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一敢跟和珅叫板的大臣,曾让多位皇子罚跪,深受乾隆、嘉庆重用

唯一敢跟和珅叫板的大臣,曾让多位皇子罚跪,深受乾隆、嘉庆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401 更新时间:2024/1/16 22:47:09

受众多清宫戏的误导,以至于很多人相信,能与乾隆朝大权臣和珅叫板的,只有两位汉族重臣-刘墉纪晓岚,但实际上根本不符合历史。原因无他,刘墉、纪晓岚的官职低于和珅,根本不敢跟他相抗衡。不过在乾隆朝,的确有一位汉族重臣敢跟和珅叫板,令后者既恨又怕。此人,便是嘉庆帝的老师、状元宰相王杰。

在历史上,刘墉并非和珅的对手

王杰是陕西韩城人,自幼聪明好学,年纪轻轻便考取拔贡身份,并被任命为蓝田县教谕,但因照顾病重的父亲而没有上任。等到父亲去世后,家中生计陷入困顿之中,王杰为了赡养寡母,便在西安谋得一份书记的工作。由于王杰文笔、书法俱佳,深得上司的欣赏,不久后便被推荐给巡抚陈宏谋,充当后者的幕僚,同样深受器重。

尹继善大力推荐王杰,由此使他出名

陈宏谋调任江苏巡抚后,将王杰也带在身边,而等到他转任陕甘总督后,王杰却被两江总督尹继善“挖”过来,成为他的心腹幕僚。尹继善因为器重王杰,便让他替自己构思、缮写奏折,而这些奏折因为书法、用词俱佳,又深得乾隆帝的赞赏。尹继善因为多次受到乾隆帝的嘉奖,满心欢喜之余便向朝廷推荐王杰,并夸赞他人品、才华俱佳。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赴京参加会试,并以第三名的成绩参加最后的殿试。乾隆帝批阅王杰的试卷时,发觉字迹工整清秀,跟尹继善呈递过来的奏折如出一辙,便已晓得这份试卷出自何人之手。再加上先前听闻尹继善多次称赞王杰的人品,所以乾隆帝在龙心大悦之际,便将他圈为状元。由此,王杰成为清朝开国以来首位陕西状元,堪称“破天荒”。

乾隆帝画像

考取状元后,王杰从内阁学士做起,此后历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右都御史、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等要职,备受乾隆帝的宠信。依据时人笔记,王杰在教导皇子们读书时非常严格,一旦发觉他们不用功或对圣贤不敬,甚至敢让他们罚跪。某日,皇子们因为轻慢圣贤再次遭到王杰的惩罚,齐刷刷地跪在课堂上忏悔,其中便包括准太子永琰(嘉庆帝)。

恰巧这一幕被前来巡视的乾隆帝看到,后者痛感皇室颜面扫地,便厉声斥责王杰,并声称“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乾隆帝言下之意,便是说王杰教不教皇子读书,他们都是皇子龙脉,这样惩罚他们,实属大逆不道。没想到王杰并没有被皇帝的咆哮吓倒,而是不卑不亢的回答道:“教者舜,不教者纣,为师之道乎?”

王杰任教南书房时,敢让皇子们罚跪

王杰的言下之意,是说皇子们能否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是成为尧舜一样的贤君,还是桀纣一样的暴君。乾隆帝闻言深思良久,最终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孔,夸赞王杰做得对,并让皇子们继续跪下去。经此一事,王杰名声大振,满朝权贵无不对他感到敬畏,而忠直骨鲠的大臣们也将他视作楷模。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王杰入阁拜相,担任东阁大学士。此时,权臣和珅依仗着皇帝的宠信,在朝中一手遮天,漫说汉官同僚不敢跟他抗衡,就连满清皇族都要畏惧他三分。不过,在朝廷内外皆对和珅唯唯诺诺之际,唯有王杰不肯向他表示屈服,但凡有政见不合,一定会跟他据理力争。和珅为了扳倒王杰,便在乾隆帝面前百般诬陷他,但皇帝对王杰极度信任,根本不予理会。

和珅对王杰既恨又无奈

和珅没辙,便改而采取讨好王杰的策略,希望能化解双方的矛盾。话说某次内阁议政结束后,和珅便拉过王杰的手仔细端详,然后谄媚地跟他讲:“王状元的手竟然如此柔嫩光洁,真是令人羡慕。”没想到王杰听完后只是冷冷一笑,然后板着脸说道:“王杰的手虽然好,但却不会伸手捞钱。”和珅听后,不禁羞惭至极(详情见《清史稿·卷三百四十》)。

嘉庆帝在王杰的帮助下除掉和珅

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帝亲理朝政,并在老师王杰的帮助下,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逼使他自缢身亡。在扳倒和珅后的次年(1800年),年逾七十的王杰选择功成身退,回到老家居住。离京前夕,嘉庆帝赐给王杰一把乾隆帝御用过的手杖和两首御制诗,以此来表示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嘉庆九年(1804年),在入朝谢恩期间,王杰病逝于京师,终年80岁。

史料来源:《清史稿》

更多文章

  • 为何在皇太极去世后,顺治可以脱颖而出呢?孝庄的能力由此可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皇太极死后,能登上大汗位子的,必须是和努尔哈赤有血缘关系的,那么就有三方。第一方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及后代,第二方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及后代,第三方是皇太极的儿子及后代。而在这三方中,实力最强的有四个人。第一个是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54岁。第二个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代善,60岁,皇太极的哥哥。第三

  • 她是康熙后宫中人缘最好的皇后,父亲曾获罪,康熙却不计前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最尊敬的皇后,康熙后宫里最好的皇后,康熙最受宠爱的后妃

    钮钴禄氏死后,史料中记载,“孝庄太皇太后驾至乾清门,欲入宫哭临,康熙故辞再三,孝庄太皇太后始回宫。”,意思是说孝庄一得到钮祜禄氏香消玉殒的消息后就想赶往现场进行吊唁,神色十分悲怆,康熙担心她真的看到钮祜禄氏的遗体会受到打击,所以不断劝解她。孝庄这才没有去看钮祜禄氏的最后一眼。除了孝庄外,钮祜禄氏名义

  • 孝庄临终留下遗言,困扰康熙一生至死无解,38年后雍正轻松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晚年谈孝庄,孝庄死的时候康熙多大,康熙和孝庄历史真实关系

    熟悉清朝历史的看官,估计对于孝庄皇后都不陌生,孝庄皇后一生先后扶持了两位皇帝,可谓是清朝历史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孝庄13岁就嫁给皇太极,巧的是,孝庄的亲姑姑也嫁给了皇太极,而后孝庄的妹妹也嫁给了皇太极。但是其余两人可就没有孝庄皇后这么出名了。孝庄皇后为清军入关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成

  • 为什么说雍正是清朝的“实干家”皇帝?让我们来看他做的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死前的三件宝贝,正史的雍正是冷酷无情的皇帝吗,雍正是最有作为的皇帝吗

    “毅说人文与历史”认为雍正是清朝最务实反虚的皇帝,是一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实干家”。他革除弊端,务实肯干,惩治贪污,是清朝的“实干家”皇帝,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劳动模范”皇帝。下面我们跟随“毅说人文与历史”来看看为什么说雍正是清朝最伟大的“实干家”。康熙帝作为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早年他雄才大

  • 他是康熙的亲哥哥,顺治更看好他,失去皇位原因令人无语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是顺治和谁生的,顺治皇帝对康熙的看法,顺治是怎么得到皇位的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顺治帝不看好他,所以才传位给第三子康熙。可实际上顺治帝是非常看好福全的,因为长子早夭后,对于这个次子,顺治帝还是颇为心疼。于是便在他年幼时就问了他的志向,想要好好培养他一番。福全可不是一般人,他直接回答愿为贤王。这下子让顺治帝非常开心,自己的儿子志向的确很不错。因为顺治帝自己还在位,

  • 吴三桂原本可把满族赶出关外,却因一决定,成就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三桂怎么被康熙灭掉的,假如吴三桂同意撤藩到关外,康熙时期吴三桂的势力

    可是不得不说,吴三桂此人的确是有着两下子,一开始,他仅有5万兵力,可是他懂得捉住人心,因为当时康熙上位,许多明朝旧势力都是不服从的,吴三桂正是捉住这些人想推翻清朝的心理,于是在1673年,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正式宣布起义反清,不出所料,兴明讨虏的旗号一打出,全国各地的支持明朝的人,都纷纷来投靠吴

  • 为什么有人说太平天国灭掉满清,中国才危险?原因让人头皮发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假如南王西王不死天国能灭满清吗,太平天国对满清的影响,太平天国可能灭清朝吗

    太平运动最终失败,可是他的过程却给很多人带来伤痛,对于中国来说,失败与成功都是对于中国不利的,这无异于是自相残杀,太平天国运动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农民起义,纵观中国历史的农民起义,除了刘邦和朱元璋最后成功了,其他的都是失败的。如果说是太平天国打下了北京,那可以说是影响很恶略的一件事了,因为洪秀全

  • 他是乾隆之子,天生残疾无缘皇位,却是兄弟中最长寿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皇帝长寿秘诀,乾隆最长寿的皇子是谁,乾隆的长寿故事

    永璇之所以能够活这么长时间,和他自身的一个生理缺陷有着莫大关系。永璇天生跛脚缺陷。永璇自幼便知自己此生与皇位无缘,但却始终抱着乐观心态。京城之中曾传言八皇子终日沉湎酒色,乾隆皇帝得知后,亲自召见他进行训斥。然而永璇依旧是我行我素,丝毫不管外界争权夺利。永璇十六岁那年游历民间时,偶遇一位名为王箬筠的民

  • 为何清朝花了70多年才征服准噶尔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统一准噶尔,清朝和准噶尔的关系,清朝是怎么打败准噶尔的

    明朝后期蒙古部落分裂成了漠北、漠西和漠南三部分,漠北、漠南都归顺了清朝,唯有漠西的准噶尔部及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3个小部落没有归顺清朝。1636年大清和漠西四部确定了主权关系,准噶尔也在呈表上签字画押。1678年噶尔丹统一漠西蒙古,建立准噶尔汗国。当时沙俄对大清虎视眈眈,于是拉拢利诱噶尔丹,以

  • 他收养乾隆的公主,一养就是十几年,乾隆却不敢要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一生最宠爱的女人,乾隆与恒娖公主为什么恨乾隆,乾隆最宠的小女儿

    于敏中在乾隆二年的会试中,是当年的进士第一,那一年于敏中才23岁。他才思敏捷,才华横溢,文采冠绝。通晓汉、满、蒙、梵多种语言,这样的人绝对是顶尖的人才。乾隆很看重他,为了历练他将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但是乾隆实在仰慕他的才华,就干脆让他回到自己的身边任职。乾隆算是个文艺青年,一生作诗四万五千多首,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