后来公元263年,蜀汉在曹魏的司马昭发起的魏灭蜀之战中被打败并且灭亡。那么为什么司马昭优先选择了攻打地形复杂的蜀汉,而没有选择先攻打地形相对简单的东吴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情。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之中,蜀国是最早被消灭的国家。公元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当时还是朝中的一个权臣,他决定发起魏灭蜀

  • 入十万曹军如入无人之境,破百人夹击却要无奈收兵,赵云前后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云血战曹军,赵云单挑多少曹军,赵云大破曹军完整视频

    在赵云跟随刘备之前,赵云还跟过一个主子叫做公孙瓒,对,就是那个一身中东抓西擒,还号称自己爱好和平的人。在公孙瓒磐河之战的时候,也曾经骁勇善战杀敌无数,但是始终没有能冲破袁绍帐下区区几百士兵的包围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事儿。磐河之战当时的起因是本来袁绍和公孙瓒约定好夹攻冀州,战胜后平分

  • 为何说诸葛瞻才是蜀汉亡国之根?临死前的遗言,恰恰说明问题所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瞻为什么全军覆没,诸葛瞻身份揭秘,以诸葛瞻的口吻给诸葛亮写一封信

    《论语·季氏》有言:“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成语祸起萧墙自此经常被用于形容祸乱发生在家里。在中国古代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诸多皇子争夺王权,以致大权旁落;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若是臣子离心离德,各有盘算,皇帝本人又无法调和或把持朝政,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祸起萧墙。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必定

  • 标识牌:以现代化思想分析,三国英雄如何靠宣传,来成就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英雄的特点,永久性标识牌,三国英雄深度讲解

    在三国中也不乏有其他正确的宣传案例,例如刘备的忠孝理智信,以仁心赋予行动真心对待百姓,由此才能垫定蜀国强大的基础。而“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样的宣传手法,虽然在表面上也有些略显夸张,但诸葛亮与庞统却也以实力证明了他们的价值,得以万古流芳,这些事件再次向我们证明了宣传真实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

  • 三国时期猛将如云,江东孙坚的武艺如何,在三国中属于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正史孙坚战绩,三国演义孙坚武功排名,孙坚是江东人吗

    三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武将,各个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有被称为武圣的关羽关二爷,有被称为武神的常山赵子龙,被称为鬼神无双的吕布吕奉先等等之类,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常被人们所忽略的"江东猛虎"孙坚。那么作为三国中,凭借武力和战功封侯的孙坚,到底在这些武将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其实孙坚的武力值在当时可以说是

  • 一场暴雨冲毁关羽墓,墓中出土一物,专家鉴定后傻眼:我们拜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一场暴雨冲出关羽陵墓,无意挖出关羽墓,关羽墓出土现场视频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若论武力,关羽在三国当中绝对是第一梯队的,除了吕布之外,几乎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关羽特别善于在千军万马当中发动突然袭击袭杀敌军主将,比如他在帮曹操斩杀文丑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武将“踹阵”的典范了:忽见十余骑马,旗

  • 中国三大奇人,诸葛亮跟他们比只能靠边站,最后那个传言存活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十大奇人诸葛亮,历史上诸葛亮真有此人吗,中国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牛

    除了诸葛亮外,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高人,其中在玄学上造诣最深的有四位,最后那一位据说还存活在世,他们分别都是谁呢?第三位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明初谋臣刘基刘伯温。世人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伯温能掐会算,推演尤为出名,他的一首《烧饼歌》,断定了明朝之后四十

  • 关羽和张飞到底谁强?古书记载颠覆历史,专家: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绝句》中写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将江上的场景写得十分清晰,而且有一股中国式的意境,对于古人而言,这样的场景时常能够见到。在三国的时候,就有几场江面的战争,十分精彩,其中,张飞和关羽就打过这样的战争。只要是中国人就知道关羽和张飞,他们两个人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都是一个层面。在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