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简史:十二位周王,有谁拖了王朝的后腿?

西周简史:十二位周王,有谁拖了王朝的后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4/1/16 13:08:25

“王权”

受到“族权”和“神权”的约束,并不具备高度集中的专制权力,

直到

帝辛

商纣王)时,王权才摆脱了神权的桎梏,

但纣王

“昏弃厥肆祀弗答”

(对祖宗的祭祀而不闻不问)等做法,也引起诸部落首领的愤恨,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领声势浩大的各诸侯盟军渡过黄河,

在商郊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历数商纣王的罪恶,表明要

代天惩罚

商纣王,

之后,商和周这两大军事集团在牧野展开激战,

由于商军无心为纣王卖命,全线崩溃,还反戈一击配合周军反攻纣王,

商纣王逃回朝歌自焚而死,随后周武王挥师迅速占领了商都,

雄踞东方数百年的商王朝至此灭亡,

周王成为了天下共主,

了一个新的时代——

西周王朝。

西周历史跨度约两百七十六年,共十二位君王轮番登台,他们依次是:

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繄扈、懿王姬囏、孝王姬辟方、夷王姬燮、厉王姬胡、姬静、幽王姬宫湦。

胜利来之不易,为何西周王朝从武王兵临朝歌,到幽王孤立无援,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西周十二王中,是谁拖了王朝的后腿?

武王灭商后,是如何稳定形势的?

周武王

灭掉商纣王后,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实际上当时的殷族仍然要比周族文明程度高,且实力仍然要比周族强大,

想把整个殷族化为奴隶是不现实的,周族只能去安抚他们,

这就迫使周朝必然要向殷商典章制度低头,

也不得不暗暗地接受失败者的思想文化,即所谓

“周因于殷礼”

因此,周武王在占领朝歌之后,便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宣告周人

继承殷商天命

,建立周王朝,

随后马上采取措施来稳定形势:

首先,封商纣王之子

武庚

于殷地,让他继续统率商王朝的遗民,祭祀商族先祖,并派自己的兄弟

管叔、蔡叔、霍叔

去殷地,名为辅助,实为监视。

随后,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并且致敬了深得民心的商朝贤臣

商容

,整修了

比干

的坟墓,又将财物和积粟发放以赈济贫困,展示传国之宝“九鼎”和商朝的宝玉。

之后,

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分封,有记录的:

封上古贤圣之后——神农之后于

黄帝之后于

,帝之后于

,帝舜之后于

大禹之后于

封功臣——尚父(姜尚)于营丘,曰

封宗室亲属——弟周公旦于曲阜曰

,封召公奭于

,封弟叔鲜于

,弟叔度于

灭商第二年,周武王就因病去世了,其子诵继位,是为

周成王

周成王、周康王之际,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

由于周成王当时尚且年幼,叔叔

周公旦

毅然站出来摄政,

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却不想此举招致其他兄弟的猜忌,其中反抗情绪最激烈的就是留在殷地监视武庚的管叔和蔡叔二人,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周公旦要对成王不利。

而一直留心周王室风吹草动的武庚,得知周王室出现了裂痕,便觉得机会来了,

于是趁机串通了管叔和蔡叔等人,以及

淮夷、徐、奄、薄姑

等商朝残余势力发动了叛乱。

这是周王朝自建立起遭遇的第一个反扑,

对于脚跟还没站稳的周王朝来说,如果不能快速镇压,前期的努力就等于白费力气了。

周公旦不愧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并没有急于集结军队去平乱,

而是先把王室成员和各路诸侯的思想倾向捋了一通,

周公先是发布

《大诰》

分析形势有多严重,殷商的旧势力不容轻视,

之后,通过

占卜

说得到

上天旨意

了,用武力平定叛乱,且卜兆是吉利的,周人及原来归属于周的诸侯,必须顺行天意,

在周公旦做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后,最终使王室成员和诸侯们认识到平叛的必要性,

因此,周公这才得以顺利集结一支平叛大军,亲自东征,杀掉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接着他继续东进,

经过三年的苦战终于击败参与叛乱的许多东夷国家,

直至此时,周王朝才算彻底消灭了商王朝的残余势力,控制了殷商旧地,完成灭商事业。

东征后,周王朝统治区域扩大了,为了巩固统治,周公进行了第二次分封:

将殷地一分为二,

一部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庶兄

微子

,让他继续统治殷商遗民,祭祀其祖,这便是

宋国

另一部分封给了武王之弟康叔,让他去管理殷商遗民,这便是

卫国。

同时,周公在“天下之中”的

洛邑

建筑了

王城、成周

二城,这便是东都,

参与叛乱的殷顽民被周公强行迁往成周城,

而王城则驻扎了八师军队。

正所谓

“鞭长莫及”

,西周建立这个东都完全是为了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可惜后来被周平王用来当作了避难所。

经历了殷商旧势力的叛乱后,周公认识到制度还需要加强,

随后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井田制等一系列可以称之为

“周礼”

礼乐制度

周公摄政7年以后,周成王(在位30年)已长大成人,周公毅然还政,继续辅佐周成王。

成王去世后,太子钊继位,是为

周康王

康王在位20余年,此时天下太平,一片繁荣,

这也是周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史载

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

周昭王、周穆王南征北讨,消耗国力

康王死后,继位的是

周昭王

这位周天子极其喜欢远征,据《史记》和《竹书纪年》记载,昭王出征

荆楚

失败,损失了大量周军,自己也死在了南巡途中。

荆楚,也就是楚国,周文王时封熊绎于楚,相传是祝融之后,成王时期又将楚封为子男爵位,

可见,楚国虽然

属于“南蛮”,但当时

与周朝的关系很是友好,

坏就坏在

周昭王

周穆王

这两位喜好南征北讨的周天子,

从他们之后,楚国就被排除“已方”,逐渐与周朝为敌,甚至到了后期堂而皇之自称为“王”,

可见周王室早已对其失去了控制,

幸好后来有晋国与其抗衡,扼制其北上的步伐

下一篇东周史再细讲这个问题。

昭王死后,继位的是

周穆王

穆王在位约50年,他同样热衷于对外用兵,他的主要目标是去征战

犬戎

这让诸侯们感到十分不满,上一位周天子已经折腾够呛了,还没缓过劲儿,这又来了一位,因此周王朝出现

“自是荒服者不至”

的情况

所谓荒服者,在左丘明的《

祭公谏征犬戎

》一篇中讲得很详细,也就是

"五服"制度

则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王畿以内五百里)称为甸服;

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王畿以外五百里),称侯服;

侯服以外,称绥服或宾服,

宾服以外的蛮、夷,称要服,

要服以外的戎、狄的地方,称荒服。

这“五服”中,

“甸服”——供给天子祭祀祖父、父亲的祭品,一日一次;

“侯服”——供给天子祭祀高、曾祖的祭品,一月一次;

“宾服”——供给天子祭祀远祖的祭品,一季一次;

“要服”——供给天子祭神的祭品,一年一次;

“荒服”——诸侯,则朝见天子,一生一次。

可是,周穆王却废弃了周朝先王定下的制度,以“荒服”不供的罪名去征讨犬戎,虽然是带回来可笑的“战利品”——四只白狼、四只白鹿,

但自此以后,“荒服”诸侯就不来朝见了,

东周时期,杀死周幽王的犬戎占领了许多周王室的西部地区,不仅如此,

势力强大逼近中原

,若不是齐桓公挑起了大旗,华夏文明也差点“断流

”,这点也在下一篇东周史细说。

以上两位周天子把周朝的外交策略毁了个底儿朝天,给后代子孙添加了不少麻烦,虽然说积极的方面是扩大了周朝的影响,

实际上也付出了消耗国力的代价。

周共王、周懿王之时,西周王室日渐衰微

穆王去世后,由其子繄扈继位,是为

周共王(周恭王)

虽说自周昭王起“王道微缺”,周穆王“王道衰微”,但周王室的家底还很雄厚,尚且还能凑合,

但是从周共王及其以后,西周王室就日渐衰落了,

前两位周王已经把家底折腾的差不多了,周共王接手的时候,经济上已经比较拮据了,

但是很多场合又不得不维持着天子的架势,

尤其是要“奖赏”的时候

,堂堂天下共主,是没办法节省的,

迫不得已,共王只得将都城附近的土地陆继分封给诸侯和大夫,

导致周王室自己支配的地盘越来越小,这意味着收入也随之越来越少。

周共王去世后,其子囏继位,是为

周懿王。

对于这位周天子,史书中记载得不是很多,《史记》中也只是堪堪十二个字:

懿王之时,王室衰微,诗人作剌。

显然,周懿王成了“王室衰微”明确的起点,自此,周王朝便开始走上了衰微的道路。

至于诗人所刺何事,《史记》中没有明说,但《后汉书》提到:因为猃狁入侵,懿王无力抵御,人民无家可归。

至穆王之孙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

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也就是《诗·小雅·采薇》)

另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懿王时期备受戎狄侵扰,“王自宗周迁于槐里”,被迫迁都,

"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诸侯们对周懿王心存不满,

由此可见,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十分严峻,而周懿王除了放弃故都镐京,没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

周孝王,强化与西戎的姻亲,稳定西部边境

懿王死后,

原本理应由太子姬燮继位,但是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懿王弟辟方乘机夺取了王位,是为

周孝王

可知此时发生了西周历史上唯一一次

没有遵守嫡长子继承制

的例外。

周孝王继位后,命令

申侯

率军西征,

但当时申侯不想出兵,还出了一个主意,要周孝王让申侯的外孙

继承

大骆

的嗣位,强化西戎与周朝的联姻关系,这样西部边境就得以安宁了。

这个主意为什么如此奇葩呢?

是这样,申国的先祖曾把一个女儿嫁入了

西戎

,生下了一个儿子叫

中潏

(中潏的儿子蜚廉是商末大臣,蜚廉的两个儿子恶来、季胜分别是秦、赵两国君主的祖先)

中潏在世的时候,由于母亲是中原人,所以归顺了周朝,

如今,申侯也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中潏的后人

大骆

,并生下了嫡子成,

但让他焦虑的是,周孝王身边主管畜牧的大臣

非子

,因为养马技术好(祭祀、农耕、战争都需要大量良马),马群大增,很受周孝王的喜欢,

非子偏偏还是大骆的庶长子,申侯担心他会与自己外孙成争位,故此才有以上建议。

周孝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也不想亏待非子,于是将他封于秦邑,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

秦嬴

申侯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接受了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

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化解。

比起以上几位周王,周孝王也是难得英明的一位了,只可惜他在位仅十六年,就去世了,

这期间,西周王朝堪堪挣扎了一下,

但随着下一位周王上任,便前功尽弃了。

周孝王去世后,诸侯复立懿王的儿子姬燮继位,是为

周夷王。

别看

周夷王

在位仅八年,

可他却经历了诸多风雨,此前被叔叔抢了王位这就不说了,

就说他继位后,一些诸侯已经开始蠢蠢欲动,“诸侯不朝”的记载不绝于书,

诸侯或有来朝,他不敢坐受朝拜,以前高高在上的周天子还要

“下堂而见诸侯”

西周前期制定的许多制度已然遭到破坏。

周夷王死后,其子姬胡继位,是为

周厉王。

周厉王、周宣王,王室势力已衰

周厉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贪婪残暴的君主之一。

据《史记》记载,厉王好利,并任用荣夷为卿士,将原来属于

公有的

山林川泽之利皆霸占为己有。

这种私占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行为,招致贵族非议和劳动人民的不满,

对此厉王非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还不断南征荆楚,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

他还从卫国找来一位巫师监督人们的言行,发现有敢于非议者,立即处以极刑,

以至于“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人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忍受了三年,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

将厉王赶出了王宫

“国人暴动”

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群众性武装暴动,

它的直接结果是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根基,加快了西周王朝灭亡的进程。

厉王出逃以后,由诸侯代替周天子执掌朝政,史称“

共和行政”,

这一年是公元前841 年,自此中国历史开始有了准确的编年。

共和行政共十四年时,厉王死于其逃亡地彘,

其子静此时已由召公养大成人,于是诸侯立其为王,是为

周宣王。

原本宣王在贤臣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西周国力有所恢复,

宣王也趁机南征北伐,巩固边境,但是好景不长,多年的征战后好不容易积攒的国力又再度被消耗,

而他晚年又干涉鲁国立太子的事件,导致鲁国发生内乱,

引得许多诸侯大为不满且

“多畔(叛)王命”

违抗王命,

由此可知,周王室势力已衰,相反诸侯实力强大,

不再臣服于周天子

至此埋下了西周王朝破败的种子。

周宣王也未能扭转西周王朝日落西山的颓势,只是暂时延缓了灭亡的速度。

宣王在位 46 年,其死后由其子宫湦继承王位,是为

周幽王。

周幽王昏聩,西周灭亡

史载周幽王在位第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泾水、渭水、洛水枯竭断流,岐山崩塌,

这对西周王朝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周幽王非但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

反而“事不关己”般,依旧沉溺在声色犬马之中,

甚至宠妾灭妻,不顾宗法礼制与朝臣诸侯的反对,一意孤行废掉申后而立宠妃褒姒为后,

又废掉申后之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

这直接触怒了申后的父亲申侯,导致他与鄫国、犬戎联合攻进了镐京,

由于此前幽王失德,诸侯们也不愿意出兵救援,周军大败,

幽王只得带着褒姒、伯服诸人和财宝向东逃亡,逃到骊山脚下,幽王和伯服被追兵杀死,褒姒和财宝则被掳掠而去

此后,废太子宜臼被申侯等人立为王,是为

周平王。

平王继位时,镐京残破,戎狄依旧虎视眈眈,

此时的西周王朝,已无力抵御。

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至此,

西周王朝结束

史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中国历史进入动荡的春秋战国时代。

更多文章

  • 西周建立后就天下太平了吗?3大强敌环伺,逼出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周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吗,西周有集权政治吗,西周分封制最大特点

    周文王与周武王所在的西岐,只不过是商朝西北部的一个小方国,打个比方,商朝是一头大象,则西岐只相当于一条小蛇,大象随便哪条腿,都比这条小蛇粗大。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小蛇战胜大像,创造了“蛇吞象”的奇迹。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其它诸侯讨伐商纣王,纣王大败,自焚,商灭亡,西周崛起。西周

  • 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何四千年前的夏朝,却始终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朝真的很可怕吗,夏朝有帝国吗,夏朝文明最早出土点

    最初发现的牙齿化石乃是左右两侧的内侧门齿,且来自同一个成年男子的身体。牙齿保存得较为完整,带有些许裂痕,缝隙被褐色泥土填满。牙齿颜色灰白,较为粗壮,具有明显原始气息。后续考古挖掘出来的17件石制品都属于旧石器。除此之外,专家学者还在同一地层发掘出大量碳屑以及烧焦的骨头,周围还留有40余种哺乳动物的化

  • 赵武王、秦孝公、秦昭王是战国最出色三国君吗,谁的功绩能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政自不必说了,光是统一六国的功绩,就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千万别认为到了秦王政这一代,随便一个秦王就能统一天下,那可不一定的,秦国到了秦王政时期,虽然已经强大无比了,但还没有强大到超过东方六国实力的总和,秦国以军事统一天下的行动仍然掺合了不少政治手段,比如离间敌国,用金钱收买敌国将相,合纵连横,远交

  • 考古队员捡到一只3000年的“龙舟”,专家:别乱动,是姜子牙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的巨型龙舟,龙舟文化传说,保留最久的龙舟

    那是1959年,当时一个来自桃花者村的村民在田地里种地,结果却在挖掘的时候挖出一个洞,应该说是突然塌陷出一个黑洞,而且这洞下似乎有什么东西,由于光线原因,村民无法看清洞下面是什么东西。然后村民就将此事和村干部说明了,让他帮忙拿拿主意,其实村干部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联系了当地文管局的同志,没想

  • 考古发现商墓,间接证明了商朝疆域,专家:纣王或许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殷纣王图片,中国商朝考古发现,商朝墓在哪里发现

    有人说是秦始皇残暴无比,说朱元璋夺了天下就滥杀功臣,说是雍正帝弑父篡位等,可以说什么样恶毒的话都有,为什么这些真正有作为的“千古一帝”被如此抹黑呢?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得罪了历史上的文人,比如秦始皇曾焚书坑儒,还有汉武帝得罪了司马迁,而雍正帝被抹黑的重要原因有许多,比如清朝时期的文字狱等,有句话说得

  • 耕田却塌出“无底洞”,考古挖出一3000年国宝,专家:姜子牙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考古重大发现纪实,考古发现大量奇珍异宝,中国考古的奇珍异宝

    在建国10年之后,也就是在1949年的时候,江西石楼县有一个村民在自己家的田里耕田,就在牛拉着犁的时候,村民却突然听到一个巨大的声音,原来是自己的后面一块地面突然了塌陷了下去,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无底洞”,村民好奇的往下看却看不到下面到底有什么,但是好奇心却变得越来越重,村民找来了蜡烛,然后利用

  • 考古队挖掘商朝的陵墓,发现早就被破坏过,专家:周武王说谎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武王陵墓,武王墓考古视频,商朝的陵墓图片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牧野之战这场关键性战役之前,周商两国曾交锋过数次,但周国几乎次次大败,几乎从未占过上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件事其实还要追究到商周三代之前的纠葛,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从商纣王登基后才开始的,也并不是因为商纣王残暴那么简单。从古籍《竹书纪年》中便不难发现,周商不仅积怨已久,而且

  • 礼乐崩坏与井田制的瓦解有何关系?它为何始于孔子的故乡鲁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礼乐制度从崩坏到崛起,鲁国礼乐昌盛的故事,鲁国灭亡时间表

    公元前771年,那个曾经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犬戎人杀死于骊山,其子宜臼继位,即周平王。因都城镐京(今西安)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于是周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被迫迁都洛邑(今洛阳),自此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开始称东周,历史进入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中

  • 烽火戏诸侯的真相是什么?西周亡国真相又是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褒姒,不得不提到西周灭亡,可是西周亡国,真的是褒姒倾国倾城的错吗?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又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说褒姒,褒姒不只是因外貌美丽而被说成不祥之人,更是因为她在历史上来历不详而造成的。当然了,褒姒的来历只是一个神话传说而已,就如同她后来莫名其妙的失踪,那都是史学家融合民间传说给周朝的灭亡,找一个

  • 美国印第安人的祖先,或许是中国的殷商人?有两点论已经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1983年的时候,有一位北京的教授受邀去了美国进行演讲,在一次晚会上,他认识了印第安人,这个印第安人土著对教授说,他们的祖先有可能是殷商后裔。那个教授特别惊讶,并且还跟他仔细的讨论了一些历史传说。如今发现的一个特别明显的证据就是,中国古代使用的象形文字,跟古代印第安人使用的石刻文字极其相似,双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