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功高盖主,为何大将王翦却能善终呢?

同样功高盖主,为何大将王翦却能善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244 更新时间:2023/12/8 18:42:46

众所周知,战国末,秦国在商鞅等人的治理下,逐渐变成了诸侯国中的老大,先后吞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统一了中国,建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军事进程中,有两个人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他们是白起王翦。虽说是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得以安度晚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让我们先说说白起。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著名将领,善于用兵,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仗,曾经领兵进攻韩、魏联军,在洛阳一带杀敌二十四万,夺城五座的骄人战绩。

但真正使白起名扬天下的是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国派白起领兵进攻赵国,赵国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军成为俘虏。之后,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将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一鼓作气攻下赵国。赵国眼看国家危亡,马上派人携带重金去秦国,贿赂相国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名,向秦昭王进言,请求允许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求和,秦昭襄王应允。白起眼看到手的功劳飞了,气得大骂范雎。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后来,秦国再次起兵攻打赵国,白起认为已经错过时机,坚决反对,并拒绝领兵。昭襄王无奈,派王陵为大将,攻打赵国邯郸。结果是秦军大败,伤亡惨重。白起听到消息后,幸灾乐祸地说,如果大王听从我的劝告,怎么会有今日的惨败呢。昭襄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领兵。白起称自己病重起不来,再次拒绝了秦昭王的命令。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剥夺白起一切职务,贬为普通士兵,将他赶出咸阳,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

白起离开咸阳不久,秦昭襄王与范雎等人认为白起心中定然不服,不如将其处死。于是,昭襄王派使者赐剑逼白起自杀。白起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就伏剑自杀了。

再看看王翦,也是秦国著名将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并六国的最大功臣。王翦领兵二十万,斩将夺隘,所向无敌。他获韩王假于阳翟;亡赵王迁于邯郸;杀燕太子丹于易水;逐燕王喜于关外。秦始皇对他加官进爵,赏赐不断。但王翦深以为忧。他曾对其子王贲说:秦王这种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所以,每当一个战役结束,王翦就主动交出兵权,以消秦始皇猜疑。可见,王翦确实比白起聪明多了。

在秦国准备攻打楚国之前,秦始皇询问需用多少兵力。将军李信认为二十万足矣,王翦表示非六十万不可。秦始皇当即表扬李信勇气足,反认为王翦老了,没有锐气了。于是秦始皇决定派李信为将,带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见秦始皇不采纳自己的意见,就自称有病,隐居不出了。

果然不出所料,李信带领二十万人伐楚,中了楚国将领项燕的诱敌深入之计,大败秦军。秦始皇得到消息后极为震惊,想到了王翦确有远见,于是登门拜见王翦,请他出山。王翦以自己年老体弱,不堪大用为名拒绝。秦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要老臣领兵,六十万人,一个也不能少。秦始皇答应了他。

当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伐楚时,秦始皇亲自送到灞上。这时,王翦又向秦始皇提出条件:请求赐给我良田美宅。秦始皇不解地问:你领兵出去打仗,还担忧会贫困吗。王翦说:趁我现在还能给大王出力,我为子孙置办点产业。秦始皇大笑着答应了他。

行军途中,王翦又五次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请求赏赐田地宅院。王翦的许多部下大为不解,都认为王翦做得太过分了。王翦告诉他们:大王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良田美宅,作为子孙日后生活保障的为借口,来替自己找活路,大王才会把六十万大军放心地交给我,不会对我有怀疑了。

王翦在灭掉楚国后,马上交出兵权,不问世事,无论秦始皇怎么劝,都要隐退。作为一代名将的王翦,功高不震主,主动隐退,避免了受馋被杀的悲剧,从而得以善终。

两位名将的不同结局,令人感慨不已!

标签: 战国王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里三位早逝的谋士中,谁的死影响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三国谋士很多,比如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等。刘备首先的诸葛亮、庞统等。孙权首先的周瑜、鲁肃。这些都是当时著名的谋士,有的还可以带领千军万马。当然,这些谋士有的非常短命。有的去世得很早,他们的去世也给当时的局势带来重大影响。我们今天看一下,曹操、孙权、刘备失去最重要的谋士,哪个损失最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

  • 他是三国第一诸侯,可惜却英年早逝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坚,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自然是诸侯林立,而很多人都认为,在整部三国之中混的最厉害的自然是曹操,因为他成为了北方霸主,并且自身的实力非常强大。在当时众多诸侯当中,可以说是最厉害的一个了,毕竟就算是名门之后的袁绍,在他面前也只落得了一个失败的结局。能够成长起来的自然不止曹操一个,要说曹操怎么的,也算是一个官宦之后。所以

  • 南明鲁王监国之谜,朱以海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以海,历史解密

    1644年3月,闯王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景山),历时277年的大明皇朝宣告灭亡。明王朝灭亡后,逃到江南不甘失败的明宗室及其残余势力,先后在南方建立了一些地方性反清政权,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等,前后历经18年,史称南明时期。在南明诸帝中,惟一有一位坚

  • 陈平出长安前后遇到四次杀劫,后来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平,汉朝,历史解密

    刘邦召唤陈平和周勃,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就是让他们杀掉樊哙。听到这个命令,周勃都以为自己听错了,那可是从起兵就跟随刘邦的老哥们,而且刘邦能够活到现在,樊哙在鸿门宴护驾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周勃想要拒绝,给樊哙说几句好话,可是陈平马上就答应下来,这活我们干了。出了殿门周勃才找到机会向陈平发问,为什么不劝刘

  • 郑和之后明朝还曾下过一次西洋 可惜却无人知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谈及中国航海史上的“下西洋”话题,相信十有八九之人,都会认为只有七次,即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奇迹。然而,中国其实还有第八次下西洋,可惜鲜为人知。如果说郑和是一朵红花,那么王景弘就是一片绿叶,其实王景弘的真实历史贡献,不比郑和低多少。只是,郑和一直是领导,加上近代梁启超对他的追捧,所以郑

  • 关羽和魏延都曾违抗军令,为何没被斩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不仅能治国理政,还善于打仗,可以说是罗贯中笔下的全能型人物。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后期作为蜀汉丞相,握有生杀大权。他斩杀过一些违抗他军令的将领,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将领违抗他军令反而放过了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下面我们先来细数一下诸葛亮掌

  • 当时夫差和杀掉勾践的 最后为何会放虎归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夫差,勾践,历史解密

    夫差为何没杀了勾践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前494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杀死勾践,而是给了他一条生路,这就为以后自己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复仇且灭国埋下了祸根。那么当时夫差为何没杀了勾践呢?按照先秦史书

  • 西汉文学有哪些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文学,历史解密

    西汉文学多种多样,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西汉文学除了辞赋诗歌外,还有政论文和传记,它们承前启后,比如汉赋上承楚辞余绪,统治汉代文坛四百年;而富有生命力的乐府民歌,为后世五言诗、七言诗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传记文学家,其著作更是涉及多

  • 洪仁玕有什么本事?洪秀全为何打破决心封他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洪秀全决定不再立王,但洪仁玕的出现打破了他的决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京事变”后的太平天国,完全可以用衰败来形容,因为同此前太平军的大举进攻不同,在“天京事变”产生的连锁反应影响之下,太平军在各大战线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以至于,在经历了那场内讧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食是什么?当时的饮食文化有何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晋南北朝,历史解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特别的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将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带到南方,并与当地习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新的地方饮食特色,对后世起到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