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帝为什么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两种说法孰真孰假?

嘉靖帝为什么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两种说法孰真孰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4/1/15 22:49:09

原创文章,已开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朱棣的庙号变更,一直是个热议不绝、争议不断的话题。以至于三人成虎,流言当真。

所谓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中供奉时使用的尊号,有“祖”与“宗”之分。《礼记》有言:“祖有功,宗有德。”或曰:“开疆拓土曰祖,守业有成曰宗。”所以,通常只有开国皇帝称“祖”,后继皇帝则只能称“宗”。

(明成祖朱棣画像)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开国皇帝通常称“太祖”或“高祖”,而功勋卓著的“皇二代”们,多称“太宗”,比如汉太宗(刘邦之子刘恒)、唐太宗(李渊之子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作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朱棣死后的庙号同样也是“太宗”,至于我们如今熟知的“成祖”,则是由嘉靖皇帝后改的。

按理说,“太宗”已经是“宗”字辈里的最高庙号,非常符合朱棣的身份和功绩,那么,嘉靖皇帝又为什么在朱棣死去一百多年后,非要将其庙号由“太宗”改为“成祖”呢?

(嘉靖皇帝剧照)

对于这个问题,网络中多有讨论,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

正德皇帝无嗣驾崩,皇位传给了堂弟嘉靖皇帝。大孝子嘉靖登基后,一心要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搬进太庙供奉,但按照礼制,明朝太庙只供奉9位皇帝,满了则要“亲尽则祧”,即按照与现任皇帝的血缘远近,把最远的那一位“祧”出太庙正殿,供奉在太庙后殿,但称“祖”的皇帝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

嘉靖在位期间,太庙刚好满员,如果要把兴献王以皇帝身份请进太庙,则必须“祧”出血缘最远的一位。朱元璋是“太祖”,不“祧”,所以被“祧”的自然是朱棣。

但是,朱棣的历史地位极其特殊,是万万“祧”不得的,于是,嘉靖皇帝便将朱棣由“太宗”抬升为“成祖”,以便他与朱元璋一样享受“万世不祧”的待遇,如此一来,被“祧”出太庙的便是明仁宗朱高炽了,相对来说,影响就没那么坏了,兴献王进太庙之事反对声也就小一些。

(嘉靖皇帝画像)

必须强调的是,虽然上述说法在很多历史爱好者心中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但并不准确。真实历史中,嘉靖皇帝给朱棣改庙号,确实是为了让没当过皇帝的亲爹兴献王进太庙,但缘由却并非太庙满了,如果朱棣庙号仍为“宗”就要被“祧”出。

其实,早在明孝宗在位期间,就已经确立了朱棣享有“万世不祧”的待遇,至于原因,不言自明,毕竟朱棣才是这支皇族的始祖,如果没有朱棣当年靖难夺位,他们这些后辈谁也当不上皇帝。

(朱棣剧照)

真相是这样的:

古代祭天分为“郊祭”和“堂祭”,顾名思义就是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大典和在内堂举行的祭祀大典,其中,“郊祭”比“堂祭”更隆重,规格要高一些。按照传统,“郊祭”和“堂祭”时均有祖先牌位配祭。

嘉靖皇帝借恢复古制为由,重启“郊祭”和“堂祭”,目的是让自己的亲爹兴献王享受配祭。因为,一旦享受配祭,就必须有庙号,如果有了庙号,那就可以名正言顺进太庙了。

明朝的“郊祭”,享受配祭待遇的自然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个位置,嘉靖皇帝是不敢奢望的,他是想让亲爹兴献王配祭明堂(“堂祭”)。嘉靖皇帝的理由是,明朝一切礼制仿照周礼,而周公主持祭天时,配祭明堂的是他的父亲周文王,所以,嘉靖主持祭天,配祭明堂的自然是兴献王。

但是,大臣们纷纷反对,理由是周文王配祭明堂是因为他有功德,而不是因为他是谁的父亲, 明朝有资格的配祭明堂的应该是太宗朱棣。嘉靖不敢否定朱棣的功德,又一心想让亲爹兴献王配祭明堂,所以想出一个绝招——把朱棣的庙号由“太宗”升为“成祖”,与明太祖朱元璋一起配祭“郊祭”,把配祭“堂祭”的位置留给亲爹兴献王。

(兴献王朱祐杬画像)

就这样,朱棣的庙号由原来的“太宗”升级为“成祖”,形成了一朝两祖的怪相。

参考资料:《明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重庆一尊宋朝千手观音,修复时发现隐秘暗格,专家打开后激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文物修缮也是一件相当复杂浩精细的工程。对于佛像壁画这种古迹而言,如何将其还原到当年的水平,绝不是随便涂抹油彩这么简单。倘若操作不当,不但起不到修缮的效果,反而还会毁了文物。在我国重庆宝顶山大佛湾附近,有一处开凿于宋朝初年的宝顶石窟。这是我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石窟里密

  • 为何只有司马光才能写出《资治通鉴》,听完同宋仁宗对话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司马光资治通鉴写了多久,司马光何时开始编资治通鉴

    《史记》向以文辞优美,篇篇均可背诵著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之对应的则是北宋年间司马光所修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深得宋朝“文以载道”之精髓,详细论述历朝历代政治得失,其对人性洞悉之深,世事了解之明,让后世之人叹为观止。也难怪主席曾通读该书十六遍之多。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奇书,作者司马光的为人

  • 明朝有10万太监,但故宫只有9千个房间,太监们住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皇宫住多少人,明朝太监在北京哪里,明朝各地方都有太监监管吗

    《廿二史札记》言道:“ 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一提到宦官,人们就咬牙切齿,如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都是著名的奸佞之臣,一个指鹿为马,一个“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虽然众人都知道任用宦官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他们更清楚的是用宦官或者是那些内阁大臣,最难避免的就是集权。而自古以来,皇帝为

  • 宋朝时期,古人差点把一种动物吃灭绝,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灭绝动物名单,十大灭绝可怕海底动物,古代已经灭绝的大型动物

    吃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事情,现代的人对于吃也是越来越讲究,饮食的品味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古代留下来的烹饪方法被研究和改进,更加符合现代的饮食习惯。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宋朝继承唐朝的优良文化,民族之间的交流更多,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之中变得丰富多彩。盛唐时期非常注重中外的交流,我国和外国的

  • 明朝夺门之变为什么如此顺利,朱祁钰犯了什么错,最终枉死西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钰个人简历,女医明妃传朱祁钰吐了一盆血

    在执政水平上,对国家利弊上看,朱祁钰是强于朱祁镇的,朱祁钰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拯救帝国于水火之中。他无疑是大明王朝的大功臣,但朱祁钰依旧也有很多处理不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江山再次易主。任用贤能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是王振,由于朱祁镇对王振的宠信,让二十万明军精锐毁于一旦。朱祁镇即位之初年仅

  • 朱元璋当皇帝后恨透这个姓氏,下令让男的世代为奴,女的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痛恨的一个姓,图解朱元璋的一生,明朝皇帝朱元璋最反对的姓

    其实朱元璋这么恨这个姓氏,是有历史原因的。这和宋朝一个叫蒲寿庚的风云人物有关。蒲寿庚是宋末元初时期的人,祖辈本来是在广州那边。宋宁宗嘉定十年,蒲家搬到了福建的泉州定居,蒲寿庚的父亲还做过宋朝的小官。不过,蒲家却是因为海外贸易闻名于世的。虽然蒲寿庚也担任了官职,但他心里还是最惦记发财。更何况,蒲寿庚还

  • 农夫报案:牛舌头遭人偷了,包拯:把牛宰了,小偷自会来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把牛杀了小偷就会自首包拯断案,农夫报案包拯偷牛舌头,把牛宰了小偷自首

    警察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手握法律的武器,打击各种犯罪,将凶手缉拿归案。那么有人就会想了,古代的时候并没有警察这一职业,老百姓丢了东西,要到哪里控诉呢?那就是各级衙门。百姓到衙门老爷那里痛诉冤情,然后衙门经过查证与审判,还原出事情的真相。古代有这样一位神探,不管是什么案子,只要到了他的眼前,他就能想出

  • 朱棣做了22年皇帝,为何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宫女临死前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做了皇帝后又生孩子了吗,朱棣当皇帝后没有生孩子吗,朱棣为什么当皇帝后没有再生子女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孝”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准则,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时,首先就是看他孝不孝顺自己的父母,有没有为家族传宗接代。自古以来,就有“多子多福”的说法,生的孩子越多就说明越有福气,因此人们都格外注重自己的下一代。在古时候,尤其是帝王家族

  • 岳飞为何不再是民族英雄?背刺“精忠报国”,为何被移除教科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为什么岳飞不被称为民族英雄,岳飞为什么被称为精忠报国,岳飞有哪些精忠报国的事情

    每一段历史都有自己的生命,每当通过相关资料了解一段历史,仿佛那段鲜活的历史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自己的眼前。古往今来,每段历史都不缺英雄。无论是战争纷起的封建时代,还是军阀混战的近代社会,总有那么一位位英雄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而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每一位英雄都值得尊敬,每一位英雄都

  • 弃婴成风,吃草充饥,宋朝百姓为何如此贫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对弃婴的政策,宋朝弃婴图片,宋朝贫困的原因

    宋朝真的富有吗?贫苦百姓为何频频造反?田间野草为何成了饭菜?河水里面的大量死尸究竟是何人所为?这一切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欢迎收看本台记者江郎带来的年度巨献《宋朝百姓的贫困生活》打破宋朝GDP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神话首先谈及宋朝百姓的贫苦生活就必须要打破“宋朝GDP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