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忌赛马》: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为何却说这是个愚蠢的计策?

《田忌赛马》: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为何却说这是个愚蠢的计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43 更新时间:2024/1/18 15:59:28

如今这个故事被写进教科书,用来迪孩子。其实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孙膑出计让田忌获胜,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计策,为什么这么说呢?

[var1]

孙膑、田忌与赛马

孙膑是“兵圣”孙武之后,继承了老祖宗的谋略,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军神”。而孙膑的成名和齐国的一位大将是分不开的,这位大将就是田忌。

当年孙膑拜师学艺,同门师兄弟中有一个叫做庞涓的人,此人极具才华,但心胸狭窄,生怕孙膑会对其构成威胁,于是就利用一个机会将孙膑骗到了魏国,对其施以酷刑,孙膑靠着装疯卖傻才活了下来,后来孙膑说服了齐国使者将其带到了齐国,来到齐国之后,孙膑就拜在了田忌门下。

田忌是齐国的大将,门下能人谋士很多,孙膑虽然身患残疾,还是靠着才华得到了田忌的欣赏与重用,这才有了后来的田忌赛马。

田忌一直都很喜欢跟国的公子们赛马,不过他的马在质量上是要差一些的,之前输了不少钱,这次又跟齐国公子赛马,孙膑看出他胜算不大,于是就出了一计,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对齐国公子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去对齐国公子的下等马,最后用自己的中等马去对齐国公子的下等马。

[var1]

虽然第一场下等马惨败的,但后两场还是扳回劣势,以两胜一负的战绩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田忌赛马》,千百年来广为流传。通过这场赛马,孙膑完全取得了田忌的信任,但在当时二人都没有发现,这也为田忌埋下了一个隐患。

将相不和,帝王不语

当时田忌是齐国的大将,而齐国中当时还有一“忌”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就是邹忌,通过变法,让齐国变得更加强大,因为邹忌也得到了齐王的赏识,被任命为齐国的相国。

按理来说,他跟田忌一文一武,是齐国的顶梁柱。但在古代,将相不和是常有的事情,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蔺相如才会被时代尊崇,因为他的忍让成就了他与廉颇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从而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强大。

但当时的齐国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他们的相国心胸并不宽广。

在孙膑的计谋之下,田忌捷报连连,打了不少胜仗,这个时候邹忌就慌了,生怕田忌的功劳会影响到自己相国的地位,这时手下的一个谋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这个谋士带着钱,在闹市之中大摇大摆招摇过市,然后找到了一个算命先生让其算卦,在算卦的时候说:我是田忌将军的手下,如今将军连战连胜,想要谋划大事,你觉得可行吗?

[var1]

这个事情传到了齐威王的口中,齐威王听说之后大为震怒,派人捉拿田忌,田忌赶紧逃走。

锱铢必报的战国人

在看到齐威王派人捉拿田忌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齐威王很轻易就相信了一个小人物“演的戏”?

其实啊,对于齐威王来说,这只是一个借口,归根结底,还是他从心底里记恨田忌跟孙膑。这个就要说回田忌赛马了。

其实在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大家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齐国公子。

这个齐国公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的齐威王,也就是说,在孙膑的计谋之下,田忌赛马赢了后来的齐国国王,让后来的齐国国王丢了面子输了钱。

[var1]

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锱铢必报。也就是说,如果你对我好的话,我会永远记得你的恩情;如果你对我不好,我一辈子都琢磨着怎么报复你。

齐威王就是一个典型的战国人,当年赛马输给了田忌,一直记恨在心,终于找到了机会,邹忌想要陷害田忌,齐威王来了一手顺水推舟。

很有意思的是,在齐威王去世之后,齐宣王即位。齐宣王即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田忌从楚国请回来,还跟田忌说:“将军是被冤枉的啊!”

齐威王在位那么久没有发现田忌是被人陷害的,齐宣王一上来就发现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初齐威王就是故意针对田忌的。

[var1]

当然,齐宣王立马召回田忌也是有深意的,田忌蒙冤而出,如今冤情洗白,田忌自然对齐宣王感恩戴德。

另一方面,齐宣王刚即位,根基不稳,朝中多是重臣多是齐威王时期,尤其是邹忌,召回田忌也是为了平衡一下朝野上下。这些都是帝王权术,而田忌、邹忌,都不过是帝王的棋子而已。

小结:

如今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能力之时,往往会提到“为人处事”四个字。看起来这四个字跟“能力”一词毫不相关,却又经常被拿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为什么呢?从田忌的身上就能够看出一二。

打个比方,你是一家大公司的部门经理,平时很喜欢打篮球,而老板的儿子也很喜欢打篮球,而且老板年事已高,这位小少爷很有可能会继承家业。你跟小少爷有共同爱好,这本来是一个促进彼此关系的方式,结果你在打篮球的时候,将小少爷暴虐一番,你说,小少爷会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田忌跟齐威王的事情也是一样。当时如果换做邹忌的话,即便邹忌的马更优秀,他也会来一招反向“策对论”,故意输给当时还是齐国公子的齐威王,因为邹忌精于权术啊!但田忌就不一样了,田忌一介武夫,专精于带兵打仗,怎么懂得这些,这也导致了,他在齐威王心中埋下了一颗“黑色”的种子。

所以说,田忌赛马虽然一时间让田忌赢得了比赛,却导致了后来多年的漂泊。田忌做的有错吗?不够圆滑是不太好,但这也说明了他为人耿直啊。齐威王有错吗?臣子情商低,作为一国之君略施手段报复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所以,到底是谁的错?

更多文章

  • 不是离秋也不是孟姜女,一个楚国嫔妃改写嬴政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孟姜女和嬴政谁更厉害,嬴政与孟姜女,嬴政是楚国的人吗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一代圣主。不管秦始皇究竟是好是坏,正如那句名言,“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淳朴群众自有一套评价体系。[var1]在民间故事中,秦始皇从始至终都充满着暴力和阴暗,没有国夫人离秋的含情脉脉,只有后宫三千佳丽的屈辱血泪。传说秦始皇嬴政平定天下

  •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是因为赵括,而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战败错在赵括吗,长平之战后赵国怎样了,长平之战赵国是怎么输的

    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简答来说就是,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通过打持久战的方式来消耗秦军,从而达到不战自胜之目的。而秦军打不起持久战,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为了使赵军能够出城决战,秦军便采取了反间计,让赵王将大将廉颇换下去,让那个

  • 一个被孔子赞不绝口的改革者,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名言100句,孔子强调个人之治的重要,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后来崛起的秦、晋、楚等强国都曾积极争夺对郑国的宗主权,使得郑国疲于应付。在长期的内外交困下,郑国社会弊病丛生,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理必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就在此时,郑国出了一位奇才。公元前543年,执政子皮将自己的职位让给了他一直看好的一位后生——子产。而正是子产通过其二十余年的努力,使得郑国的面貌大

  • 三星堆发现一物,证明山海经中的记载是真实的,专家为何要隐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星堆与山海经,山海经与三星堆有关系吗,山海经和三星堆之间的联系

    [var1]比如一些怪脸面具,看起来像鬼脸,还有一些是那种金丝的树鸟。当时部分人还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从西亚传来的,不过这片土地属于曾经的华夏文明区域,因此西亚一说纯属扯淡。然而至今为止,三星堆遗址仍然存在3大谜团没能破解。三星堆遗址距离今天足有4500多年的历史,但其祭祀坑里出土的好些文物却好像是近代

  • 一向远交近攻的秦国,为何要参与五国伐齐?看似吃亏,实则最得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秦国的崛起过程中,其实自商鞅变法逐渐强大之后,秦国就坚持东出,参与到这大争之世中来,而与此同时秦国的强大实力也引起了东方六国的恐慌,于是他们经常会选择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即合纵。而为破解这项杀招秦国则提出连横,之后在范雎入主秦国后,又正式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var1]《战国策.秦策三》记载:“王不

  • 三星堆山海经,加一场上古大洪水,是否隐没了华夏史前文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山海经记载史前洪水,山海经保存了中国最大的洪水神话,良渚文明和三星堆关系

    历史的起点为文明诞生之初,有文字记载的往昔。[var1]夏朝从建立到灭亡,迄今有四千多年前的历史。那么剩下的近一千年,到底发生过什么呢?这里要提到夏朝之前的一个神秘朝代——虞朝。西游记中讲过,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这就是华夏文明的开始。三皇普遍被认为是伏羲氏、神农氏和燧人氏。五帝为黄帝、帝喾、颛顼、尧

  • 《大秦赋》嬴异人下线,吕不韦飘了,他独断专行,嬴政起了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秦赋吕不韦什么时候下线,吕不韦下线嬴政反应,嬴政怎么拿下吕不韦的

    在最新剧情中,嬴异人因病下线,暂时由吕不韦与赵姬摄政,吕不韦大权独揽,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不把嬴政放在眼里,开始飘了。[var1]嬴政虽然年幼,但是心智早熟,吕不韦虽是他的仲父,但是野心太大,权倾朝野,使得嬴政坐立不安,为了收回本该属于他的权力,嬴政对吕不韦起了杀心。嬴异人因病下线嬴异人“质赵八年”

  • 《诗经》与《楚辞》:其创作技巧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楚辞和诗经的艺术特色,诗经楚辞开创了什么创作手法,诗经创作基本手法

    首先,无论是公宴、赠答还是玄言题材的送别诗中都可以找到魏晋送别诗的踪迹;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魏晋送别诗意象的选用和诗歌结构的安排都对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var1]送别题材对后世的影响魏晋时期,诗人将送别诗作为抒发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的媒介,随着诗歌创作的发展与完善,涌现出了多种送别形式

  • 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为什么孔子后人衍圣公多是墙头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一生污点,孔子对于后人的影响,孔子和权臣的关系

    宁死不屈、不为外物动摇的家国精神得以在后世之人当中广为流传,影响辐射出一大批甘为祖国大业争先赴死的一代又一代中国魂,每逢国难当头必有慷慨悲歌之士愤而起身。[var1]一、七十二代家奴三国时期,吕布虽以万夫莫敌之勇而扬名天下,即便时至今日亦不乏许多人对其武力推崇备至。但与此同时吕布虽有三国第一猛将之称

  • 《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专家:可能是真实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山海经中的共工怒撞不周山,山海经中的不周山之战,山海经关于不周山的记载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先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宝藏,而《山海经》便是众多宝藏中极为耀眼的存在。这本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名胜山川,以及各类奇珍异宝、飞禽走兽,可谓是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虽然在当代人看来,书中内容太过于虚幻缥缈,甚至里面还包含着许多神话传说,但这并不能否定其价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