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王朝十大节度使中哪位节度使拥兵最多,战斗力最强?

唐王朝十大节度使中哪位节度使拥兵最多,战斗力最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780 更新时间:2024/3/5 17:04:04

这十大节度使,各自承担战略任务,又因任务不同而各具鲜明的特点。

十节度使

1、河西节度使。

711年,唐睿宗以贺河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统赤水、新泉、玉门等8军及张掖、交城、白亭3守捉。

这也是大唐设立的第一个节度使。因此,凉州也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

之所以在此设立第一个节度使,是因河西特殊的战略意义。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最担心的,就是“北狄”与“西戎”相连,因为那样不仅会切断大唐与西北的联系,更可以直接威胁关中!

而正是狭窄河西走廊,将“北狄”与“西戎”隔断。

大唐在此设立节度使,其任务就是为了隔断吐蕃与回纥诸胡的联系,保卫河西安全。

2、范阳节度使。

713年,唐玄宗又在幽州设范阳节度使。统经略、威武、北平、高阳、怀柔等11军。

自唐太宗讨灭薛延陀,唐高宗征灭高句丽后,大唐在东北较长时间没有大威胁,大唐在东北的军务渐渐松弛,居然成了大唐边防的薄弱环节。

因此,从武则天时期开始,当契丹、奚为乱时,大唐在东北的力量一时表现乏力,屡屡受挫,契丹、奚也多次侵入,富庶的河北地区屡屡受到破坏。

更有甚者,后突厥复国后,也将河北方向作为入侵方向,试图与契丹、奚联合。

因此,唐玄宗即位不久,立刻在此设立节度使,以加强对契丹、奚的防范,稳定大唐的东北防御。

3、陇右节度使。

713年,唐玄宗又在鄯州(今青海乐都)设陇右节度使。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神策、保义等12军。

这是因为,在大唐收复安西四镇后,吐蕃将进攻重点放在了陇右、河西。因此,设置此节度使,就是为了防范吐蕃。

4、朔方节度使。

713年,唐玄宗又在灵州设朔方节度使。统经略、丰安、定远、东西受降城等7军府。

其战略任务,是防卫漠北突厥诸部。

5、剑南节度使。

717年,唐玄宗又设剑南节度使,统天宝、平戎、昆明、南江等6军及松、维、恭、雅、黎等八州军马。

其战略任务,是西抗吐蕃,南拒南诏。

6、安西四镇节度使。

718年,唐玄宗在龟兹设安西四镇节度使。统龟兹、焉耆、疏勒等四镇及天山、瀚海等四军。

其战略任务,是镇抚西域诸国。

7、平卢节度使。

719年,唐玄宗在营州设平卢节度使。治平卢、卢龙二军。

这里是著名的辽西走廊。在此设节度使,既是为防备室韦、靺鞨等部,更是为了确保辽西走廊的安全,以在东北获得进可攻,退可守的态势。

8、河东节度使。

723年,唐玄宗在太原设河东节度使。统大同、横野、天兵、清塞等5军以及代、岚等三州兵马、云中守捉。

设此节度使,一是为与朔方节度使互为犄角,二是为隔断突厥向河北进犯之路。

9、北庭节度使。

727年,唐玄宗又在庭州设置北庭节度使。统瀚海、天山、伊吾3军。

他们的战略任务,是防卫西域突骑施。

10、岭南五府经略使。

742年,唐玄宗在广州设岭南五府经略使。统经略、清海军2军。

虽然并列为“十节度使”之中,但其实际名称却是经略使,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该方向上,大唐没有特别强大的对手,因此,该经略使的主要任务是方位夷獠,绥靖海南诸族。

各自特点

十节度使,各有特点。

由于许多节度使的任务高度重合,且常常由一人兼任,因此,我们以“板块”来看待其特点。

1、安西、北庭:少而精。

安西、北庭二镇,驻地的经济条件有限,且距离大唐的核心地带遥远,补给难度大。

因此,二镇的兵力都有限,仅多于岭南,远少于其他各镇。

但是,在西域,他们需要守卫的范围极大,而对手又是突骑施、吐蕃、大食这样的超强势力以及摇摆不定的西域诸国,因此,对部队的战斗力要求极高。

因此,安西、北庭军的特点是:少而精!

安史之乱中,安西、北庭之兵虽然规模不大,但凭其精,还是常常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当时,叛军最畏惧的对手,一为大唐“借”来的回纥骑兵,二就是李嗣业从安西带来的陌刀队。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李嗣业所率的陌刀队,是唐军中最强的存在!

2、陇右、河西:兵多马多。

玄宗朝时,吐蕃是大唐最主要的对手,而吐蕃与大唐的作战,又以在陇右、河西的作战最多。

因此,陇右、河西节度使的兵力都有7万多人,兵力仅次于范阳,远高于其他节度使。

而且,二镇的马匹数量也原本是最多的。

陇右马场是大唐最大的官方牧场,而河西节度使的马匹数量又冠绝天下。

而且,在与吐蕃的连番激战中,两镇的部队战斗经验也极为丰富。

遗憾的是,安史之乱前,一些“意外”,使他们的实力大为削弱。

先是749年,唐玄宗强令强攻石堡城。结果,唐军虽最终破城,但却损失了数万精兵。

然后是755年,唐玄宗鬼使神差地让安禄山作闲厩使、陇右群牧。结果,安禄山暗中将陇右、河西的良马悉数“分配”给了范阳,使陇右、河西马匹大量流失。

最后是潼关之战。由于唐玄宗强令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出战,结果,先期抵达的陇右、河西军跟着他们的老领导一起灰飞烟灭了···

此后,陇右、河西节度使的部队,追随郭子仪进行平叛战争,但风头被朔方等“友军”抢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河西统下的神策军,在调去参与平叛战争后,其在河西的驻地为吐蕃攻占。结果,神策军就留在了京师,成了大唐后期禁军的主要力量。

3、朔方、河东:兵强马壮。

朔方、河东的兵力都比较强。

但其最大的特点是“马强”。

尽管大唐的官方牧场主要在陇右,但互市马场却在朔方的西受降城。

王忠嗣统领河东、朔方时期,故意抬高马匹的收购价格,使突厥、回纥等地的良马纷纷流入。

因此,河东、朔方的马匹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陇右、河西,而且马种更为优良。

以至于,王忠嗣后来统领河西、陇右时,还嫌弃其马匹不佳,从河东、朔方调了9000匹良马过来。

朔方节度使的军力,应当是当时天下最强的。

只要没有瞎指挥,在郭子仪、李光弼的率领下,朔方军打叛军基本上都能取胜。

安禄山起兵时,最忌惮的就是朔方军。而朔方军,也是后来肃宗平叛的中流砥柱。

相比于出尽“风头”的朔方军,河东军的遭遇就比较复杂了。

河东节度使,正是安禄山。

不过,安禄山的基本盘在河北,对河东的控制力有限,因此,发动叛乱时,在河东仅能让大同高秀岩起兵。

因此,安史之乱中,河东军发生了分裂,忠于大唐的河东将士只能是配合朔方军作战。

4、范阳、平卢:综合实力最强。

范阳、平卢,可以视为一个整体。其中,范阳占主导地位。

这个“板块”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

由于地处华北平原,经济条件优越,且又可依运河之力,因此,该地可以长期保持规模庞大的军队。

范阳节度使的兵力,长期冠绝诸镇。

而且,由于可以自给自足,因此,该地对朝廷补给的需求不大,其独立作战能力最强。

另一方面,该地节度使的人员都长期比较稳定,张守珪、安禄山,都长期节制其方,因此,其部队内部磨合已久,上下一体。

安禄山在吸纳了大量的同罗、奚勇士加入后,该军的战斗力更为强大。

该军最大的缺点是:缺马。马匹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

然而,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将陇右良马运至河北,一举弥补这一缺点。

因此,以此为基本盘,安禄山敢于造反!

5、剑南、岭南:实力有限。

剑南、岭南,无论兵力还是马匹数量,都远低于其余各镇,实力实在有限。

安史之乱中,他们也被调人内地,加入了守南阳等地的作战,确保江淮财赋运至大唐心脏,保卫大唐的生命线。

基本平衡

总的来说,十节度各有特点。

安西、北庭“板块”,兵少而精。

河西、陇右“板块”,兵多马多。

朔方、河东“板块”,兵强马壮。

范阳、平卢“板块”,经济富庶,团队稳定,综合实力强,但马匹少。

至于剑南、岭南,则实力确实稍逊一筹了。

事实上,朔方、河东;河西、陇右;范阳、平卢;这三大“板块”之间的实力基本上是平衡的,唐玄宗如果不犯大错,未必会引发大祸。

遗憾的是,唐玄宗偏偏就犯下了低级错误。

安禄山一人统三节度,除了原本的范阳、平卢“板块”外,还治另一强镇河东,打破了平衡。

此后,安禄山又以职务之便,将陇右良马输至范阳,使其原本的劣势瞬间变为优势,再次打破平衡。

此外,安禄山的亲戚安思顺,还曾长期担任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

如果不是安思顺忠于大唐,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即便安思顺忠于大唐,后果也足够严重了···

大唐的盛世,就在这样的失衡中走向了终结!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死因谜团被揭开,死的太蠢难怪没记载,如今咱爸妈也得当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隋唐英雄李世民死因,李世民吻玳姬原版

    李世民算是史上难得的能文能武,且在这两个领域都做到了顶尖的帝王。李唐的江山说实话,大部分功劳都得算在李世民头上;除开打天下的功劳,在治理朝政,安定天下方面,李世民也是个中好手。最重要的是,他难得很清醒,一般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像是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去海外寻访仙山、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将女儿嫁给道士

  • 大唐名相狄仁杰举贤不避亲,却惨遭姨娘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武周时期,狄仁杰任职宰相,为人正直耿介,常常犯颜直谏,而女皇武则天非但不怒,反而对这位喜欢挑刺儿的老臣非常敬重和信任,多次采纳了他的谏言,从不直呼其名,而称呼他为“国老”。狄仁杰晚年时期,多次请求辞去官职,武则天始终不同意,特许其上朝不必行跪拜之礼,并亲切地对他说过:“朕看了你跪拜在地,朕的身体都有

  • 他是隋唐中隋朝名将,因为手里有四件宝贝名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十大顶级高手,真正的隋朝名将,隋唐有名的名人

    尚师徒是《说唐全传》中虚拟人物,隋唐第十条好汉,他武艺高强,是临潼关总兵,人称''四宝大将''。尚师徒为虎牢关总兵,出场时为伍云召因父亲伍建章被杀而据南阳关造反,韩擒虎挂帅攻打南阳关不利,调尚师徒和新文礼前来助战。新文礼与尚师徒到后,与韩擒虎、宇文成都合围南阳关。伍云召败逃后,尚师徒就回虎牢关镇守。

  • 唐朝一丑小伙,因为一个包裹找回信心,成为大唐著名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宰相崔琬个人资料,唐朝宰相朱敬则,唐朝时期有名人物

    史料记载,裴度年轻的时候,长得瘦弱矮小,其貌不扬(朝天鼻),古代人迷信,非常注重面相,有人就认为裴度是天生穷酸相,一辈子也不会发达。一开始裴度并不相信这些,他坚信只要刻苦读书,总能考中进士,飞黄腾达。可惜天意弄人,裴度考了几次进士,都以失败告终。一连串的打击,让裴度也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裴度真的注定

  • 李治性格仁弱,竟敢与父亲的才人武媚私通,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武媚简历,李治的照片,李治晚年的生活视频

    武则天剧照然而,李治这个乖孩子,也有惊世骇俗之举,竟在父亲生病侍疾期间,与父亲的才人武媚私通!不过,这段不伦之恋的结果比较美好,李治发现了自己的挚爱。李世民驾崩后,武媚被迫在感业寺出家,李治并没有忘记这段旧情。于是,武媚从感业寺回到皇宫,一步步从宫女、昭仪到皇后,没有辜负自己在感业寺青灯古佛之下对李

  •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其他的藩王为什么不出兵支援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封赏靖难功臣,朱允炆能打赢朱棣吗,朱棣如何处理靖难遗孤

    朱元璋的很多儿子在朱允炆继位时成为了藩王,朱棣名义上是不满侄子削藩而发动的“靖难之役”,本质上就是为了篡夺皇位,这一点其他藩王不可能看不出来。朱允炆即便再过懦弱,也不可能一位藩王的支持都得不到,可为何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明明是皇权正统的朱允炆却得不到任何藩王的出兵支援呢?政治在任何时刻都是残

  • 李自成提出了3个不过分的退兵要求,被崇祯拒绝,难怪大清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的经历总结感悟,李自成当时实行什么政策,李自成真实地位

    想要和崇祯进行和谈,当时的李自成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跟崇祯要一百万的军饷,来犒劳这些手下的农民军。第二,让崇祯皇帝把西北地区交出,由他来统治,做一个土皇帝。第三,很简单,就是不用去朝见皇帝。提出这三个条件之后,李自成还提出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些条件达成之后,他可以同意皇帝的调派,率领大军和满清的大

  • 金国骑兵里让宋朝军队闻风丧胆的兵器,大宋也有但是派不上用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与强大的经济、文化实力不相称的是宋朝薄弱的军事力量。宋朝几百年,屡屡遭受临近部落国家的骚扰,苦不堪言。南宋之后,更是苦苦支撑半壁江山。宋朝军队力量弱与它开国以来实行的政策息息相关,赵匡胤武将出身,通过“陈桥兵变”当上了皇帝。为了防止以后的人用同样的手段取代后代的地位,宋朝对军队实行严格的限制,

  • 水浒传中,杀害晁盖的真凶,究竟是宋江还是史文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晁盖与史文恭,晁盖是被谁所杀,晁盖和史文恭谁更厉害

    按理说,晁盖临死前,应该将首领位置传给宋江,因为整个梁山宋江最有号召力,也是最合适的梁山首领。但晁盖偏偏不这样做,他反而说,谁抓住了史文恭,谁就是梁山首领。这对于宋江来说,是一个 大难题,以宋江的身手,是做不到的。所以大家才会推测,晁盖怀疑是宋江安排人杀死自己的。对此,笔者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

  • 闯王围城之际,1个老汉向崇祯献出1件宝贝,崇祯下旨封他为千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传奇故事崇祯,闯王起兵全过程,闯王李自成把明朝的宝藏拿走了吗

    然而城内的气氛则截然不同。无论守城的明军士卒,还是街市上匆匆行进的老百姓,人人都面色紧张,心神不定,暗自忧心自己的身家性命。站在城头上放眼望去,野地里、村落中,到处竖起了大顺军的旗帜,支起了不知有几千几百座军帐。一阵风吹过,依稀可以听到战马嘶鸣,和几句带浓重西北口音的闯军号令之声。大战之前,阴郁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