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发明一刑罚,比纣王的炮烙还痛苦,没想到自己变成了试验品

他发明一刑罚,比纣王的炮烙还痛苦,没想到自己变成了试验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79 更新时间:2024/1/21 8:53:15

这个刑罚的名称是火烧铜牛,首先用铜打造一头牛,里面要采用空心的做法,为的是放置犯人。将有罪的犯人放到牛肚子中间,在外面架满干柴,然后点火,铜牛被火一烧会慢慢变红,此时里面的犯人会异的痛苦而发出惨叫,铜牛也会随着惨叫发出类似牛的声响,这在当时的外国被认为是最残酷的刑罚。

发明这种刑具的是雅典一个名叫Perilaus的铜匠,他将这种刑具献给了当时的国,国王也是个极为暴戾的人,他说:“你如才能证明这头铜牛的真实效用呢?不如烦请你自己去试一下吧。”说完下令将Perilaus装进铜牛内,然后生火行刑,果然片刻之后惨叫之声传遍宫内。国王命人打开铜牛,里面的Perilaus已经奄奄一息。后来这也成为雅典常用的死刑刑罚。

古代统治者为了镇压百姓经常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刑罚,先秦时期还有一种烹杀酷刑,施刑者先将犯人的衣服脱光,并将犯人放进一个如成人般高的大锅,然后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数都因灼伤而死。这种炮烙、铜牛都是类似的刑罚,死于烹杀的有齐哀公、郦食其朱高煦等人。

更多文章

  • 儒学大师董仲舒,为何能终结“百家争鸣”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董仲舒儒学成功的原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特点,董仲舒儒学思想的三个基本观点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能在西汉的史书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不只是西汉,因为他所开创的适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汉后的朝代都予以了采纳。董仲舒也从西汉的名人成为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儒学大师。能够终结自先秦持续到汉代的百家争鸣现象,董仲舒“凭什么”?一、董仲舒与“百家争鸣”先秦时代,各种各样的学

  • 信陵君体弱,为何还和美女花天酒地?信陵君死后18年,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信陵君历史记录,信陵君为什么排名第一,信陵君的墓在哪

    [var1]信陵君魏无忌,魏国王子,被称为是“战国四公子”之首,他礼贤下士、智勇双全,被后人称颂为“天下无双”。自古以来,信陵君就有粉丝无数,甚至连汉高祖刘邦都是他的崇拜者。刘邦年轻时,曾千里迢迢赶往大梁,试图成为这位魏公子的粉丝。而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对魏无忌推崇有加。对信陵君,司马迁都将其尊称为魏

  • 儿子重要还是排面重要?圣人孔子处事法则,教你怎么应付别人尬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孔子与人相处的态度,孔子讲做人之道,孔子谈话技巧大全

    [var1]形象第一,排面第二可能大多数人都想不到,提倡“内秀”的孔子居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颜控!比如发现有一德才兼备的美男子时,孔子对他的肯定往往直接表现为—嫁女儿给他!(甚至还会嫁侄女)比如公冶长,剑眉星目、身材高大,长相十分正挺。同时谦虚好学,虽然曾经入狱,也是无辜蒙冤。于是孔子把亲生女儿嫁给了

  • 战国七雄之赵国的历史,第二个被秦灭亡,“胡服骑射”终为泡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赵国胡服的特点,骑射对赵国的影响,战国中的赵国实力

    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是第二个被秦灭亡的。赵国从公元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诸侯国到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攻破、赵王迁被俘,共历经了9代10个王175年。如果算上公元前222年逃往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的公子嘉(赵王迁之兄)被秦俘虏的时间,那就是181年的时间。实际算起来,赵国和秦国是同一个祖先,名叫

  • 这位秦王嬴政的大将为秦国统一天下立首功,却贪得无厌,但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王嬴政简历,嬴政最著名的事情,嬴政的手下名将有谁

    王翦这么做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var1]王翦率军攻打楚国1.让秦王嬴政安心王翦为秦国统一天下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率秦军灭掉了韩赵魏三国,打败了燕王喜,后来又灭了楚国,创下了不世的功勋。然而战功显赫,反而使王翦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人都容易让国君产生怀疑,导致君臣嫌隙,更有甚者,群

  • 别胡扯!秦始皇和吕不韦,原来历史靠不住,司马迁为何说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有问题,证据确凿,经得起推敲吗?有人说,吕不韦下了一盘大棋,先是把最没有可能当太子的异人扶上历史舞台,当上国君。然后把已经怀了自己孩子的赵姬嫁给异人,再把自己和赵姬的“私生子”嬴政扶上位。乍一看,这一招确实高,确实妙,而且吕不韦也做到了,很成功。但却经不起推敲。第一,吕不韦助异人上

  • 春秋羁绊:天子守祖业,诸侯求进取,臣子思本心,谁最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子守边关君王死社稷,诸侯和臣子的关系,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是好的吗

    所谓羁绊,就是内心之中有什么事情把自己缠住了不能脱身,总是心心念念的,终生也无法忘怀。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样的羁绊很多。或是为了国家发展的,或是为了儿女情长的,但是任何羁绊到了一定时候总会是在这个人的内心中消散。卫国人被北狄人灭了国,原来的国土之上一片断壁残垣,最后卫国人还是在齐桓公的帮扶下,放弃了祖

  •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如何管理那些已经亡国的贵族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春秋各诸侯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存在的时间

    三代之时,贵族阶层推崇“刑不可知,威不可测”。那时候的刑法充满神秘,只是遇见了违法之事,则会受到刑法之惩戒。一方面,国家之刑法要掌控在高层,不能让庶民们知晓具体条款。一方面,只要庶民们违背条款,又会遭到严厉惩罚。《礼记·曲礼》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段记载里,既包括礼,也包括刑。对高层贵族

  • 因为一个理由,赵国李牧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个原因,李牧必死?史书中有“李牧死,赵国亡”。就是说李牧不是功高盖主,都没有人相信。李牧善战,后期驻守的是赵国代郡和雁门郡。这两个郡县大致的位置,是在赵国的北部区域。这里,是赵国几百年征伐所得的戎狄地区。为什么会选择李牧这位名将来守卫北方呢?第一种可能,北方是赵国边境,再其外则是更为广阔的荒原地区

  • 别再拿所谓的“脏唐臭汉”说事了,春秋贵族能让你大呼辣眼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说法显然是别有用心的。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兽性与道德的较量从始至终贯穿其中;古人之所以强调教化,正是为了对抗人性中的欲望与本能。无论在任何时代(即使是当代),那些权贵歌舞升平的日子过久了,总会压抑不住地试图挑战社会的基本道德观。但我们评价一个时代,决不能以这些花边新闻为标准。比如在不少人口中被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