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小国把战国七雄揍了三个,为何一夜间就被灭得渣都不剩|文史宴

一小国把战国七雄揍了三个,为何一夜间就被灭得渣都不剩|文史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1/16 13:04:08

[var1]

宋国作为殷商之裔,在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实力仅属二流,但具有起点高、地位高、逼格高等优点。到了战国时代,宋国更是经历了一波爆发,同时殴打齐楚魏,令人大跌眼镜,不过这也是宋国最后的光芒了。

[var1]

郑昭宋聋成为过去

宋国在春秋时期,长期是中原霸主晋国的铁杆跟随者,这大概也算是继承了宋襄公善待重耳的遗风。后世的《春秋》三传研究者,甚至有言“郑昭宋聋”,就是说

郑国善于看风使舵改换门庭,而宋国却长期跟随晋国不动摇。

但事实上,“聋”的宋国反而比郑国要活得好,郑国在战国初年依然“昭”,面对着韩魏楚三国天天变脸,虽然对韩国一度取得过胜利,但还是早早就被韩国削掉。可见,郑国的“昭”还真是不如宋国的“聋”。

可是随着宋景公的突然死亡(前469年),事情发生了一点变化。宋景公生前无子,就收养了公室中的两个孩子,公孙周之子得与,却未将二人中的某一位立为继承人。

司职传令官的大尹,常常向众卿歪曲国君命令,于是他就与各路卿家都很不和睦。大尹在宋景公突然死在外面以后,带着甲士6000人奉其尸首回国都,拥立启为国君,而右师皇缓,大司马皇非我、司徒皇怀、左师灵不缓、司城乐茷、大司寇乐朱鉏等六卿反对,大尹和启投奔楚国,六卿拥立得继位,为宋昭公

《宋微子世家》提到宋景公死后,公孙纠的儿子特为父报仇,杀死景公的太子继位,特即是宋后昭公。宋景公有太子,大概是司马迁的误记。不过宋公启跑路了以后被人杀害,大概属实。从这件事也能看出,因为宋国内部的动乱,所以宋国人也需要他们先前比较敌视的楚国的力量了。

这位宋国的第二个昭公,算是一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这段缺少记录的时代的见证者。他在位期间,还是主要跟随晋国-魏国政权的,也受到过楚国的威胁,墨子与公输盘玩沙盘卫宋的事情,就发生在他的时代。

这位国君还有过因为“内外不闻吾过”而被迫出亡于宋国边境地区的故事,这可能也是因为卿族中的亲楚派将他驱逐的缘故,不过他在外边呆了三年,还是成功回国了。

[var1]

作为殷商之裔,地位颇高

宋国存在感一向不差

宋后昭公大体上还是亲附于魏-越联盟,敌视齐、楚二国的,可到了他儿子宋悼公这里,就发生变化。

他在楚简王七年(前425年)就去楚国朝拜楚简王,希望楚国干涉一下宋国内部威胁公室的司城,楚简王就下令莫敖阳出师相助,在黄池、雍丘两地筑城,这明显威胁到了三晋之中向东发展的韩魏两家的利益,于是魏赵韩三家的家主魏斯、赵浣、韩启章就发兵围黄池,一度击败楚宋联军,但不久楚人又将其夺回。

两年后,楚人出师,占领了韩氏的新总部宜阳(韩氏迁宜阳在前424年),包围了赤岸(地不详,大概也在洛水沿岸地区)。后楚军失败解围,又与三晋联盟在长城之战中落败,但从此楚国也与三晋有了新的矛盾,这也是楚国与三晋联盟(或言之是韩魏联盟,毕竟赵氏跟魏氏一直不大对付)新矛盾的开始,而

宋国(起码是公室)也从此开启了亲楚的道路,跟春秋时候不一样了。

宋国的下克上与集权

到了楚声王元年(前407年),宋悼公又去跑到晋国那一边要会见晋烈公,不料路上就去世了。他死以后,继位的宋休公又在楚声王四年(前404年)去朝见楚声王去了。宋国也成了楚国在东线对抗晋-魏政权的桥头堡。

同时秦国也策应楚国在西线敲打魏国(《系年》:王率宋公以城赎关,是武阳。秦人败晋师于洛阴,以为楚援),弄得魏国只能和越国搭伙去东线刷战绩殴打齐国,俘虏齐康公,换来了第二年周天子对三晋封侯的承认。

但到了最后,宋休公还是被韩人俘虏,没多久就死了(前385年)。此时宋国都已经放弃雎阳(今河南商丘)为国都,东迁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去了,郑国也改变了亲楚的立场,转向亲附更耀眼的魏国,但还是改变不了被韩国逐步削弱最后灭亡的情况。

宋休公以后的宋桓侯,光顾着享乐,国家大事委托于戴族中的司城子罕,但还是架不住被人撵跑了,

这就是“戴氏取宋”事件(前356年)

,这背后,可能也有魏惠王为了对付楚国的而出的力气,因为这一年宋国加入了齐、赵的反魏同盟。

但魏惠王还是扭转不了宋国的外交倾向,在他报复赵国伐卫,征讨赵国的那一年(前354年),也派人去宋国征召人马配合魏国,不料宋君(司城子罕)却派使者奔赴赵国说明了情况,于是宋国就派了兵跟随魏国,不过却对赵国的边城围而不打,从此两国都不难过,这算是一种小国的生存智慧,也能看出可能是魏惠王影响的这次下克上事件,远不如后面的“子南氏取卫”(前343年)来得成功。

不过后来,司城子罕的弟弟偃大概是由于亲附于楚而非齐,又将其兄驱逐出国自立为君,他就是宋国的末代君主宋康王

[var1]

据说被宋康王迫害致死的韩凭夫妇

精魂化为连理树

四处跳反,遭遇乱刀群插

后来宋康王就在齐楚之间来回摇摆,总之就是和扶植皇氏取得宋国的魏国不对付了,但到了最后,宋国还是抱住了最稳的大腿,就是在积极推动“连横”战略的秦国,宋康王甚至派使者曹商去拼命巴结秦惠文王,弄得此人回国后,被庄子嘲讽为一定是干了比给秦王舔痔疮(秦惠文王确有此疾)还卑下的事情。

仗着有秦国撑腰,宋国果然开始嚣张起来,宋康王在其十一年称王(前318年),《宋微子世家》里面还说宋康王学祖宗武乙射血袋当射天一类的行为,我怀疑大概是出于齐国人的污蔑。但他给秦帝国主义充当二鬼子,敲打齐、魏、楚三国,当是确有其事。毕竟宋国还曾经趁着孟尝君组织合纵攻秦那会儿,灭掉过齐国的小弟滕国。

随后,宋国就被齐国加燕国敲打了一番,去求援于楚国,楚国也不愿意得罪齐国,打了空头支票,结果就被齐国占领了五座城(估计是从前宋国发飙时候占领的地方)。

后来经过燕国间谍苏秦的一通活动,联络了赵、魏、楚三国一同伐宋。加上此时秦昭襄王为了夺取魏国的河东重镇安邑,害怕齐魏联合,索性也放弃了对宋国的盟友感情,坐视东方诸侯联军攻打宋国。

宋国在此时还有内部矛盾,宋国的太子敌视宋康王的宠臣,国内立太子为王。后来康王又将其太子逼走,所以联军一举得胜,因为宋国人对宋康王离心离德,根本就不守,跟当初齐宣王伐燕时候一样。

宋康王逃到了魏国的温邑才死(《六国年表》《秦本纪》《魏世家》),若此说有根据,大概宋康王在逃亡路上也有秦国派来的特战队保护,但最后特战队还是被魏国人给击败了。

[var1]

富得流油的宋国被齐楚魏瓜分

魏国甚至因此焕发第二春

不过《战国策·宋卫策》说宋康王逃到了“倪侯之馆”,此地大约是一处房舍,有可能是从前郳(小邾)国之宫室。我觉得后说似乎更为准确,因为当时的情形,只怕宋康王跑不了太远。宋康王死了以后,子姓诸侯,也只剩下远在半岛的箕子朝鲜了。

宋国的灭亡,也是齐湣王的丧钟,两年后,他就招来了五国伐齐的报应(宋国亡于前286年,五国伐齐在前284年),弄到齐国差点亡国,复兴后的齐国,也被人日削月割,不复威王宣王时期的景况了。

宋国虽然比起春秋时代一直“昭”得可以的郑国显得“聋”一点,可到了前5世纪中期以后,宋国也日渐郑国化了,在魏、楚之间来回跳反,

它之所以灭亡得晚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上不像郑国那样更处于晋-魏政权与楚国争霸的前沿,显得偏一点,而且自己也算实力还行(“五千乘之劲宋”),勉强算得上是“准七雄”了。

当然,如果宋康王不那么死抱秦国大腿还作死,加上联系一下越国继续打通邗沟-鸿沟水运通道,可能宋国还能死得晚一点,像鲁国一样撑到长平-邯郸战役以后也有可能。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专业

熟悉历史

陌生化

,陌生历史

普及化

更多文章

  • 一石五鸟,先秦时期的头号说客不是苏秦、张仪,而是孔子门生子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秦和张仪之间的关系,苏秦与张仪图片,苏秦张仪有哪些故事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断言:这些鬼谷子的弟子,就是先秦时期谋略家的巅峰?极有可能也许并不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话: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即端木赐,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他的一次出使,改变了天下发展大势:保全鲁国、扰乱齐

  • 三国最怪的猛将,中年不敌太史慈,老年平关羽,晚年力斩魏国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最可怕的三大猛将,三国最奇怪的名将,魏国谁与关羽交情好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对决似乎是评论名将武力值的标杆,毕竟通过对战才能评判出他们武艺水平的高低。[var1]然而,三国时期有位奇怪猛将,他老年才开始辅佐主公打天下,而且越老越厉害。但这人年轻时的活动轨迹几乎无人知晓,在《三国志》里也只有零星记载。不过最为奇特的就是此人一生的表现:中年打不过太史慈,但老

  • 三国最终结局,为何魏国皇帝封王,蜀国皇帝封公,吴国却只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魏国封侯列表,三国中魏国最后的皇帝,三国时期吴国和魏国谁厉害

    [var1]按照魏晋时期的爵位制度,分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候、亭候、关内侯是十个等级,很显然孙皓的地位是最低的,司马家这么封的原由是什么?不妨让我们好好来说明一下。首先来看看最先灭亡的蜀国,公元263年,此时的司马氏尚未夺权,而权臣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讨伐蜀国,仅仅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

  • 《大秦赋》吕不韦死后为什么是“窃葬”?背后事实让人心痛、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丞相吕不韦死后葬于何处,秦朝吕不韦是今天的哪个地方人,秦朝时的吕不韦最后被灭族了没有

    [var1]但是吕不韦到达封地后不久,秦始皇就诡异的彻底翻脸,他的态度从可以不杀,变成必须立马根除。那么问题来了?吕不韦当时到底干了什么?是如何惹怒秦始皇?《史记》: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其实吕不韦什么也没有做!吕不韦将秦国治理的有理有序,奠定秦国傲视东方诸国的基础,因而其治国能力获

  •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魏国死了几位名将,吴国死了大都督,蜀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吗,魏国蜀国吴国实力对比,三国魏国最厉害的大将

    不过即便是再风云的人物,也终将有老去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而公元220年,发生了许多震动天下的大事情,也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难过的一年。[var1]这一年当中,曹操去世,而继承王位的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曹丕称帝正式建立魏朝,汉王朝400年的历史从此宣告终结,而三国之间,也各失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就

  • 三国最优秀3位军事统帅,魏蜀吴各占一个,魏国那个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魏国最厉害的大将,三国魏国的武将排名,三国中最厉害的五个军师

    首先是存在感最弱的东吴,而他也是三家当中,人气最弱的一个,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东吴的坚韧,三国之中,吴最后灭亡,三国三大战役之二的赤壁和夷陵之战,吴国都有着亡国之险,却均以胜利告终。[var1]而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自然就是周瑜莫属,周瑜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十二年,却是为吴国屡建奇功,三国名臣赞序》认为

  • 《芈月传》芈月和芈姝简直难以置信:秦王临死前最想见的女人竟是他前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芈姝和秦王,芈月传芈姝和秦王关系,秦王一见钟情的是芈月还是芈姝

    《芈月传》中的秦王就是如此,他临死之前,最想见的人既不是芈姝,也不是芈月,更不是魏夫人和唐夫人。而是自己的原配“前妻”——庸夫人。[var1]庸夫人就是电视剧中的“赢夫人”。原著中,赢夫人并非是嬴驷的姐姐,而是他为太子时的太子妃,他的第一个妻子。后来秦王继位,为借魏国势力稳固江山,才又娶了魏国公主做

  • 《大秦赋》吕不韦虐心下线,终前与自己对话此生不悔入秦国,爆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秦赋吕不韦最经典片段,大秦赋吕不韦霸气语录,大秦赋吕不韦究竟想表达什么

    [var1][var1]秦异人登基后册封吕不韦为丞相,他拼尽所有的投资得到了回报。吕不韦当了宰相后,并不是开始腐化吃喝玩乐起来了,而是真正的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吕不韦以秦国宰相的身份,为秦国谋实事。嬴异人去世后,吕不韦更是排除万难扶持嬴政登基,嬴政登基后吕不韦把持朝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var

  • 长平之战,齐国为何坚持不救赵国,要从乐毅破齐后的两场战争说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平之战换上乐毅赵国会输吗,乐毅去赵国了吗,长平之战赵国到底死了多少人

    [var1]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护佑列国,秦国虽也伤亡惨重,但大胜之下声威大震,随时有东出灭国的可能。此时诸国已然清醒,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纷纷出兵救赵,但作为山东大国的齐国依然选择了置身事外, 拒不援赵 。齐国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要坐视守卫着自己西大门的赵国

  • 一个40岁还嫁不出去的丑女,却凭一己之力让齐国的衰败推迟了3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真实的齐国现状,齐国丑女真实照片,齐国丑女的事迹

    西施、昭君、貂蝉、玉环。[var1]她们四位经常出现在那些文人骚客们的笔下,或褒或贬,虽然都拥有令世人羡慕的容貌,但美貌成就了她们,同时也毁了她们,她们结局是一个比一个惨。与之相反的则是四大丑女。嫫母、孟光、阮女、钟无盐。四大美女与四大丑女不但相貌相反,就连结局也是大不相同。虽然四大丑女每个人都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