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 可惜却无人知晓

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 可惜却无人知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102 更新时间:2023/12/12 6:30:28

谈及中国航海史上的“下西洋”话题,相信十有八九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

如果说郑和是一朵红花,那么景弘就是一片绿叶,其实王景弘的真实历史贡献,不比郑和低多少。只是,郑和一直是领导,加上近代梁超对他的追捧,所以郑和广为人知,而王景弘如今却鲜有人知。所谓王景弘,是福建漳平人,在朱棣靖难时,屡立战功,具备军事才能。

和郑和一样,王景弘也是一个太监。1405年,王景弘与郑和等人首次下西洋(王景弘为副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的岁月中,王景弘先后参加过五次郑和下西洋活动(也有说王景弘参加了7次)。其中,有两次值得重视!

(1)1430年,王景弘与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当时,王景弘与郑和同为正使,人称王三保。换言之,第六次下西洋其实由王景弘与郑和两人领导。

(2)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病逝于印度古里。同年7月底,王景弘率队归返。因此,从这一次安全返航,也可以看到王景弘有能力带一支大舰队。

梁启超评价认为,“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其实,这一评价不太准确,因为在郑和去世的第二年,王景弘再度下西洋,这是明朝官方第八次大规模下西洋。

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王景弘受命以正使身份主持船队出使南洋,即第八次下西洋。船队先到苏门答腊,后到爪哇。回国时,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

换言之,郑和七次下西洋,并非中国航海史的绝唱,因为还有明朝组织的第八次下西洋。所以,别再被骗了,这才是历史真相!

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仍负责南京水军的操练。《明英宗实录》1435年载:“请以各卫风快船四百艘作为战船,令都督陈政操江。上敕守备太监王景弘计议行之。”

然而,在此之后,1436年明朝政策转变,大臣阻止下西洋,明英宗命王景弘停罢采买营造,从此再无官方大规模下西洋。

关于大臣为何阻止下西洋,传统认为这是短视,其实这可能是一阴谋。因为下西洋贸易获益的是皇家,但国库不获益,大臣不获益,所以大臣阻止,其后明朝民间“走私”海贸依然盛行。

晚年的王景弘,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等书。后来,这一些书籍流落民间,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明朝下西洋的话题,还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郑和(回族)、王景弘、侯显(藏族),这三个太监是郑和舰队的主导,由于郑和具备军事才能,加上精通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以才被选为正使,王景弘是一般是副使。

第二,郑和下西洋的荣誉,至少有一半归功于朱棣,梁启超评价“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关羽和魏延都曾违抗军令,为何没被斩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不仅能治国理政,还善于打仗,可以说是罗贯中笔下的全能型人物。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后期作为蜀汉丞相,握有生杀大权。他斩杀过一些违抗他军令的将领,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将领违抗他军令反而放过了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下面我们先来细数一下诸葛亮掌

  • 当时夫差和杀掉勾践的 最后为何会放虎归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差,勾践,历史解密

    夫差为何没杀了勾践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杀死勾践,而是给了他一条生路,这就为以后自己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复仇且灭国埋下了祸根。那么当时夫差为何没杀了勾践呢?按照先秦史书

  • 西汉文学有哪些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文学,历史解密

    西汉文学多种多样,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汉文学除了辞赋诗歌外,还有政论文和传记,它们承前启后,比如汉赋上承楚辞余绪,统治汉代文坛四百年;而富有生命力的乐府民歌,为后世五言诗、七言诗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传记文学家,其著作更是涉及多

  • 洪仁玕有什么本事?洪秀全为何打破决心封他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洪秀全决定不再立王,但洪仁玕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决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完全可以用衰败来形容,因为同此前太平军的大举进攻不同,在“天京事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影响之下,太平军在各大战线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以至于,在经历了那场内讧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食是什么?当时的饮食文化有何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晋南北朝,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特别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将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并与当地习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新的地方饮食特色,对后世起到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水平

  • 工业革命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重要的发明及意义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英国,蒸汽时代,历史解密

    历史进程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虽然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作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

  • 探索隐士产生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他们为什么隐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隐士,历史解密

    隐士,即隐居不仕之士,他们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却追求思想自由,不愿委曲求全,不肯依附权势,不肯入仕做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国古代,有很多隐士,他们孤独、高傲、超脱,他们对当世有着冷静的思考,超凡的大见解,看淡入仕为官后的繁华富贵,而是甘愿隐居于山林田野之间,进行人格上的自

  • 此人坑赵云,害关羽,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糜芳,三国,历史解密

    一、坑赵云刘备自起兵讨伐黄巾起义开始,直至开创蜀汉,堪称九死一生,屡败屡战,最终依靠自己的顽强坚韧和命运的垂青,这才翻了身。所谓大浪淘沙,能追随刘备最终开国蜀汉的人,也都堪称是蜀汉的“金子们”。按理说这样的人物,是不会对不起刘备的,但哪料却真就出现了位叛徒,差一点就让刘备亡了国,此人便是刘备的小舅子

  • 吕布大骂刘备为大耳贼 为什么关羽两兄弟吭声都没有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吕布,历史解密

    在三国中,刘备与关羽、张飞义结金兰,誓同生死,终成蜀汉大业,被民间传为佳话。关羽张飞也是极其注重情义的人,对刘备极其家眷非常尊重,在明人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里,三人结义时,关羽、张飞就曾向刘备下拜磕头,待兄长如君如父。在后来斩黄巾时救了董卓,当刘备说出自己是“白身”身份后,董卓就表现出极为轻蔑的

  • 古代儿子中了状元,母亲可以封诰命夫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清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度持续了一千三多年左右,期间总共产生了649名状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个国家若想正常运行必须依靠大量人才,历朝历代为了让自己国家强大开创无数取士制度,这些当中较为出名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其中科举制历经一千三百年,该项制度让平民百姓有机会进入朝廷成为天子近臣,所以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