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弘时:一位悲惨的皇子,因为和允禩交往过密,被多疑的雍正赐死

弘时:一位悲惨的皇子,因为和允禩交往过密,被多疑的雍正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91 更新时间:2024/1/24 21:35:01

在权力面前,尤其是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亲情甚至是儿女亲情也是不足一提的。这一点,经过残酷的九子夺嫡,且最终胜出的胤禛肯定深有体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自己这一辈的经验教训,所以胤禛成为雍正帝后,才不惜对自己的儿子痛下下手。

雍正帝的三儿子弘时,死时年仅24岁,无论是被监禁抑郁而死,还是被其父亲赐死,都跟其父雍正有直接的联系。所谓无情最是帝家,在弘时身上就是最明显的写照。

不过说到底,弘时的死,还是其父亲一辈,争夺最高权力的延续。权力吞噬人性,在帝王眼中,自己以下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谋篇布局的棋子,亲骨肉亦是如此。胤禛的心狠,都是从其父亲康熙那里学来的。

子多位置少,皇帝只能有一个

康熙在皇帝位60年,确实属于在位时间长的皇帝之一,不过若说起他的年纪,68岁也算是比较长了。不过最为关键的是,是他登上帝位时的年龄才8岁。幼小的年纪登基,为了尽快亲政,所以结婚就会相对得更早,这就造就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其后世子女众多。

他一生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加起来一共55个。由于古代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最终活到成年的是20个儿子和8个女儿,纵然夭折了一半,但将近30个子嗣,这在历代帝王中也算是多子多女了。家业承平后继有人,何况他的子女将要继承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然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上千年来观念传承,最终能继承皇位的,也只能是一人。康熙帝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不过康熙帝在儿子胤礽出生两岁后,就将其立为皇太子,算是一种爱屋及乌。其母在出生时难产不幸而逝,所以康熙就将对妻子的爱恋,都转嫁到了这个儿子身上。

客观上,这也为其后的政局,创立了一个相对平和的空间。因为康熙其后断断续续又生了众多子女,而皇太子早早的确立,也算是彻底封死了其余诸子,在长大之后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皇太子没有被废除,康熙的诸多儿子,也不会陷入到抢夺皇位的纷争中来。

至于说康熙为何要废掉太子,当时康熙明面上给出的说法是“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这些话要是按到一个庶民或者官员的头上,估计都够灭族了,但太子毕竟是皇帝的亲儿子,所以只是将其废除。

有说法是,太子因为急于夺权,并且还一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所以才招致康熙的忌惮。这算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毕竟是皇权是唯一性的,皇帝屁股下的那把椅子,谁都不能提前考虑,即便是处于培训期的太子,同样也不能考虑。

但是,太子本身又是事实上的储君,即使培植自己将来的势力,似乎也没什么不妥,然而这个范围和标准,需要掌控在皇帝的手中,换言之,不能让在任者感受到威胁。或许康熙正是感受到了威胁,才决意将太子废除。而与此同时,太子一旦废除,其余诸子便要跃跃欲试了。

争储,另类的皇帝历练之路

而诸子即将开始的争夺,如果站在康熙的这一层次,或许是他想看到的。因为作为一个皇帝,他的能力一定要超凡脱群,既然他们想争,那就给他们提供争的平台,谁能胜出,谁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

但是,这样的想法也仅仅是皇帝一人知道,表面上来说,他还得以亲情伦理为基础,而且还要严厉地防止诸子们的越轨之举。

最直接的例子便是,当太子被废除之后,庶长子胤禔曾提出要将废太子处死,这直接触碰到了康熙的禁区,并在发生了魇镇加害废太子胤礽之事后,康熙直接囚禁了老大。这意味着,老大在刚刚开始的争斗之中就出局了。不顾及亲情,至少在表面上,康熙也是不允许的。

康熙放手让手下的儿子们去斗,但是又在无形中画下了一个个禁区,他则作为父亲站在圈外,冷眼旁观,谁要是出了圈,谁就失去了争夺的资格。

大儿子出局之后,第二个被康熙盯上的是八儿子胤禩。他之所以会被盯上,是因为他同样在拉拢自己的人马,不动声色地开布局。康熙明显厌恶这个儿子,甚至于公开言明,他做梦也别想得到皇位。胤禩虽然在父亲这里吃了闭门羹,可仍旧在暗中行事。

但是圣威难测,就当人们都以为废太子不能成事的时候,仅仅过去一年时间,康熙又将其复立。或许在康熙的心目中,他仍旧对太子心存着侥幸,通过这番试炼,一方面让太子得到了应有的教训,另一方面也趁机去除了将来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两股势力。

然而,太子胤礽还是让康熙失望了。3年之后,太子再次被废除,这次康熙直接点名,太子是因为结党,所以作为父亲的康熙才不得不再次下手。这次被废除,彻底意味着太子没有了做储君的资格,而且也丧失了以后做皇帝的资格。

太子彻底被废除后,老四,也就是将来的雍正帝,他知道自己此时该出手了。

康熙由于在位时间太长,因此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有大把的机会去历练自己的儿子。这个历练的过程,也算是一个培训、淘汰的过程。太子二次被废除后,能够一争高下的,就只剩老四、老八了。虽然彼时老十四也时常被看成是有希望的一股势力,但最终获胜的,是老四。

这番斗争,也算是康熙从另外一个层面,对最终胜出的那个人,进行了强有力的历练。

雍正不讲亲情赤膊上阵

雍正帝的上位,一方面夹杂着康熙喜欢弘历的传言,另一方面还夹杂着篡改诏书的流言。这些流言蜚语,让雍正大为光火,所以其登基之后,不但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对于文化层面的压制,也丝毫没有放松。

而且,由于其亲身经历了残酷的夺位之争,十分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所以为了避免内耗,雍正亲自上阵给将来的弘历,扫清了障碍。当然,这是从后世的眼光去看的,在当时,谁也不知道弘历就能成为接下来的乾隆帝。

不过,由于雍正建立起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所以,后世人也能从稳固皇权的角度,去合理的揣度雍正的心思究竟是什么。更何况,雍正上位之后,正因为流言不断,而且担心其他兄弟对自己的威胁,还是对他们痛下了杀手,儿子弘时,也不过是一个牺牲品。

因为雍正还没登上帝位的时候,渐渐长大的弘时,也算经历了夺嫡之争的过程。而且更为让雍正忌惮的是,弘时在长大之后,居然和老八允禩交往密切。在没有做皇帝之前,雍正还能勉强忍受,一旦真正成为皇帝,自己一个人站在最高处,就充分感受到了父亲康熙在活着时候的那种感觉。

所以,雍正接下来不但对自己的几个弟弟赶尽杀绝,捎带着也把弘时,归纳到自己的敌对阵营里去了。虽然弘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在封建社会的观念里,君臣父子之间有严苛的纲常所限制,亲情都要让位于这份规矩。

雍正当上皇帝的第四年,他先是将弘时扫地出门,将其过继给了老八允禩做子嗣,另一方面,弘时还被赶出了紫禁城,直接交给其十二叔严加看管。雍正对这个儿子的公开评价是年少放纵,行事不谨。

无论弘时有没有觊觎之心,一旦被雍正看成是自己的敌人,事实就不再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仅仅过了一年,雍正五年,弘时便在监禁中死去。他的死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被雍正赐死的,有的说是在监禁的过程中郁郁而终。无论是哪种情况,其结局本质上都会一样。

如果从秘密立储的模式上看,确实可以从雍正为了弘历能够顺利登基,而处死了弘时的角度去推测。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雍正是在何时才决定将皇位传给弘历的,由于没有这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弘时的死去,也就不能确切的被看成是为弘历的上位扫清障碍了。

唯一能明确的是,弘时在世的诸多作为,招致了雍正强烈的不满,其与政敌老八的过分交往,更是让雍正耿耿于怀。

处死自己的儿子,在百姓看来没有情理,然而在权力之下,因为权力的诱惑、权力的责任,使得处于权力中心的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平民百姓完全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康熙诸子,争斗起来才能完全地不顾亲情,雍正对弘时下手,也毫不留情。

若是放到纯粹的动物进化角度去看,物竞天择,最终生存下来的那一个,才是最有作为和能力的那一个。每个皇帝之所以无限度的生下很多子嗣,为的就是给帝位的传承提供诸多方案。而围绕皇位的争夺之中,同样也隐含了这一本质。

所以,帝王之家的毫不留情,也就情有可原了。弑子骂名算什么,皇权靠着血脉稳固的传承下去,本身就意味着帝业承继有望。这一点,康熙在毫不留情圈禁儿子的时候懂得,雍正将弘时过继给老八的时候也明白。更何况对一个皇帝而言,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只是诸多朝政事务中,占比最小的那个份额。

更多文章

  • 年少不知李鸿章?洗白李鸿章,才是不了解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鸿章什么时候叫李鸿章,李鸿章真实的经历,年轻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在他们描述中,虽然李鸿章签署了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那与他无关,李鸿章只是慈禧团队的替罪羔羊,无法靠一己之力拯救衰败的晚晴。他能做到的,只有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四处奔走,对外国人低声下气,以减少一些赔款,他们列举的典型案例便是李鸿章签署《马关条约》时,挨了一枪,帮大清省下一亿两白银。《马关条约》的真

  • 巨贪和珅倒台之后,失去对手的纪晓岚,晚年心境荒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纪晓岚刘墉和珅,纪晓岚死后和珅怎么样,纪晓岚与和珅的人生观

    和珅根据《清史稿》的记载,和珅生于清朝乾隆时期一普通家庭,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家境惨淡,有幸得老家丁保护,和珅和弟弟和琳才得以安顿。失去双亲的和珅,只有努力读书走上仕途这一条路,才可以换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年少时的和珅勤奋好学,精通满,汉,藏,蒙四族文字,四书五经,品学兼优的他深得老师的喜爱。正是和

  • 他娶工厂女工为妻,总觉得妻子与众不同,6年后才知她是清朝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哪位名人娶了十九岁的干女儿,40岁工人娶皇妃,45岁的车夫娶了38岁皇妃

    自古以来,气质脱俗的女子常常被人们冠以绝代佳人的称号,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一个人的气质大概都是能看出来的,有些人既有美丽的容颜又有气质,但是有的即使长相完美,但整个人看起来却很像一个普通人。或许真正散发美丽的人,无论从面貌还是思想来看,她都是与众不同的。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人心里都对它充

  • 年羹尧为什么宁愿死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他在执拗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黄羹尧,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年羹尧对雍正的态度

    因为类似的情况以前曾经发生过一次,那是在他于雍正元年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之后,他能够直接在雍正面前盘腿而座,态度傲慢,那个时候雍正都没有对他如之何。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当时雍正刚刚继位,很多事情还没有理顺,朝中又有年妃,也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在,所以雍正采取了忍的策略。而年羹尧显然是没有看清形势,越发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怎么处置他的妻儿的?雍正的做法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雍正死后年羹尧怎么处理的,年羹尧之死雍正去了哪里

    雍正作为疑心较重、极重皇权的皇帝,他在处死年羹尧之后,又是怎样处置他的妻妾儿女的?看到他的做法后,很多学者忍不住直呼:雍正真够狠!首先我们来说一下雍正和年羹尧由亲密无间到反目成仇的历程,二人原本是人人赞叹的君臣,康熙时期,年羹尧被委以重任,39岁的他就成为了清朝史上第一任封疆大吏,位高权重、风光无限

  • 年羹尧被处死后,雍正是如何处理他的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历史上雍正杀年羹尧全家了吗,年羹尧与雍正关系好吗

    康熙年间,年羹尧就被封为太保,多年间,他为大清朝立下赫赫战功。到雍正年间,年羹尧更加得到器重。除了高官俸禄以外,雍正帝更像是老友时刻关心年羹尧。正是因为这样,年羹尧变得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在封建王朝之中,毕竟是皇帝一家独大的,年羹尧如此行径只能是引火烧身。最终,被雍正帝处死。然而我们所知道的古代有株

  • 她英年早逝,却位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她就是康熙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红楼梦金陵12钗排名,红楼梦中有康熙吗,红楼梦十二金钗全部图片

    或许有红楼梦迷说,这不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李纨的判词吗?判词很遗憾地告诉我们,李纨在贾兰中举后不久便死了。今天,站在史学的角度上,我可以明确、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这其实是康熙的母亲——孝康章皇后的判词!没错,《红楼梦》正是一部大清正史!百年来它被一些人肆意歪解,今天笔者要为《红楼梦》正本清源。#清

  • 愉妃78岁还被乾隆翻牌子,去世后被追封为贵妃,她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愉妃最惨的下场,愉妃乾隆,历史上的愉妃和继后关系好吗

    她如懿挺身相助,体会到了深宫的温情; 她失意如懿,投身残酷的宫斗。 她因懿的失望而失意,意识到皇帝的无情。 她含怨如懿而死,于是展开了狂热的报复。 她能像懿一样活一辈子,像懿一样生,像懿一样死。 她们真挚热烈的感情,人人不动心。兰絮果泪流满面,海兰一声姐姐,为什么感动不了人呢?珂里叶特海兰不是虚构的

  • 他是大清先驱者,却被皇帝污蔑为汉奸,临终留下句预言,句句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清第一预言,慈禧对大清灭亡的预言,大清功臣有多厉害

    只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仍然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朝上国,享受万邦来贺。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总是无情地在打脸。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进中国。这一系列的事件都仿佛在说着中国就好像是一个待宰的羔羊,任何人都可以欺辱。 但是中国人仍然不愿意承认现实,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那些外国都只不过

  • 宿松会议:一场改变晚清格局的湘军集团高层会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晚清最厉害的湘军,湘军兴起对晚清政治格局的影响,湘军淮军门户之争

    1858年年底,湘军六千将士覆没于三河,主将李续宾阵亡,湖南湘乡“处处招魂,家家怨别”,曾国藩大受打击。自1853年开始办团练以来,曾国藩饱经挫折才抑制住太平军的发展势头,并稳定住了长江中游的局势,但其职务到这时依然只是个兵部右侍郎,多次求巡抚或总督之职而不得。1860年,曾国藩将大本营从江西建昌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