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长官分别履职,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长官分别履职,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8 17:40:24

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他是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二字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由此可见其已由来已久,几乎与帝相伴而生。上古礼制,"三公坐而论道"。也就是说,帝王召见武百官朝议,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得有座位,并且赐茶;宰相通常从容就坐,侃侃而谈,在帝王面前也不失体面,颇有尊严。可见,当时"三公"的地位就非常高。

宰相制度到了唐代,演变为三省制。在隋朝,隋文帝始创三省六部制。到了唐代,这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唐代,宰相的职责由三省承担,三省长官即为宰相,各自履行法定的权力。"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这项制度,是在全面吸取前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完善。唐朝建立后,唐太宗大臣们总结前代治国得失时,和张玄素有一段对话,这段被《资治通鉴》收录的对话,原文如下:

上(唐太宗)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张玄素)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乃知百姓好乱者亦鲜,但人主不能安之耳。"

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这段话,前半部分的重点在于"分任以事"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这和现在的"各司其职、绩效考核"其实是一个道理。正是在这一理念的驱使下,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比隋朝更加完备,也更加科学。

在唐代,一项政策或命令发布与实施,都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首先由中书省决策,起草诏书,经皇帝批阅画敕后,送交门下省审议;经门下省复核同意,诏书方可生效;门下省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驳还,提交中书省重新拟定。每一项诏书或命令,均由中书省起草,必须由门下省审核副署,才能送尚书省执行。

由此可见,所谓"圣旨"(诏书),并非代表皇帝的个人旨意,而是宰相集体智慧的体现。这样,宰相拥有决策权和执行权,皇帝只是行使拍板或否决权。

这项制度,在唐代坚持得很好。虽然也有君主绕过程序发号施令,但那只是特例,而不是惯例。唐中宗曾不经中书门下二省而封拜官职,自己感到心虚,不敢照常规格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用墨笔。可见,唐中宗还是有所敬畏或忌惮。

由此可见,唐代不仅在文化上灿烂蓬勃,制度建设也非常先进,朝廷的最高决策更加趋于民主,也更加科学。

标签: 宰相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存勖的妃子为何最后成为郭威的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里,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不相信会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情的。然而在古代像这样的事情却也确实发生在了柴美人柴皇后的身上。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然而对于柴美人来说,后半身成为了郭威皇后才是她爱情的真正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曹丕在称帝之后 为何不敢对汉献帝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汉献帝,历史解密

    曹丕称帝后,并未杀掉汉献帝刘协,而是将刘协封作山阳公,继续受到人们的供奉。而由于当时的消息传播不便,再加上刘备的蓄意造谣,当时在全天下都在盛传刘协被曹丕杀掉了,刘备也因此称帝。而实际上,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死,反而他却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青龙二年,寿终正寝。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新皇帝继位,都是要对旧皇帝进

  • 面对背叛自己的叛臣,李世民为何还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侯君集,唐朝,历史解密

    朋友之情,没有经历过谁经历,怎么能够奢求他们感同身受。友情不能复合的,往往不是在征途中意见的左右,而是在大家所苦苦经营成果背后拆台,在征途中很多人以为大家的关系很好,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发觉,很多的事情其实只是没错而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朋友却在其执政期间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而李

  • 他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结局却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韩信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很多的人看来当年楚汉之争,楚王最终的失败,成就了后来的刘邦的成功。但是这样的结局也不知是项羽的原因,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人的参与,才使得最后此消彼长越来越严重。而其中帮助了刘邦很重要的一个人就是韩

  •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敬敏皇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康熙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编书。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

  • 为什么康熙的女儿都短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与入关后清朝诸帝之女相同,玄烨的女儿们也是早卒者多,寿命短暂。玄烨有女20人,早卒者12人,比例达60%。20个女儿的平均寿命为16.75岁。12个早卒女儿的平均寿命为4.08岁。八个成年女儿的平均寿命为35.7岁。究竟什么原因让“天之骄女”如此短命呢?顺治之女最短命和顺治帝福临的女儿相比较,玄烨女

  • 明朝是如何制造火器的?火器在当时又是如何应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火器,历史解密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建造了神机营,专门负责掌管火器,明代火器得到蓬勃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温文儒雅”、“温润如玉”往往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标签。大抵也是因为如此,古代的军事发明时常“失去姓名”,鲜少被后人提及。可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明代的火器

  • 西晋大富翁石崇的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石崇,西晋,历史解密

    在《世说新语》之中有着这样一个故事,西晋大富翁石崇家的厕所美轮美奂,不但配备的物品品种繁多,有香水、香膏。而且配套的服务也并不差,等到如厕完毕以后有十多个侍女从旁伺候,只要是上了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而根据刘寔的回忆来看,他在去石崇家做客的时候,一度将厕所认成了石崇家的内室,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富丽堂皇了

  • 犯人刚要行刑,皇帝问:你叫什么?皇帝听完就将其赦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而首当其冲的诗句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诗句了。而这首诗的作者便是范太公了,范太公是百姓们对他的尊称。而历史上的范仲淹,这句话也可以很好地概括他,那么,以天下人欢乐为欢乐的他到底有没有开心过呢?让我们进入他的时代,更好地了解

  • “九合诸侯”一代霸主的齐桓公,最后却成了配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桓公,春秋,历史解密

    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当年可是相当风光。什么晋国、楚国、郑国,就连周天子都是齐桓公拥立的。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在齐桓公之后却在春秋默默无闻了,看着晋楚争霸,偶尔露头下。为什么齐桓公之后齐国就没落了呢?还得从“混不下去,就回家继承王位”这个梗说起。齐桓公身后“五公子争位”这个事还是要从管仲去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