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春秋文夫子,单刀赴会武圣人。"
很多关帝庙前都会有这么一副对联,说的就是义薄云天的关二爷。对于关羽的推崇,由明代开始,自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成书后,关羽的名气就越来越大,在明代的洪武年间,正式确定了关羽的武圣称号。清代更是对关二爷推崇备至,以至于到了现代,民间对关羽的供奉已经仅次于财神了。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不仅纹身不会纹睁眼的关羽像,而且在关帝庙或者请回家的关羽雕像,也都是闭着眼的形象,而非睁着眼的。纹身不纹睁眼关羽,是因为命不够硬的人背不动。那么,关羽的雕像为何总是闭着眼呢?
睁眼杀人的人雄
不得不说,其实民间对于关羽的形象了解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和一些民间的逸事传说,真实的关羽,肯定不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形象。但是,无论是纹身还是雕刻,都是说的关圣帝君,而非史书《三国志》里的关羽关云长。
《三国演义》的关二爷,武力值堪称顶峰。当然是在吕布死后,吕布被曹操斩杀之后,各种"某某之勇,不下吕布"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过吕布未死之时,关二爷的武力那也是一等一的。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温酒斩华雄,这可以说是关羽的成名之战。后面的三英战吕布,还有张飞和刘备抢戏,斩华雄这一段,完完全全就是关羽的主场。传闻关羽在平时都是眯着眼睛的,但是一旦上马交战,就怒目圆睁,只一回合,就将华雄斩于马下。杀完人之后,便有恢复旧态,神色淡然。
关羽这种临阵不慌不忙,上阵武力爆发的态势,自然能震慑住许多宵小之辈。一来二去,民间就开始流传关二爷平时不睁眼,睁眼必杀人的传说了。工匠在制作关圣帝君的雕像时,自然被这个传说影响。
死不瞑目的鬼杰
对于关羽的死,民间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刘封孟达胆怯而没有去救援,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被擒而死。还有的阴谋论说是关羽心高气傲惹得刘备不满,于是和诸葛亮设局谋害了关羽。不过从关羽死后刘备尽发大军伐吴来看,第二种说法好像不是那么合理。
但是关羽的心高气傲是众所周知的,虽然关羽劝诫过三弟张飞,不要一味地亲近君子,也要适当的接触那些小人,以免被那些小人陷害。不过,从两兄弟的结局来看,他们两个都没有遵循这个道理。
关羽被杀后,东吴居然将他的头颅送到了魏王曹操那里。希望这份礼物可以让曹操从中调停,让刘备放弃攻打东吴的打算。结果头颅到了曹操那里,曹操打开一看,关二爷的眼睛居然猛地睁开了,魏王大骇。
最后,刘备还是没有放弃攻打东吴的打算,结果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曹操给关羽做了个木头身体,好生下葬。
对于这等奇事,民间传说给出的解释自然是关羽关二爷被人陷害,死不瞑目,所以关二爷的画像以及雕像,都不能够睁眼,以免凡人为怨气所摄。
杀气满眼的神明
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关二爷好像始终都不能睁眼,一睁眼就会发生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位经常雕刻关羽像的老木匠表示:关二爷睁眼的话,代价太大!
不论是现实还是传说,活着还是死了,关二爷的武力值都是和他的义气值能够相提并论的。关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猛将,在战场上冲杀多年的关羽关将军,他身上所携带的杀气自然是非同一般的。
生前非凡人,死后亦非弱鬼。关羽不但被封神,还得了一个关圣帝君的帝位称号。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关羽的一身杀气都完好无缺被已经封神的关二爷继承。可想而知,睁眼的关羽,眼中的杀气该有多么强盛,雕刻这么一个关羽像,可想而知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佛教影响的雕像
前面几种说法终归是一些小说中的内容或是一些传奇故事。而现实一些的说法就是不仅是关二爷的雕像,我国的其他神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一些佛教的影响。
细心的人可以观察到,虽然寺庙里的护法金刚都是怒目圆睁给人一种威猛有力的感觉。但是更高一级的菩萨和佛陀的雕像,都是慈眉善目眼睛微睁。就是所谓的"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这些菩萨和佛陀的眼睛,八分闭二分开。正是八分观内心,二分观外在;八分观自在,二分观世间;常观己错,莫问人非,但那二分睁目又代表着并非不知是非对错。
佛教之人打坐参禅也是如此,并非紧闭双眸,或是睁大双眼。紧闭双眸,精神容易昏沉;睁大双眼,内心容易散乱,这恰恰就是芸芸众生的弊病所在。所以,半闭眼睛,正是参禅的动作要领。
其实也不是没有过睁眼的关二爷雕像,一般都是在庙里,借用怒目圆睁的关二爷来镇压那些作祟的鬼神。倒是没有人请睁眼的关二爷雕像回家。时至今日,唯物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可是依旧没有多少人请睁眼关羽回家,这倒不是忌讳什么。而是晚上看到一尊睁眼的神像实在吓人。
无论是眼有怨气也好,眼有杀气也罢,还是说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国人那一颗淳朴的敬畏之心的体现。现代的人,虽然经历过教育后,已经不再迷信,但是那颗敬畏之心依旧不可缺少。先人们敬畏鬼神,现人们要敬畏法律,因为不论是敬畏鬼神还是法律,都是规范自身行为重要条件。
文/百海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