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黄月英百分百不是一个丑女,当然也不会是一个绝色美女,就相貌而言,就是一个正常的女子而已。黄月英的“丑”其实最早是从她得父亲黄承彦嘴里传出去的,那么作为父亲为什么会有此有悖常伦的言论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第一、黄月英的容貌有别于常人,或者说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吾有一丑女,黄发而色黑”,这是黄承彦的原话,当时的女子以白为美,实际上黄月英就是现在说的“小麦色”,略显得黑,同时又是黄头发,在当时人们看来就是怪异的,称之为“丑”而已。
第二、黄承彦本身不认为自己女儿是“丑”的,为了考验诸葛亮故意说很丑,但有才,看看诸葛亮如何选择。诸葛亮当即表示,能娶这样一位有才识的女子,是自己的福分,就将黄月英娶回了家。
第三、黄月英貌美,且才艺在身,民间诸多女子“妒而忌之”,扬言其丑意图抹黑。黄月英索性的顺水推舟的承认自己是貌丑之人,来试探那些意图上门求亲之辈。最终诸葛亮重才而轻貌,反而抱得美人归。诸葛亮是有心理准备的,,和黄月英举行了婚礼,据说当时诸葛亮掀开盖头的时候,自己都吓了一跳。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表章中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刘备在隆中第一次见到诸葛亮时,按照罗贯中先生的描述是,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 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既然诸葛亮已经是貌若潘安了,那在他们家里,其实算是“女才男貌”的,诸葛亮出彩的地方,很多都是黄月英的贡献。比如,诸葛连弩,那是黄月英的发明;比如木牛流马,那是黄月英的创造;比如,诸葛亮从不离手的羽扇,那是黄月英亲手所作,而上边写满了诸多计谋。而被后世所称道的“锦囊妙计”,更是黄月英的手笔,要不然试问诸葛亮一个男子何来使用“锦囊”一说?
所以,与其让黄月英落入“绝色”的窠臼,不如另辟蹊径,就“丑女”一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