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更厉害?

明朝的东厂和西厂谁更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383 更新时间:2024/3/6 12:13:57

东厂创建于永乐十八年,在当时已经有另一个特务部门的存在,这个特务部门就是锦衣卫。

既然如此,为什么朱棣还要特意又设立一个特步部门呢?如果需要特务的话,扩充锦衣卫不就行了吗?

锦衣卫大部分都是良民,如果要成为锦衣卫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三代以上家世清白,倘若有一代人出现偷鸡摸狗之辈,或者地痞流氓之辈,都不能够加入锦衣卫。

由于锦衣卫的身份摆在那里,大臣对锦衣卫也不鄙视,也不排挤,因此大部分大臣都与锦衣卫有着密切的联系。

朱棣是通过造反继位,虽然整天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皇位,从未承认过自己是造反,一直坚称自己是清君侧,但是心里却是虚的。

生怕哪一个大臣不知道抽了哪根筋,要为朱允炆报仇,对他图谋不轨。

因此急需再增加一个特务部门。那这个特务部门由谁来管呢?就由太监来管。

对于朱棣而言,太监比大臣更加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敢在靖难期间孤注一掷,率领大军直冲南京,就是因为有太监给他通风报信,说南京防守薄弱,而且在这期间还有太监源源不断的从南京跑出来投奔他。

有的人可能好奇,太监为什么对朱棣这么有好感,这主要是由于他早就预谋造反,而太监作为皇帝的贴身奴仆,时时刻刻都能够知道皇帝在干什么。

为了获取皇宫的机要信息,他每次在皇宫里看到太监都会大把大把的给钱。

太监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朱允炆统治时期,地位不是一般的低下。

朱元璋明令禁止太监不得干政,朱允炆延续了朱元璋的做法,太监稍微有一点错,就直接打大板,敢谈论政事直接赶出宫,以至于太监每次与大臣碰面话都不敢说。

“过诸大臣前一揖,不口而退”——《明史·宦官传》

要知道太监已经没有了证明自己是男人的东西,一旦被赶出宫,迎接的一定是无尽的嘲讽,无尽的歧视。

说句难听的,连条狗都不如。

对于太监而言,朱棣就是救世主,不帮助他推翻朱允炆的统治才怪。

自从天下轮到朱棣统治,太监算是彻底䎄了身,就连个别大臣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了皇帝最亲近的耳目。

不但负责监视各地的将领,有的时候还担任起出使这样重大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郑和

由于东厂的存在,他们甚至监视起了百官,六部的文件他们想看就看,朝廷的案子他们想查就查,在朝廷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想盯哪一个就盯哪里。

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仅是在朝廷之内,朝廷之外也是他们的工作范围。

总而言之,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他们都能监视,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街头乞丐。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东厂全部都是太监,但实际上作为东厂二把手的掌刑千户、理刑千户,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而作为主要负责调查、抓人的番子也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

掌班、领班、司房等多个办事机构,以及负责管理番子的役长,虽然不是从锦衣卫中调整出来的,但基本上都是正常人。

个别不正常的都是东厂的首领提督太监特意安插。关于东厂的太监数量,用手指都能数得出来。

朱棣设立东厂除了查觉一切反动分子之外,还有着另一层含义。

这一层含义就是制衡锦衣卫。

锦衣卫虽然是负责仪仗,也负责护卫,但从始至终本质工作都是监视百官,有哪个官员不怕锦衣卫?

如果得罪了锦衣卫,锦衣卫偷偷在你家放一点不该放的东西,或者跟皇帝说一些不该说的话,那么你的前途就得堪忧。

大臣怕锦衣卫,锦衣卫肯定会膨胀,其中最膨胀的当属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永乐年间最出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叫作纪纲。

他猖狂到了什么程度呢?就连朱棣挑选妃子他都要先挑,而大臣们对此敢怒不敢言。要是长此以往,那还得了,朝廷岂不是锦衣卫指挥使说了算。

有了东厂的存在,就能够起到制衡锦衣卫的作用,因为东厂监视的人中就包括锦衣卫,时不时的就上演特务抓特务的一幕,纪纲的倒台也与东厂有关。

“内侍仇纲者发其罪”——《明史·纪纲传》

设立之初,东厂并没有专门属于自己的监狱,抓到的人都是交给锦衣卫审讯,如果抓的是锦衣卫,就关到别的地方审讯。

后来为了工作的开展顺利,东厂也设立了自己的监狱,分别有两座,一座负责关押要犯,另一处负责关押罪犯。

原本东厂提督太监就高于锦衣卫指挥使,毕竟东厂监视着锦衣卫。

再加上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有着身体上的优越条件,虽然这种优越条件并不光彩,但是却给东厂提督太监提供了先机。

锦衣卫指挥使与东厂提督太监虽然一样都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但是却有着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锦衣卫指挥使大部分向皇帝报告的事情都是写在文书上,再由他人上交到皇帝的手中。

而由于东厂提督太监是太监,能够畅通无阻的出入皇宫,报告事情相比于锦衣卫指挥使方便上许多,要么用嘴说,要么直接交。

因此终明一代,大部分时间东厂通常都压锦衣卫一头,甚至个别时期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提督太监都要下跪磕头。

“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明史·刑法志》

东厂怎么想都没有想到,在成化十三年竟然跳出来一个叫作汪直的太监抢生意,还试图砸掉东厂这个招牌。

汪直也算得上是一个有志的太监,不到三十岁就混上了御马监太监这个位置。

御马监太监虽然听起来像是管马的,但实际上管的却是兵权。

如果要给太监排一个名,汪直能够排在第四,但是他却想更进两步,排在第二。

之所以是第二,不是第三,也不是第一,是因为第三是南京镇守太监,如果当第三的话,那就得远离朝廷,也就代表着远离政治中心。

第一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资历太深不敢。只有第二的东厂提督太监尚铭最好下手,也最容易下手。

想要替代尚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向明宪宗证明自己的实力不输尚铭。

虽然汪直不是东厂的太监,但是却干起了东厂的活。他收买了给东厂提供情报的社会各界人士,还在京城内外都安排上自己的耳目,只为打探消息。

一时间,明宪宗源源不断的收到宫外的各种有用消息,对于汪直的工作能力他很是满意,但是却不同意汪直担任东厂提督太监。

尚铭能够坐到东厂提督太监这个位置上,也不是吃素的,只要搜罗到各种奇珍异宝,第一时间要送的地方就是皇宫。

无论是皇帝,还是太监,又或者后宫的妃嫔,都接受过他的好处,这样一个人,汪直肯定是搬不动的。

尚铭有尚铭的背景,汪直也有汪直的背景,要不然他不可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

汪直的背景是万贵妃,万贵妃是明宪宗一辈子最宠爱的妃子,自从万贵妃去世,明宪宗茶不思,饭不香,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也紧随而去。

在万贵妃去世的时候,明宪宗曾经说过一句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爱情的话,那就是:“万贵妃走了,我也该走了。”

有着万贵妃撑腰的汪直,虽然替代尚铭的计划落空,但是他却想出了另一个计划,那就是开办一个与东厂对立的厂。这一个计划得到明宪宗认同。

成化十三年,汪直在西安门照搬东厂的一套工作班子,设立起西厂。

东厂在东安门,西厂在西安门,无论是从地点,还是名字上,都可以看出西厂自从设立的那天起,就是东厂的敌人。

明宪宗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认同注直设立西厂,除了万贵妃的因素之外,这其中还有着一定的背景。

当时京城到处都是有妖狐出现的传闻,再加上成化十二年妖人李子龙与太监韦舍勾结偷偷潜入大内一事,明宪宗对锦衣卫、东厂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才有了汪直出头的机会。

西厂虽然设立,但是影响力却远远不如东厂,无论是百姓,还是大臣,都一致只认东厂,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人家东厂的品牌历史放在哪里,大部分人都会认古老的品牌,而不是认新兴的品牌,谁知道这个品牌的东西靠不靠谱。

如果顺其自然,西厂一定会完蛋,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但要是不顺其自然,那有什么办法才能够解决问题?

汪直还真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想了出来,那就是树威,既然你们不信我,那我就整到你们信我为止。

明朝是法制社会,杀一个百姓都要报告到皇帝那里,要想抓人,也必须要有证明,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得需要。

可是汪直却无视了证明这一说法,在京城里胡乱抓人,抓的人大部分都是官员,其中不缺乏各部的工作人员,就连太监中的第三号人物南京镇守太监覃立鹏也不放过。

“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明史·商辂传》

汪直做了这么多,只为证明一点,东厂不能做的事情,他西厂能做,东厂不能抓的人,他西厂敢抓。

经过汪直的一番操作,原本地位远远不及东厂的西厂,地位一下子就变得远超东厂,东厂变得空无一人,西厂变得门庭若市。

如果照此下去,汪直再加一把劲,说不定就能够直接将东厂消除在明朝的历史中,但是他却犯了一个他前辈王振犯过的错误,有一个横刀立马的梦想。

好好的西厂提督太监不做,偏偏要跑去边境折腾,为了迫使明朝与蒙古开战,故意挑起边衅,专门挑落单的蒙古人下手。

俗话说,孰可忍,孰不可忍,一次的话可以忍,但是一而再,再而三,谁都忍不了。

自从汪直去边境以来,边境就不断的传来各种关于战争的消息。

明宪宗原本就是一个懒人,对他而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干脆没事。可现如今眼看着就要打一场大仗。

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原本平安无事的边境,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得不安?

关键时刻尚铭站出来为明宪宗解惑。

在西厂压着东厂的这些年里,尚铭之所以没有动作,是因为他明白当时的汪直正红,要是敢对他下手,说不定死的是自己。

所以一直在暗地里注意着汪直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收集汪直的犯罪证据。

汪直在边境所做的事情,他都带有证据的一笔一笔的记下来。

由于汪直的种种行为太过于突出,在此之前就有大臣上书,如果继续重用汪直,国家极有可能大乱。

明宪宗当时还反驳那位上书的大臣,重用一个太监,国家绝对不会大乱。

“用一内监,何至危乱天下”——《明实录》

现如今看来,那位大臣的话即将要印验。这位大臣并不是别人,就是明朝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内阁首辅商辂。

眼看着大错即将铸成,明宪宗也意识到了错误,直接就将汪直留在了边境,不准他回来,叫他什么时候把边境平定了再回来。

大臣们都意识到汪直已经失宠,纷纷上书痛打落水狗。

不出意外,成化十七年,西厂关门,而作为开创西厂的西厂提督太监汪直则被发配到南京,当起了干杂活的太监,可以说是直接一踩到底。

汪直的命运与西厂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兴旺,西厂兴旺,他落魄,西厂也落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厂之后,虽然还出现过一个内行厂,但是却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也关门,毕竟东厂的底蕴放在那里,要想拔掉东厂,绝无可能。

东厂出现了那么多年,从未出现什么问题,就足以说明它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要是没有了它,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

首先危害到的就是皇权,没有了东厂,就会有一大批人得到释放,谁知道这些人会干出什么事情。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时,如果没有这个高手,李世民很难走出玄武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英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玄武门在哪,唐史怎么记载玄武门之变

    不过,其中有一个人的功劳非常特殊,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李世民很难走出玄武门。这个功臣,就是张公瑾。张公谨起初是王世充的部下,后来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张公瑾也跟着归降了大唐。一开始,张公谨没什么名气,也就是个无名小官,直到他遇到了两个贵人,一个是徐懋功,一个是尉迟恭。徐懋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张公

  • 山东枣庄市有一个小镇,人口4.4万,因唐代邹姓落户于此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传唐代有邹姓人家在此落户安家,故名邹坞。1950年,属峄县第九区。1960年,属红星公社,公社驻地从张范搬至邹坞后,改名邹坞公社。1962年,原邹坞公社划分为张范、南石、邹坞3小公社。1984年5月16日,邹坞公社改邹坞镇。截至2020年6月,邹坞镇下辖1个社区、32个行政村:矿山社区,西邹坞村、

  • 汉高祖为啥要杀掉韩信?八百多年后,李世民悟出其原因,得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评价韩信,吕后杀掉韩信,李世民和韩信的关系

    总而言之,自韩信死后,一直到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在分析韩信必死之真正原因!但不少的观点,总是会掺杂着一些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听着很有道理,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那么最刘邦为啥要杀掉韩信?真正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八百多年后,李世民悟出其原因,得出答案!大家都知道,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

  •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钱从哪来呢?他不仅是个富二代,还娶两位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到处游山玩水钱从哪来,李白一生娶了哪些老婆,李白最吓人的一首诗

    开元十二年(724年)李白就开始踏上了原游的征途,游成都、峨眉山,然后再坐船到重庆。这一年他二十四岁。开元十三年,李白就走出了蜀州,二十六岁时,李白先后抵达扬州、汝州、陈州,历经江苏、河南、湖北三省,中途结识了孟浩然。除了中途短暂的几年,李白渴望在朝廷做官,因此暂时杜绝了游历的生活,他受到了唐玄宗的

  • 论心狠手辣,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谁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乐公主情史,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李隆基和安乐公主

    太平公主(陈红)唐朝自武则天掌权后,女性参政达到了历朝之最。公主参政更是出现了两个女强人,一个是安乐公主,一个是太平公主。作为唐朝最有野心和最膨胀的二个女人,比心狠手辣,谁更胜一筹呢?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幼女,有唐朝第一美人之称。按

  • 李隆基处死上官婉儿后,还做了两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在武则天的身边,不断的接触到各种事情,大开她的眼界,了解到原来女子也可以比男子更厉害,为此,她放弃为祖父报仇,专心的帮武则天处理事情。武则天失势,上官婉儿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不愿意再过下等人的日子,就自愿成为李显的女人,还参与到朝政事件中。韦后乱国,想再做另外一个“武则天”,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

  • 八王之乱中,司马越为什么能够活到最后,成为最后的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越刘渊,司马越个人简介,司马越不死西晋不亡

    (司马越剧照)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出场时间最晚,一般出场时间最晚的人,都能够笑到最后。就如同一战和二战时期,美国是出场时间最晚的,因此美国也是笑到最后的,是最终的利益获得者。而美国也因为两次世界大战,获得了很大的红利,让他崛起成为战后的强国。不过,这一点用在司马越身上是不合适的

  • 唐朝和尚的戏作之诗,每句开头同一个字,音韵之美宛如天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和尚禅诗28字,唐朝的禅诗,唐朝公主和辩机和尚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最顶峰的时期无疑是在唐朝。虽然盛唐诗坛因为有了李白和杜甫而熠熠生辉,其实诗歌在唐朝从头火到尾,优秀诗人如同井喷一样,层出不穷。甚至,连僧侣之中也出了了不起的大诗人。比如贾岛就曾经做过和尚,不过要说正牌的诗僧,还得算这位叫做皎然的。皎然虽然出自佛门,但其实祖上就有文化熏陶,他的先祖

  • 决定玄武门之变胜败的人并非尉迟恭,而是一个不成名的小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尉迟恭精彩语录,玄武门之变诡异事件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记载,只有尉迟敬德、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而侯君集并没有过多的出现在史料记载之中,而我们后人能够知道侯君集参与玄武门事件,也只有从两条线索得知。第一条线索:李世民登基一个月后,拿出了一份封赏名单,上面共有五个人,全部获得一等公的爵位,分别是: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

  • 怪不得唐朝武德丰沛,军马竟超过70万匹!说说唐军为何那么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十大顶级武器,唐朝骑兵图,唐朝各国军队实力

    编者按:骑兵作为古代战争中的王牌兵种,军马的供应尤为重要。而作为历史上以骑兵见长的王朝,唐军骑兵尤其是唐朝初期骑兵的强大的作战能力也是公认的。从史书记载来看,唐朝骑兵的军马数量非常多,不但骑兵有马。步兵也有马,一些土豪骑兵甚至有多匹战马。唐军骑兵依靠优良的战马东到辽东半岛,西到帕米尔高原都留下了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