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个文盲,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天才,太平天国的兴亡全都因为他

他是个文盲,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天才,太平天国的兴亡全都因为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22 17:07:18

【1856年9月2日】他是个文盲,却是不折不扣的战略天才,太平天国的兴亡全都因为他

他是个文盲,却太平天国最关键的人物,真正的领导核心。

他在政变中被杀,太平天国也从此由盛转衰,走向败亡。

他就是杨秀清!

(金田起义)

【力挽狂澜的“神灵附体”】

1823年,杨秀清出生于广西桂平市紫荆山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抚养成人,没有读过书,是个文盲。他以耕种、砍树、烧炭为生,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1843年(20岁),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1845年(22岁),冯云山来到紫荆山区宣传教义,杨秀清由此入会。

1847年(24岁),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拜上帝会人心动摇,眼看着要“树倒猢狲散”。这时,杨秀清挺身而出“神灵附体”,代表天父传达圣旨,稳定了人心。冯云山被救出后,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内部获得认可,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一跃成为领导者之一。

(电视剧中的杨秀清)

【九千岁的东王】

1851年(28岁),在洪秀全生日这一天,以“恭祝万寿”为名,聚集发动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下达指令,作用巨大。

12月,太平军占据永安城,分封诸王。洪秀全自封天王,封中军主将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杨秀清成为太平军的核心人物。

(太平天国剧照)

【攻占南京的战略天才】

1852年(29岁),在清军的围攻下,杨秀清指挥太平军永安突围,转战广西,南王冯云山战死。然后,进入湖南,西王萧朝贵在围攻长沙时战死。杨秀清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此后,杨秀清放弃长沙,指挥军队继续北进。1853年1月,攻占武昌,夺取了武汉三镇。杨秀清定下战略,顺江而下,3月攻克江宁(今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首都。

(太平天国疆域)

【北伐和西征】

占领天京后,太平天国迅速发展。杨秀清制定战略,派出北伐军远征,一直打到天津附近,震动京师,但最终因孤军深入,缺乏后援,到1955年全军覆没。

同时,杨秀清派兵西征湘赣,再次攻破武昌,大败湘军,攻占湖北、江西的广大地区。然而,湘军在曾国藩的领导下,“结硬寨,打呆仗”,依然保存了相当的实力。

【民心佩服的九千岁】

1953年,清军在天京外围囤积兵力,构建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对天京发动不间断的进攻。在杨秀清指挥下,沉着应对,在1856年6月,太平军先后攻破江南、江北大营。

杨秀清声望一时无两,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真正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封号长达54个字:“真天命太平天国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上帝之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九千岁”。

杨秀清办事雷厉风行,统御领导才能超凡。他虽然不识字,但所有军政命令都由他决定,天王洪秀全从不干预。后来天平天国失败,李秀成被俘,在自述中写道:“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严严整整,民心佩服!”

(电视剧中的杨秀清)

【突如其来的天京之变】

杨秀清是真正的领袖。他假借“天父下凡”,把洪秀全以及其他太平天国的将领,玩弄于股掌之间。经常深夜传召、当众苛斥,擅自用刑,甚至要他们为他抬轿,引起内部矛盾日益增大。

1856年8月,杨秀清又假借“天父下凡”,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改封为“万岁”。洪秀全假装同意,为以示庆祝,颁封日推延至杨秀清生日(当年的9月23日)。

9月2日凌晨,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回到天京,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大量东王部属被杀。然后又设下了圈套,假装天王责罚北王,诱使大批东王部属观刑,乘机将他们全部杀害。牵连死亡人数多达2万,是为“天京之变”。

(天京事变)

【后悔莫及的败亡】

11月,翼王石达开抵达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二人不欢而散。当夜,石达开逃出城外,韦昌辉杀尽翼王家属及部属。石达开从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韦昌辉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最终战败被杀。

洪秀全后悔莫及,把所有罪责都推给了韦昌辉,为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平反,将其忌日定为“东王升天节”,又把自己第五子洪天佑过继给杨秀清,称为幼东王。

杨秀清死后,“人心改变,政事不一,各有一心,朝中之事,并未实托一人,人人各理一事”。太平天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败亡。

(电视剧中的杨秀清)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469篇作品,营员“老骥伏枥”的第40篇作品)

更多文章

  • “和珅”王刚,儿孙同岁,三任娇妻岁数越来越小,气质越来越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刚与和珅,和珅王刚经典片段视频,历史上的和珅和王刚

    提到王刚,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大贪官、大奸臣和珅吧。有人曾统计过,他曾在《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少年嘉庆》等剧中,累计扮演过320集和珅,是名副其实的“和珅专业户”。除此之外,人们对他最熟悉的身份就是鉴宝节目的主持人,拿个小铁锤,咣当一下就把假古董砸个稀碎。当然了,有时候也难免失误

  • 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为何北洋水师却建于1888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洋务运动发生的时期,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运动是哪一年兴起的

    太平军战士 众所周知,太平军自1853年攻陷南京以后便定都于此,而南京又紧邻长江筑城。因此,清政府动了借英国兵船围城的念头。可英国人怕卷入中国的内战,危及自己的在华利益,故对此建议强烈反对。也许是因为咸丰帝病危,这件事被暂时搁置了。但到了1861年初,随着太平军克宁波、占杭州,直逼上海,清政府再也

  • 李莲英在慈禧死后还活了3年,没了主子,他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莲英真实照片,慈禧对李莲英的态度,清朝太监李莲英的照片

    因为是皇权滋养出来的“寄生虫”,所以太监乱政在各个朝代都有发生,且对皇权的威胁程度不同。明末的“九千岁”魏忠贤,一度成为了皇权的代理人,唐朝中后期的宦官甚至掌握着皇帝的生死!但以上的种种宦官乱政的现象,却在清朝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至少纵观清朝二百余年的历史,没有出现过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我们唯一比较熟知

  • 刘永福率领黑旗军抗击法军 为何成了李鸿章的眼中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参与作战的清军数量并不少,如驻扎在山西有7个营,驻扎在北宁有40个营。可是,清军将帅昏庸无能,士兵毫无斗志,在法军的攻势面前不堪一击,节节败退。唯有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还能够坚持与法军作战,并能在局部地方取得胜利。刘永福,字渊亭,生于1837年,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今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

  • 雍正王朝:弘时犯下的“四宗罪”,决定了雍正非杀他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弘时的罪,让雍正忍无可忍雍正在皇位上辛苦耕耘,为的就是江山图治。弘时作为雍正的儿子,不仅没有为父分忧,反而不停地当“绊脚石”。一、为了自己的小利益,罔顾朝廷选人、用人的章法,窜通张廷璐,制造“科场舞弊案”。这不仅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更要命的是,搞砸了雍正的计划,相当于打了雍正一耳光。就这条罪状,按正

  • 洪秀全的妃子并非只是妃子那么简单,她们还有个重要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洪秀全妃子被谁抢走,洪秀全的妃子点天灯,解密洪秀全

    洪秀全的负面评价很多,集中在他起义成功、建立政权后的时期,比如不理朝政、腐朽不堪、荒淫好色等等。洪秀全的淫乱是出了名的,可他又在群众中表现出憎恨淫乱的一面。早年起义的时候,他就规定男女有别,行军的路上不能男女一起走,后来洪秀全把这一理念发展到极致,甚至平民与异性进行夫妻生活都不被允许。可是反观太平天

  • 她是清朝最大龄入宫的妃子,六年封妃,死后乾隆辍朝三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有多爱大龄女人,清朝十大最漂亮妃子,敬嫔封妃是哪一集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生于雍正七年,父亲名为寨桑根敦。关于豫妃的来历,《清高宗实录》中记载:“据舒明等奏噶勒杂特宰桑根敦、得木齐巴图孟克率所属九十余户投诚等语根敦等被乌梁海等劫掠。率属来归。”这份史料中记载了豫妃的父亲寨桑根敦是在乾隆二十一年六月率领部众归属大清国的。那么,寨桑根敦为何要归顺大清国呢?推测

  • 雍正去世后为何不和康熙葬在一起?而是另选地方,原因有3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死后与谁同葬,康熙和雍正的祖孙情,雍正继位之初就被臣子揭伤疤

    (清泰陵)这就很是奇怪,其实满清人是很讲究这种死后落叶归根的,可是雍正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不和自己的父亲爷爷葬在一起,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有3点原因,我们下面分析一下。第一:篡位。大家都知道,在康熙执政期间,有了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九子夺嫡”,当时太子胤礽被废掉之后,这个位置空出来,让其他皇子都十分的心

  • 康熙年间,四川壮丁为何只有一万八千人?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壮丁照片,四川仪陇籍壮丁花名册,四川南充壮丁花名册图片

    像战争直接人口锐减90%以上,历史上其实也是有的,那就是汉末三国的时候,荆州也就是湖北地区人口锐减。荆州原本是楚国发家的地方,就因为三国拉锯,人口减少直到南宋才又重新恢复过来。清朝湖广填四川还算好的,至少四川两三百年就恢复了。康熙年间初期,四川只有18090丁,18090丁指的是18090个青壮年男

  • 列强要租地100年,大清宁愿灭国也只签99年,为何执拗于一年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清割让领土史,清王朝丧失主权的条约,清朝和中国的领土对比

    而除了割地赔款等一系列不公平条约的签订,外国列强更是想尽办法争夺我们的领地,“租借”一词由此产生,实际上也是西方列强对我国侵略的手段而已,在当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这种形式首次被德国提出,以“租借”的名义将我国胶州湾等地区占领,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列强“租借”的地区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地区的租借日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