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3/12/24 7:48:37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古代皇帝中著名的有道明君。自唐朝覆灭之后,中原陷入分崩离析、连年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绵延不绝,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苦难。英雄的赵匡胤应运而生,“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先后灭掉各地的军阀和割据势力,山河大地重归一统。

赵匡胤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干了终结了五代乱世,同时一手缔造了繁荣昌盛的宋朝。遗憾的是,赵匡胤的宋朝与其他大一统王朝迥然有别,不仅疆域面积远不如汉朝唐朝,而且还有个根深蒂固的顽疾:富而不强,发达的经济与孱弱的军队实力不成比例。

其他王朝虽然也一样要遵循从开创到鼎盛、从鼎盛到衰亡的过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在王朝开创之初的几十年内,往往都是极盛时期,军队四处征伐,打得边境敌国苦不堪言,尽显天朝大国雄风。

而宋朝则不然,开国后不久,宋太宗赵光义就在与辽国进行的北伐战争中两度大败,输得直不起腰。宋朝建立44年后的景德年间,宋真宗在位期间,北宋对外战争再度遭遇一次重大挫败:澶州之战,这次失败使得北宋被迫向辽国低头,并开以岁币换和平之先河。

公元1004年,辽国铁骑大举南下,迅速突破北宋北部边防前线,一路势如破竹,迅猛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澶州也是北宋首都汴梁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宋朝形势危如累卵。危急时刻,丞相寇准力挽狂澜,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抵达澶州。

宋辽两国在澶州城下大战一场,宋军虽然勉强抵挡住了辽军进攻,但却也仅此而已,既不能击退辽国,更别提围歼辽军。宋真宗最终被迫同辽国订立澶渊之盟,堂堂大宋,从此开始向辽国每年交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成为宋朝历史上饱含屈辱的事件。

令人迷惑的是,澶渊之盟订立时,杨家将就在宋朝军中,他们以骁勇善战著称,面对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为什么不出手阻止,击退辽军?

此时,金刀杨令公已经战死多年,杨家将的领军人物是杨六郎,也就是杨令公之子杨延昭,也是杨家将第二代核心骨干。杨延昭小时候沉默寡言,喜读兵书,喜好习武,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在军中长大,胆大心细,作战勇猛。杨令公对他非常喜爱,夸赞他“此儿类我”,认为几个儿子中他最像自己。

澶渊之战发生时,杨延昭正在河北保州,担任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正处于抵御辽军入侵的河北前线。但辽国军队进攻时采取了大胆的“蛙跳式战术”,他们一反常态,舍弃保州、莫州等边防重镇弃而不攻,来了个“黑虎偷心”,一路南下直扑汴梁,结果杨延昭所在的北疆防御体系压根没派上用场。

杨延昭不愧一代名将,他审时度势,立即看到了敌军破绽,他向宋真宗上书:“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他的看法非常有见地,辽国敢于采用这种“掏心战术”,孤军深入宋朝境内千余里,纯粹是一种极大的军事冒险行为。杨延昭建议,宋真宗应该下旨调集重兵,扼守北部重镇,切断辽国退路,来一个关门打狗,全歼辽军,甚至有极大希望反攻辽国,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但宋真宗此时已经完全被辽国的兵威气势震慑住,根本没有胆量和底气和辽军硬干,一心只想息事宁人,拒绝了杨延昭的建议。杨延昭无奈之下,采取了第二方案:围魏救赵,他带领一路人马,乘辽国的国内兵力空虚,攻入辽国境内,攻破辽国重镇古城,“俘馘甚众”。他想以此吸引辽军回援,但因为他一路人马影响力有限,并未能取得太大效果。

可见,澶渊之战中,杨家将不但出手了,而且提出了完美的作战方案。虽然杨延昭没能在此战中发挥太大作用,但可以看出,杨家将的忠心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由于宋真宗太窝囊,前怕狼后怕虎,处处掣肘,使得杨家将有力使不上。由此可见,宋朝武力孱弱,不是武将没用,根源在于皇帝无能,放着杨家将这样的猛人却不会用、不敢用,令人痛心。

标签: 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陈继儒作品小窗幽记中经典名言鉴赏 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小窗幽记,历史解密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由明朝陈继儒创作。《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集合格言警句类小品文。1、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恩情蜜爱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足以拖累身心。2、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只要有技艺就能扬名天下,只有无技艺的人最为痛苦。3、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

  • 咸丰皇帝娶了一对姐妹,姐姐活了35岁,妹妹玉嫔只活了21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玉嫔,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人在某方面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保守,民间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并不少见,从清朝初期开始姑侄三人共同入宫为妃的现象就存在,她们是皇太极一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著名的海兰珠宸妃。咸丰帝的后宫中也存在着一对姐妹花,她们出自叶赫那拉氏家族,二人一母同胞,姐姐后来成为了璹嫔,而妹妹则成了玉嫔。今

  • 一场邻里纠纷为什么会引起万历皇帝的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洪朝选生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字舜臣,号芳洲,二十五岁时(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经严嵩提拔,官至操江提督。严嵩倒台后,投靠徐阶,经徐阶多次举荐,升任刑部左侍郎。隆庆二年七月,明穆宗因巡按御史陈省、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僭奢、喜方术、

  • 河南大饥荒期间陕西有什么独特之处 为什么灾民不选临近省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日战争,河南大饥荒,历史解密

    河南发生大饥荒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在1941年,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正和日本人在血战,整个社会动荡不堪,到处战火纷飞,但是河南就更加不幸,当时全省将近一百多个县因为旱灾和蝗灾齐齐席卷,使得整个河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双重打击之下,河南人民当时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荒。河

  • 秦灭六国期间,为何楚国是最坚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楚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灭六国战争,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意义超凡,对世界历史发展也是影响相当大。秦国灭掉六国,前后用时仅仅十年时间,而春秋战国历时长达数百年,各国之间相互混战,也没分出个胜负,也没哪个国家能实现统一,所以秦国仅仅用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统一华夏大地,这个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讶。不过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在清代,“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知府也按照所在“府”的发展水平以及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可分为首府知府和一般府知府。在清代,知府的品级并不算高,只是从四品的官员,但作为一府之长,知府的职责范围却是非常广泛,

  • 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还能坚持那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曾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后被秦国所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中,战国这段数百年的战争历史,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少有的大乱局。这样的情况在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每场战争规模,在当时来看,都可以被称为世界大战级别的。动辄数以十万人的大军,在

  • 郤缺面对两位恩人的后代,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缺,春秋,历史解密

    在赵盾的苦心安排下,郤缺在赵盾死后自然顺利地接任了“中军将”一职,他在执政方面从此无人阻挡,亦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郤缺却在人事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胥克是胥臣的孙子,而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胥臣、赵盾二位可以说是郤缺仕途前期、后期最重要的人物,亦可以称此二人是郤缺的

  • 历史上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何时?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灭中山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彼时,周

  • 藩王: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王,明朝,历史解密

    藩王又称蕃王:是在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相当于古代欧洲的贵族阶级。他们可能是宗室成员、军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势力首领,或者由天子册封统治某地区的统治者(这统治者将土地献上,然后天子再将土地册封给他)。藩王通常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通常为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