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熬死曹操、曹丕和曹叡魏氏三祖上位,竟然是靠一桩绯闻?

司马懿熬死曹操、曹丕和曹叡魏氏三祖上位,竟然是靠一桩绯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36 更新时间:2024/1/22 4:54:29

曹操、曹丕和曹叡被并称为“魏氏三祖”。但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小说,对曹叡都是褒贬不一。大兴土木,纵情声色是他后期最大的败笔。也因为纵情声色这些原因,曹叡三十多岁已病入膏肓。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刚平定辽东的太尉司马懿率师从辽东回到黄河以北的河内郡驻扎。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原来魏明帝曹叡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是要在临死之前为太子选择好择辅政大臣,曹叡的亲生儿子全部夭折、无奈之下收曹芳与曹询被为养子,魏明帝曹叡死前,选8岁的曹芳为太子,曹叡明白一旦自己撒手西归,国家势必陷入主少国疑的状况,因此必须在死之前为新帝选择好辅政大臣。

景初三年十二月八日,自知病入膏肓的曹叡下达命令,“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按照辈分是曹叡的叔叔,但俩人年纪相仿,年少时“同止,常爱异之”。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秦朗是曹操的义子,夏侯献也是曹操的宗族,因此这个辅政班子是绝对可以信任,如果由他们来辅政,曹魏江山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到十二月二十七日,刚过去十一天,皇帝就朝令夕改了,免去曹宇大将军之职,以武卫将军曹爽代替。

拉开反转序幕的人物,一位叫孙资,一位名刘放,在叱咤风云的三国时代,这两个不是什么英雄人物,据正史记载,孙资是汉末太原人,少时便因博学多才得到老乡、司徒王允的推荐。曹操执政后,孙资在好友贾逵的推荐下出任丞相参军事,因智识深远、娴于谋略,备受尚书令荀彧及曹操的赏识。刘放与刘备都是涿郡人,同为宗室子孙,初因避乱依附于渔阳军阀王松。在曹操平定河北期间,刘放因说服王松降操有功,被曹操征辟为官,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同孙资一起掌管枢机重事,很受曹操信用。

曹丕建国后。孙资、刘放,共同担任秘书郎的职务,掌管朝廷机要文书,后来,二人分任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的日常事务,依旧执掌文书事务。此时,尽管孙刘二人品秩不高,但权力却很大。曹叡即位后、对两个人愈加宠任、孙资与刘放两个人经常参与朝廷诏令密命的制定,权倾一时。

两个受到曹叡宠任信自然干了不少跋扈的事情、自然引起、秦朗、曹肇、夏侯献等、为首的“富二代”们的不满,孙资与刘放眼瞧着靠山行将归天,而新来掌权的主,却和自己不对付,将来的脸色料必是看定了,甚至身家性命,都已飘摇风雨之中。心急如焚的两哥们,拉下门来一个商议,决心放手一搏,当然,他们要做的,就是到曹睿的床前吹耳边风。

本来,在这政权交接的非常时期。顾命大臣们寸步不离皇帝,应是必须的,可也凑巧,曹睿不知何故,竟一时气急,曹宇见状,竟呼上其他几位,出殿打点一场风光的后事,此时床边,只有曹爽一人伫立。曹爽本就是个草包,一直在门外侍立的刘放、孙资,见机不可失,开始了一场表演。

孙资刘放扑倒在明帝床前,双目含泪,开口道:“陛下一旦真有不测,将把天下托付给何人呢?”曹睿诧异道:“你们难道忘了朕已任命了燕王?”刘放继续垂泣道:臣下以为万万不可,殿下难道忘记了、先帝的诏敕,藩王不得立为辅政吗?”原来魏文帝曹丕,本性多疑,一直担心着陈思王曹植等人,终究要动摇其皇权的,因此对于曹氏宗亲,始终加以限制。

当然仅仅祭出先皇遗训这张牌,是不够的,因为曹睿本算一个很有主见的帝王。善于察言观色的刘放,看出曹睿内心些许的松动,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再放出一颗重磅炸弹。正是这颗炸弹,让本已气若游丝的曹睿,终于发飙了。

刘放道:陛下正在病中,曹肇、秦朗等便与侍疾的才人嬉戏玩闹,而燕王则拥兵南面,不准臣等进入,这就是当世的竖刁赵高啊!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强暴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却仅顾念亲近恩旧,将祖宗之业,付与二三凡士,以致寝疾数日,内外阻隔,社稷危殆,此正是臣等所以不解,所以痛心啊!”

如果说准顾命大臣曹宇性情恭顺温和,曹睿或许不信他会成为赵高这类人、那准顾命大臣曹肇、秦朗,全然不顾卧床的皇帝,公然在门外和宫女妾侍打情骂俏。戴绿帽子这事,恐怕是男人最羞于齿的命门,即便是个行将就木的男人,想必也昂扬着一颗高傲雄起的心。

自己还没有升天,秦朗这几个家伙,居然就和一干侍女小妾们打得火热,面对如此肆无忌惮的羞辱,曹睿终于怒了,大声追问道,谁可任之。孙资刘放立刻转身看向曹爽,刘放大声道:“武卫将军曹爽一向忠厚持重,足任烦巨!”曹睿看着曹爽微微问道:“你能担此重任吗?”曹爽紧张得汗流满面,不知所措,被刘放踩了一脚示意,耳语说:“快说愿以死来事奉社稷。二人接着又推荐应当召司马懿共同辅政。曹叡听从其建议,决定由曹爽、司马懿辅政,但没多久又认为曹爽软弱,司马懿阴狠,不放心把权力交给他们,下令停止先前所议之事。孙资、刘放再次见曹叡,并力主维持原议。此时明帝心力俱疲,便再一次答应二人所请。孙刘担心夜长梦多,便请求皇帝立刻下诏,但被明帝以疲乏不能书写为由拒绝。刘放见此也顾不得君臣礼节,竟然抓住明帝的手让他勉强写下诏书,并马上出宫昭告天下,不仅罢免曹宇等人的官职,并将他们立刻驱逐出宫。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明帝传令以驿马急召司马懿入朝。明帝拉着他的手嘱咐其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太子,司马懿恸哭,连连磕头,答应了明帝托付的嘱咐。当天,明帝驾崩于洛阳宫嘉福殿,年仅三十六岁。正月二十七日,葬于高平陵,说起来他父亲曹丕是三十九病死,两个人没有熬过司马懿。

裴松之评论道:“魏室之亡,祸基于此”。 曹叡一生都在防备着司马懿,临死却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其实曹魏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司马懿非常信任,曹操、曹丕、曹曹叡三人,一直提防司马懿。曹操不叫司马懿参与军事,执掌兵权,曹丕死后,司马懿虽然成为辅政大臣,但曹叡一直不让他在中枢参与朝政。

在魏明帝在位的几年见,司马懿一直在地方上领军,先是让他防御东吴的入侵,后来又把他掉到关中,防御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又奉命征讨辽东,总而言之,曹叡从未让司马懿履行辅政大臣的职责,在让曹宇辅政后,曹宇也对司马懿很防范,甚至不让他回京城报道。只可惜魏氏“三祖”都没能熬过司马懿,曹叡临死前改变曹宇辅政这个决定,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当然曹爽、司马懿之所以能上台,孙刘二人之功不可没。不过也导致曹爽与司马懿之间的权利之争,也导致曹魏最终落败与司马家。

更多文章

  • 东汉的历史原来这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汉和东汉之间的历史,邓海洋讲东汉历史,东汉以后的中国史

    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一共经历了14位皇帝。一般来说,东汉的名气远不如西汉,大概是因为人们对刘邦比较熟悉,而对刘秀比较陌生的缘故吧。其实东汉的历史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这段历史的大致进程。西汉末年,王莽建立“新朝”后,一些刘姓汉朝宗

  • 蜀汉灭亡根本原因和益州士族阶级对刘备政权的敌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夺益州知乎,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刘备的益州有多大

    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开始~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一共经历两朝帝王四十年基业。这是我开的第二篇帖子。第一篇是解析东吴夺取荆州,有意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正题分割线——————————————————————汉中平元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作为宗室的刘焉向皇帝求得了入蜀的机会,在成功

  • 秦始皇为了做这个工程,失去了民心,而他做的事情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七大工程,秦始皇为后人做的贡献,秦始皇兴建的水利工程

    在今天看来,长城有吞没这条长河的潜力,但背后却是千百万人民辛勤工作的结果。根据历史记录,建造中国长城花了70万人力气。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为了捍卫敌人的再犯,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事实并非如此。长城的建设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和财务密集型项目。刚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自然承受不起,所以他让人民失

  • 谈谈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为什么会投靠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正史上诸葛亮怎么投靠刘备的,假如刘备统一了三国会先杀诸葛亮

    在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中有两位长者,即庞德公和司马徽,他们作为诸葛亮的老师,十分欣赏诸葛亮的超群才智,称诸葛亮为“卧龙”。时,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能与他相比。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

  • 此人追杀匈奴单于3000里,战绩比霍去病还牛,最后却被皇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抗击匈奴十大名将,酒泉抵御匈奴的英雄,霍去病凭什么横扫匈奴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了很多名将,但年纪最小的就是汉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将军,被称为天才将领,17岁的时候初次领兵就率领800人深入漠北几百里,将匈奴杀的溃不成军,后来两次的河西大战中,霍去病俘虏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拿下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胜而归,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

  •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哭包皇帝还是枭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鞭打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着,刘备任安喜县尉时,督邮因公事来到安喜县,刘备求见,督邮却不肯见面,刘备便闯入督邮的住处,用刑仗鞭打了督邮两百下,然后用自己的印系住督邮的脖子,把督邮绑在了马樁上,弃官而去。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为了把刘备塑造成封建社会理想的明君,而把鞭打督

  • 投入无数人力财力,汉武帝只为打下两个省,如今看来真是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突出了一个武字,事实上除了匈奴,汉武帝还和很多国家爆发过冲突。公元前126年,外出13年的张骞终于回到了汉朝,虽然对于张骞没有完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计划,但是张骞带回来的消息却让汉武帝十分开心。这个消息就是在汉朝的西南方向,还分布着很多国家,这让汉武帝很好奇,本以为荒凉的西部,没想到还有这

  • 说说《三国演义》有关诸葛亮的不实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的品质,有关诸葛亮的历史资料,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话

    用兵如神——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用兵并非其所长,可通过下面事实说明。火烧博望坡——此乃刘备所为,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草船借箭——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赤壁之战——只有智激孙权是史

  • 刘备若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就是这几个人,诸葛亮其实心知肚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对诸葛亮怀着怎样的态度,刘备三请诸葛亮完整版,如果刘备得了天下杀了哪些功臣

    刘备刘备虽然文不如诸葛亮,武不如张飞、关羽这些大将,但是刘备有这项特长让他能够招揽这么多的有才之士。那就是他的能言善辩和出色的用人能力。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曾经三顾茅庐,两人在茅屋内三分天下,相谈甚欢,最后成功让诸葛亮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前来投奔的才人虎将,刘备也是非常礼遇。除了能够招揽

  • 人人都在为项羽惋惜,仔细回顾之后,你会发现,他输得一点都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世人对项羽有何评价,为项羽惋惜的诗,项羽细节分析

    不少的网友都在说,如果最后项羽赢了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更好?我们中国也会因为他的带领走向强大呢?虽然说项羽的霸气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一个君王治理国家可不能只靠霸气。再加上秦末时期离我们实在太远,所以不管他是否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讲道理都影响不到我们的生活。想必大家知道蝴蝶效应,一个很细小的变化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