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经过骑射改革后,实力大增强势崛起,为何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赵国经过骑射改革后,实力大增强势崛起,为何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23 更新时间:2024/1/8 11:50:12

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赵国军队被秦将白起杀死,超过40万人。从那以后,赵国一蹶不振。许多网友认为,在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战力强大,甚至能和秦国比肩,为什么会输呢?听我这个爱历史的宝妈给你分析一下吧!

[var1]

长平之战的起因

公元前270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准备先拿下魏国,再攻打韩国。在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就是今天的河南秦阳,使上党郡成为与都城的失去联系的孤岛。韩桓惠王为了让秦国停战,被近无奈之下,让郡守冯亭献出上党郡。冯亭左思量右思量,决定借用赵国之力对抗秦国,就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了赵国。赵国把上党郡纳入自己国家的版图,这种作死的行为引起了秦国的强烈不满,秦国决定给赵国一点颜色看看,就出兵攻打赵国。

在这场历时3年的以赵国惨败的战役中,赵国输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双方实力的比拼,赵国略逊一筹

一看双方参战兵力:赵国约45万人,秦军约60万,赵国比秦国少15万,在冷兵器时代,人数的多寡是实力参照的重要指标;

二看双方士兵的装备: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使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加大了军费的投入,改进了士兵的装备;

三看双方士兵武力值:秦国是步兵为主,赵国是骑兵为主。其实双方的武力值都差不多,毕竟所处的时代摆在那里。

[var1]

二是长平之战的地形:

古长平(山西晋城高平市的长平村)。这里三面环山,地势非常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都说天时不如地利,长平的地形更有利于以步兵为主的秦国,赵国虽然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但是主要是以骑兵为主的战力,骑兵相对步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强,凡是山地、沼泽这类不利于机动的地形都不利于骑兵,长平就是以山地为主,赵国骑兵的优势在这里无用武之地。赵国在地形这一块就失了先机。

三是赵国用人不当:

秦王王龁在长平向赵军发起了进攻,赵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的军队对秦军发动了进攻,但是他被击败了几次。因此,廉颇改变了战略,决定利用有利的地形,以逸待劳,准备先挫挫秦军的锐气,然后等待再次进攻的有利机会。赵王对廉颇坚持拖延战术表示不满,并多次派人指责廉颇。

[var1]

秦采取了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很容易对付。秦国最害怕的是善用兵法的赵括。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决定更换将领,派赵括接替廉颇。秦国得知后,暗地里任命白起为上将军,白起突袭了赵括部队的后方,切断了赵括的后方道路和粮草供应。赵括的主力部队没有食物长达46天,饥肠辘辘,被困其中。剩余的赵军被赵括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数番冲击仍突围失败,他率领军队强行突围时,自己不幸被乱箭射死了。赵国的军队失去了主将,人心浮动,剩下的士兵就投降了秦将白起。白起怕赵国军队再次反抗,为重创赵国,就命令秦国军队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只放回年龄较小的士兵200余人。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赵国在实力稍逊、地形不利的情况下,又用人不当,惨败是必然的。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若赵国廉颇出征,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击溃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之战时赵国倾国之兵有多少,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

    [var1]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根本就不是为了上党,或者说不是为了赵国的任何一个城池,为了城池有必要发动那么大的战争?投入那么大的国力?或者说为了城池有必要坑杀降卒?给自己留下重大历史污点。秦国最终的想法是弱化赵国。赵国45万人不全是军人,有许多年老后勤保障等。到国家层面的大利益面前我不认为离间计会成功

  • 长平之战后,秦军为何不乘胜追击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后赵国歼灭30万秦军,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那么,假如秦国拒绝赵国割地求和,乘胜挥师继续向前的话,似乎应该能够很快的攻灭赵国,而当时的秦军主将白起也是这样向秦王建议的,可是秦昭襄王却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撤兵回国,为什么呢?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也就是说,当时的秦国已经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白起作为一线指挥

  • 王天下:盘点齐桓公、李世民、朱元璋三位伟大君王的独特气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和李世民治国,朱元璋与李世民谁的权力威望大,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军事统帅能力

    中国自秦始皇称始皇帝以来,总共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在这之前,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各国君主更是难以数计。然而在这众多的君王当中,举凡有作为者,都具有一种品质。1.齐桓公:"葵丘之盟"我们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是如何称霸的?齐桓公的称霸之路离不开一次会盟。春秋时期,中华大地上存

  • 曹操看走眼遗弃一“小将”,改投刘备后,领军3万吊打魏国20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率40万大军和刘备交战,曹操在刘备手中抢走的三大名将,曹操的六大名将名单

    [var1]想当初听下人汇报许攸来投效了,曹操居然激动的鞋都顾不上穿,直接冲出门去了,可见对人才的重视。甚至连害死儿子曹昂的罪魁祸首贾诩来投降都是完全接纳,到死都没有想过要清算他报仇,可见胸怀之大!但没想到识人如此厉害的曹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帐下的一小将,曹操觉得他表现平平,一直对他没什么印象。可

  • 春秋第一猛人,连杀二位君主,逼死一相一后,死前遗言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十大狠人,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弑君成功的人,春秋猛人

    春秋时期,晋献公伐骊戎,骊戎君主将他的两个女儿骊姬与少姬献给晋献公求和。骊姬获立夫人,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骊姬阴险狡诈,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并参与朝政。[var1]为了让儿子以后夺取江山,骊姬收买晋献公的两个宠臣,把太子申生以及除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之外的所有公子都派去

  • 春秋怪事:楚王死不瞑目,儿子改完谥号后,立马闭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襄王患了什么病,历代楚王死亡原因,春秋国君谥号规律

    [var1]一、争霸失败故事的主角就是楚成王熊恽!话说楚成王是楚文王的儿子,他在公元前672年攻杀了自己的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楚成王在位时期,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他也有了北上争霸的想法。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在盂地会盟时,抓住了宋襄公,之后还击败宋国的军队。以楚国的国力来说,楚成王已经算是

  • 隋唐风云:唐朝最聪明的人,识破李世民的考验,逃过武则天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李世民简介,隋唐史书讲的李世民和谁的故事,隋唐哪些英雄归顺李世民了

    李勣剧照在他们归顺唐朝之后,先前的土地和人民还都在李勣手里掌握着,可他却没有私自上交给李唐,而是给了他原先侍奉的君主李密,让他亲自上缴,他说这本就是李密的,我若私自上缴,就是自己为自己邀功,我怎能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这是极大的耻辱。李渊也因为他这一点十分看好他 ,觉得他不是一个贪图之人,不背叛自己

  • 隋唐风云:唐朝美人杨贵妃,专宠后宫11年,为何生不出一男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先是嫁得唐玄宗的儿子李瑁,可在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后,他失去宠妃后,整日郁郁寡欢,或许是因为对她的思念,就转嫁到了杨玉环的身上,况且她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就想尽办法从儿子手里夺来了杨玉环成为了他的妃子,虽然放在现在是有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在那个封建时代,而且他尊为皇上,所以只要是他看上的女子就一定

  • 隋唐风云:唐朝第1名将,李世民从断头台救下,后为唐朝灭了4个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李世民简介,隋唐史书讲的李世民和谁的故事,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猛将

    此后他就跟随了李唐,成为了大唐的人,李世民当时确实没有看错人,而他之后也为唐朝做了卓越的贡献,先后灭了4个国家。他出生在一个宦官世家,从小擅长兵法,足智多谋,而他的舅舅是隋朝的大将,就经常与李靖探讨军事,十分看好他,在隋朝末年间那个乱世时代,很多人趁此机会起兵建国,这时萧铣在南方起兵成立了自己的帝国

  • 安史之乱后,没落的唐朝为何能延续100多年,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坚持150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依然很强大,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存在多少年

    但是有人说,唐朝的强盛只不过是前100多年,后100多年,始终处在混乱的环境中,不能算作全盛!事情的确是这样,可唐朝为何能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00多年,而不是被新朝取代呢?这全赖唐朝成熟的宰相制度,是宰相们力挽狂澜,救唐朝与水火之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就是宰相。三省相互制约,职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