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描述中,虽然李鸿章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与他无关,李鸿章只是慈禧团队的替罪羔羊,无法靠一己之力拯救衰败的晚晴。
他能做到的,只有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四处奔走,对外国人低声下气,以减少一些赔款,他们列举的典型案例便是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时,挨了一枪,帮大清省下一亿两白银。
《马关条约》的真相
1895年,清军在威海卫战役中大败,北洋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在日本准备通过海陆直捣京师的威胁,清朝放弃抵抗,同意媾和,派出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去日本谈判。
日本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敲诈清朝的机会,不仅索要三亿两白银的赔款,让中国向它们开放七个通商口岸,给它们长江、吴淞江及运河等内河航行权,而且要求清朝割舍大量领土。
李鸿章没有答应日本提出的要求,他也因为这件事,遭到日本人小山丰太郎的袭击,险些丧命。
这件事情也让本来处于劣势的清朝有了一定的底气,让日本不敢像之前一样狮子大开口,无奈选择,减少了割让土地的范围,减免了一亿两白银的赔款。为此,李鸿章直呼:“此血可以报国也!”
如果单从这件事或者李鸿章参与的其它谈判来看,李鸿章确实依靠自己优秀的外交能力,在各种谈判中,帮清朝避免了不少损失,做出一些贡献。
但我们回看,北洋水师之所以会全军覆没,却离不开李鸿章的贪污。“宰相合肥天下瘦。”不是一句污蔑。
如果李鸿章真的像很多人吹捧的那样伟大,为什么他在国难当头,还大肆敛财,不将自己的家产捐给国库,以抗外敌呢?
李鸿章无法洗白的污点
确实,李鸿章的很多决策是迫于当时的形式,不得已而为之,他也没有能力去拯救垂危的晚晴。
但李鸿章被俄国贿赂,没有提出实质性的修改意见,便签下了《中俄密约》,致使东北地区沦为俄国势力范围。
他将优质煤矿卖给日本谋利、消极避战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阻碍左宗棠收复西北边陲,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阿古伯进犯西北边陲,左宗棠提议收复,李鸿章却极力反对,称:“西北边陲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所幸,左宗棠没有听信李鸿章的意见,“抬着棺材”出征,去收复西北边陲。
而李鸿章不仅没有支持左宗棠,却在后方全力阻挠左宗棠的行动,将关税截留,让左宗棠得不到粮响支援。
迫于无奈,左宗棠只能通过胡雪岩向国外银行融资。后来,慈禧也从内库拨款,勉强保证了粮饷,才让左宗棠得以收复西北边陲。而胡雪岩却因为这件事,被李鸿章手下整垮。
对于后人而言,我们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各类历史人物,最忌以今论古。正如李鸿章一样,他办洋务、创实业、以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列强中周旋,确实值得我们认可。
但他作为当时清朝当时的重臣,在国难当头,没有看清局势,起到正面导向,一味中饱私囊,为了个人利益阻止左宗棠收复西北边陲。这一切也证明了李鸿章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值得我们一味的吹捧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