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图
但是,清军在解决南明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简单,大体来看,清军是胜利方,但胜利的道路却十分坎坷、曲折,在这期间,南明也做了十分顽强的抵抗,也取得过十分不错的战绩,比如说,抗清名将李定国,他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每战每胜,衡阳之战打的王尼的八旗军溃不成军,要知道当时的八旗军可是十分有的强悍、凶狠,“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战”,李定国就用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明,那句话充满了神话色彩,八旗军并非不可战胜。
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人最厉害,最为突出,这个人有多厉害呢,他差一点攻陷南京,吓得顺治帝要逃回东北,若不是孝庄皇后,顺治帝可能就真的回东北老家了,可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哦,不对,应该说是抗清英雄——郑成功。这个英雄,可不只是收复了台湾,他差一点攻占南京,差一点颠覆清朝,让历史改写,不过生活没有如果,历史也不能假设,他失败了,他的失败也标志着朱明王朝的最后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得彻底结束。
郑成功铜像
实际上,郑成功攻打南京有如此结果,主要时机选的非常正确,永历十二年的时候,清军的军队大部分都积聚在云南一代,企图消灭云南一代的永历政权,而此时此刻的国都——南京城自然是相对较弱的,郑成功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趁此机会,直捣黄龙。
只是,说起所谓的这个机会,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李定国,张献忠的义子,此人不仅带兵打仗一流,且爱国之心也从来都没动摇过,是南明时期抗清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桂林、衡州两场战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使人民抗清的热情高涨,也使稳坐京城的顺治帝有点心慌,他先是在桂林的战役中收复了两个州,十六个郡,大致有三千里的土地,这对当时的南明政府来说绝对是一支强心剂,使很多明时的旧将纷纷归附,使抗清势力大涨。
当时的时局图
湘桂大捷后,清帝坐不住了,派谨亲王尼堪领15万大军前来攻打李定国,然而清军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等待他们的又是无情的失败,尼堪因中了李定国的计谋,当场被杀,清军瞬间瞬间溃散,八旗军不可战胜的传言也被无情的打破,其实,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李定国的胜利当属必然,在当时,李定国花费了一年的时间炼出了3万精兵,并且还有秘密武器大象兵团,对,你没有看错,这一幕并不是只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上,它真实的发生过,据史料记载,李定国训练的象团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战孔有德的时候,他的象军团一出,直接把敌军的马匹吓得惊慌失措,顿时军中溃散,毫无阵法之言,这时候再加上精兵的乘胜追击,敌军必然接连溃败,不仅如此,李定国军队的纪律还十分严明,他曾在出征前就与士兵约定: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若是士兵违反规定,杀无赦。一时间使得他手下的士兵遵纪守法,行为十分规范,用当时的人的评价来说,就是军队入住了一个多月,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其实只有军纪严明的士兵才有不俗的战斗力,西南军不就是很好的说明吗?所以说呀,李定国的胜利绝非偶然,是实力驱使的必然罢了。
李定国和他的军队
也就是李定国的这两场重大胜利,使远在京城的顺治皇帝彻底失了眠,因为西南的问题已经到了威胁朝廷的地步,顺治帝甚至还打算放弃西南地区与李定国握手言和,正当他不知道该怎末办的时候,老天再一次青睐了清王朝,孙可望降清了,孙可望本来与李定国以兄弟相称,但因嫉妒李定国的威望,看不得李的影响力日渐上升,所以投降了清军,实际来说他并不是什么厉害的角色,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有一点别忘了,再怎么说,孙也算是西南军以前领导阶级的,他投降之后,将李定国的兵力分布情况和盘托出,以及西南地区的地势地图也一并拖出,他的这一行为,给西南军打来了灭顶之灾,也就是这一年(清顺治十五年),清军在得知西南军具体情况后,举全国兵力,兵分三路,向云南出发,试图围剿云南一带的永历政府。
大西军的战斗状况,只能以伏击为主
也就是清军的这一举动,让郑成功看到了眼里,清军兴师动众的赶往云南地区,南京方面必定空虚,若是此时进攻南京,很有可能出奇制胜。郑成功自幼生长在海上,据史料记载,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六岁之前就生活在日本。他也很清楚,与清军相比他的优势在水军方面,若是在陆地上与清军硬碰硬的话,未必能够尝到甜头,所以他选择与张煌言联手从水、陆两地同时进攻南京。
在讲述北伐南京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郑成功的水军,郑成功的水军毫不夸张地说,是我国水军的巅峰,有称霸世界的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当时他不仅在对战清军的时候势如破竹,在后来的时候,还打败了有“水上霸主”之称的荷兰殖民者,要知道当时的荷兰水军可是世界的巅峰水平,打败他不就是意味着称霸世界吗?郑成功的水军基本兵制为卫所制,什么是卫所制呢,就是大明的基本用兵制度,就是把士兵分的更细了,管理起来更加方便、直接。而且在南明时期,当时局势动荡,没有稳定的兵源,所以采取的是募兵制,郑成功的军队里边有很多是招募来的,士兵间实力相差很大,所以郑成功特别注重平时的练兵情况,他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当时人们对郑成功水军的评价如下:
舳舻陈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
郑成功的水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郑成功的北伐过程,其实第一次郑成功北伐的时候是在清顺治十五年,当时郑成功率领十七万大军,数千艘战船向南京方向前进,可谓是:万事俱备,只差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在郑成功大军到达浙江舟山,一个叫羊山的地方,突然天降大雨,狂风肆虐,使得很多战船相撞,搁浅,甚至有的船直接沉入了海底,这场事故最后死了好几千人,损失的战船也有几十艘,郑成功的六个老婆还有三个儿子都在这场海难中丧失了生命,可见以前的海上行军还是很危险的,因为稍不留神,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命送到了海里,这场事故后,郑成功不得不退退到舟山,调养生息,于第二年又继续他的北伐之路,相对来说,这一次就要顺利得多了,因为当时清军的水上力量根本与郑成功无法相比,所以一路上郑成功都是势如破竹,第一次与清军的相遇是在定海,这一场战争毫无悬念的以郑军的胜利结束,而就是这一战,使得清军的主要海军力量遭到了不小的打击,但郑军的士气空前高涨,为之后的瓜州、镇江战役的胜利打下了铺垫,特别是镇江战役,这可是一场陆地上的硬碰硬,这可是在拿自己的弱势与人家的优势的比较,在这场战争中,郑成功先是佯装打不过,然后诱敌深入,结果敌人果然上当,进入包围圈后,郑成功用火炮攻击,炸死了数千清兵,使清军初次尝到郑军在陆地上的厉害,尽管如此,当时的清军管效忠还是没有把郑成功放到眼里,因为他以为,在海上打不过郑成功,但到了陆地上,我们的八旗军战无不胜,所以他们并没有太把敌人放在心上,也正是如此郑成功捡了个漏子,他派自己的的精锐部队偷袭清军的阵地成功,使睡梦中的清军彻底溃散,任人宰杀,最终取得了镇江战役的胜利,这场仗打下来,使数千威风凛凛的八旗军只剩下一百多人,这个时候,清军知道慌了,因为此刻,郑成功的的大军已经到达了南京城下,把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
郑成功北伐南京路线图
然而就是这个时候,历史露出了他的灰色幽默,面对此大好机会,郑成功并没有乘胜追击,一把攻破南京城,而是庆祝了起来,还举行了盛大的祭拜仪式,来祭拜朱元璋,好像是在说:我郑成功一定可以守住朱明王朝,以后的天下还是姓朱的,你能想象那个滑稽的场面吗?战役到了关键时刻,突然优势方不打了,庆祝了起来,郑成功反而听信降臣管效忠的,不攻城,就在这等着,让他们出来投降,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南京城,不过还别说,郑成功真的是有“耐心”,他愣是等了一个月左右,知道啥概念吗?一个月呀,围着城,就是不打,可以说他要是动手的话,不出三天,南京必破,但是他就是等了一个月,最终,他没有等来顺治帝的投降,他等来的是各地的援军,等来的使敌众我寡,等来的是一个来自敌军的包围圈,但由于郑军的整体素质还算不错,勉强突围,郑成功安全退回厦门,不过军队伤亡惨重,剩下的人数已不足以和清军对抗。至此,大明的复国梦彻底破灭。
郑成功作战图
原本,郑成功应该是朱明王朝最后的希望,他确实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甚至差点颠覆了历史,但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错误判断,使得他北伐南京的失败,也就是这一次的失败,使明朝余留力量失去了与清军抗衡的能力,使朱明王朝彻底丧失翻身的机会。所以说,崇祯皇帝的死、清军的入关都不能标志着大明的彻底灭亡,因为之后的南明王朝也存活了三十多年,在这期间,一度有复国的可能,直到郑成功北伐南京的失败,才标志着朱明王朝彻底走向落败,失去最后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