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节度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它的存在是必然?

节度使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说它的存在是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852 更新时间:2023/12/11 17:27:30

节度使是唐朝初期设立的一个官职,其性质是地方军政长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眼中的节度使制度是怎样的?是不是一说起这个制度,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叛乱的节度使安禄山,就是节度使分裂割据的李唐后期?确实,在中国历史上,与节度使有关的大事多是负面的。可作为正是形成于李唐的一项重要制度,节度使制度如果本身就是全然糟糕的,它大抵也不会被确立并推广。所以,就让我们暂时忘记安禄山叛乱,忘记朱温篡位,来回忆回忆节度使制度本身的历史。

一、节度使制度的源流

节度使制度,顾名思义其核心就是“节度使”。而“节度使”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时,为更好地管控地方,中央在各地设立了都督,由其统揽地方政务和军事,并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到了北朝,都督被更名为“总管”,仍旧肩负统帅地方之重任。直至隋朝后期隋炀帝将此职裁撤,都督和总管才暂时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而待唐朝建立,总管之职重见天日。武德七年(624),李渊又将总管改回都督之名。此后,都督作为军防制度一大关键,对李唐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相比于前代的总管、都督,李唐初期的都督是不“持节”的。他们真正发展为“奉使持节处理地方军事”的“节度使”,还是在唐高宗永徽年间。

都督本就有管理地方的职权。再加上持有象征皇权的“双旌双节”、唐玄宗以后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使李唐的节度使便有了甚至甚于魏晋南北朝都督或总管的权力。而这种巨大的权力推动了节度使麾下机构和人员规模的扩大。节度使制度逐渐形成。

二、节度使制度存在的必然性

对于李唐,尤其是对于皇帝们而言,给地方官如此放权真的值得吗?主观上来说或许确实不值得。但李唐当时的种种客观社会条件,终究还是促成了节度使制度的形成和失控。

首先,唐朝初年边防战事越来越多。这一客观事实促使官兵越来越多,也就使得都督等地方长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其次,从武则天时期起,李唐朝堂的黑暗腐败就越来越甚。

一个方面,边将好大喜功,经常主动挑起战事。另一方面,越来越贪婪的地方官需要越来越有权势的上级的压制。这就进一步促使节度使的出现和权力的持续扩大,尤其是节度使连地方财政权也一并拿了去。

再次,李唐朝廷在节度使坐大之时选择了纵容、妥协。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玄宗纵容安禄山,以及安史之乱后由安禄山旧部发展出的“河朔三镇”。其实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时为太子的李亨,以及一些重臣,都曾劝谏唐玄宗提防安禄山。可玄宗非但对此置若罔闻,还进一步给安禄山加官进爵 。而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李亨也没能吸取教训,不是将安禄山的参与势力赶尽杀绝,而是将他们纷纷提拔为节度使,使得后来形成了所谓“河朔三镇”的节度使势力。

最后,节度使势力的迅速发展还与他们广泛的阶级基础有极大关系。那些与节度使关系密切的阶级并非以久居深宫为核心的统治阶级,而是遍布全国的地主豪强。李唐在建立后沿袭了前代的均田制。但在后续执行过程中,均田制逐渐成为了一种摆设。许多土地落入豪强手中。地主田庄遍布全国。

追究起来,地主豪强们占有大量土地自然是违法的。所以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他们纷纷在地方享有大权的节度使交好,让其成为自己的保护伞。朝廷管不了全国所有的地主豪强。这些豪强又总有人想支持节度使。于是节度使在地方就长期拥有赖以生存的沃土。

三、节度使制度的遗存

虽说李唐社会的客观存在决定了节度使制度的确立和节度使权势的日益增大,我们对节度使制度带给社会的伤害却也有目共睹。可在李唐之后,节度使制度其实并未彻底消亡。由其是在辽代,其节度使制度甚至比唐代时的制度还要复杂。

辽代的节度使有一部分是与唐代相似的具有实权的节度使。但与此同时,辽代还存在只领虚职的节度使。这些虚衔节度使又分为三类:遥领节度使、赠任节度使和授予附庸国首领的节度使荣衔。

从部门上来说,辽代的节度使还可分为五类——宫帐节度使、部族节度使、属国属部节度使、州军节度使和头下军州节度使。后两类基本只处理汉人、渤海人相关事务,前三者则负责契丹族和其他游牧民族的相关事务。

不过毕竟已不是唐时,辽代的各式节度使又这么多,所以辽代的节度使是无法与唐代的节度使等同的。说到底,辽代也不过是以唐代的节度使制度为参考,建立起了又一套名为“节度使制度”的管理制度。真正割据一方,祸乱朝纲的唐代节度使制度,早已与李唐一起倾覆。只留下节度使叛乱、割据的故事,让节度使制度本身背上一层灰暗的幕布。

标签: 节度使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垓下之战项项羽为何无法翻盘?刘邦又为何能迅速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垓下之战,汉朝,历史解密

    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到垓下之战项羽乌江自刎,持续数年的楚汉争霸最终以项羽自尽、刘邦立国告终。那么刘邦为何最终能够成功夺取天下呢?我认为就在于刘邦战略目的的明确和对战略大局的掌控,

  • “南国诗人”梁宗岱为什么抛弃发妻娶甘少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少苏,民国,历史解密

    【1】梁宗岱和甘少苏的相识相恋,貌似一个传奇,也确实总被传说成一个传奇。当时梁宗岱是复旦大学名教授,甘少苏是个下层伶人,家境贫困,12岁就在戏班里做学徒,15岁被戏班里的一个叫黄家保的丑生强占为妻,23岁时甘少苏与他离婚,这时甘少苏已经有点名气了,做上了“正花”,但灾难仍然不断,她不久又被广西玉林专

  • 朱珪与和珅有何恩怨?他和乾隆的关系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珪,清朝,历史解密

    朱珪生于1731年,卒于1807年,享年77岁,去世之后嘉庆皇帝痛哭失声,亲自前往吊唁,而朱珪的门甚至是不能让皇帝的轿子抬进去,可见其府邸的寒酸。和珅,生于1750年,卒于1799年,是被嘉庆皇帝处死的,和珅死后嘉庆皇帝抄没了和珅的府邸,据说抄出的金钱富可敌国,和珅死的时候只有50岁。朱珪与和珅都是

  • 历史上的大唐盛世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唐盛世,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才成就了大唐盛世。一、大唐的繁荣,隋

  • 高帝求贤诏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有何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求贤诏,历史解密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为了求贤而下了一道诏令,即《高帝求贤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是年,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已有一定年头,亟需更多人才协助帝国的统治,但汉帝国此时仍未建立系统的选官制度,从而产生人才紧缺的危机;同时开国功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的“叛乱”相继平定,

  • 年羹尧宁愿死,为何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年羹尧,清朝,历史解密

    1726年,年羹尧被雍正判了“狱中自裁”,原本,年羹尧可以避免自己的这种悲剧结局。可因为他被弹劾起便始终没有任何反抗甚至自我辩解,所以便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如此凄凉境地。为何年羹尧会如此?答案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会顾及往日情分法外施恩!也就是说,年羹尧一直执着地相信雍正皇帝与他之间有情义。很明显,在这

  • 皇帝去姐姐家玩看上一女子,为了娶她送姐姐千两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子夫,汉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是一个国家的主宰,是万人之上的存在。因此,对于大部分想要获得权力或者财富之人而言,他们都会想法设法获得皇帝的芳心,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里面,就包括了皇帝的亲人。在汉朝时期,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平阳公主,此人后半辈子都在讨好自己的弟

  • 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如果不听信谗言,潼关能否守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唐朝,历史解密

    潼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安史叛军凭借这一战,攻破潼关进入关中,随即攻陷长安,唐玄宗狼狈逃出京师。本已好转的平叛形势急转直下,使安史之乱延续了长达八年之久。而潼关之败,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应负最大的责任,他的干涉,导致潼关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唐军三大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由

  • 司马懿是三国的赢家,他的绰号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诸如:诸葛亮,刘备,曹操、赵云等,那么他们有外号吗?答案是肯定的,赵云的外号大家都很熟悉了,“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白皮将军”,这些都是他的外号。因为他骁勇善战从来没有败绩,所以大家给他取名叫做“常胜将军”;还因为他是出生于常山,所以他经常自称“

  • 顺治皇帝的第一个妻子是谁?为何很少有记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顺治,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帝王身边,往往都是佳丽三千,他们很难转情于某一位女子,所以君王的爱情尤其珍稀和可贵。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说起顺治,大多都会想起董鄂妃,没错,历史上的董鄂妃是顺治的一生挚爱,因为董鄂妃,顺治做出了许多出格和超越规制的事情,对董鄂妃的爱,顺治可以说倾尽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随着董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