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苏轼没当上宰相是一种幸运?

为何说苏轼没当上宰相是一种幸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4/1/23 21:01:50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苏轼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对于苏轼先后得到仁宗赵祯、神宗赵琐两位皇帝的赏识,却始终没有得到大用,《宋史》中是这样评价的:“……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

史臣认为,苏轼没能当上宰相是一种幸运。

这样下定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苏轼因为得到欧阳修的赏识,才与欧阳修齐名,他的才华也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并没有遭到掩盖与压制;二是如果苏轼因为自我约束,免去贬谪的人生经历,他的言行举止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不能形成现在的苏轼了。

不过这话听起来总有一股‘你可以换个角度想’的安慰之意。

苏轼的才能天赋和当宰相,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早在和欧阳修齐名之前,苏轼就已经写出了很多诗文佳作,是星星总会发光,不管他后面有没有经历一系列的坎坷遭遇,他卓越的文艺天赋还是会让他写出优秀的诗文篇章的。

苏轼曾经和宰相仅一步之遥。

宋仁宗赵祯曾说‘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说的是苏轼和苏辙,可惜他还没来得及重用苏轼,自己就先撒手驾崩了。

后来高太后牢记仁宗的话,将苏轼破格提拔为翰林学士,到了神宗赵琐,也多次想要重用苏轼,但都因遭到各种阻挠而作罢。

高太后逝世后,因为站错了队的苏轼,被改革派和保守派视为眼中钉,两面不讨好,最后接连被贬,一路从惠州到儋州,再到常州,可以说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那如果当初苏轼真的做了宰相,执掌朝政,又将是怎样的一副情形呢?他的政绩和王安石司马光相比会如何呢?

王安石执掌朝政的能力毋庸置疑,他这个宰相之位在大众心中也是十分牢固的,但是,公平一点来说,王安石虽然有“以道德经济为己任”的优点,但也存在“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排摈忠直”的缺点。

王安石执政后,对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及好友“排斥不遗力”,导致众叛亲离,最后以失败告终。

反观旧党派的司马光,他的声望更好,品德言行也一直为人所称赞,他来当宰相,在当时大致是众望所归的。

不过很显然,虽然能以德服人,但他在处理政务上的狭隘理念和固执,也决定了他并不能在利国利民方面做出实际成绩。

如果说王安石和司马光是相反的两位人物,那苏轼大概就是介于他们之间的类型。

苏轼虽然也经常怼人,但他心胸开阔,人缘却是很好。

苏轼要是当了宰相,根据他曾批评过王安石“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的话,他应该会避免王安石的急躁冒进;而司马光这个保守派也是苏轼一直所不满的。

从苏轼曾经的业绩来说,他在杭州两次,在跟高丽发生关系时,都坚持原则,维护了宋王朝的尊严与利益,就算被贬去惠州、儋州,也能和当地民众打成一片。

由此可见,如果让苏轼执政,应该能做到实事求是,不至于太过脱离现实。

我们现在说起苏轼,总觉得他只是个大文豪,而事实上,他只是缺了个机会而已,这样一个既能诗文书画,又能顾到社稷黎民的人,要是让他当上宰相,或许北宋就能有不一定的局面。

你觉得如果让苏轼当了宰相,会做的比王安石、司马光还好吗?

标签: 苏轼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欧阳修的词作赏析:《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欧阳修,宋朝,历史解密

    下面小编带来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减字木兰花·歌檀敛袂(宋)欧阳修歌檀敛袂。缭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线穿。樱唇玉齿。天上仙音心下事。留往行云。满坐迷魂酒半醺。注释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歌檀敛袂:此句写女子歌唱时

  • 唐代的宰相制度:三省长官分别履职,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宰相,唐朝,历史解密

    宰相这个职位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他是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二字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由此可见其已由来已久,几乎与帝王相伴而生。上古礼制,"三公坐而论道"。也就是说,帝王召见文武百官朝议,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得有座位,并且赐茶;宰相通常从容就坐,侃侃而谈,在帝

  • 李存勖的妃子为何最后成为郭威的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里,对于男女之间的感情,我们很多人基本上都是不相信会有一见钟情这种事情的。然而在古代像这样的事情却也确实发生在了柴美人柴皇后的身上。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然而对于柴美人来说,后半身成为了郭威皇后才是她爱情的真正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曹丕在称帝之后 为何不敢对汉献帝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汉献帝,历史解密

    曹丕称帝后,并未杀掉汉献帝刘协,而是将刘协封作山阳公,继续受到人们的供奉。而由于当时的消息传播不便,再加上刘备的蓄意造谣,当时在全天下都在盛传刘协被曹丕杀掉了,刘备也因此称帝。而实际上,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死,反而他却活的很好,一直活到了青龙二年,寿终正寝。那么问题来了,一般新皇帝继位,都是要对旧皇帝进

  • 面对背叛自己的叛臣,李世民为何还痛哭流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侯君集,唐朝,历史解密

    朋友之情,没有经历过谁经历,怎么能够奢求他们感同身受。友情不能复合的,往往不是在征途中意见的左右,而是在大家所苦苦经营成果背后拆台,在征途中很多人以为大家的关系很好,时间的累积,越来越发觉,很多的事情其实只是没错而已。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朋友却在其执政期间走上了叛乱的道路,而李

  • 他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结局却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韩信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很多的人看来当年楚汉之争,楚王最终的失败,成就了后来的刘邦的成功。但是这样的结局也不知是项羽的原因,还有很多的其他的人的参与,才使得最后此消彼长越来越严重。而其中帮助了刘邦很重要的一个人就是韩

  • 清朝历史:敬敏皇贵妃的葬地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敬敏皇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在第二次征讨噶尔丹时,年仅20岁的允祉就执掌镶红旗大营,参战打仗。康熙三十七年(168年)他与皇长子允提一起被封为郡王。他是康熙帝众多皇子中最早封王的两人之一。他最突出的贡献是编书。他将康熙帝亲制的律吕历法、算学编辑成百卷的《律吕渊源》,他还支持并参与了《古今图书集成》的修纂工作,可以说是康熙帝最得

  • 为什么康熙的女儿都短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与入关后清朝诸帝之女相同,玄烨的女儿们也是早卒者多,寿命短暂。玄烨有女20人,早卒者12人,比例达60%。20个女儿的平均寿命为16.75岁。12个早卒女儿的平均寿命为4.08岁。八个成年女儿的平均寿命为35.7岁。究竟什么原因让“天之骄女”如此短命呢?顺治之女最短命和顺治帝福临的女儿相比较,玄烨女

  • 明朝是如何制造火器的?火器在当时又是如何应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火器,历史解密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建造了神机营,专门负责掌管火器,明代火器得到蓬勃发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温文儒雅”、“温润如玉”往往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标签。大抵也是因为如此,古代的军事发明时常“失去姓名”,鲜少被后人提及。可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明代的火器

  • 西晋大富翁石崇的财富到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石崇,西晋,历史解密

    在《世说新语》之中有着这样一个故事,西晋大富翁石崇家的厕所美轮美奂,不但配备的物品品种繁多,有香水、香膏。而且配套的服务也并不差,等到如厕完毕以后有十多个侍女从旁伺候,只要是上了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而根据刘寔的回忆来看,他在去石崇家做客的时候,一度将厕所认成了石崇家的内室,可想而知是有多么富丽堂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