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谋士范蠡:出身贫寒,却有鸿鹄之志,助勾践三千越甲吞吴!

春秋谋士范蠡:出身贫寒,却有鸿鹄之志,助勾践三千越甲吞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71 更新时间:2024/4/6 12:37:26

范蠡出身于楚国的一户平民家庭,年少时的范蠡便多喜爱阅书。虽然是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但是年少时的范蠡便有着远大抱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飞黄腾达,让家乡摆脱贫困,甚至与当时的地方官文种,交友甚欢。

也许,上天也是渴望范蠡的理想成真,在范蠡提出长江下游有大展宏图机会时,文种毅然决然辞官,准备和范蠡一同东进创业。

[var1]

后来,文种和范蠡一道沿江水东下,来到位居长江下游的吴国,想要一同辅佐夫差,但是却受吴国大臣和夫差的冷漠相待,只得离开,两人连日奔波,终于来到越国都城会稽。

不过,相比较社会繁荣度高的吴国,越国似乎就是一片荒蛮之地,经济文化落后,到处都是没有被开垦的土地。但是,范蠡却没有觉得一丝不如意,反而对文种说,日后越国必定是我们大展宏图的地方。

果然,当越国国君勾践知道范蠡来的目的,便十分欣喜,直接将两人封为大夫,为越国建言献策,成就越国大业。

[var1]

在宫中,范蠡也是时常和勾践一同探讨军国大事,面对勾践的请教,范蠡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促进越国改革,让越国在短时间内国力得到增长。

当时,勾践即王位三年后,吴王夫差便在积极进行军事行动,准备为前任吴王阖闾报仇。当时,勾践准备一鼓作气,先行攻击越国,却被范蠡相劝,因为越国实力不足,贸然发动战争必然会失败。但是,勾践却一反常态,并没有听取范蠡的建议。

随后,勾践用兵决心已定,范蠡便知道越军必然大败。

[var1]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在夫椒大战,越军实力不敌吴军,被吴军连连挫败,最后越军军心大乱,勾践率领残兵退守会稽,被吴王夫差团团包围,勾践悔恨没有听取范蠡的劝诫。

此时,越国王廷也是乱作一团,勾践连忙请教范蠡应当如何让吴军退兵。

范蠡坦言,用军事力量已经于事无补,便准备让勾践用美女、玉器等进献给夫差,才有退兵之由,但这也是范蠡对于夫差的一道险棋,用金银美女让夫差逐渐玩物丧志。

最终,夫差答应了勾践的乞和,但是必须要让勾践亲自来吴国当人质,以表忠心。勾践果断答应,在临行前,便准备把军国大事嘱托给范蠡,但是范蠡深知文种的治理和指挥能力,便谢绝,和勾践一同前往吴国当人质。

[var1]

勾践和范蠡到往吴国后,便被安排做奴役杂活,圈马养马,其他休息时间便被一同关押在牢房中。起初,夫差本想招降范蠡,但是范蠡却以君臣之道,并愿陪勾践服役奔走,让勾践心中流泪。

3年的奴役生涯,范蠡一直是坚韧不拔,陪伴勾践在吴国度过艰苦岁月,心中也是毫无怨言,并逐渐取得夫差信任,误以为两人真的臣服,范蠡和勾践便得以重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不再是一言堂,决心力图振兴越国,而后十分看重大夫范蠡的谋略能力,范蠡主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荒种地,富民强国,勾践一并支持。很快,在范蠡的指导下,越国生产力大为提升,甚至直接逼近中原先进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

[var1]

除开在国家经济上的造诣,范蠡对于军事也是十分关注,亲自募兵、指挥军事训练,养精蓄锐,训练出一批精锐的王师,准备报丧国之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越国早已是国富民强,兵强马壮,范蠡觉得伐吴的时机到了。

公元前482年,范蠡在吴王夫差北上会盟之际,国内兵力空虚,提议举兵讨伐吴国,勾践全力支持,越国全军出击,果不其然,大获全胜,一举占领吴国都城姑苏,迫使夫差求和。

公元前475年,勾践在范蠡的辅佐下,再度出兵伐吴,因为吴国连年征战,兵力枯竭,国力也是逐渐衰弱。勾践主张一鼓作气,彻底拿下吴国,围困姑苏3年后,夫差再度派人求和,但是范蠡主张不要忘记会稽之耻,便让勾践回绝。

[var1]

随后,范蠡亲自率军攻进吴国王宫,夫差只好自尽,吴国自此灭亡。

在灭吴后,范蠡主张采取“抑强扶弱”谋策,让周边小国臣服于越国,让大国敬重于越国,此乃对国外交上策。

最终,范蠡激流勇进,明白“狡兔死,走狗亨”的道理。这一点张良虽有千古谋略,助力刘邦建立汉朝,但是却没有明白这层道理,最终落得惨死,而范蠡却明白勾践非当初勾践,野心不断膨胀,遂辞官归隐,后世经商致富,可算是千古谋臣也,治世、谙世、弃世,又有几人谋臣能全部做到。

后来,范蠡驾着一叶扁舟,北上齐国,开始另一段人生!

更多文章

  • 襄阳战国凸显9米盗洞,挖出一把神剑,专家:不输越王勾践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墓发现的王者之剑,考古楚王剑,出土著名宝剑

    [var1]在我们中国现在出土的文物当中,要说哪一把剑是最为珍贵的?无疑是越王勾践剑,这把越王勾践剑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剑”,如今被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馆当中,它的主人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了。其实我们中国除了越王勾践剑非常尊贵以外,还有一把剑同样也是非常的尊贵,它绝对不会输给越王勾践剑,只不过它的数

  • 长平之战,赵括在被围前,是如何重创白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括vs白起完整版,赵括之死真相揭秘,白起打败赵括的故事叫做什么名字

    [var1]双方各有几十万大军不能离开上党郡,而军队每日消耗大量军粮和物资。这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滞后,商业萎靡,百姓苦不堪言,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丈夫或者儿子在军中,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果秦赵两军在丹河两岸再耗上三年,秦国会被耗穷,赵国会被耗垮。眼看各国救援无望,而赵国的国力又不支持廉颇继续打持久战,赵孝

  • 长平之战 赵括顽强奋战重创秦军 推迟了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赵括,宜安之战秦国和赵国

    长平之战秦赵两国暗中较劲,秦赵两军长期对峙,随着公元前260年一场持续46天的残酷、浩大、激烈争锋之后,战场帷幕缓缓落下,秦将武安君走向战神辉煌的顶点,但辉煌的顶点也是他老人家的的终点,不久之后,“人屠”白起被秦昭王赐死,一来是因为长平之战损兵折将,二来是因为功高盖主。与此同时,一顶名为“纸上谈兵”

  • 长平之战时,赵国苦苦支撑,齐国为何见死不救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平后赵国是如何恢复元气的,赵国和齐国大战,长平战役中的赵国

    [var1]一首先,在很多人看来,齐国没有救援赵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体现。诚然,赵国一旦被秦国重创,也即输掉长平之战的话,意味着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将不可阻挡。由此,在赵国被秦国消灭后,齐国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从齐国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充分不救援赵国的理由。特别是赵国做得两件事情,更是让齐国非常痛

  • 通过杀敌来获取爵位?别被商鞅骗了,这样的爵位含金量太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进爵制度,秦国授爵制度怎么样,商鞅的爵位和封邑

    所谓的战国七雄之中,最出名,实力也最强的,就是秦国了。在当时,秦军有“虎狼之师”的称谓,令敌人闻之丧胆。正是靠着这支军队,秦王政才能成功地一统天下,让战国上百年的硝烟得以暂时消弭。[var1]秦国的胜利,从根本上说,得益于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商鞅是当时有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原本是卫国人,据说是卫国

  • 长平之战遗址,挖出55米万人坑,学者:世人误解白起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平之战遗址全景图,长平之战发生的故事,长平之战真实发掘视频

    [var1]如此种种,无非是指长平一战,“四十万人,一夕坑之,残犹莫比”,清代学者梁启超更是直指战国约有200万人命丧沙场,而白起出征30余年,就拿下了其中的100万,杀神之名,正是由此而来。那么长平一战,白起究竟是怎么坑杀40万赵军人马的?《史记》记载,秦赵双方换将之后,对峙僵持局面被迅速打破,白

  • 齐国丞相一生有70多个儿子,大多数不是亲生的,为何他却不在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国最后君王,齐国的明君贤臣都有谁,齐国历史上著名的君王

    [var1] 田恒的先祖并不是齐国人,而是陈国人。陈完在父亲陈厉公去世后,为了避难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掌权的是齐桓公,见陈完为人踏实,故让他当工正之官。因古音中“陈”字与“田”字的发音相近,所以陈完将自己的姓氏改为田。 [var1] 自此,陈完为了感谢齐桓公的收留,勤勤恳恳地为齐国君主卖命,包括他的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全歼匈奴10余万骑兵,并数次打败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兵力,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乱世。数百年的历史却被大大小小的上百次的战役所充斥,正所谓:圈礼让而贵战争,在强者才能生存的时代,拳头似乎是评判话语权的唯一标准。维持周朝统治的“礼”,已经成为了诸侯心目中最大的笑话。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地的天子已经不如诸侯,所以华夏的乱世如果还寄希望于周天子来平定

  • 韩国第一个被秦灭,为何却说赵国灭亡,才是五国真正崩溃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赵国是现在的哪,韩国赵国,秦灭赵国多少年

    [var1] 战国时代,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诸侯国是韩国,当时韩王安非常崇尚阴谋权术,派遣水工郑国到秦国进行“疲”秦,企图通过修建郑国渠,来拖垮秦国的经济发展,可是,郑国渠是当时秦国最为重要的工程,涉及到的是秦国的整个民生系统。 当郑国疲秦事件爆发之后,秦国朝野上下异常愤怒,秦王嬴政也是直接派王翦带兵

  • 长平之战,考古证明,应还赵括和40万赵军应有清白和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赵长平之战发生在哪一年,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长平之战到底死了多少赵军

    [var1]长平之战尸骨坑先说一个基本的史实:至今考古界没有发现大规模的被活埋的尸骨坑,尸骨都有战伤。而且也没有发现大规模的集中尸骨坑。杨宽先生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概述所说:“赵军大败,全军四十多万人全都被俘。白起仅仅释放二百四十个年幼战俘,竟把四十多万人全部活埋了。”(《战国史》,上海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