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华佗的“麻沸散”失传后,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怎么办?

华佗的“麻沸散”失传后,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怎么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020 更新时间:2023/12/9 0:05:44

一:华佗遇难,古人动手术咋办?

在常见杀伐果决的三国历史上,神医华佗的遇害,却是叫多少后人唏嘘的痛事。

这位奔波于三国战火间的一代名医,凭一手登峰造极的医术,专攻各色疑难杂症,上演了各种“治疗奇迹”。却在救命无数之后,偏偏触了三国枭雄曹操的霉头,最终悲情死于狱中。他一笔一笔记载了一生,凝结他辉煌医学成就的笔记,也被华佗愤然烧毁。凄凉一幕,堪称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令人痛心疾首的损失。

这其中尤其叫人痛得锥心的,就是华佗行医生涯里的伟大发明“麻沸散”,也随着这一把火彻底失传。缺乏现代麻醉技术的古代,外科手术对于医生与病人,往往意味着剧痛一般的煎熬。

但华佗这神奇亮相的“麻沸散”,却轻松破解这难题。只要给病人服用下去,以《后汉书》的形容说,就是“醉无知觉”,然后就可以成功举刀,完成高难度的腹腔手术。但就是这款古代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却也随着一把熊熊大火,就此无情失传。

这个惨痛损失,也叫多少后人深深担心:是不是“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代的外科手术,又回到“咬牙忍痛”的煎熬里了?或者说:华佗遇难,麻沸散失传后,中国古人要动手术,还能用上“手术麻药”吗?

想要弄清这个“想想就痛”的问题,就要先说一个事实:研发“麻醉药”这条道路,放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神医华佗,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二:历史悠久的“麻醉药”

其实,早在华佗为研发“麻沸散”烧脑前,中国历代的医生们,早已为此钻研了很久。

以《列子·汤问》的记载,战国年间时,名医扁鹊就曾以“毒酒”作麻醉药,成功将两个病人麻晕,完成了一场精彩的腹腔手术。

发展到两汉年间时,麻醉药的应用也越发普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就有麻醉药的详细用法:“入温酒一杯中而饮之,至不痛为止。”这里用作“麻醉药”的“温酒”,是以酒与乌头制成。当然,镇痛麻醉的效果,这时还比较有限。

比起这有限效果来,汉末三国年间,华佗的麻沸散,却堪称是大飞跃:融于酒里服用的“麻沸散”,可以使病人陷入“醉无知觉”的状态,几乎是在毫无知觉里,熬过力度极大的痛苦手术。

这循着前人足迹取得的突破,虽然因为一场冤案而湮没。但研发麻醉药物的努力,接下来的中国历代名医们,也从不曾放弃。

在三国之后的两晋至隋唐年间,各种效果的“麻醉药物”,在医疗典籍里就层出不穷。晋朝人葛洪就以“闹羊花”和“草乌”制出麻醉药。唐朝名医孙思邈的麻醉药,则是以“茉莉花根”为材料。这类药物当时虽然应用多,但麻醉效果还是有限,好似一直在弯路上“打转”,直到宋代名医窦材的《扁鹊心书》里,才终于找到了突破成果:睡圣散!

比起前面各种药材的麻醉药来,“睡圣散”强在哪里?

首先就是药材,它以曼陀罗花和大麻为材料,药效十分强劲。

《扁鹊心书》里记载的用药场面,也是远超隋唐前辈们:“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不知痛”。这针扎火烤都叫不醒的场面,参考《后汉书》里“麻沸散”的药效,堪称直追华佗传奇。

而这款“睡圣散”的问世,更像一把钥匙,给宋朝以后的古代名医们,打开一条“追赶华佗传奇”的路。

三:薪火相传的古代外科

“睡圣散”的意义有多大?

首先一条,就是令后来的名医们,找到了制作麻醉药的关键药材:曼陀罗花。

自宋朝以后,元明年间的“草乌散”等麻醉药物,都是以曼陀罗花为材料。更飞跃的是用药配药理念。“睡圣散”的使用,不再如之前的“温酒”一样简单粗暴,相反要严格遵循用法剂量。

元朝名医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里,就对有强大麻醉效果的曼陀罗花,做了“数字化管理”:

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伤情不同,使用曼陀罗花也就有不同的剂量。使用后病人的反应不同,也需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药量。同样以这部宝典记载,元代治疗骨科和疮毒疾病时,麻醉药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待到明初年间,明朝藩王朱橚的《普济方》问世后,集结了宋元各种麻醉药优点的“草乌散”,成了明初起常见的麻醉药。

以这种麻醉药的效果,病人在接受剪骨等手术时,都可以成功实现全身麻醉。对不同的手术科目,《普济方》里都有“草乌散”用药时严格的药量规定。这时的麻醉药,已经十分安全。

比起这成熟的全身麻醉技术,从明代起,中国古代的“局部麻醉”技术,也是突飞猛进。

明代医生王肯堂,就以酒混合麻醉药物,成功完成了局部麻醉。清代的名医吴谦与顾世澄,更把“局部麻醉”的技术精进一步,顾世澄曾以利刀与绣花针,辅以不同配料剂量的麻醉药,完成对患者的缺唇修补手术。

吴谦的《医宗金鉴》里,更大量记载了以局部麻醉的方式,成功完成的各类外科手术。

明清时代,这类低调的突破,不但远远超过了昔日华佗的传奇,也是古代史上,了不起的医学突破。

这突破的背后,却是一代代名医们,几乎用生命在践行的心血:麻醉药的研发不同于其他,每一种可以用来参考的药物,都有相当大的风险性。

这不止需要漫长的耐心与精细的钻研,更有以身殉道的决心。比如《本草纲目》里,就留下了李时珍钻研麻醉药时,那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记载:“曼陀罗花,火麻花等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每一步看似简单的收获,都是用生命在尝试。

华佗麻沸散的传奇,留下的不止一声叹息,更是中国医学先贤们,上下求索的倔强身影!

标签: 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古代皇帝中著名的有道明君。自唐朝覆灭之后,中原陷入分崩离析、连年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绵延不绝,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苦难。英雄的赵匡胤应运而生,“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先后灭掉各地的军阀和割据势力,山河大地重归一统。赵匡胤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干了

  • 陈继儒作品小窗幽记中经典名言鉴赏 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小窗幽记,历史解密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由明朝陈继儒创作。《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集合格言警句类小品文。1、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恩情蜜爱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足以拖累身心。2、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只要有技艺就能扬名天下,只有无技艺的人最为痛苦。3、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

  • 咸丰皇帝娶了一对姐妹,姐姐活了35岁,妹妹玉嫔只活了21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玉嫔,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人在某方面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保守,民间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并不少见,从清朝初期开始姑侄三人共同入宫为妃的现象就存在,她们是皇太极一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著名的海兰珠宸妃。咸丰帝的后宫中也存在着一对姐妹花,她们出自叶赫那拉氏家族,二人一母同胞,姐姐后来成为了璹嫔,而妹妹则成了玉嫔。今

  • 一场邻里纠纷为什么会引起万历皇帝的震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洪朝选生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字舜臣,号芳洲,二十五岁时(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后经严嵩提拔,官至操江提督。严嵩倒台后,投靠徐阶,经徐阶多次举荐,升任刑部左侍郎。隆庆二年七月,明穆宗因巡按御史陈省、郜光先弹劾辽王朱宪“僭奢、喜方术、

  • 河南大饥荒期间陕西有什么独特之处 为什么灾民不选临近省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抗日战争,河南大饥荒,历史解密

    河南发生大饥荒的时候,具体时间是在1941年,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正和日本人在血战,整个社会动荡不堪,到处战火纷飞,但是河南就更加不幸,当时全省将近一百多个县因为旱灾和蝗灾齐齐席卷,使得整个河南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双重打击之下,河南人民当时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了,所以只能选择逃荒。河

  • 秦灭六国期间,为何楚国是最坚强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楚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秦灭六国战争,不仅对中国历史发展意义超凡,对世界历史发展也是影响相当大。秦国灭掉六国,前后用时仅仅十年时间,而春秋战国历时长达数百年,各国之间相互混战,也没分出个胜负,也没哪个国家能实现统一,所以秦国仅仅用十年时间就灭掉六国,统一华夏大地,这个速度之快简直令人惊讶。不过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

  • 清朝的“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么在清代,“知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知府也按照所在“府”的发展水平以及所在位置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可分为首府知府和一般府知府。在清代,知府的品级并不算高,只是从四品的官员,但作为一府之长,知府的职责范围却是非常广泛,

  • 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还能坚持那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国,历史解密

    赵国,战国七雄之一,曾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后被秦国所灭。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中,战国这段数百年的战争历史,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少有的大乱局。这样的情况在于,中国战国时期的每场战争规模,在当时来看,都可以被称为世界大战级别的。动辄数以十万人的大军,在

  • 郤缺面对两位恩人的后代,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缺,春秋,历史解密

    在赵盾的苦心安排下,郤缺在赵盾死后自然顺利地接任了“中军将”一职,他在执政方面从此无人阻挡,亦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郤缺却在人事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胥克是胥臣的孙子,而赵朔是赵盾的儿子。胥臣、赵盾二位可以说是郤缺仕途前期、后期最重要的人物,亦可以称此二人是郤缺的

  • 历史上魏灭中山之战发生于何时?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灭中山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彼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