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石五鸟,先秦时期的头号说客不是苏秦、张仪,而是孔子门生子贡

一石五鸟,先秦时期的头号说客不是苏秦、张仪,而是孔子门生子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33 更新时间:2024/1/16 15:37:43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断言:这些鬼谷子的弟子,就是先秦时期谋略家的巅峰?极有可能也许并不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即端木赐,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他的一次出使,改变了天下发展大势:保全鲁国、扰乱齐国、灭掉吴国、晋国强大、越国称霸;短短十年内,五个诸侯国迎来巨变,并对其后乃至战国初期的局势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我们的印象中,儒生应当是满口仁义、博爱的道德模范,为什么也会干这种类似于“政治掮客”之类的业务?我们先大致了解下子贡其人。

[var1]

子贡虽然是儒家的杰出代表,但他不仅富有经商头脑,而且能言善辩、伶牙俐齿,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儒生形象完全不同。孔子就曾赞扬这位弟子是“瑚琏之才”,即能够安定宗庙的治国大才。

在拜师孔门后,子贡常年跟着孔子周游列国。那时正处于春秋末期,是孔子口中“礼崩乐坏”的年代:

一方面,周王室跌落神坛,诸侯国强势崛起,原本有序的天下逐渐沦为弱肉强食的兽性丛林。齐、晋、楚等老牌诸侯国各领风骚,南边的吴国击败了楚、越后强势崛起,小国则在夹缝中小心翼翼求生存;

另一方面,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维系天下秩序的宗法制度也逐渐崩溃,各国内部也出现了“公室弱而卿族强”的现象,晋国的六卿视晋君为无物,齐国的田氏也跟高、国、鲍等贵族斗得不亦乐乎。

一句话:这是个以下犯上、比拼拳头大小的野蛮时代(相对而言),像孔子的故乡鲁国之类的小国,只能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公元前483年(疑似),东方的老牌强国齐国大举攻鲁,正在周游列国的孔子心系故土,派口齿伶俐的子贡前去搞定这一危机。

[var1]

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概念:子贡此行,纯粹是以个人的名义;他既不是鲁国的使节,也不是请来的外援。这就意味着,他既不能命令任何鲁国官员,也不能调动鲁国的军队,更不能借用鲁国的资金、承诺等任何资源。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他自己。

在分析局势后,子贡赶到齐国,拜见了主政的齐相田常。没用几句话,他就直接点破了对方发动这次战争的真实动机:借着对外征伐之机,消耗高、国、鲍、晏四大家族的实力,为自己彻底篡夺齐国政权铲除强敌。

田常对此无法否认,子贡则迅速指出了这一计划的最大漏洞:想要消耗几大家族,挑选的作战对象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如果攻打鲁国这样富却弱的小国,无异于是给几大家族的口中送肥肉,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因此,子贡替田常挑选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作战对象:南边的吴国。吴王夫差野心勃勃,吴国实力强大,跟这样的敌人交手,一定会对齐国四大家族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

听完子贡的计划,田常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但此时的齐军已经开拔,如果贸贸然下令掉头攻吴,一定会引起国内贵族们的怀疑,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但子贡早有预案:只要田常确保齐军按兵不动即可,自己会让吴国主动攻击齐国。

[var1]

如子贡所言,当时的吴国正处于国力的巅峰期。继吴王阖闾以小博大痛击楚国后,吴王夫差在位期间,首先降服越国,其后为了实现问鼎中原的梦想屡屡北伐,多次与老牌强国齐国交锋,一度斩获颇丰。

因此,当风尘仆仆赶来的子贡进献攻齐之策后,夫差再次蠢蠢欲动,但他心头尚有一个疑虑:南边的越国。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越王勾践虽然表现得低眉顺耳、服服帖帖,甚至不惜亲自为夫差当牛做马;但越是这样的狠人,越是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夫差担心,当自己挥师北上时,越国会趁机在背后捅刀子,所以他的想法是先搞定越国再北伐:“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客观而言,吴王夫差的这一思路无比正确,但如果落实的话,鲁国就要彻底凉凉了。不过子贡早就为这种情况准备了说辞:

其一,如果放任齐国吞并鲁国,那以后吴国想要北伐可就难了;

其二,担心越国捅刀子?我这就去说服勾践,让他派出全部精兵跟着您一起北伐。

[var1]

听说大名鼎鼎的子贡来访,勾践连忙命人清扫道路,前往城外迎接。其后,他更是亲自赶到子贡的下榻处,毕恭毕敬的询问来意。

双方都是聪明人,子贡直奔主题,他首先把吴王夫差的计划和盘托出,即消灭越国再北上争霸。勾践闻言,惊恐无比,子贡紧接着抛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越国不仅要继续忍辱负重,而且还要主动派兵协助吴王北伐,这样的话,既能打消对方的疑心,又能消耗吴国的实力。

当然了,勾践也不是这么好忽悠的,他也有一个担心:假如吴国北伐大获全胜,国力获得空前增长,那越国岂不是助纣为虐,复仇大计哪还有指望?

子贡微微一笑,为勾践分析了两种可能的结果:

吴国伐齐失利,遭受重创,对越国而言正是天赐良机:“彼战不胜,王之福矣”;

吴国战胜齐国,必定不会就此收手,而会跟中原的头号强国晋国一争高下;而我会提前建议晋君做好准备,对吴国的挑衅迎头痛击。到那时,吴军精锐被齐、晋消耗,“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

勾践的反应不难想象,他不仅满口答应,甚至还赠送重金来表达对子贡的感激。

[var1]

各国在接下来的举动,几乎完全遵照子贡的剧本:

五天后,越国大夫文种奉勾践之命拜见夫差,不仅送来了大量珍宝,还表示越王愿亲自率领精兵3000人替吴国打前锋;

夫差对这一态度极为满意,大手一挥,没让越国劳师动众,自己征调了吴地九郡的兵力挥师北上;

面对各怀鬼胎的齐军,彪悍的吴军获得大胜,野心进一步膨胀,果然逼近晋国,和晋国人狭路相逢;

但晋国早就得到了子贡的提醒,面对早就严阵以待的晋军,吴军疲态尽显、遭受惨败;

越王勾践获悉吴军惨败的消息,挥师渡江偷袭吴国,一路摧枯拉朽,兵锋直抵吴国都城;

吴王急忙赶回,从此陷入了与越国鏖战的泥淖。公元前473,吴国灭亡,夫差自刎而死。

[var1]

现在我们整理下子贡出行的成果:

鲁国全身而退、免于兵祸;

齐王室以及四大贵族的实力惨遭削弱,田常家族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为后来田氏代齐奠定了根基;

不可一世的吴国,成了首个被彻底灭亡的强国;

卧薪尝胆的勾践大仇得报,越国崛起,成为春秋最后一霸;

晋国击败如日中天的吴国,中原霸主的地位得到加强。

由此可见,鲁国、田氏、越国、晋国都是赢家,输家则是吴国、齐国。最惨的自然是吴王夫差,由于自己的野心,他落入了子贡的陷阱,被坑得倾家荡产、一无所有。

[var1]

纵观子贡的整套游说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能算无遗策,关键在于抓住了以下几点:

首先,情报工作一流,对天下的局势、各国的战略诉求、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了如指掌;

其次,洞悉人心、掌控人性,田常、夫差、勾践,这些当时的顶流大佬,在子贡面前几乎都没什么秘密;

其三,沟通方式高明,无论面对谁,他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根据对方的诉求,提出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解决办法。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子贡才能在极端危急的局面下,见招拆招,迅速拟定、落实了一系列错综复杂却又逻辑缜密的方案,没有消耗任何成本(除了自己的体力脑力),不仅圆满完成了老师孔子交给的任务,还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天下格局的走向;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无不名噪一时,但面对前辈子贡,也许只能甘拜下风。更何况,子贡的游说是为了完成师命,而孙、张二人只是为了一己私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秦战略家与后世政治掮客的最大区别:嘴上功夫只是表面,深思熟虑、料敌机先才是撒手锏。

更多文章

  • 三国最怪的猛将,中年不敌太史慈,老年平关羽,晚年力斩魏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最可怕的三大猛将,三国最奇怪的名将,魏国谁与关羽交情好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对决似乎是评论名将武力值的标杆,毕竟通过对战才能评判出他们武艺水平的高低。[var1]然而,三国时期有位奇怪猛将,他老年才开始辅佐主公打天下,而且越老越厉害。但这人年轻时的活动轨迹几乎无人知晓,在《三国志》里也只有零星记载。不过最为奇特的就是此人一生的表现:中年打不过太史慈,但老

  • 三国最终结局,为何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却只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魏国封侯列表,三国中魏国最后的皇帝,三国时期吴国和魏国谁厉害

    [var1]按照魏晋时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候、亭候、关内侯是十个等级,很显然孙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马家这么封的原由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好好来说明一下。首先来看看最先灭亡的蜀国,公元263年,此时的司马氏尚未夺权,而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讨伐蜀国,仅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 《大秦赋》吕不韦死后为什么是“窃葬”?背后事实让人心痛、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丞相吕不韦死后葬于何处,秦朝吕不韦是今天的哪个地方人,秦朝时的吕不韦最后被灭族了没有

    [var1]但是吕不韦到达封地后不久,秦始皇就诡异的彻底翻脸,他的态度从可以不杀,变成必须立马根除。那么问题来了?吕不韦当时到底干了什么?是如何惹怒秦始皇?《史记》: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其实吕不韦什么也没有做!吕不韦将秦国治理的有理有序,奠定秦国傲视东方诸国的基础,因而其治国能力获

  •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魏国死了几位名将,吴国死了大都督,蜀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吗,魏国蜀国吴国实力对比,三国魏国最厉害的大将

    不过即便是再风云的人物,也终将有老去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发生了许多震动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难过的一年。[var1]这一年当中,曹操去世,而继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正式建立魏朝,汉王朝400年的历史从此宣告终结,而三国之间,也各失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就

  • 三国最优秀3位军事统帅,魏蜀吴各占一个,魏国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魏国最厉害的大将,三国魏国的武将排名,三国中最厉害的五个军师

    首先是存在感最弱的东吴,而他也是三家当中,人气最弱的一个,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东吴的坚韧,三国之中,吴最后灭亡,三国三大战役之二的赤壁和夷陵之战,吴国都有着亡国之险,却均以胜利告终。[var1]而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自然就是周瑜莫属,周瑜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十二年,却是为吴国屡建奇功,三国名臣赞序》认为

  •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简直难以置信:秦王临死前最想见的女人竟是他前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姝和秦王,芈月传芈姝和秦王关系,秦王一见钟情的是芈月还是芈姝

    《芈月传》中的秦王就是如此,他临死之前,最想见的人既不是芈姝,也不是芈月,更不是魏夫人和唐夫人。而是自己的原配“前妻”——庸夫人。[var1]庸夫人就是电视剧中的“赢夫人”。原著中,赢夫人并非是嬴驷的姐姐,而是他为太子时的太子妃,他的第一个妻子。后来秦王继位,为借魏国势力稳固江山,才又娶了魏国公主做

  • 《大秦赋》吕不韦虐心下线,终前与自己对话此生不悔入秦国,爆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秦赋吕不韦最经典片段,大秦赋吕不韦霸气语录,大秦赋吕不韦究竟想表达什么

    [var1][var1]秦异人登基后册封吕不韦为丞相,他拼尽所有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吕不韦当了宰相后,并不是开始腐化吃喝玩乐起来了,而是真正的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吕不韦以秦国宰相的身份,为秦国谋实事。嬴异人去世后,吕不韦更是排除万难扶持嬴政登基,嬴政登基后吕不韦把持朝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var

  • 长平之战,齐国为何坚持不救赵国,要从乐毅破齐后的两场战争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换上乐毅赵国会输吗,乐毅去赵国了吗,长平之战赵国到底死了多少人

    [var1]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护佑列国,秦国虽也伤亡惨重,但大胜之下声威大震,随时有东出灭国的可能。此时诸国已然清醒,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纷纷出兵救赵,但作为山东大国的齐国依然选择了置身事外, 拒不援赵 。齐国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要坐视守卫着自己西大门的赵国

  • 一个40岁还嫁不出去的丑女,却凭一己之力让齐国的衰败推迟了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实的齐国现状,齐国丑女真实照片,齐国丑女的事迹

    西施、昭君、貂蝉、玉环。[var1]她们四位经常出现在那些文人骚客们的笔下,或褒或贬,虽然都拥有令世人羡慕的容貌,但美貌成就了她们,同时也毁了她们,她们结局是一个比一个惨。与之相反的则是四大丑女。嫫母、孟光、阮女、钟无盐。四大美女与四大丑女不但相貌相反,就连结局也是大不相同。虽然四大丑女每个人都丑名

  • “亚圣”孙膑到底有多厉害?他才是真正的武圣,这五个方面超过孙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膑孙武哪个厉害,孙膑有多狠,孙膑基本资料

    ,人们心中往往想到的是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而真正将孙武思想发扬光大的孙膑却鲜为人知。如果不是孙膑这个人的际遇过于悲惨,孙膑以及《孙膑兵法》恐怕永远都不会进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孙膑和孙武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两大军事家,他们的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并列在我国军事著作之林的两座高峰。而且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