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他们仍然愿意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朝上国,享受万邦来贺。但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总是无情地在打脸。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进中国。这一系列的事件都仿佛在说着中国就好像是一个待宰的羔羊,任何人都可以欺辱。
但是中国人仍然不愿意承认现实,他们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那些外国都只不过是野蛮的存在,作为天朝上国的我们,不愿意同他们一般计较。这样的思想仿佛是当时大多数人的执念。这一观点也不用清朝统治者给大家洗脑,所有人似乎都愿意去相信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无法叫醒一个正在装睡的人,也同样无法去叫醒一个正在装睡的民族。
当时清政府的大臣提出的统一方针,叫做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认为,那些外国人之所以厉害,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船坚炮利,如果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先进技术都学过来的话,那么这些国家就再也不能对我中华大地构成威胁,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的霸主。洋务运动也就此产生。
时至今日,我们大家都知道当时中国的软弱,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作为统治者来说,他们是绝对不可能低头认错的。而作为一个臣子,他们也是不会,或者说不敢向统治者们当面指出他们的过错。
他们一面要积极推进洋务运动,进行创新,一边要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在中国的炮艇都买不起炮弹的情况下,慈禧太后过大寿,竟然还要向北洋水师挪用军费,中国腐败如此焉能不败?
郭嵩焘就是少有的明白人之中的一个,他的一生也注定充满坎坷,当时几乎所有中国官员都在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治观念洗脑,这个时候郭嵩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那些外国人之所以厉害,完全是因为政治体系不同,然后是贸易法则,至于那些船坚炮利,不过是附属品而已。这样的言论一出来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攻击,而他自己也被带上了一顶汉奸的帽子。
1875年,云南人民打死了一个英国殖民者,英国政府要求清,政府必须派出一名中国官员前去道歉,这其实是在侮辱中国。也没有官员愿意前去,谁愿意去丟这个人呢?可是郭嵩焘竟然主动毛遂自荐。他倒要看看英国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令他意外的是,英国并不是什么蛮夷,他仿佛是来到了一个绅士的国度。回国之后,他向清政府上了这样一道奏折,在奏折之中,他说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和英国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中国想要强盛,需要圣人,就比如秦皇汉武,康乾盛世。
这从另一方面也是在提出古代封建制度的一个弊端,那就是在古代封建君主制度之中,所有的事情全部由皇帝一个人说了算,这仿佛是一个概率性的事件,也就是说老百姓想要过上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要看自己运气好不好?
如果运气好的话,碰上一个圣君,就可以安居乐业,安享晚年,如果点背的话,碰上一个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就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了。而英国则不一样,他们有一个非常民主,非常强大的体制来管制着整个国家,即使统治者不像尧舜那样贤圣,也一样可以有条不紊的继续下去。
这样的观点提出来,自然是不会被世人所接纳,因为如果谁同意了,他的观点就是在变相地承认统治者的无能。所以他就被判定为汉奸,郭嵩焘死前曾经在照片上留下这样一句话:“流传百代千令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千百年之后定然会有人知道他,来证明他不是汉奸,如今,他的预言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