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的导演为何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中国的导演为何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3/12/18 17:22:07

再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这些系列的连续剧相当于给观众科普了清朝历代皇帝的继位图。每年都有清宫剧开播,多则好几部,而且清宫剧还容易出爆款。

从历史的角来说,清朝自1644年满人入关建立关内政权,再到1911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共267年,有十二位皇帝。明朝统治时间跟清朝差不多,自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共276年,有十六位皇帝。

两个统治时间差不多的封建王朝,在当下影视剧圈待遇却千差万别,清宫剧是备受推崇,而明朝的戏却鲜有人触及,所以很多人都很奇怪,中国的导演为什么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取材受限

正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有女人的地方是非就多,而哪里的女人最多?自然是皇帝的后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帝后宫最不缺的就是女人。

一般的女人即便是性格乖张,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无非就是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话,后宫的女人则不一样,她们都是出身名门,有强硬的后台,并且才貌俱佳,关键的是脑子还好使,后宫风云动辄还波及前朝。因此后宫女人的争宠夺权,可看性十分的高。

再者拍摄后宫的戏不需要太多的真实史料记载,一些改变自历史的小说是最好的取材,毕竟后宫戏涉及到政治戏码不多。

就像乾隆的令妃,在《延禧攻略》中名叫魏璎珞,在《如懿传》中叫魏嬿婉,没有哪个史学家会对一个妃子的两个名字做一番文章,但如果是前朝的某位大臣,只怕就会引起一场史学家的争论,亦或者被冠以严重歪曲史实的头衔。

既然后宫女人的争斗是最好的题材,为什么中国导演都偏爱清宫戏,而冷落明朝后宫呢?这还与明朝后宫不得干政的政策有关。

明朝皇帝的后宫也不乏有背景、有才貌的女子,但一条后宫不得干政就让后宫的女人安于美容养颜的生活。明朝的人不会想着借助后宫兴风作浪,后宫的人也不会想着借助恩宠而对前朝政事推波助澜。如此一来,明朝后宫的戏就少了很多的出彩点和可看性。

清朝的殉葬制度也是让后宫女人安于平淡的原因之一,清宫剧中的熹贵妃可以活在两部电视剧中,在明朝就不可能了,不管你是皇后,还是最低等级的妃子,都要随着皇帝的去世而一同结束生命。

如此一来,明朝后宫的人便无心争斗,反正结局都一样,又何必苦心孤诣的你争我斗。所以以后宫生活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就喜欢拍摄清宫剧,明朝后宫因为可取材的人物故事不多,也就很少被导演选中。

受众受限

明朝的后宫虽然乏善可陈,但前朝还是有可圈可点的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比如为明朝建立李下汗马功劳的刘伯温、抗倭名将戚继光,还有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为什么导演不着眼于这些题材来拍摄明朝的戏呢?那就要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了。

谁是电视剧的忠实观众?放眼望望四周,多数都是女性。这个很普遍的现象,导演更是清楚,毕竟拍摄电视剧也是以谋取利益为首要目的的,如果拍摄出来的电视剧没有人看,即便是耗资再大、演技再好,可能也逃不过被其他电视剧淹没的命运。既然女性观众是电视剧的主要受众,那么拍摄明朝的政治戏,就会少了很多观众。

再者说看政治戏需要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为基础,要不然很难融入到其中去,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出现了,女性观众懂得历史的不多,即便是上学的时候学过,过了这么多年也早忘了。

谁也不会为了看电视剧而去重新温习一下历史,毕竟看电视是为了消遣的,也就是图个欢乐,一句直白的“贱人就是矫情”的台词,总比一句需要字斟句酌的朝廷暗语听着顺耳的多。

就拿笔者来说吧,最早接触的宫斗剧是在读大学时期,一部《金枝欲孽》让笔者彻底的沦陷在了宫斗剧里,到后来只要TVB出新的宫廷戏,不管学业有多重都不会落下。

上班以后,也依然关注宫斗剧,《甄嬛传》无论是从电视剧情节、人物选角还是服道化,都堪称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笔者在无聊的时候,还是会打开看上几个片段,所有情节几乎都的倒背如流。

笔者的喜好,爱人深不以为然,他喜欢看《明朝那些事儿》,偶有间隙也时常放有声书听,他说这部书写的才是历史,我看的都是没有任何营养的杜撰小说。睡前听上一段《明朝那些事儿》,对于笔者来说是最好的催眠曲。

当然,笔者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而是笔者的兴趣爱好不在此。从笔者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受众有限,所以中国的导演基本都不碰明朝戏。

史料受限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能一个接一个的拍,而明朝的皇帝却无人问津呢?还源于拍摄明朝题材的电视剧缺少史料的支撑。

清朝大兴文字狱是众所周知的,“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因为这两句诗,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落得个斩立决的下场,由此就可见清朝文字狱在当时有多么的严苛。

在如此高压的政策下,关于明朝的史料也好、野史也好,都被付之一炬。明朝相对于清朝原本就距今较远,加上清朝的这一政策,让原本明代人著述的关于明代的史料都无迹可寻了。

现有能找到的明朝史料,多数是清朝人或者是后世人撰写的。清朝人写明代的事,肯定多是负面的记录,因为出发点就不是客观的,人人都是“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又何况是为明朝的人著书立说。后人撰写的明朝史料,更是想象居多,缺乏史实。

如此一来,中国的导演为什么基本都不碰明朝戏,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即便是有导演有意拍摄一部关于明朝的历史剧,那么首要问题就是要还原历史,但缺少明朝人的第一手资料,就很难考证后来的著述是否真实,稍不留意,还容易被史学家找出毛病而功亏一篑。

拍摄明朝的戏不仅难度大,而且风险也高,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和利益至上的娱乐圈,明朝戏自然而然就被导演直接PASS掉了。

小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都是我们回不去的历史,好奇心驱使我们想要撩开时代的面纱去看看古代的生活,阅读史料可以拼凑出一个最真实历史,但却耗时费力,而宫廷剧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下,与电视剧中的主人公一同经历那些历史的风云。

明朝经历了200多年的皇权更替,而且成就也绝非清朝可比,但囿于取材受限、受众受限、史料受限的原因,中国的导演基本都不碰明朝戏,所以我们也很难从电视剧中去窥见明朝的生活。同样的朝代,不同的命运,历史浮沉,向来如此。

更多文章

  • 清朝7个冷知识:第一个在《Nature》发论文的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最早在Nature上发论文时间是1881年。徐寿不但写了这篇声学论文,还翻译了化学书籍和工艺书籍共计13部。下图是英文原文,请查阅(哈哈,反着我没看懂)021881年,夏威夷还是个独立王国,国王居然还很长腿,环游世界世界来到中国天津,李鸿章款待了他~不久夏威夷就被米国干掉了~夏威夷国王卡拉卡瓦一

  • 《如懿传》乾隆简直太渣!历史上真实的乾隆也这么渣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懿传乾隆照片,如懿传乾隆人物分析,如懿传讲的乾隆跟谁的故事

    就像如懿所述,乾隆帝对后宫每一个嫔妃都心存芥蒂,作为帝王并不是下旨明确要求嫔妃如何,而是心怀各种阴险损招暗地里对付自己的妃子。尤其是对待凌云彻,完全丧失了一个帝王该有的度量,先是把凌云彻净身又送到如懿身边,这不仅是对凌云彻最大的凌辱,同时也侮辱了自己与如懿之间的真情。也因此如懿传中的乾隆被冠以“渣渣

  • 老八对她又敬又怕,康熙赞她有国后威仪,真实的四福晋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康熙与老八,康熙为什么让太子打击老八,八福晋成了康熙的女人

    在不少影视剧中,对四皇子的嫡福晋乌拉拉拉氏都有刻画,乌拉拉拉氏也成为满清宫廷大剧中最受欢迎的一个人物,然而影视剧中将乌拉拉拉氏极度扭曲,掩盖了她开创雍正朝的功劳。康熙30年,内大臣费扬古的女儿,年仅10岁的乌拉拉氏被赐婚给四皇子为嫡福晋。从康熙30年入雍王府,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赫然长辞,在这31

  • 张廷玉一生荣耀,为什么在晚年却激怒了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张廷玉晚年却出现了问题,他激怒了乾隆,使得乾隆很不满意,收回了对他所有的赏赐。那么一个一生荣耀的大臣为什么会激怒乾隆呢?其原因有三个方面。1、屡次请求告老还乡张廷玉在乾隆时期,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使得乾隆对张廷玉就很不满意了。那么张廷玉为什么要告老还乡呢?因为此时的张廷玉已经年迈了,精力和身体都不

  • 雍正赐死年羹尧后,侍卫在抄家时找到一本书,雍正看后气得掀桌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后悔赐死年羹尧吗,雍正江宁织造抄家案,雍正给年羹尧的诏书

    年羹尧是1700年进士,当时还是康熙年间,他征战沙场,平定边疆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其才能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官至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但这并非他官场事业的巅峰,雍正即位后,年羹尧才是真正达到了君王左膀右臂的地位。 雍正元年时,即指派年羹尧总揽西部一切事务,地方官员皆要听命于他。同年十月年羹尧平定

  • 乾隆“真容”被揭秘,被一意大利画家收藏多年,原来乾隆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乾隆唯一存世图片,乾隆的一生真实照片,乾隆皇帝真正画像

    究其根本是因为,画家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使用了同一个模型。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封建时期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肆意处置其他人的生死。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皇帝将大臣砍头的事情。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都是必须保护的重要物品。即使是皇帝随手写下的涂鸦,也会有专门的人去管理,定期就会将其烧毁。一

  • 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如何?金庸: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年只出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的用兵之道,正史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征战历程

    努尔哈赤,满清王朝的奠基者,最大的功绩在于创立八旗制度,打造了一个军政合一、效率极高的军事军团,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如今人们提到满清崛起,常常都是从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说起,他历经30多年的征战,最终统一女真各部。且不说“十三副铠甲”起兵是否真实,但努尔哈赤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 皇太极登基后不久就倾举国之力绕远道攻明,他收获的战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太极什么时候登基的,皇太极哪天登基的,江山风雨情皇太极登基

    首先,从当时后金内部的政治局势来说,皇太极需要军功为自己站台。皇太极继承的汗位是有抢夺嫌疑的,前任大汗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不是皇太极,而是大妃阿巴亥所生的幼子多尔衮和多铎,并且有迹象表明努尔哈赤看中的继承人是多尔衮和多铎当中的一人,可皇太极联合年长的几位兄弟,即代善、莽古尔泰和阿敏等人逼迫大妃阿巴亥

  • 1871年,李鸿章签订一份条约后说:此国不除必成大患,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慈禧眼中,李鸿章自然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既不可能威胁到慈禧的政权,并且慈禧的锦衣玉食,岌岌可危的清王朝的延续,都得由李鸿章出面与各个列强谈判,签订不平等条约。 而李鸿章又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确实如此,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不平等条约,并

  •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为何他能继位?玩了两次手段斗倒2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贡献,皇太极跟努尔哈赤谁厉害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八旗以努尔哈赤为最高统帅,各旗旗主均由努尔哈赤的亲信子侄担任,他们必须服从于努尔哈赤的统一指挥和调遣,这是努尔哈亦建立后金政权的重要因素。但是,各个旗主政治上平等,经济上独立,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特权,他们都“各置官属,各有人民”,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