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首倡灭吴之策,死后不仅晋武帝流涕成冰,孙吴将士也纷纷落泪

他首倡灭吴之策,死后不仅晋武帝流涕成冰,孙吴将士也纷纷落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5 更新时间:2024/3/4 12:02:48

游戏中的羊祜形象

一、出身名门,洞察时局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人。他出身于名门之家。自九世祖起,羊家历代都有担任二千石以上官职的人,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于世。他的母亲是东汉末名儒蔡邕的女儿。姐姐成年后,嫁给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羊家在魏晋之际,可谓地位显赫。

司马师剧照

羊祜长大后,身高七尺三寸(三国时期1尺约折合今天24公分,七尺三寸,大约相当今175公分),仪度潇洒,须眉秀美。他还博学多才,尤擅长撰文、论辩,闻名于世。搁今天,妥妥滴“高富帅”一枚。因此,很多高门大族纷纷欲与羊家联姻。最后,夏侯威(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第四子)“拔得头筹”,把兄长夏侯霸(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夏侯霸为避祸,逃奔蜀汉)的女儿嫁给他。

羊祜虽多次被中央、地方各官署长官征辟,但他都拒绝出仕就职。即便当时权势炙手可热的大将军曹爽召他任职,也被羊祜婉言谢绝。因为,他敏锐地觉察到,司马懿虽被曹爽压制,在家赋闲10年,但曹爽终究非司马懿敌手。

后来,事实果如羊祜所预料。“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铲除曹爽集团,专擅朝政。曹爽党羽、属吏,或被杀,或被黜,唯有羊祜等不巴结、依附曹爽的人,幸免于难。

《虎啸龙吟》高平陵政变剧照

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免遭司马氏毒手,被迫投降蜀汉,并成为蜀汉后期重臣。羊祜因姐夫是司马师的缘故,没有被罪责。不仅如此,夏侯霸叛逃后,众亲属怕受其牵连,大都宣布与其断绝关系。只有羊祜不避嫌疑,按时去看望、体恤他的家人。

二、踏上仕途,屡建功勋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病逝。弟弟司马昭为大将军执政。朝廷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后升任给事中、黄门郎等职。羊祜虽与司马氏为姻亲,却并未因此仗势凌人,他持身正直,在朝廷上也不拉帮结派。因此,备受有识之士尊崇。

晋代魏前夕,羊祜与司马炎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机密。羊祜后被司马炎任命为中领军,统领守卫皇宫的禁军。司马炎显然是将司马氏一家的安危,以晋禅魏成败大事,托付给羊祜。其对羊祜的信赖,由此可见一般。

司马炎以晋禅魏剧照

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1月),司马炎以“禅让”方式,逼曹魏末帝曹奂逊位,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晋。羊祜因扶立之功,加之德操清美、忠贞坦诚、纯正才高、文武兼备,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卫将军。

司马炎素有灭吴之志。他称帝后,积极筹划灭吴之役,一统全国。他命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将对吴作战最关键的荆州战区,交付给羊祜。

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地区经济落后,民众贫瘠。于是,他采取军队垦田、兴办教育、安抚百姓等措施,大力开发荆州。经过数年积聚生产,西晋所辖荆州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羊祜刚上任时,当地驻军连一百天的粮食储备都没有;很多物资,需从外地调拨。后来,荆州军民基本做到自产自足,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嘉峪关魏晋墓军屯画像砖

三、西陵之战失利,羊祜调整对吴战略

泰始八年(272年)八月,吴主孙皓解除了西陵(今湖北宜昌)督步阐的职务,命其返回京师建邺(今江苏南京)。步阐误认为孙皓要杀自己,于九月献城降晋。孙吴荆州都督陆抗闻讯,立即派兵围攻西陵。

晋武帝命羊祜、徐胤率军,分别攻击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平(今四川巫县),从东、西两面袭扰陆抗,分散其兵力;荆州刺史杨肇率军直趋西陵,救援步阐。陆抗识破了晋军意图,抢先破坏了江陵以北的道路。五万晋军因粮秣运输艰难,转战迟缓;加之江陵城防坚固,羊祜顿兵于坚城之下,无法攻占。导致杨肇部因羊、徐二部无法有效配合,粮草匮乏,被陆抗击败;西陵城也被吴军攻陷,步阐及其族人皆被诛杀。

战后,羊祜因作战不利,指挥失当(晋军参战兵力8万人,吴军只有3万人),被贬为平南将军。

西陵之战晋军的失利,给羊祜以深刻教训。他清醒地认识到:吴国国势虽衰弱,但仍有一定的实力;荆州尚有名将陆抗镇守,难以与之抗衡;因此,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调整战略,主张采取军事蚕食、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

羊祜在荆州晋、吴边界地区,大搞攻心战。如他对吴国军民大力宣扬信义,并持之以恒地身体力行:他每次和吴军交战前,都会预先与敌军商定交战时间、地点,从不搞偷袭战、骚扰战;捕获的敌方战俘、民众,可自行决定去、留;阵亡的孙吴将士,若遗体被晋军获得,则将他们厚殓,送还孙吴。晋军若至吴国境内收割稻谷,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时,羊祜约束部下将士,不得越界。如禽兽先被吴人射伤,后跑到晋国境内,被晋兵获得,要送还对方。羊祜这些规定,使吴人心悦诚服。甚至都不叫羊祜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羊公”。

羊祜的这些作法,我们今天称之为“舆论战”、“心理战”、“道德战”,陆抗虽然没有今天的先进战术理念,但他很清楚羊祜做法的隐形危害。他经常告诫将士们说:“羊祜专以德感人,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如果我们只会使用暴力,势必会不战而败。”因此,陆抗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待晋人。

一次,陆抗生病。羊祜听说后,派人来送药。吴将怕羊祜使诈,劝陆抗不要服用;或者先找人尝尝,以免中毒。陆抗说道:“我从来没听说,羊叔子会使用给别人下毒这样卑鄙无耻的手段害人。”他毫不犹豫地把药吃了。

晋、吴两军虽对垒交战,但双方使者频繁往来,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吴两国的荆州边界,竟出现了怪异的和睦、融洽的状态。

吴主孙皓听说后,派人斥责陆抗。陆抗回答:“普通人之间,尚且要讲信义;况且国与国之间呢?如果我不讲信义,尽使卑鄙手段对付羊祜,恰恰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显得我国下作无耻了。”孙皓无言以对,只好默许了陆抗的做法。

四、设策攻吴,未出师,身先死

除在荆州加紧进行攻吴的各项军事部署外,深明大局的羊祜还向晋武帝密奏:若要伐吴,必须在益州(今四川地区)大办水军,利用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对孙吴采取水、陆并攻的战略。

羊祜听说,孙吴境内流行一首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他认为,这就是上天预示,攻吴,必用水军,方能成功。恰好此时益州刺史的王濬小字“阿童”,应了前述童谣之言。王濬因得罪朝中权贵,即将被征到朝廷,任有名无实、明升实降的大司农。羊祜极欣赏王濬的军事才能,于是上奏晋武帝,极力建议王濬留任益州,操练水军。

经过七年积聚、训练,荆州前线晋军实力,已远超吴军。加之此时陆抗病逝,孙皓暴虐,吴国臣民,人人自危。羊祜审时度势,判断晋灭吴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他上疏晋武帝,请求伐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请伐吴疏》。

在奏疏中,羊祜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指出伐吴灭吴,已时机成熟,势在必行。他以司马昭执政时发动灭蜀战役为例,驳斥了部分官员以孙吴长江天险难以逾越,阻挠伐吴的见解。认为孙吴境内险固,不会超过蜀汉;孙皓暴虐,远超刘禅;吴人贫困,甚于巴蜀;大晋兵强马壮,远超往昔。趁此天时、地利、人和,孙吴可一鼓而平。

羊祜还制定了具体的伐吴策略:以梁、益二州军队,水、陆并进东下;荆、楚之军,进逼江陵;豫州之军,进攻夏口;徐、扬、青、兖等州之军,进军秣陵,作为疑军。多方并进,则吴军难辨虚实,必然兵力分散,顾此失彼,人心慌乱。

羊祜的奏疏,虽得到了晋武帝的充分肯定,但朝中以贾充、荀勖为首的绝大多数臣僚却极力反对。支持者,只有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等少数人。因此,羊祜的奏疏被暂时搁置再议。羊祜得知消息后,喟然长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十有七八。有些人却当断不断,当予不取,令人遗憾啊!”

咸宁四年(278年)八月,羊祜患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时,恰逢姐姐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万分悲痛,病势愈加沉重。他面见晋武帝,再次陈述伐吴之策。但因贾充等反对,羊祜失望而返回荆州。

张华塑像

后来,羊祜病重。晋武帝专门派张华前往探望,兼咨询伐吴方略。羊祜对张华说:“当今主上圣明,孙皓暴虐,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如果还犹豫不决,孙皓若死,吴人另立英明君主,我虽有雄兵百万,也难以渡过长江。”因张华一贯赞成羊祜的主张,所以,羊祜勉励张华说:“看来实现伐吴愿望,只能靠你啊!”十一月,羊祜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临终前,他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的职务。

二年后,晋武帝、杜预基本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发动灭吴之役。王濬率益州水军,顺长江飞驰而下,首先攻进建邺,孙皓被迫投降。数百年后,唐朝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一诗中,缅怀此事曰:“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三国鼎立,自此归于一统。满朝文武欢聚庆贺时,晋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文史君说

羊祜一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首倡和谋划灭吴统一之策。虽然晋、吴攻战,对双方而言,皆无正义非正义之别。但就客观历史进程而言,晋灭吴,结束了东汉末以来长达90年的分裂割据混战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促成了国家、社会的相对和平与稳定;也减少了民众遭受兵燹的频率。就上述意义而言,西晋统一全国,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作为灭吴战略的首倡者、践行者,羊祜的所作所为,就其时而言,可谓不愧朝廷,不负天子。忠实地履行了一名臣子的本分和职责。

羊祜守边,虽颇著声誉,即便敌国将士、民众,也感念其恩惠。但因他正直忠贞,嫉恶如仇,难免得罪朝中权贵,而屡遭诋毁。如王戎、王衍与他有私怨,却往往在公事时,诋毁、攻讦羊祜。故当时流传的民谚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当然,究竟谁是谁非,无论是羊祜去世后,荆州吏民罢市、巷哭、街祭,还是孙吴御边将士落泪,以及“二王当国,羊公无德”民谚,已可见民心之向背。由此可见,羊祜不负苍生,不负黎民,当亦非妄言。为官如此,堪称为官楷模,值得后世为官者深思、深鉴。

参考文献

1.?(唐)房玄龄等:《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段益:《西晋统一之战“总设计师”羊祜之从政镜鉴》,《领导科学》2019年第9期。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 真的如演义中所说,昏庸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正史刘禅真的很无能吗,刘禅是最无能的皇帝吗,刘禅真正死因

    根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即位之后遵守父亲遗诏,无论政事大小,都由交给亚父诸葛亮定夺,而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了避免将来有人独裁,决定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政事交给蒋琬,军事交给费祎,军政事务分开,臣子权力相互遏制,蜀国的权力又重回刘禅的手中,试问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能有如此政治

  • 司马懿熬死曹操、曹丕和曹叡魏氏三祖上位,竟然是靠一桩绯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为何能压制司马懿,曹丕司马懿谁更厉害,司马懿后来被谁推翻

    曹操、曹丕和曹叡被并称为“魏氏三祖”。但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小说,对曹叡都是褒贬不一。大兴土木,纵情声色是他后期最大的败笔。也因为纵情声色这些原因,曹叡三十多岁已病入膏肓。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刚平定辽东的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原来魏明帝曹

  • 东汉的历史原来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汉和东汉之间的历史,邓海洋讲东汉历史,东汉以后的中国史

    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一共经历了14位皇帝。一般来说,东汉的名气远不如西汉,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刘邦比较熟悉,而对刘秀比较陌生的缘故吧。其实东汉的历史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这段历史的大致进程。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一些刘姓汉朝宗

  • 蜀汉灭亡根本原因和益州士族阶级对刘备政权的敌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夺益州知乎,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刘备的益州有多大

    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开始~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一共经历两朝帝王四十年基业。这是我开的第二篇帖子。第一篇是解析东吴夺取荆州,有意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正题分割线——————————————————————汉中平元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作为宗室的刘焉向皇帝求得了入蜀的机会,在成功

  • 秦始皇为了做这个工程,失去了民心,而他做的事情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七大工程,秦始皇为后人做的贡献,秦始皇兴建的水利工程

    在今天看来,长城有吞没这条长河的潜力,但背后却是千百万人民辛勤工作的结果。根据历史记录,建造中国长城花了70万人力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为了捍卫敌人的再犯,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长城的建设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和财务密集型项目。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自然承受不起,所以他让人民失

  • 谈谈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为什么会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正史上诸葛亮怎么投靠刘备的,假如刘备统一了三国会先杀诸葛亮

    在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中有两位长者,即庞德公和司马徽,他们作为诸葛亮的老师,十分欣赏诸葛亮的超群才智,称诸葛亮为“卧龙”。时,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能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

  • 此人追杀匈奴单于3000里,战绩比霍去病还牛,最后却被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抗击匈奴十大名将,酒泉抵御匈奴的英雄,霍去病凭什么横扫匈奴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了很多名将,但年纪最小的就是汉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被称为天才将领,17岁的时候初次领兵就率领800人深入漠北几百里,将匈奴杀的溃不成军,后来两次的河西大战中,霍去病俘虏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拿下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胜而归,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

  •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哭包皇帝还是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着,刘备任安喜县尉时,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求见,督邮却不肯见面,刘备便闯入督邮的住处,用刑仗鞭打了督邮两百下,然后用自己的印系住督邮的脖子,把督邮绑在了马樁上,弃官而去。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为了把刘备塑造成封建社会理想的明君,而把鞭打督

  • 投入无数人力财力,汉武帝只为打下两个省,如今看来真是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突出了一个武字,事实上除了匈奴,汉武帝还和很多国家爆发过冲突。公元前126年,外出13年的张骞终于回到了汉朝,虽然对于张骞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计划,但是张骞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汉武帝十分开心。这个消息就是在汉朝的西南方向,还分布着很多国家,这让汉武帝很好奇,本以为荒凉的西部,没想到还有这

  • 说说《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的不实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的品质,有关诸葛亮的历史资料,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话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