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礼乐崩坏与井田制的瓦解有何关系?它为何始于孔子的故乡鲁国?

礼乐崩坏与井田制的瓦解有何关系?它为何始于孔子的故乡鲁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504 更新时间:2024/2/18 10:49:56

公元前771年,那个曾经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人杀死于骊山,其子宜臼继位,即周平王。因都城镐京(今西安)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于是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自此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开始称东周,历史进入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中期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全国性的大分裂大混乱,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变革。当时,西周初期制定的周礼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统治秩序变得混乱不堪,以至于当时的孔子和后来的司马迁都曾感慨:礼崩乐坏。所以,孔子开始致力于为恢复“周礼”而奋斗,从而进一步开创了以“礼”为核心的儒学。那么春秋时期的“礼乐”为何会崩坏?它有什么深层原因?这得先从“周礼”说起。

(一)礼乐崩坏

一般认为,“周礼”是周公姬旦设立制定的。周朝初年,天下一统之后,周王室开始分封诸侯,天下“共主”,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出《诗·小雅·北山》)的局面。为此周公姬旦制定了一整套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标准,涉及宗庙祭祀、诸侯朝觐、宫廷乐舞、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这些都纳入“礼”的范畴,泛称周礼。其目的是为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周礼”是很复杂的等级制度。比如在最高层面上实行的分封制,周王分封诸侯,将诸侯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不同的爵位之间有严格的权利、等级、地位的区别,这些都属于“礼”的范畴。

“乐”其实是从属于“礼”的一项制度,也是“礼”的一种表现形式。周礼对不同阶层演奏乐舞的规模有严格的限定:天子要八佾(yi),即天子演奏乐舞的规模是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六佾,共四十八人;卿大夫四佾,共三十二人;士则只能用二佾,即只有十六人演奏。

到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平子,竟然在自家的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乐舞队演奏歌舞。季氏作为卿大夫,他本来只能用三十二人的乐舞队,可是他竟然僭越礼制,上升到天子的规格。孔子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痛心,感叹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于是他感到了危机,他要利用自己的力量,来重塑“礼乐”。

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季平子的违规操作,是有很复杂的历史背景的,就是说,他凭什么可以违反礼乐?今天咱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礼乐崩坏的根本原因,即礼乐崩坏与井田制的瓦解有何关系?而且它为何始于孔子的故乡鲁国?为何不先在别的小诸侯国出现?

(二)井田制的形成、发展和特点

不管任何版本的《政治经济学》,其中都有一句话,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什么?它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通俗地说,就是政治法律制度。在西周初期,制定了分封制的政治制度,同时必须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这项经济制度是什么呢?

在古代,特别是在封建社会或者奴隶社会,决定经济的当然是农业,而农业靠什么?土地。所以自古以来,土地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国家强大不强大,土地多不多是一个硬指标。而国家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如何分配土地。所以有学者认为,古代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地主组成的,而皇帝(或国王)就是最大的一个地主,他主导了全国土地的分配。而在西周初期的井田制就是当时的土地制度,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制度。

井田制也不是周朝才有的,它是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它最早成型与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政府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

井田的所有权属周王,由他分配给庶民使用。这就涉及到政治上的分封制。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保卫王室。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等。

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不过土地属于国有,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转让与买卖。因那时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周王的,国是他的国,国有就是他一个人有。所以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井田制是中国春秋以前实现土地国有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西周时期较为普及的土地制度。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而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则是决定奴隶制发展和统治的经济基础。

周朝的井田,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以九块方田叫一“井”。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井田制的具体做法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地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分别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同耕种,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块井田都是900亩,还存在诸如800亩,1000亩这样的特殊情况。

井田制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八家为井而有公田”,与“九夫为井而无公田”。第一种如《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就是说被分成九块的井田里,中间的一块为公田,周边的八块为私田,耕种者先耕种好公田,再管理私田。第二种是,九块地全是私田而无公田,不过这时后期的事了。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按质量的好坏分为三类。他们把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留给自己,叫“公田”。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耕种。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这部分人因为住在“国”(即城市)里,叫“国人”。国人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

国人战时当兵,自己准备武器、粮食和军需;国人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这部分人是普通平民。他们表面上不受剥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过当时战争十分频繁,他们经常被征调去打仗,打了胜仗,掠夺来的土地和财富归统治者所有,若打了败仗,还有被俘沦为奴隶的危险。

而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田地,则分给住在野外的庶人。庶人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也管他们叫“氓”。庶人没有任何权利,只有给领主耕种井田和服杂役的义务。他们每年要先在领主的大田上劳作,然后才准许去耕种自己作为维持最低生活的那一小块土地。

(三)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晚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导致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便逐渐瓦解了。

铁器始用于商代,大概到西周末年,铁器开始变多。在春秋初期,已有比较正规的铁农具。《管子·海王篇》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一针一刀……耕者必一耒一耜一铫”。牛耕也起源于商代,到春秋时得到发展。比如孔子弟子中的72贤人之一的司马耕,就又名“犁”,字子牛。晋国也有个大力士叫牛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反映了牛耕方法在春秋时期已得到普遍推广。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山林,兴修水利带来了方便。这样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了。农业的发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的出现成为了可能。这样,以井田制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的、个体的劳动形式开始兴起。

这样的背景下,各地的私田急剧增加。诸侯、大夫们开始富起来,一有财富,腰杆便直了,周王便不能再轻看他们了,不能任意侵夺他们的田地了。而且各诸侯之间为田地的争斗、诉讼也开始出现。

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当然需要大批劳动力。而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于是,一些顺应新形势的贵族为了招徕劳动人手,就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如齐国田氏向庶民征赋税使用小斗,把粮食贷给庶民时则用大斗;晋国韩氏、魏氏、赵氏采取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的办法,收买民心。这样,奴隶们纷纷从公田逃往私田。奴隶的逃亡,使一些国家的公田,“唯美桀”变成了荒原。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四)礼乐崩坏为何先出现在鲁国?

井田制可以说是周王朝的基本国策,基本经济制度,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一旦井田制瓦解,与之相配的政治制度和一套所谓“周礼”,必将面临危机。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鲁国卿大夫季平子的违规现象,即孔子眼里的“礼乐崩坏”。那么,为何礼乐崩坏最先出现在孔子的故乡鲁国呢?

按说礼乐制度的制定者是周公,而周公后人的封国正是鲁国,鲁国有周公这个先祖做后盾,所以历来被称为“姬姓宗邦”,是诸侯国中最有名望和号召力的国家。鲁国对于礼乐的尊崇也是最突出的,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成为最典型的礼仪之邦,却为何最先礼乐崩坏了呢?

一方面,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鲁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鲁国的“民间”势力变得强大。另一方面,对于鲁国朝廷来说,日渐膨胀的贵族消费和频繁的战争,导致财政亏空,特别是民间的私田不向诸侯们纳税,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于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鲁国率先进行了改革。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开始实行史上有名的“初税亩”制度。即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初,即开始;税亩,指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原来井田制是九百亩中取一百亩,而“初税亩”之后,公田之外再收十分之一的税,也就变成了约十分之二的税。这样鲁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但同时它也在法律上正式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化。

《左传》中说:“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丰财也”,直接点中要害,于是“礼乐”在鲁国率先“崩坏”了!于是孔子急了。

由于鲁国本就是天下诸侯国在礼乐法治的带头人,楚、郑、晋、齐等国一看鲁国这办法不错,于是大家争相仿效,也陆续开展税亩制,井田制终于瓦解。于是鲁国“崩”,大家“齐崩”。

于是公元前359年,一代改革家商鞅炫丽登场,在秦国进行彻底的划时代变革,“废井田”、“开阡陌”,历史走向新时代……

(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论语》《奴隶制时代》等。

更多文章

  • 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西周亡国真相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褒姒,不得不提到西周灭亡,可是西周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又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说褒姒,褒姒不只是因外貌美丽而被说成不祥之人,更是因为她在历史上来历不详而造成的。当然了,褒姒的来历只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就如同她后来莫名其妙的失踪,那都是史学家融合民间传说给周朝的灭亡,找一个

  • 美国印第安人的祖先,或许是中国的殷商人?有两点论已经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983年的时候,有一位北京的教授受邀去了美国进行演讲,在一次晚会上,他认识了印第安人,这个印第安人土著对教授说,他们的祖先有可能是殷商后裔。那个教授特别惊讶,并且还跟他仔细的讨论了一些历史传说。如今发现的一个特别明显的证据就是,中国古代使用的象形文字,跟古代印第安人使用的石刻文字极其相似,双方的

  • 玉米地深夜屡见灯火,专家连夜赶来,竟挖出了千年前的姜太公宝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太公约公元前1128-约公元前1015),本名姜尚,姜姓,字子牙,曾被封于吕地,故又称吕尚,被尊称为太公望,后人多称其为姜子牙、姜太公。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太公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有的被封在申。在夏、商两代,申、吕两地又另封给了其

  • 盛世祥瑞!后羿代夏的夏朝国都位置终于发现,夏文化一解百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朝距今多少年,夏朝女人有多漂亮,夏朝国都的念法

    (作者:赵辉)4100年前的尧舜禹时期,天下中国常常洪水泛滥,民无定所,下民其忧。尧帝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言大禹的父亲鲧可以治水。鲧以筑堤防洪的方法,历经九年而未能使天下中国的洪水平息,根治洪水,解民于水患,而被尧帝所杀以谢天下。于是,后人在淮河涂山之麓修建鲧庙,以纪念鲧为治水所做的努力。鲧死后,

  • 红颜祸水天生异象,褒姒诞生竟与大鳖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再比如岳飞出生的时候,也飞来了鸟,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岳飞名字中的“飞”字就是这么来的。与这些“天赋秉异”开创了一番功业的男士们相对应的,古代的红颜祸水们也是各个来历不凡,比如妲己,封神演义里说她被女娲娘娘派出的千年九尾妖狐附了身。褒姒更加离奇:话说夏朝末年,不知是天怒人怨还是神灵遇到了更年期

  • 王姓是周文王之后,还是尧舜之后,还是有什么演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古时代的王姓,王姓来源及演变,关于王姓的历史和资料报告

    王姓的起源主要分为四种:一、王者之后“王”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特指君王。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开的,贵族们通常用姓区别婚姻,用氏象征身份。所以先秦王室的王子王孙,以“王”为氏。秦灭六国后,姓、氏有别制度随着王室的坍塌只剩下“姓”。王室遗孤为了纪念其过去高贵的身份便以氏代姓,这群“王”姓者是名副其实的

  • 神秘尸骸后的远古迷案,18件夏朝青铜器出土,三官庙遗址发掘纪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遗迹初现2018年7月,在一个土墩下方出土了一处远古的房屋,考古队员们旋即展开房屋内部的清理工作。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居然在房屋遗址内清理出了三具骸骨。通过检测,专家们确定他们分别是一个成年女性、一个成年男性和一个儿童的遗骸。由于考古发掘现场就在三官庙村,所以这个古代遗址被称为三官庙遗址。三具神秘尸

  • 商朝一条法律流传千年,隋炀帝时被废黜,如今试行,正反声音都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朝的法律,商朝有法律制度吗,商朝刑罚原则

    而在历史上商朝应该是在奴隶制时期最顶峰的王朝,而为了能够确保王朝的统治,就在之前的法律上面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那就是著名的《汤刑》,要说这部刑法在我国历史上还是有比较深刻的影响的,乃至于后世诸多的王朝的法律都是在商朝的基础上而进行完善、修改的,而在这诸多的法令中,其中的“缘坐法”是流传了千年

  • 狐狸精妲己、稚鸡精胡喜媚、琵琶精王贵人,她们三个纣王更爱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胡喜媚施法,胡喜媚和妲己什么关系,商纣王与妲己图片

    这三妖分别是狐狸精妲己、稚鸡精胡喜媚、琵琶精王贵人。女娲派轩辕坟三妖进宫,狐狸精在恩州驿馆附身妲己进了宫。之后,妲己便经常邀请稚鸡精和琵琶精到宫内吃人。正是因为琵琶精到宫内吃人,在回轩辕坟的途中,遇到了姜子牙开算命馆。琵琶精为了试探姜子牙的算命水平,就变化成一个妇女,结果却被姜子牙看穿,并把她带到纣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了八百步,姜承诺可保周朝八百年,结果自身难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姜子牙帮周文王执政多少年,姜子牙预言周朝800年是真是假

    周文王当时为了请姜子牙出山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背着姜子牙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了八百多步,而姜子牙当时也答应会保护周朝的江山八百多年。这些都是封神榜中记载的内容。众所周知,商朝和周朝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而根据我国的历史记载,周朝统治天下一共有790多年,这个和姜子牙承诺的八百多年虽然差了一点,但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