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张仪曾出卖了魏国,魏国却成他最后庇护所

历史的黑色幽默:魏人张仪曾出卖了魏国,魏国却成他最后庇护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1/20 6:21:58

[var1]

一次,张仪参加楚国国相举办的宴席,不想期间人多混杂,楚相的一块璧玉不小心弄丢了。这时,楚相侍从都怀疑是张仪所为:“张仪贫困又无德行,必定是他偷了您的璧玉!”楚相不加细查,马上派人将张仪抓了起来,并严刑拷打。可鞭笞了数百下后,张仪却始终不承认有偷盗行径。搜不到任何证据,又无法让张仪屈打成招,楚相也没办法,只得将他给放了。

回到家中时,张仪已遍体鳞伤,半天动弹不得。

看到张仪如此,他老婆难过地叹息道:“唉!如果您没有读书四处游说,怎么会遭受这样的羞辱?”

张仪却苦中作乐,故意逗老婆:“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

一听这话,张仪老婆果然破涕为笑:“舌头还在!”

张仪大为欣慰地说:“足够了!”

人生一世,最可悲的事就是怀才不遇。张仪不但怀才不遇,还被人无缘无故误会是小偷痛打一顿,斯文扫地,可以说是倒霉透顶了。

不过,就在跌入谷底之际,张仪的人生转折点却悄然到来了。

此时,张仪的老同学苏秦在崤山以东合纵成功,身挂六国相印,步入了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不过,此时苏秦却有一大隐忧:他生怕秦国东出函谷关攻打六国,破坏了尚且不稳定的六国合纵局面。如此一来,苏秦刚到手的富贵又将化作镜花水月,转瞬即逝。苏秦觉得,一定要在秦国内部安插一人来阻止秦人东扩。想来想去,苏秦最终想到了老同学张仪。

[var1]

在苏秦暗中安排下,张仪辗转来到了秦国,并赢得了秦惠王欣赏,当上了秦国客卿;数年后,张仪又当上了秦国国相。掌控秦国国政后,张仪正式送信给楚相,威胁道:“当年我跟随你宴饮,我没有偷你的璧玉,你却鞭笞了我。你现在好好守住楚国吧,我将盗楚国之城!”

公元前313年,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诱使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在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矢口否认给六百里地、只承认给六里地!

楚怀王大怒,立刻派兵攻打秦国,却反遭大败,从此失去了汉中之地!

张仪“盗”楚国之城的誓言,果然成真!

张仪深受秦惠王重用,为秦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即便中途曾被免相,但张仪回到魏国后也是出卖魏国利益,实际还是在为秦国服务。

此后趁着苏秦去世,张仪周游于列国之间,游说山东六国放弃合纵、与秦国连横,几乎就要获得成功。不想,就在张仪最接近成功之时,他的最大支持者秦惠王却不幸去世了。

[var1]

秦惠王一死,儿子秦武王嬴荡继位为王。

还是太子之时,秦武王就十分讨厌张仪。秦武王即位后,秦国大臣投其所好,纷纷诋毁张仪:“张仪为人不讲信义,为人处事反复无常,甚至不惜出卖母国利益来取悦国君。秦国如果现在还重用他,恐怕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

失去秦国相位后,张仪曾在魏国做过几年相国。在担任魏国相国期间,张仪与秦惠王内外勾结,采取各种手段逼迫魏王放弃合纵、与秦国连横。张仪暗自出卖魏国利益之事,别人难以知晓,秦人却知道得一清二楚。虽然秦惠王能忍受张仪,但张仪如此作为难免被其他秦人瞧不起。更何况,张仪还长期与樗里疾、公孙衍、陈轸等等大臣明争暗斗,在秦国内外四面树敌,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所以,秦惠王在世时,张仪还能如鱼得水;可秦惠王一去世,张仪在秦国就立刻陷入了孤立。这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

就在这时,张仪又接到了另一个坏消息:因为张仪没能信守承诺完成连横大业,齐国未能得到预期利益,这让齐闵王对张仪痛恨不已;齐闵王四处扬言,只要谁敢收留张仪,就将派兵攻打哪国!

[var1]

在秦国,张仪已是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再留下来说不定就会蹈商鞅覆辙,会有性命之忧;在秦国之外,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齐国又公然宣称张仪是敌人,到哪去找容身之地?

刹那间,张仪就从人生巅峰跌入谷底,连落脚之地都找不到了!

失去了最大依靠的张仪,该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张仪首先要做的,就是安全离开秦国这一是非之地。

就在这时,齐闵王派人送书来秦,谴责秦武王继续任用张仪。

得知此事,张仪却令人意外地主动出击,向秦武王进谏:“我有条不甚高明的计策,愿献给大王。”

[var1]

秦武王向来就不喜欢张仪,只不过暂时没找到由头来打发他。毕竟,张仪还是先王重用的臣子,又为秦国立下过不少功劳,平白无故贬斥他,难免遭人非议。见张仪有话要说,秦武王便问:“有什么计策?”

张仪不慌不忙地说:“为国家社稷着想,山东局势如果能发生大变,大王就可借机多割地于他国。如今齐王憎恨张仪,宣称我逃到哪里,就必定举兵讨伐。因此,我请求以不才之身赶往魏国,齐国必定会派兵前往攻打魏国。齐、魏交战,彼此缠斗不休,大王则趁机讨伐韩国,攻占三川之地,兵临西周城下。如此一来,周王室祭器必定可得,大王就可挟持天子、掌控天下图籍,这可是帝王之业啊!”

秦武王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通三川”以“窥周室”。张仪这一计谋,可真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他派出三十乘兵车,将张仪安全地护送到了魏国。

张仪原本就是魏人,又是在秦王高规格护送之下回国,魏王自然不敢怠慢。张仪回到魏国时,魏相田需恰好去世,张仪很有可能再次当上相国。不过,他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政敌公孙衍、孟尝君田文都是张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不过,最终谁能做魏国相国,意外竟是楚人说了算。

[var1]

楚相昭奚恤认为,无论张仪、公孙衍、田文三人谁做魏国国相,都会对楚国不利。为此昭奚恤委托苏代访魏,并劝说魏哀王放弃了张仪等三人,而立魏国太子为相!

张仪回到了魏国,还没等站稳脚跟,就已遭人暗中算计,看来前途并不光明。

得知张仪回到了魏国,齐闵王立刻举兵前来攻打魏国。

刚接收张仪,就引来了敌国之兵,这让魏哀王大为惊恐。张仪见状,赶紧上前安抚魏王:“大王不要担心,我将让齐人罢兵!”

[var1]

今时今日,张仪被秦国抛弃,就已失去了最强大的政治资源。张仪虽夸下海口,可怎么才能让齐王退兵呢?现在,恐怕张仪连踏上齐国国土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能说服齐王退兵呢?

身为长期游走于东周列国的说士,张仪最不缺乏的就是门路。

他先派门人冯喜前往楚国,趁楚国使者访问齐国时随同前往。等楚国使者办完事,冯喜就趁机对齐闵王说起张仪之事:“大王既然憎恨张仪,将他托付给秦王未免太过宽厚了!”冯喜之意,如果张仪受到秦武王庇护,齐闵王就无法伤害他了!

一听这话,齐闵王觉得莫名惊诧:“寡人憎恨张仪,张仪所逃之国,寡人必定举兵讨伐,这怎么会是将张仪托付给秦王?”

冯喜答道:“这正是大王将张仪托付给秦王了!从秦国出来时,张仪就已和秦王筹划好。对秦国而言,崤山以东局势越动荡不安,秦人就能趁乱从列国多抢占土地。大王宣称,张仪所到之处,齐军必然前去攻打。因此张仪故意回到魏国,引诱大王前往攻打。当齐、魏两国僵持不下之时,秦国就可攻占三川、兵临西周城下,掠夺西周祭器,挟天子以临天下,成就帝王之业!正因如此,张仪才被秦王送到了魏国。假如大王真去攻打魏国,不但疲敝了齐国,还削弱了齐国与盟国之间的联系,却让秦王更信任张仪。所以,我说大王这是把张仪托付给了秦王!”

[var1]

听完了这话,齐闵王才知道张仪还有这么多花花心肠,恍然大悟。一旦齐、魏反目,这不恰好中了张仪之计吗?于是,他立即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

回到魏国后,虽然张仪没能再担任国相,却总算获得了一块安稳的栖身之所。一年后,张仪就在魏国默默地离世了。相比于商鞅,张仪可谓是善终!

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如商鞅、白起吴起等人,往往名噪一时,却很多不得善终。

在劝范睢退位时燕人蔡泽曾说:商鞅、白起、吴起等人是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最终给自己招来了祸害;范蠡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能避开官场明争暗斗,长久地做大隐隐于市的陶朱公。蔡泽之意,人不但要能善始,还要能善终才算是完美。

[var1]

张仪虽然在范睢、蔡泽之前,但显然他更早懂得功成身退的人生哲理。

相比较商鞅、白起、吴起等人,张仪在人品上更令人不齿。尤其是他以商於之地六百里欺骗楚怀王之事,成了后世“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重要诱因。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丝毫不讲信义,这都让世人对张仪多了几分厌恶。如此恶劣的生存空间下,张仪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可张仪却巧妙利用列强间的矛盾,成功为自己谋得一处栖身之地,让人不得不佩服他随机应变功力之强。

在许多人眼中,如果说商鞅、白起、吴起等人都不得善终,或许张仪更应重蹈他们后辙。可张仪虽然在秦国四面树敌,还被齐王仇视,却偏偏能回到魏国得到善终——曾经被张仪多次出卖的魏国,却成了张仪的最后庇护所,这难道不是历史的黑色幽默?

更多文章

  • 三国十大统帅排名,司马懿仅第三,第一名实至名归你也许猜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司马懿国服,三国历史讲解司马懿,中国十大武将统帅排名

    三国十大统帅排名,咱们从三个维度给三国时期的十大统帅进行一个排名,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统兵人数、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以及统兵能力上。注意我排的是统帅并非是武将。 第十位,马超 马超曾为一方诸侯骁勇善战,曾经聚集关中10万之众,对抗曹操,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是相当之足,在潼关杀了曹操险些丧命,后又协助

  • 他是诸葛亮指定的三军统帅,却被刘禅一撸到底,流放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禅为什么害怕诸葛亮,刘禅诸葛亮对话原文,真实的诸葛亮和刘禅

    当天下纷乱,便是各方人士鱼跃之时。此时的天下间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各色人物都有,其中不乏枭雄,也有不少小人。纵观中国历史,最具有中华文化,又携带着许多故事的时代那便是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战乱时代,尽管三国时期并非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但是人们为三国时期撰写的书籍一直都受到人们的追捧,

  • 他是秦朝第三代帝王,虽年少却胸有谋略,若不被杀害必定成大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朝十大谋略名人,秦朝历史人物一览表,秦朝最猛大将是谁

    秦始皇死后,按理来说,原本应该是由他的长子扶苏继位的,但是当时的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发动了沙丘政变,逼迫扶苏自杀,辅助次子胡亥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二世。胡亥却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手里没有任何的实权,国家所有政权都掌握在赵高的手里。 但胡亥此人生性残暴,他继位以后,便杀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而在政治上也毫

  • 山东一座82米小山,连下15天大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曹植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山东一带的百姓都听过这么一句话:“扒了曹子建坟,要淹方圆百里”。这句话是说:如果扒了曹植的坟墓,将会天将雨灾,在山东一座82米处的小山庄处似乎应验了这个预言!考古队发现了曹植墓,在进行发掘时,天降大雨,联想到当地人的传言,便停止挖掘,这雨一下就是15天。难道传言真的存在吗?曹植墓室是如何被发现的?在

  • 周瑜出一上联,讽刺诸葛亮丑妻,被诸葛亮反怼,顿时尴尬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丑妻,诸葛亮周瑜对联,诸葛亮和周瑜经典语录

    熟悉《三国演义》的伙伴对周瑜不会陌生,三国中,周瑜发出了那句千古之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气量狭小,妒贤嫉能,对能力强于自己的诸葛亮是百般刁难和想方设法谋害,欲将诸葛亮除之而后快,但是均被聪明睿智的诸葛亮一一识破,最后气得是吐血身亡,令人唏嘘不已。而说到诸葛亮,大家就能熟悉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

  • 将军妻子久病不愈,华佗命人伸手进病患裤内,取出一物,病情痊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佗秘方降血糖,华佗治梅毒偏方,华佗临终遗言

    关于华佗的两件大事,似乎一提就是为关羽和曹操刮骨治疗的美谈,至此以后华佗的名声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三国时期,曹操手底下有一个李将军,一直为家中妻子的病情日日忧愁,她的妻子总是说腹痛难忍。期间可谓是请遍当地的郎中,但是依旧没有什么效果,有人就向这位李将军推荐了华佗,说他医术高明,或许可请来为夫人一看。当

  • 山东挖出曹植墓,陪葬品却少得可怜,村民:这绝对不是曹植真身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植墓,曹操墓发现了什么宝贝,曹植死后葬在哪里

    曹植,我们应该还是蛮熟悉的,那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才华非常的横溢,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曹操和曹丕合起来被称为是“三曹”。公元232年12月27日,曹植病逝,后来被葬在了东阿鱼山,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中。确实考古专家也知道曹植墓被葬在这里,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寻到真正的墓地位置,而当地

  • 安徽发现一座三国古墓,出土的文物却让日本忐忑不已,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徽含山县古墓,三国十大最惨古墓,日本不敢挖的古墓

    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个古墓的时候,该地区已经出现了很多盗洞,应该遭到过不少盗墓贼的偷窃。即便如此,考古专家还是在墓地中,找到了140多件文物,还有6000多枚铜钱,这对国家来说都是值得研究的历史遗物,也是应该重视的东西。考古专家为了弄清楚墓墓主的真实身份,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发现这个墓的主人,应该是

  • 山东挖出曹植墓,却突发诡异一幕,专家:立即停止挖掘,封锁现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植墓发掘完整视频,山东最可怕的墓,曹植墓的照片

    那么曹植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其实还得感谢一个小娃娃,要不是这个小娃娃,考古专家们对曹植墓的位置还真的得无法确定呢?那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一个文物专家来到了鱼山附近的小村中进行文物普查,结果却在一个小村的外围看到几个小孩在玩耍,其中有一个小孩的手上居然拿着一把剑,从远处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是

  • 吕后把情敌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之后,为何逼迫独子刘盈去欣赏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戚夫人刘盈,吕雉为何邀请刘盈去看戚夫人,吕雉为什么要杀刘盈

    按照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段记载,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姬被吕后惨无人道地做成了人彘,几日之后,吕后又叫汉孝惠帝刘盈去欣赏人彘,刘盈知道丑陋无比的人彘便是曾经貌美如花的戚姬后,大哭失声,因此得病,卧病在床一年有余。为什么吕雉要叫刘盈去欣赏人彘呢?如果刘盈没有去欣赏人彘,是不是就不能病,如果刘盈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