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的重要谋士高参吴质为何不受重用呢?

曹丕的重要谋士高参吴质为何不受重用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45 更新时间:2024/1/15 20:34:03

是哪两位呢?杨修吴质

客观地讲,杨修的名气大得多,与曹操比智力的几个桥段堪称精彩。吴质的名气要差得远,以至于不少人不知道他是谁。三国英雄璀璨如星空,吴质的光芒显然微弱了一些。但是,这不等于说吴质无足轻重,可以被忽略不计。恰恰相反,他在曹魏的后期,是一个大角色,是小人物在一瞬间便扭转了乾坤。那时候,司马懿也比不了他。

吴质真有那么厉害吗?

吴质,字季重。喜欢文学,善于阴谋,曾一度作为曹丕的智囊,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太子,立下汗马功劳。他还是曹丕的私人朋友,铁哥们。可是曹丕称帝后,并未对吴质有什么过多的赏赐,而且吴质去世后,皇帝给他的谥号竟然是“丑侯”,颇有贬低与嘲弄的味道。莫非曹氏祖孙三代有着卸磨杀驴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成?

曹操是个写文章的高手,自然也喜欢写文章的儿子。曹操的几个儿子,善于写文章的倒有几位。比如曹丕,他的《燕歌行》是出了名的七言诗,而且文学才华也独树一帜。但是和曹植相比,显然差些。曹植当时称为建安之杰,而且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打败袁绍之后,曾在邺城修建了一座铜雀台,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写一篇诗赋。曹植援笔立成,拿过来让曹操一看,的确是好文,因此曹操对曹植格外喜欢。

因为曹丕想要做曹操的继承人,自然身边要团结智谋之士,只有这样才能与曹植抗衡。而吴质就是这样的一位,谋略出众,做事低调。

吴质也能写文章,因此曹植对吴质也好,也想拉他加入朋友圈。可是吴质怎么看这位文笔高妙的二公子政治上都有点儿脑残,固敬而远之。他倒是一门心思地的跟着曹丕。被曹丕称为私友,是信得过的谋士。

其实,他曾经为曹丕做了两件大事,看似轻而易举,却也一举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一是——摆平了聪明过人的杨修。吴质做朝歌令的时候,杨修和丁氏兄弟都想让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曹丕很害怕,就用车子装破竹篓,让吴质趴在里面然后进府议事。杨修忙去给曹操汇报,不好自己去调查。曹丕可吓出了一身冷汗,问吴质咱们如何是好?老爷子知道了还不闹地震!吴质道:怕啥?将计就计,明天你切如此这般……。曹丕依计,杨修果又告状告,结果查之无人,曹丕安然无恙。曹植和杨修不仅吃了个哑巴亏,还从根本上动摇了曹操立太子的初心。

二是——教曹丕演了一出好戏。一次,曹操将要出征。几个孩子出去送行,曹植为父亲写了一篇文章,希望父亲早一天凯旋而归。曹丕很木然,他知道写文章自己是短板。这时吴质对他说,赶快哭。于是曹丕一把鼻涕一把泪,悲悲切切,让人动容。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酸腐秀才一个;还是曹丕诚实孝顺,可托大事。

这两个砝码朝天平上一放,曹丕坐定了太子之位,直到顺利当上魏王。您说,吴质凭这分功劳,做个丞相还有跑吗?可是,没有。吴质不但没进曹魏政治核心,还生生给晾到哪儿了。

是吴质得罪了曹丕?还是曹丕翻脸像翻书?

其实,都不是。是吴质个人的缘故。

其一,出身低微,交结上层。人们讥笑吴质趋炎附势。尤其是他老家的人,更认为吴质不是什么好鸟。当时的社会是重视门阀的,吴质如果行为检点,必会受到重用。他却依仗曹操父子的青眼,横行无忌,颇有点像当年狂傲的许攸

其二,傲视同僚,自取其咎。吴质给曹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属于阴谋。吴质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功劳,也不曾披甲上阵,却屡屡羞辱大臣。黄初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吴质入京师朝觐,文帝曹丕便让很多将军在吴质那里乐呵乐呵,这无疑是拉进吴质和自己手下大将的关系。酒喝大了,吴质忘形,羞辱曹真,便下令叫演员在宴上表演戏弄肥瘦的节目。体胖的曹真身为贵族之将,非常恼火,随即大怒谓吴质道:你要跟我兵戎相见吗?骠骑将军曹洪、轻车将军王忠一旁添油加醋:吴大人就是让你承认是个肥佬,难道您还以为自己是个苗条的身材吗?曹真愈加愤怒,拔刀瞪眼喝道:这个戏伶休想脱身,我要斩了你!吴质按剑道:曹子丹,你只不过是案板上的肉,吴某吞你不用摇喉,咀嚼你也不用摇牙,横什么你横?瘦高的朱铄也起身道:陛下要我等来供你取笑吗?欺人太甚!吴质又将朱烁挖苦了一通。你想,曹洪、曹真是什么人物,曹氏宗亲,军功卓著,得罪他们,焉能不自食苦果。有的人天生就没有高官之命,看似唾手可得,则实千里之遥。

其三,军功未建,小人得志。吴质在军事、政治上还需要展现才能,前面两件小功无法服众。而且做人那么张扬,曹丕即使想提拔提拔他,他也不能给自己长点儿脸。也许,不是上天不垂顾,是你的造化太浅!

吴质死后,魏明帝曹睿给他的谥号是丑侯,可见功臣的催悲。古今同理,一个人仅仅会耍小手段不成,有点成绩就忘乎所以更不成,还要有机智内敛的风格、立定朝廷的脚跟和儒雅优良的修行。

什么叫吴质?无有政治家的潜质者也!

附曹丕《与吴质书》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亦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否?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更多文章

  • 这个人嘲笑过很多人,把孙权气得乱蹦,差点被手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图片,孙权被谁打得最惨,孙权决心抗曹

    虞翻是东吴的能臣,这个人很有才华,曾被视为孙策的“家中宝”,他通晓易经八卦,且勇武过人,更善于使用长矛,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最强的是口舌,他这张嘴不知让多少人难堪,今天笔者就列举例说明。嘲讽于禁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打败了于禁、庞德,此时庞德显示出了气节,誓死不降,于是关羽下令斩杀了庞德,于禁却十分害

  • 张飞儿子张苞对于蜀汉多重要? 他死后诸葛亮痛哭吐血,究竟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张苞死后,诸葛亮痛心不已,竟然还口吐鲜血,这说明张苞对于蜀汉有着很巨大的作用,那么究竟有着怎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要知道蜀汉后期真的是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手的将领了,唯一厉害的魏延根本得不到诸葛亮的信任,所以诸葛亮只能用一些能力稍微差点的将领,比如张苞。张苞无疑成为了诸葛亮这个时期重点

  • 说一说诸葛亮为何冒险过江吊周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与周瑜的较量,周瑜和诸葛亮,历史周瑜和诸葛亮到底哪个厉害

    那么,他一定得冒这个险吗?换个别人去不是安全得多吗?可是,诸葛军师这回是铁了心要去,一介书生竟然有“壮士一去,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向前”的大无畏勇气。就是主公刘备的一颗心也是悬在了半天空的。有人提出:诸葛亮吊祭周瑜是多情还是无情?老郑以为既不是多情,也不是无情,而是形势所迫,大局所需。他要借吊丧这个舞

  • 因错杀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昭襄王十大名将,一统天下秦始皇,秦昭襄王跟秦始皇的关系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这就奠定了其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就单单凭这一点,秦始皇也是当之无愧的

  • 马超勇冠三军,为何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重用呢?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为啥不重用马超,刘备是怎么评价马超的,马超和刘备有什么关系

    与此相对应的是,关羽因为去世较早,官至前将军,但是,关羽镇守荆州,拥有“假节钺”的权力,也即可以对手下先斩后奏。至于张飞,车骑将军的官职虽然在马超之下,但是,张飞镇守阆中,拥有“假节”的权力,也即可以代表天子。那么,问题来了,马超勇冠三军,为何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重用呢?一首先,对于勇冠三军的马超,在

  • 韩信虽受一时之辱,却化解了一场危机,跨越了阶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的尊严被削了,爱江山更爱美人韩信,楚汉骄雄韩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唯有将一切看淡,遇事冷静理性,才能在这世间活得游刃有余。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统帅。他从小失去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和受好心人施舍维持生活,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某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挑衅他:“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

  • 武则天已经立了李氏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武则天

    神龙革命——实际上,神龙革命的作用并不大,只不过是加速了唐中宗李显登基的过程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武后所立的是太子李显来讲,朝堂终究是要姓李的。但是太子为什么会联合宰相发动神龙革命呢?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已经67岁了,步入古稀之年武后也逐渐的心力交瘁,而皇权带来的一切也让女帝意乱神迷。晚年的武后沉

  • 朱元璋多次北伐,为什么却没能消灭元朝残余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建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对明朝有着重大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明朝北部边疆的稳定,对北元残余势力先后进行了八次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首先,在朱元璋派遣徐达攻陷了蒙元的大都北京城之后,把蒙元重新赶到了草原上。蒙元朝廷对于中原的统治基本上完结,而朱元璋也可以说

  • 乾隆为什么那么宠爱福康安,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福康安

    众所周知历史上乾隆极度偏爱傅恒的儿子福康安,所以很多人觉得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若非如此,一个臣子的儿子,为什么会得到帝王的垂青呢?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富察·傅恒,文武双全,出生高贵,对清王朝有很大贡献,所以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可惜因为清缅战争,乾隆还是失去了傅恒。在战争结束回到京城之后,傅恒因

  • 刘禅被司马昭迁到洛阳居住后,他是怎么度过余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本来刘禅打开成都城门,投降了曹魏,已经万事大吉。可是邓艾、钟会和姜维这三位大佬偏偏不老实,一个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都想着自立为王。邓艾在取得大胜外,有点飘了,擅自循东汉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