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三次征讨东吴,战果如何?曹操不能完成的事业曹丕可以吗?

曹丕三次征讨东吴,战果如何?曹操不能完成的事业曹丕可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75 更新时间:2023/12/16 3:22:06

曹丕当时统治的疆域是辽阔的北方,屯田制日趋完善的魏国无论在国力、兵力上都占据优势,父亲给他留下的基业,放眼天下,除了异族便只剩下蜀吴两个对手,曹丕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时,他把首要目标放在了吴国。

曹丕即位的年代,正值吴蜀联盟交恶时期,孙权和刘备正因为荆州关羽事件大打出手,吴国虽然胜利,到底是伤了元气。此前孙权向曹丕称臣从而结成新的联盟,而双方最后却因为质子事件(曹丕要孙权子孙登为质)彻底撕破脸皮,大规模的战争终于爆发在黄初三年,魏军大兵犯境,大规模的战争在魏吴边境上爆发了。为了表明伐吴的决心,皇帝亲自下了《伐吴诏》,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可见皇帝对于南征孙权的坚决之意。

站在吴国的角度,整体战略上守江必守淮,孙权在建康城的外围屯驻了大量军队,利用拿手的水军破敌,只要守住长江及江北外围阵地便可保江南无虞;同时上游的荆州也是吴国的防御重心,好在大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襄阳一带无疑是魏军大举来犯的核心地带,事实证明,战争便主要从这两个方向展开了。

曹丕起大兵自许昌南征,诸军齐头并进,曹真、夏侯尚张郃率军从襄阳攻江陵,曹休臧霸攻击洞口要塞,曹仁蒋济、王双攻濡须,前哨战在徐扬一带率先展开,魏军前期进展顺利,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在荆州战线上取得重大突破,将吴国重镇江陵围了个水泄不通,六个月不分昼夜的攻打。吴国方面在各条战线上先后呈现溃败局势,好在守城战中打的很好,抵挡住了魏军的潮水般的进攻,在濡须战线上又成功击败曹仁,稍稍挽救了局势,双方互有胜负,因为江陵迟迟没有攻下,战争局势逐渐陷入僵局,魏军最后选择了撤兵,第一次征吴就此结束。

此战魏吴双方谁都没有占到很大的便宜。魏国方面,曹操留下的老派将领大都进入了垂暮之年,张辽在此次征吴之战后病逝,曹仁、曹彰、贾诩等一批老臣也相继辞世,魏国二代才俊的新生力量开始在政权中崭露头角,时代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魏蜀吴三国的局势愈加牢靠,谁也奈何不了谁,如同鼎之三足,已经相当稳定牢靠。对于此次伐吴的劳而无功,曹丕并没有就此放弃念头,紧接着又开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伐吴。

后世对于这两次伐吴都普遍存在这样的见解,曹丕是假借伐吴名义,其重点是要平息利城兵变,从而彻底解决了青、徐的隐患,即以臧霸为首的青、徐割据势力。这两次伐吴更可以看作是点阅魏军,巡视边土。根据历史记载,黄初五年、六年(224年、225年),曹丕两次亲自督师伐吴,均止步于广陵,未与吴军交锋,双方没有爆发大的战争。吴国将军徐盛为此在从石头城到江乘一路设疑城,曹丕站在江北看去,认为东吴有人才,一时间不能图之,魏军于是退军。

225年八月,曹丕再出舟师,十月行幸广陵故城阅兵,士兵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和建业(今江苏南京)隔长江相对。孙权继续选择严守,加之冬季天气大寒,结了冰,船不能入江,因此曹丕迎战孙权取胜的希望渺茫。他叹气随后下令撤军。吴军在魏军撤退之余还不忘偷袭曹丕的后军,有所斩获,吴将得到了副车、羽盖,算是一场小小的胜利。

终曹丕一世,再也没有兴兵南下。他的寿命比起乃父,是短上许多。他在即位的第七个年头便驾崩了,年仅40岁。魏国从此进入了曹睿时代,司马懿的家族势力开始抬头,新的政治斗争也就此拉开帷幕。伐吴终究是没有结果,在其他方面,文帝曹丕还是相当不错的,如何评价曹丕,方孝孺的评价可谓允当,他是这么说的:汉高祖、魏文帝皆中才之主,非有圣智之度。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曹叡临终托孤之谜,为何选择自己最不信任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曹叡弑母为什么司马懿生气,司马懿在曹叡一朝的功绩

    曹叡临终时原定的辅政团队是由燕王曹宇,也就是曹叡的叔叔领衔,加上夏侯献,曹真的儿子曹爽,曹仁的儿子曹肇和曹操的养子秦朗,五个人共同辅政。这个班子很显然是一个曹氏夏侯氏集团核心成员组成的元老院。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而且是兄弟伙里和曹丕私交算是不错的一个,是曹叡的叔叔,也就是即将继位的曹芳的爷

  • 曹操当时为什么没有找诸葛亮,反而让刘备抓住机会,分庭抗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和诸葛亮的关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的关系,曹操为什么对诸葛亮视而不见

    有人会问,曹操呢?他在做什么?他为什么不启用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被曹操先找到,即使不启用他,也是对刘备一个巨大的打击。原因很简单。首先就是诸葛亮自己不出名。说白了,曹操压根不知道诸葛亮,连刘皇叔也不知道有这么个人,直到刘备跑到荆州之后,才打听到了有这么个人。而当时曹操的基业在北方,相离甚远。第二,没有

  • 曹操手下兵力众多,为何只被关羽歼灭了七军,就要迁都躲避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手下谁能打过关羽,曹操起兵时手下有哪些猛将,曹操为何要迁都以避关羽

    关羽在襄樊与曹军多次交战,未能取胜。曹仁命令于禁率领七军在城北十里的地方扎营,好和樊城成掎角之势。于禁将营寨扎在了低洼之处,这让关羽敏锐的抓住了战机。关羽的兵力数量虽少,但是,他的军队组成要比曹军占优势。这是因为关羽的军队中,有一支强大的水军。而曹军的水军在赤壁之战中覆灭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因此

  • 此人堪称三国第一猛将,大战张飞全身而退,却为何被赵云一枪刺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能一枪刺死赵云吗,三国第一猛将大战赵云,此人竟是三国第一猛将

    零陵太守刘度部下的上将邢道荣,有万夫不当之勇,曾一人力战赵云、张飞二将,还勇闯诸葛亮所布大阵,并全身而退,如此战绩,堪称三国第一“猛将”。当然了,这个所谓的“猛将”之所以打上引号,是因为邢道荣这个人在三国正史中是没有记载的,也就是说他只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一个人物,而他出现的主要作用就是活跃气氛。

  • 此人堪称“天下第一武将”,一人独战赵云张飞,却为何少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最强武将张飞赵云,历史上张飞与赵云谁更厉害,赵云和张飞谁的武功厉害

    不过,三国乱世。各地诸侯,太守相互之间的攻伐。手下的大小人物称呼越来越高大上。随便出一个什么上将潘凤,大将军刑道荣。一上战场,直接把命抛在战场上,惑人一笑。刑道荣是刘备,在征伐荆襄地区时,零陵太守杨度手下的一个自号大将军。在诸葛亮领兵讨伐零陵用计活捉了刑道荣。刑道荣请降去咋城池,在言语间被诸葛亮看出

  • 此人从没杀过名将,却被称为三国第一,皆因这一记录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历史上最惨的十大名将,三国中最可惜的十大名将,三国东吴十大名将

    以一人之力与群雄争斗,可见吕布强大的内心力量与盖世的武功。《三国演义》中对于吕布有着这样的描写:“见此人,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仓插额入鬓。”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吕布有着十分姣好的秀丽容颜,且身生富贵之气,身形也很赏心悦目。身穿的铠甲利落整洁,像他的一把利器

  • 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北伐杀了多少魏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兵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有多少军队

    事实并非如此,蜀汉帝国是三国时期最弱的一个国家,曹魏帝国拥有400万人口,东吴拥有近200万人口,而整个蜀汉却只有区区的90万人口。大家没有看到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的时候只带9到10万的人马,而曹魏的机动防御兵力往往达到近20万,这两个国家的国力差距可见一斑。那么,为什么处于弱势的蜀汉帝国却是屡次主动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一生不称帝?因为他的情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实际作用吗,曹操为什么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好还是坏

    后来三足鼎立,天下也几乎已经定格稳定了下来,而曹操唯独就是称王,成了魏王,甚至自己建立了首都,把汉献帝完全给当成笼子里面的鸟来赡养,实际上已经和成皇帝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就是称呼的问题了,那我们不禁非常的好奇,为什么曹操不直接称帝?毕竟做魏王已经和做皇帝没什么区别了,为什么不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呢?其

  • 曹爽手下的一位人才,本可对抗司马懿,可惜被他弃之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爽怎么败给司马懿的,曹爽为何能剥夺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一定要杀曹爽吗

    最终,曹爽被杀,司马懿家族篡夺了曹魏的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临终前,实际上为曹爽留下了一位人才。一定程度上,此人文武兼备,将来完全可以对抗司马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曹爽对这位人才弃之不用,甚至还刻意打压,从而让自己在关键时刻无人可用。一《三国志》中记载:(曹叡)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

  • 曹操生前再三嘱咐曹丕慎用司马懿,为何曹丕始终不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叮嘱曹丕不要重用司马懿,司马懿为何要帮助曹丕,司马懿是曹丕的老师吗

    为何司马懿会遭到曹操的提防?这与司马懿的出生有很大关系。他出生于中原著名的名门望族司马家族,父亲是东汉末年的京兆尹司马防,哥哥司马朗在曹操麾下为官,官职虽然不大,但极具声望。曹操招揽司马懿之后,很快就看出来司马懿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为了打击世家豪族,曹操便不能对他委以重任。东汉末年之乱,其实就是世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