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封神榜》越拍越魔幻,殷墟三星堆想打人:商代武士头盔长这样!

《封神榜》越拍越魔幻,殷墟三星堆想打人:商代武士头盔长这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64 更新时间:2024/1/24 16:04:01

编者按:古老的商明,虽然距离当代已经非遥远了(以西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为例,已经距今3066年了),但因为明末小说《封神演义》,所以人们对其并不陌生。小说中,各路神仙辅佐西周军队,最终战胜了反动的纣(他们同样有神仙帮助),但实际情况里,商周军队当然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战争的胜利,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商代战士的装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以往的影视剧中,由于缺乏考证,商代战士的盔甲在道具师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产生了罗马式,网游风,不可描述风等各种各样的风格,这些风格无论美丑,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影视剧中的商代将领

今天本文就尝试着描述一个商代武士佩带头盔时候的样子,让大家尽可能的接近真实的历史。需要声明的是,按照严谨的考古,所谓复原,指的是将出土文物缺失的部位修复,而根据记载或壁画做出的“推测”,实际上是想象。网络上很多“复原”某朝某国某某说法,实际上用词是欠考虑的。说商代人,那就先得从发型说起,也就是说,没带头盔的商人的脑袋长什么样?

关于这个,现在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但是我们可以参考一些雕塑来进行研究(虽然也不多)。国内的商代雕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殷墟,二是四川广汉三星堆。从殷墟和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上看,商代人应该是留辫子的。从外观上看,商代人的辫子跟现代大姑娘的鞭子看起来结构基本一样的,即先将头发分成三股,然后编束成发辫。发辫编好后,可以直接垂在脑后,也可以盘起来,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商代青铜人头的发辫是自然下垂状态,而殷墟出土的商代石人的发辫则将辫尾塞进头箍中盘起来。头箍是商代人常用的装饰物,古人称呼头箍为“頍”,頍的材质已经不得而知,按常理来说,应该为皮革和纺织物。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辫子下垂

▲殷墟的商代石人,辫子塞在发箍里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头带发箍

商代的胄,国内出土过不少。这些胄可以简单的分成两种,一种是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是中原人和南方人使用的。大致上说,北方民族的胄表面光滑,而中原人和南方人的胄上带有鲜明殷商特色的花纹。本文插图中的这一顶青铜胄出土自江西新干大洋洲。在此要特别指出,这个大洋洲不是澳大利亚,而是新干县的大洋洲乡,这点要记住了。

▲山西博物院藏商代北方青铜胄

1989年9月20日,江西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的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墓葬。随后,考古人员对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为商代后期墓葬,一共出土了475件青铜器,754件玉器,139件陶器。新干大墓的发掘对国内商代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早在商代,江南地区便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相当文明程度的政权。该墓出土的铜器带有明显的殷商风格,也有部分器具的造型和纹饰与中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中出现的这顶铜胄通高18.7厘米,底面内径为21厘米x18.6厘米。铜胄前面铸有典型殷商兽面花纹,前部下端有一个开口,后部顶端有用来安插装饰物的缨管,铜胄顶端有一条棱(脊线),从侧面看,整个胄体呈前端较高的坡型。

▲江西博物馆新干大洋洲商代胄正面

大洋洲的这顶铜胄与殷墟地区出土的铜胄样式颇为相似,属于典型的殷商文明铜胄。这说明了在当时,殷商文明已经对江西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江西博物馆新干大洋洲商代胄顶部

那么胄是怎么戴的呢,直接扣头上吗?当然不是,和现代的头盔、安全帽不同,古代的胄大多内部比较粗糙,商代的也不例外,这种胄如果直接扣在头上,头发和头皮都不会舒服的,那么应该怎么办?商代人怎么办,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从后世的做法里找出一点端倪,比如清代在戴头盔的时候,要先戴胄衬,即棉质的盔帽,这样可以让带胄的人舒适一点,商代或许也会采用类似的做法。

▲海防博物馆的清代胄衬和胄

头盔是保命的东西,非常重要,如果头盔往头上一扣就上阵,可能敌人一棍子扫过来,头盔就被打掉了,这样就大大不妙了。因此就像现代人戴安全帽也要有系带一样,商代戴头盔的时候也可能会使用带子将头盔系紧,大洋洲出土的这顶胄,胄体上有四个穿孔,这孔可能就是用来穿系绳子的。

▲江西博物馆新干大洋洲商代胄侧面

综上所述,一位商代的武士上阵前,应该怎么戴上自己的头盔呢?经本文分析,步骤如下:第一,先把自己的发型整理好;第二,带上盔帽(注意了,此步骤为猜想);第三,把头盔扣脑袋上;第四,把头盔固定好,系好带子(如果有的话)。经过上述的步骤,战士的头盔就带好了,然后他再穿上铠甲(如果有),操起兵器,就可以愉快的杀敌了!

本文系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文章

  • “西周第一豪车”清理保护完毕 马车装饰华丽被嵌成千上万绿松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周青铜马车多少钱,西周马车,古代豪华马车图片欣赏

    7月30日下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该院泾渭基地召开发布会,公布了宝鸡岐山县周原遗址贺家村出土的“青铜轮牙马车”近年来的室内考古发掘情况。经过考古人员持续多年的努力,这辆2014年出土的被称为“西周第一豪车”,也是目前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青铜轮牙马车”,近日终于清理保护完毕,重现昔日雄风。根据小麦颜色

  • 25万殷商军队神秘消失,3000年后在玛雅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与玛雅人有何关系,殷商和玛雅文明的联系,玛雅文明与商朝军队

    主力大军的首领叫攸侯喜,是殷商末年非常有权势地位的一个侯爵,封地在今天的江苏淮夷一带。这位首领,连着他的士兵,在商朝灭亡后,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离奇消失。一直到300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进入世人眼中,这时人们才发现,当时消失的25万大军是去了玛雅。当然,曾经的25万大军已经找不到了,但

  • “我像狗一样带着锁链,像驴子一样挨打”-论古罗马时期奴隶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 一个看门的奴隶曾经这样描述他自己公元前八世纪一个奴隶制小城邦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上初现雏形。但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古罗马开始不断的进行侵略扩张。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帝国。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发展壮大,奴隶制也逐渐兴盛起来。直到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奴隶的数量占据了古罗马人口

  • “烽火戏诸侯“事件中,褒姒微微一笑,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烽火戏诸侯褒姒诗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是妲己吗,烽火戏诸侯与褒姒有关么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西周幽王昏庸失德,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点燃骊山烽火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貌美惑君的女子称作是红颜祸水,若是一不小心再亡了国,"红颜祸水"就不得不背这祸国殃民的黑锅。细细想来,古人尊崇男尊女卑,区区一介女流怎就能够左右妖惑当朝君主

  • “爱惨了”妲己的纣王,为何还对胡喜媚垂涎三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胡喜媚第一次见纣王,纣王初见妲己,苏妲己和胡喜媚谁更美

    封神中,纣王自第一眼见到妲己后,整个魂儿就都落在了妲己身上,以后那是朝朝夜夜都要在一起,对所有影响到他和妲己生活的障碍,一律格杀。妲己纣王对妲己,是一见钟情后的日久生情妲己初入宫,按当时的礼制,应拜谒中宫姜王后,由王后安排、调教、并赐下宫院后,在陈情纣王,妲己才算有和纣王在一块儿的身份。然而。九间殿

  • 晋国的范氏家族向天下颁布了中国春秋时代最成熟的一部刑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国范氏被灭时间,晋国范氏家族现状,晋国范氏最新消息

    范宣子,也叫士匄,除了是有名的晋国卿大夫团队中的领袖级人物,其祖上的渊源也颇深。范家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上古尧舜禹时期,《左传》有: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这里说的匄,就是士匄,即范宣子。夏朝时期的御龙族源自孔甲的臣子刘累,因擅长驯养龙而被

  • 孔丘叫“孔子”,孟轲叫“孟子”!为何李耳却叫“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耳的个人简历,李耳死在哪里,孔子和李耳是什么关系

    儒家圣人孔子,子姓孔氏名丘,故而被称为“孔子”;儒家亚圣孟轲,姬姓孟氏名轲,故而被称为“孟子”.........诸子百家中称子的,还有像曾子、阳子、有子、墨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子”的。然而道家始祖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一句话中就说“姓李氏,名耳,字聃”,那么为何人们不叫他“李

  • 曾经非常贫弱的秦国,是怎样在数年间发展壮大,并最终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统一后被谁灭国,秦国统一往事完整版,秦国强大的三大原因

    于是当时的很多国家,开始了相互间的不断争斗。在这期间,很多从一开始起实力就算不上强大的小国,在一些较为强大国家猛烈的进攻下,被一一吞并。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都是一些有着较厚家底的大国。[var1]后世之人,习惯性地把这几个国家统称为战国七雄。而其中最后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国家,则是秦国。早期时候的秦国,

  • 晋烈公时代的好生意:韩赵魏瓜分晋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魏赵三国瓜分晋国起初的版图,晋国被瓜分后晋王去哪了,韩赵魏是怎么分晋国的

    晋烈公这个人的存在感,在晋国风雨飘摇之际,已经微乎其微,重要的是他的父亲晋幽公死的不明不白,《史记》中说是“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盗杀幽公”,幽公好色是可能的,但所谓淫妇人,则没有更多证据。但为君者被臣所杀,还被冠以奸淫妇人的罪名,晋烈公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起如此种种,必是难以安寝。此前三家分晋,数

  • 春秋战国时期那些著名厨师们参与的重大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食客,春秋战国最有名的厨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厨师

    老子曾在《道德经》中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说的就是著名厨师伊尹。伊尹这个人不仅是个好厨子,还是个贤臣,他曾经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王,在朝五十余年,是商王朝立国之初最大功臣。伊尹作为成汤的私人厨师,不仅调理好了成汤的胃口,还开发出整套治理国家的方法。至于庄子在《庖丁解牛篇》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