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宁愿死,为何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

年羹尧宁愿死,为何都不肯向雍正低头认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81 更新时间:2024/2/15 3:41:40

1726年,年羹雍正判了“狱中自裁”,原本,年羹尧可以避免自己的这种悲剧结局。可因为他被弹劾起便始终没有任何反抗甚至自我辩解,所以便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如此凄凉境地。

为何年羹尧会如此?答案是:因为他一直以为雍正会顾及往日情分法外施恩!也就是说,年羹尧一直执着地相信雍正皇帝与他之间有情义。

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年羹尧过于自不量力了。在面对利益冲突时,雍正对自己的手足尚且从不留情,何况是仅仅“情同手足”的年羹尧呢!

换句话说,年羹尧在君臣之道上是失败的,他的失败在于:他一直没有认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年羹尧的这种“认不清”在电视剧《甄嬛传》里也有被演绎。

《甄嬛传》里有几个细节,其中之一便是年羹尧和妹妹华妃还有皇帝一起吃饭时。

在剧中,年羹尧担任总督不久后便打了一次漂亮的胜战,为了犒劳他,雍正便以家宴的形式将他请到宫里与华妃和自己用餐。

正是在这次用餐时,年羹尧的一个动作直接把华妃吓得面如土灰了。

饭桌上,有一道菜是平日皇帝最喜欢吃的,可这道菜年羹尧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便喊了雍正的御用太监苏培盛给自己布菜,这还不够,他竟然还自己动手夹了那道他喜欢的菜。

皇帝见年羹尧使唤专门伺候的奴才,心里本就不悦,如今,他竟还先于自己夹了他最喜欢那道菜。如此这般做臣子法,身为帝王的雍正心里能舒服吗?

自古君臣之道里,从来是臣以君为天,可在此处,年羹尧的做法,分明是把自己当与皇帝平起平坐的存在在搞啊。

很显然,在年羹尧的心里,这是普通的家宴,不必拘礼,可再家宴,雍正也还是帝王,这点,年羹尧看不透,可妹妹华妃却看明白了。所以,饭后,她开始提醒哥哥说:“这苏培盛伺候皇上,伺候我,那都是应当的,你怎能使唤他伺候你呢?”

年羹尧听完后很不以为然地道:“不就是一个奴才吗?”

从年羹尧的回答便可知,他对君臣之道知之并不深,而之所以不深,是因为他是在雍正还是王爷时便陪伴左右的,加上自己妹妹又是皇帝宠妃,且雍正还经常各种明里暗里地对他特殊照顾。

自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年羹尧就很有些不那么讲究君臣之道了。

情义这个东西,从来是“对方可以看重,你却不能当回事”的,可年羹尧似乎并不懂这句话。这种不懂,自然也为他后来招来杀生祸埋下了伏笔。

在《甄嬛传》第28集里,还有一个关于年羹尧的细节,就是年羹尧夫人发疯病时他强行请走了宫里所有御医。

按理,臣子家里遇到突发情况派御医去诊治,这无可厚非,可将全部御医都弄到自己府里就明显有些过分了。它之最过分在于:它是完全不考虑帝王的行为。

果然,当晚,偏偏不巧的是皇帝突发头痛要寻御医,可得到的答复竟然是:御医全部被年大将军请走了。这下,皇帝能不冒火吗?当然不能。

后来,年羹尧还干了几件让雍正非常不舒服的事儿,这些事儿同样看起来很小,却又影响极大。

《甄嬛传》里,一次,雍正与果郡王正下棋时年羹尧求见。等待期间,苏培盛给年羹尧搬来了一把椅子。这其实是苏培盛给他下的一个套,之所以套他是因为他曾几次得罪过苏培盛。

年羹尧此时正功高,他自然想都没想就座下了。不一会儿,果郡王出来,年羹尧或许是坐得太舒服了,竟没有起身请安。果郡王脸上并未有任何表示,只寒暄几句便走了。

本来这也没什么,可在苏培盛跟雍正说了之后,这便变成有什么了。苏培盛在谈到果郡王与年羹尧碰面时说:“大将军还没起身呢”。

这句看似无心的话,其威力却像一个深水炸弹一样。雍正听完,当即心里就非常忌惮了。

其实,年羹尧并非想谋反,他之功高震主也并非真的觉得自己功劳如何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太把自己和雍正的情义当回事了。

所以,在《甄嬛传》最后部分,当他被革去所有职务去守城门时,他竟掏出了皇帝御赐的黄马褂穿上。从年羹尧的眼睛看去,这是他想让雍正念旧情。可从雍正处看去,这恰恰是再次不为自己设想。

雍正看来,年羹尧这黄马褂一穿,百姓势必会觉得他昔日功劳大,连黄马褂都赐了如今却看守城门,这皇帝也太不地道了。于是乎,年羹尧的这个举动不仅没让皇帝念旧情,反而更让皇帝起了杀心了。

可叹,年羹尧至死才明白:自己以为的“情义”,仅仅是他自己以为罢了。

标签: 年羹尧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去姐姐家玩看上一女子,为了娶她送姐姐千两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子夫,汉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是一个国家的主宰,是万人之上的存在。因此,对于大部分想要获得权力或者财富之人而言,他们都会想法设法获得皇帝的芳心,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里面,就包括了皇帝的亲人。在汉朝时期,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平阳公主,此人后半辈子都在讨好自己的弟

  • 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如果不听信谗言,潼关能否守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玄宗,唐朝,历史解密

    潼关之战是安史之乱中的一场关键战役,安史叛军凭借这一战,攻破潼关进入关中,随即攻陷长安,唐玄宗狼狈逃出京师。本已好转的平叛形势急转直下,使安史之乱延续了长达八年之久。而潼关之败,老迈昏聩的唐玄宗应负最大的责任,他的干涉,导致潼关守军几乎全军覆灭,唐军三大名将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由

  • 司马懿是三国的赢家,他的绰号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塑造了一大批英雄豪杰,诸如:诸葛亮,刘备,曹操、赵云等,那么他们有外号吗?答案是肯定的,赵云的外号大家都很熟悉了,“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白皮将军”,这些都是他的外号。因为他骁勇善战从来没有败绩,所以大家给他取名叫做“常胜将军”;还因为他是出生于常山,所以他经常自称“

  • 顺治皇帝的第一个妻子是谁?为何很少有记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顺治,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帝王身边,往往都是佳丽三千,他们很难转情于某一位女子,所以君王的爱情尤其珍稀和可贵。顺治皇帝无疑是个异端。说起顺治,大多都会想起董鄂妃,没错,历史上的董鄂妃是顺治的一生挚爱,因为董鄂妃,顺治做出了许多出格和超越规制的事情,对董鄂妃的爱,顺治可以说倾尽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随着董鄂

  • 纪·哈·纪伯伦的作品有哪些?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纪·哈·纪伯伦,阿拉伯诗人,历史解密

    纪伯伦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

  •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什么历史评价这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高炽,明朝,历史解密

    明仁宗朱高炽于1424年9月即位,仅仅在1425年5月便病重去世,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不过,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很短,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却普遍较高。庙号“仁宗”,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那么,为什么朱高炽在位时间还不到一年,就能获得历史的一致好评呢?实际上,史书评价朱高炽,并非仅仅是从他即位的那段时间来

  • 华佗的“麻沸散”失传后,古人要动外科手术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一:华佗遇难,古人动手术咋办?在常见杀伐果决的三国历史上,神医华佗的遇害,却是叫多少后人唏嘘的痛事。这位奔波于三国战火间的一代名医,凭一手登峰造极的医术,专攻各色疑难杂症,上演了各种“治疗奇迹”。却在救命无数之后,偏偏触了三国枭雄曹操的霉头,最终悲情死于狱中。他一笔一笔记载了一生,凝结他辉煌医学成就

  • 北宋被迫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杨家将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北宋,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古代皇帝中著名的有道明君。自唐朝覆灭之后,中原陷入分崩离析、连年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绵延不绝,给天下百姓造成深重苦难。英雄的赵匡胤应运而生,“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先后灭掉各地的军阀和割据势力,山河大地重归一统。赵匡胤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军事才干了

  • 陈继儒作品小窗幽记中经典名言鉴赏 值得细细品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小窗幽记,历史解密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是一部儒家通俗读物,由明朝陈继儒创作。《小窗幽记》共十二卷,集合格言警句类小品文。1、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恩情蜜爱是我的仇敌;富贵荣华足以拖累身心。2、是技皆可成名天下,惟无技之人最苦。只要有技艺就能扬名天下,只有无技艺的人最为痛苦。3、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

  • 咸丰皇帝娶了一对姐妹,姐姐活了35岁,妹妹玉嫔只活了21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玉嫔,清朝,历史解密

    古代人在某方面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保守,民间姐妹共侍一夫的情况并不少见,从清朝初期开始姑侄三人共同入宫为妃的现象就存在,她们是皇太极一朝的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以及著名的海兰珠宸妃。咸丰帝的后宫中也存在着一对姐妹花,她们出自叶赫那拉氏家族,二人一母同胞,姐姐后来成为了璹嫔,而妹妹则成了玉嫔。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