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的13位君主,前7个都是明君,后6个只有2个明君

西周的13位君主,前7个都是明君,后6个只有2个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802 更新时间:2024/1/25 11:53:15

周王朝的虽然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但周人的祖先出现得非常早,后稷是他们的祖先。早在夏朝时,周人就学会了耕种。商朝时,周成了商朝的封国。其实,分封制虽然是在西周广泛使用的。但在西周之前,分封制就出现了。周是商朝的封国,这说明商朝统治地方用的是分封制。商朝末期,周人实力开始迅速上升。周人实力之所以上升和纣王有直接关系。

商纣王时期,由于周人的统治者姬昌对纣王不满,所以被纣王囚禁起来了。后来姬昌对纣王进贡美女和财物就被赦免了。不仅被赦免了,纣王还赐给了姬昌

弓矢斧钺,使姬昌专征大权。之后姬昌不断进攻周边诸侯,领土迅速扩张。那些没被周征服的诸侯,也逐渐臣服于周,周正式成了西方的霸主。

当然,纣王之所以没有杀姬昌,还对姬昌进行诸多赏赐,并不是说纣王昏庸。而是周在西方势力本来就很大,一旦处死姬昌周人绝对会反。纣王之所以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拉拢周人,还有就是自己实力还不足以灭掉周国。

公元前1062年左右姬昌称王,周王朝在这个时候算是建立了。姬昌也成了西周的第一代君主。

第一位君主是周文王。

周文王就是前面说的姬昌。周文王在周国实力迅速上升之后,最终在公元前1062年左右称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周虽然没有灭商,但周的实力已经非常大了。《论语·泰伯》称其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此时的周已经有了灭商的能力,商朝已经被周彻底孤立了。不过周文王一生都没有灭商,个人觉得并不是说他能力不行,而是他自己不愿意这样做。这和后面的东汉末年的曹操、曹魏后期的司马懿、西魏的宇文泰、东魏的高欢都差不多。自己虽然掌握大权,但就是不想别人说他篡权,而是让自己的后代帮助自己完成最后一步。这样也能留个好名声。

不管怎么说,周文王绝对是个明君。后人说最出名的六个明君“舜禹,汤文武”,这里面的文指的就是周文王。

第二位君主是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嫡次子,其实按照周人的惯例,应该选嫡长子继承王位。周文王的嫡长子是伯邑考,不知道什么原因周文王没有选他做继承人。有人说伯邑考早逝,也有人说伯邑考没有周武王姬发才能高,这点始终无法考证。周武王继位没多久,就进行了孟津观兵,最终觉得实力还不足以灭商,所以没有东进。这也能说明周文王留下的家底非常丰厚。两年后,周实力又上升,周武王正式起兵伐纣。周武王和纣王在牧野爆发了大战,以周武王的胜利而结束。纣王在失败后自焚而亡,商朝正式灭,西周建立。

周武王灭商之后,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件事。

分封诸侯、进行井田制、建立礼乐制度。

这一套是不是很熟悉,是西周社会最主要的几个制度。虽然西周建立只有三年周武王就去世了。但周武王建立的这些制度却成为了西周的奠基,西周的一套制度都是围绕这几个制度扩张的。说白了,就是说周武王不仅建立了西周,还建立了西周制度的基础。光是这两样,足以说明他是明君。毕竟人家是开国之君,又奠定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第三位君主是周成王。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西周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比如

平定三监之乱、继续巩固周武王建立的一些制度、营造洛邑、派兵东征等

。总的来说,他在位期间,西周国力蒸蒸日上。如果西周给君主庙号的话,给他太宗的庙号是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周成王在位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前期周公旦掌握大权。

周公旦之所以辅政,史书上说是周成王年幼。对于周成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出生年月。不过他爷爷周文王去世的时候,史书上说90岁了,继位的是周武王。这绝对能说明周武王并不年轻。周武王当了13年君主之后去世了,时间也不短。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周武王应该也是在七八十岁去世的,即使再年轻,也应该有四五十岁。这样算的话,周成王继位时最低也应该有二十岁,高的话估计会有四五十岁。不管怎么说,都不算年幼。而他叔叔周公旦却掌握大权。根据周成王后来的表现,证明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因此,这一切只能说明周公旦手中权力很大,有点类似清朝的多尔衮。周成王因此不得不听从周公旦。但不管怎么说,周成王绝对是个明君。

第四位君主是周康王

对于周康王,史书上说他继续推行前两位君主的政策,而且还

平定东夷叛乱,北征略地,西伐鬼方

,使得周王朝的统治更加巩固。他和父亲周成王在位期间,国家几十年没有用刑罚,出现了成康之治。可以说,他也是明君。

不过周康王继位初期,由召公奭、毕公高两位大臣辅佐。这一点和周成王时期周公旦辅佐得差不多。史书上并没有说周康王继位时年轻,但周成王不放心,还是要找人辅佐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诸侯势力很大,周王室需要联合其他诸侯才能更好地统治。可以说西周时期是绝对的贵族共和制,王室联合其他诸侯一起统治。以王室的实力,不足以统治天下。这种制度在王室强大的时候还好,诸侯会臣服自己。王室能联合更多的诸侯壮大自己实力。王室一旦衰弱,国家立刻就会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西周后面之所以灭亡和这点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周王室是成也分封制,亡也分封制。

第五位君主是周昭王

周昭王时期,由于周朝国力强大,周昭王开始四处扩张,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他先攻打东夷部落,在这里获得了大量的铜矿。之后开始南征南方的一些地区,南征最重要的对象就是南方的楚国。

这里需要说一下,楚国在商朝的时候就不受待见,不断南迁。后来他们支持周朝推翻商朝,不过在周成王时期才被封为子爵,这个爵位非常低,朝见天子连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因此楚人很不满意,之后楚国君主艰苦奋斗,实力不断上升。周昭王在位时三次南征楚国,最后在班师回朝的途中被淹死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楚国的强大,以及一些诸侯已经开始不听从周王室命令了。

虽然周昭王不断对外用兵,但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可以说,也是明君。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西周还在不断崛起,否则,根本没有能力一直对外扩张。

第六位君主是周穆王。

周穆王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在位这么久,对西周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周穆王的主要功绩有

制定刑书

,就是完善西周的刑法;

两征犬戎

,这也能说明犬戎的强大。不过周穆王并没有能力彻底征服犬戎,否则,西周也不会被犬戎灭亡;

西征昆仑

,有的甚至说周穆王见到了西王母,这一点绝对是杜撰的;

东征徐国

总的来说,周穆王在位时期,西周是四处扩张,可见,周穆王时期,西周的国力还是非常强的。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持,西周也没能力一直对外扩张。

第七位君主是周共王

周共王对西周来说是个划时代的存在,周共王时期,西周的对外扩张停止了,西周的国力不断下降,西周的统治基础也开始动摇了。周穆王在位期间虽然对外扩张使西周统治区域不断扩大,但长时间的对外战争导致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周共王继位后,面对的是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这个

和清朝的雍正继位时状况差不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周共王不得不改变西周的一些政策。

简单地说周共王对西周做了一下改变;

第一,裁撤军队

,可以减少开支;

第二,和周边的少数民族和平相处

,毕竟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也无法征服他们;

第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只要他们向国家缴纳税金

,这是承认土地私有制,也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

第四,基本上不再进行分封,以此来维持周王室的领地。

通过这些做法,西周的实力确实有所恢复。但这明确标志着西周实力已经在下降了,想要继续维持之前的统治已经不可能了。周共王之后,西周实力是一天不如一天,而且君主也是一个不如一个。

第八位君主是周懿王

周懿王时期,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开始反攻周王室了,严允、西戎、翟人等都不断进攻周王室。周懿王虽然派兵进攻这些少数民族,但成效并不大。这些人甚至一度攻打到西周首都附近,周懿王连镐京都放弃了。此时西周的处境并不好,不过周懿王生性懦弱,所以处理得并不好。虽然他不如后面的周厉王残暴,但绝对是个昏君。

第九位君主是周孝王

周孝王并不是合法继位的,他是周懿王的叔叔,周共王的弟弟。周懿王去世后,按理说应该让他儿子姬燮继位。不过由于姬燮性格懦弱,周孝王夺了本属于他的王位,姬燮这点像他的父亲周懿王。这是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第一次瓦解,对后面的统治也有重大影响。

周孝王继位后,肯定要进攻少数民族来报仇。在西周的进攻下,西戎失败,被迫向周王室每年朝贡马匹求和。这才有了周孝王命令嬴非在西部养马,秦国的先人正式出现在历史上。不过秦国此时只是周王室的家臣,并不是诸侯。周孝王虽然打败了西戎,但还没彻底拯救西周就去世了。他去世后,还是比较厚道的,又把王位传给了周懿王的儿子姬燮。

第十位君主是周夷王。

看这个谥号就知道,周夷王绝对不是明君。而且他的性格和他父亲周懿王一样,这样的人肯定是昏君。周夷王在位期间做的唯一一件风光的事就是征讨太原之戎,一直攻到俞泉,获得一千匹马,这也算是小有成就。不过周夷王做的昏庸的事却比较多。

周夷王在位期间,烹杀齐哀公

。人家是一国之君,周夷王就因为听信谗言就把人给烹杀了。周王室这个举动彻底得罪了齐国。要知道齐国可是东方的霸主,这下东方很多诸侯国也都开始反对周王室;不仅如此,南方的楚国君主熊渠还封了自己儿子为王,这明显是僭越。这也能说明楚国开始强大起来,南方的诸侯也不再听从周王室了。这两件事都能说明,有很多诸侯已经不听周王室调遣了,周王室的统治危机非常严重。

第十一位君主是周厉王。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周厉王居然被国人赶走了,西周出现了14年没国王的状态。前面说了,此时的西周不仅有少数民族入侵的外患,内部诸侯也不听从王室调遣,周王室的统治随时会崩溃。如果这时候出现个能力强大的君主的话,西周或许还有救。不过此时不仅没来个明君,还来个暴君。

首先,周厉王期间,派兵进攻周边少数民族,不过一直失败。这不仅让西周边患严重,而且国内反对的声音也更多;第二,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周厉王还垄断山泽物产。说真的,这种现象在封建社会特别正常。但在西周根本行不通,因为当时是分封制,诸侯境内的东西是诸侯的,国王怎么能随便插手;第三,为了防止有人反对自己,派人监视国人。这里面的外国人就是首都里的人。这个就更过分了,明显是作死的行为;第四,由于周厉王残暴,诸侯已经不再朝贡。说真的,不管国王是否残暴,和诸侯无关。诸侯之所以不朝贡,就是因为自己实力强大了,周王室衰微。

由于周厉王太能作,最后被国人赶走了。西周进行了所谓的共和制,由一些大臣共同掌控局面。这些大臣都是地方诸侯,说白了就是诸侯掌控了中央。而周厉王被赶走后,过了13年才去世。

第十二位君主是周宣王。

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诸侯虽然赶走了周厉王,但人家毕竟是王,也不能杀了他。他儿子毕竟是太子,现在周厉王已经去世了,也没理由不让太子继位。就这样,在诸侯的支持下周宣王继位。史书记载,周宣王执政时期,任用

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

一帮贤臣辅佐朝政。这里面贤臣有点多,这些贤臣基本上都是地方诸侯。这也能侧面反映,此时的中央已经被诸侯彻底掌控了,周王室必须有这些诸侯支持才能支撑下去。

周宣王继位之后,在诸侯的支持下,开始进攻周边的少数民族,边患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不过后来由于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周宣王开始昏庸了。此时的周宣王开始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甚至还插手诸侯内务。

个人觉得,周宣王后期之所以昏庸,不是因为自己真的昏庸,还是因为周王室实力问题。由于对外作战失败,再加上军队损失严重,周王室对诸侯的依赖更强。当周王室更加依赖诸侯时,诸侯肯定想从周王室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他们之间绝对会出现矛盾。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诸侯肯定又不听周王室的了。而周宣王之所以独断专行、滥杀大臣,还是想把诸侯手中的大权收回来。这样做是没问题的,不过当时的西周根本没这个能力。别说周王室对外战争已经失败了,即使没失败,也未必能从诸侯手中收回权力。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周宣王去世后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此时的西周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随时会崩溃。而之后继位的周幽王可以说加速了西周的崩溃。

第十三位君主是周幽王。

周幽王继位后,西周本来就快崩溃了,现在又出现了天灾人祸。

天灾是西周首都镐京发生地震,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发生崩塌。

周王室的统治中心现在已经崩溃了。这个地方是周王室的根本。这些天灾对本就不富裕的周王室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人祸是,

周幽王让郑桓公和虢石父掌握国家大权。

郑桓公是郑国第一任国君,他是周幽王的叔叔。虢石父是个奸臣,只知道剥削百姓。这个行为彻底得罪了所有诸侯。这两个人一个是王室宗亲,另一个是小国的国君,他们掌控中央就意味着其他诸侯无法在中央获取利益。诸侯肯定不乐意。

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带着其他诸侯还有西面的犬戎进攻镐京。他们就这样占领了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正式灭亡。至于《史记》里所说的烽火戏诸侯,纯属胡扯,这里面说的事情根本立不住脚。首先烽火戏诸侯未必好笑,褒姒的笑点未必会这么奇怪。其次即使真的放烽火,也要等几天甚至更久诸侯才能赶到,褒姒也不会也周幽王一直站在那等着。不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一件事,就是周王室此时已经彻底控制不了诸侯了。否则,申国也不敢造反,其他诸侯看到申国造反也不会置之不顾。

从周文王到周幽王,一共13个君主。这13个君主里,在周穆王之前,西周是一天比一天好。不过从周共王之后,西周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中间有周孝王、周宣王的努力,但依旧没有挽救西周下滑的命运。因为西周的灭亡不仅仅是国君的问题,和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关系,西周的制度正在不断崩溃。而西周建立的制度之所以崩溃,和生产力迅速发展有关系。可以说这一切不会因为一两个君主而改变。但仅仅就国君而言,前六个都是明君,后七个只有周孝王、周宣王两个是明君。

参考资料:

《史记》、《国语》、《竹书纪年》

更多文章

  • 陕西一座宰相墓被盗,盗墓贼被抓拒不认罪,大喊:我祖先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沙王墓被盗,陕西近几十年盗墓大案,西安古墓被盗案

    被盗的古墓位于村北的一座果园内,在现场考古队找到了一块墓碑,上面可以辨认出“宋承务郎”几个字,考古队以此判断被盗的应该是一座宋朝古墓。根据考古队掌握的资料,北宋著名的“蓝田四吕”家族墓地就在五里头村附近,这座被盗的古墓很可能就是其中一座,为了更好的保护吕氏家族墓地,考古队立刻上报请求抢救性发掘。

  • 被尊为百家之祖,李世民亲口御封武圣!姜子牙是怎样从人到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圣姜子牙简历,姜子牙真实寿命,姜子牙封神全集

    直钩钓鱼?打神鞭?神话传说?封神演义?动画电影?姜子牙这个人物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开始,就已经跑偏了,从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成了老百姓心目中主掌封神榜的阐教弟子,本期我们就简单聊一聊姜子牙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神。姜子牙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哪怕是神话传说,也是基本上按照《史记》的记载简

  • 姜子牙亲斩妲己,打败纣王助武王登基后,为何又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子牙是怎样处理妲己的,姜子牙打妲己第几集,姜子牙怎么看妲己

    提起《封神榜》,它承包了我童年时所有的快乐和想象。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姜子牙亲斩狐狸精妲己,最后暴虐的纣王自焚而死,可谓是恶人有恶报。在梅山七怪被除后,姜子牙率领着八百诸侯兵向朝歌进攻,但这时的纣王依然日日笙歌,根本不当回事。在大雪纷纷中,他还和妲己、胡喜媚在鹿台饮酒,观赏雪景。不仅如此,纣王还十分糊

  • 西周中后期的一桩疑案,周天子烹杀诸侯,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真实的西周,西周的大事记录,西周重要事件简介

    在西周中后期,也就是公元前868年,发生一桩天大的疑案,之所以说大,因为这事涉及到天子与诸侯,当时的周天子周夷王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周夷王是西周第9位天子,同时也是周武王的七世孙,齐哀公是齐国第4任国君,同时也是姜子牙的曾孙。 周天子 姜子牙当年可是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的头号功臣,也是周武王最信任的

  • 西周分封后,为何爵位高的诸侯国大多灭亡,爵位低的越发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周分封的哪些国家,西周分封制度的评价,西周分封制最大特点

    但纵观周朝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周初大规模的分封结束以后,等到战国时期,那些最初分封时爵位最高的国家大多都已灭亡,反而是那些受封时爵位不高的国家强大了起来。如战国时期,在被称为战国七雄的七个大国中,楚国受封时的爵位不过是四等子爵,而战国时被楚国灭掉的鲁国却是二等侯爵。又如日后统一天下的秦

  • 西周简史:十二位周王,有谁拖了王朝的后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王的个人简介,西周周元王,西周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吗

    “王权”受到“族权”和“神权”的约束,并不具备高度集中的专制权力,直到帝辛(商纣王)时,王权才摆脱了神权的桎梏,但纣王“昏弃厥肆祀弗答”(对祖宗的祭祀而不闻不问)等做法,也引起诸部落首领的愤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率领声势浩大的各诸侯盟军渡过黄河,在商郊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历数商纣王的罪恶,表明

  • 西周建立后就天下太平了吗?3大强敌环伺,逼出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西周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吗,西周有集权政治吗,西周分封制最大特点

    周文王与周武王所在的西岐,只不过是商朝西北部的一个小方国,打个比方,商朝是一头大象,则西岐只相当于一条小蛇,大象随便哪条腿,都比这条小蛇粗大。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小蛇战胜大像,创造了“蛇吞象”的奇迹。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联合其它诸侯讨伐商纣王,纣王大败,自焚,商灭亡,西周崛起。西周

  • 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为何四千年前的夏朝,却始终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朝真的很可怕吗,夏朝有帝国吗,夏朝文明最早出土点

    最初发现的牙齿化石乃是左右两侧的内侧门齿,且来自同一个成年男子的身体。牙齿保存得较为完整,带有些许裂痕,缝隙被褐色泥土填满。牙齿颜色灰白,较为粗壮,具有明显原始气息。后续考古挖掘出来的17件石制品都属于旧石器。除此之外,专家学者还在同一地层发掘出大量碳屑以及烧焦的骨头,周围还留有40余种哺乳动物的化

  • 赵武王、秦孝公、秦昭王是战国最出色三国君吗,谁的功绩能力最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秦王政自不必说了,光是统一六国的功绩,就已经是前无古人了,千万别认为到了秦王政这一代,随便一个秦王就能统一天下,那可不一定的,秦国到了秦王政时期,虽然已经强大无比了,但还没有强大到超过东方六国实力的总和,秦国以军事统一天下的行动仍然掺合了不少政治手段,比如离间敌国,用金钱收买敌国将相,合纵连横,远交

  • 考古队员捡到一只3000年的“龙舟”,专家:别乱动,是姜子牙神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的巨型龙舟,龙舟文化传说,保留最久的龙舟

    那是1959年,当时一个来自桃花者村的村民在田地里种地,结果却在挖掘的时候挖出一个洞,应该说是突然塌陷出一个黑洞,而且这洞下似乎有什么东西,由于光线原因,村民无法看清洞下面是什么东西。然后村民就将此事和村干部说明了,让他帮忙拿拿主意,其实村干部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联系了当地文管局的同志,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