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皇帝很古怪,拍错他的马屁下场很惨?

这个皇帝很古怪,拍错他的马屁下场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07 更新时间:2024/2/13 6:19:01

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即1768年秋,浙江举行三年一度的秋闱。临安县秀才鼎大老远赶来应试。他是老考生了,年过五旬,久经考场,但仍是新生,也太难为他了。徐秀才觉得已经皤然白发,高中的机会不是很多了,所以提前做了很多准备。那两年有个重大时事:乾隆平定了缅甸叛乱,取得辉煌胜利。徐秀才猜这次一定会考这个题目。

他猜题至此,特别兴奋,冥思苦想,积多年之学,反复修改,作就一篇《平缅表》,并将其倒背如流,单等上了考场,一挥而就,拔得头筹。

他的思路没错,作题目常与时事挂钩,这是出题的老套路了。但出题专家却总是给考生出难题,以刁难考生为乐。你猜题,他反猜题。果然,徐秀才上了考场,傻眼了:作文题目与乾隆平定缅甸没关系。他只押了这题目,也只做了这题目、背了这题目,面对完全陌生的题目,叫他如下笔?

他咬了半天笔杆,硬是一字也写不出,心里冰凉。就如此交白卷吗?徐秀才不甘心。他心一横,管他呢,我还是写我的《平缅表》吧,文章是歌颂皇帝英明的,如果皇上看到了,圣心大喜,说不定能被破格录取呢!于是他奋笔疾书,一字不漏地把《平缅表》写在了试卷上。

文章是背抄完毕了,他对自己跑题的作文能不能获取高分并无多大信心。依据阅卷常理,对跑题者,哪怕文章写得再好,也都是记零分的。徐秀才想,这文章写得特殊,也须走特殊路子,才能以达圣听。急中生智,徐秀才想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点子:他用拴筐的细绳子,在脖子上绕了两圈,自挂在考场悬梁上。此举意在闹出个公共事件,引起关注。徐秀才悬梁未几,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监考老师喊人救他下来,据说人工呼吸了多次,才把他抢救过来。

考生在考场自杀果然引发很大关注。然而当时的新闻导并没往应试教育的方向上引。清国上下,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徐秀才莫非要自绝于帝国、自绝于人民?这问题就大了。徐秀才非但没有得到慰问与同情,反被移送到司法部门,当案子来审了。首个问题就是问他为什么要自绝于皇皇盛世。徐秀才不便把真实心理说出来,只好编故事,说是临考前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考场里,有人呵斥他,不许他考试;又见一个白胡子老人,挑帘进来,一晃不见了,把他给吓着了。说完,徐秀才又赶紧辩白,说自己是个好秀才,思想好,文章好,在考场上还写了一篇政治正确、学识深厚、立意高远、文笔了得的《平缅表》。

于是审讯转到审理文章上来了。《平缅表》里有句:“黑雾漫空,化作祥云瑞霭;妖云满野,变为赤日行空。”这句子对偶亲切,文笔优美,应得高分才是,但乾隆却看出这话有大问题:“黑雾漫空”,你是说大清国墨黑了天?“妖云满野”,你是说朝廷之上妖孽当道?徐秀才解释:黑雾与妖云比喻的是缅甸匪徒,喻体不是吾皇与我朝。但乾隆不信徐秀才这一套,他们认定徐秀才借歌颂之名,行诽谤之实,最后给他严厉处分发配边疆。

乾隆之心确实难猜,不单是徐秀才猜不准,很多人都猜不了。1780年,湖南秀才艾家鉴参加省考,可能也是事先押了题,没押对,到了考场,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他曾在县里当过秘书,晓得些社情民意,心里想:考得这么差,经世纬国没机会了,不能行政施政了,那就我以我血荐吾皇吧。

于是放着作文题不做,做了些参政议政,如鹤峰州学进学名额原为八名,请增加四名;如州城兵营军粮原由荆州北路运送,请改为南路……并写了首诗表白心迹:“妄求名誉赴科场,忽忆弊端敢缕。下顾今朝枉到此,惟祈百姓颂君。”

意思是挺好的,位虽卑却未忘国。艾秀才猜想,若是皇上看到自己对国家这么忠心耿耿,说不定能因此打动皇上,别具一格降自己这人才。不料,乾隆却将其以“妄控罪”治罪,充军乌鲁木齐。

徐鼎以为歌颂乾隆英明,即使文不对题,也当念他一片忠诚,给他一个官做做,结果猜错了皇上心思—他以“纵横之徒,借以上书,巧言令色,希求进用者,杖一百”之律例,被判处打屁股100板,革去生员资格。

标签: 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前,归服蜀汉的孟获为何没来救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孟获,历史解密

    公元263年,也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38年后,司马昭下令三路大军伐蜀,由钟会为主帅,魏军攻入汉中,蜀汉大将军姜维从沓中虚晃一枪,退守剑阁。将魏军全部挡在剑阁,进退不得,由于补给困难,而又无法攻克,钟会已有退兵打算,但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偷渡到成都,经过700余里的无人区,出现在成都腹地,感兴趣的读

  • 明朝不让王爷留在京城,为什么清朝不让王爷离开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一种统治制度,叫作分封制。天子登上皇位之后,把幅员辽阔的土地一块块分给诸侯王们(王室子弟和功臣),让他们有自己的小藩国,众星拱月一样拱卫王室。后来秦始皇确立了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会参考分封制的经验,来寻找让王朝稳定的办法。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然后,他颁布了这

  • 晏几道最痴情的一首词,最后一句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晏几道,北宋,历史解密

    北宋宋坛有对情痴父子,父亲写了一辈子情词,儿子也承乃父之风,把情词写得出神入化,这对父子就是晏殊、晏几道父子,世称“二晏”,也叫“大小晏”。晏几道是晏殊第7子,世称晏小山,作为最小的儿子,他也是最受宠的一个,他出生没几年晏殊就拜相,位极人臣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晏几道,和父亲一样14岁就做了进士,而后

  • 揭秘:为啥说司马衷是靠儿子司马遹才保住了太子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朝,历史解密

    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当时,他的祖父司马昭、父亲司马炎都还是曹魏的臣子。公元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称帝建国。当时,司马衷才七岁,司马炎并没有急于立他为皇太子。原因很简单,司马炎知道这个儿子不够聪明,甚至有点弱智,担心他将来担不起重担。为此,司马炎还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加以教导,希望儿子成才。两年

  • 他当了十个月皇帝,没曾想却影响了中国的一个世纪?死因至今未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也是明朝的第四任皇帝。在他为政期间,留下的举措影响了中国一个世纪。不过他只当了十个月皇帝,就忽然暴毙了,他的死因一直到现在还不为人所知。朱高炽从小就长得胖,史书记载他少年时出行需要两个太监扶着才能正常行走,这就导致了明成祖朱棣不喜欢他。要知道朱棣可是通过武力谋朝篡位当

  • 明末清初的艺术流派:金陵画派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金陵画派,清朝,历史解密

    金陵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艺术流派,以龚贤为首。据画史载,一般公认者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支引人注目的画派,世称"金陵

  • “千古一帝”的康熙,为什么让一群孩子生擒鳌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在位61年,先后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征葛尔丹、北抗沙皇。为大清康乾盛世奠定基础。鳌拜,满族镶黄旗人,出身清朝名门望族,武将世家,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鳌拜出身将门,自身也是战功赫赫,早年就追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深得皇

  • 三阿哥胤祉没参与夺嫡,又没支持其他人,为何雍正还要清算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是清朝子嗣最多的皇帝,原本儿子多,可以解决无人继承的难题,可儿子多了也不好,因此就产生了“九子夺嫡”的局面。最后四阿哥胤禛获胜,其余的皇子,没几个有好下场的。雍正即位以后,开始清算与他对立的兄弟,这些人一来是当初直接与他争皇位,二来是在九子夺嫡中,没有站在他这边。可三阿哥胤祉既没参与夺嫡,又没主

  • 高适与李白本是挚友,为何后来关系决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适,唐代,历史解密

    高适,字达夫,是著名盛唐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是雄浑悲壮。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适的故事吧。盛唐时期,不仅是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期涌现了数不胜数的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之涣、高适、王昌龄等,他

  • 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如演义中那样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刘禅,历史解密

    三国里面,若论最聪明的人,可能有的人会说诸葛亮,有的人会说曹操,有的人会说司马懿;然而若是问最蠢的人,估计绝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刘禅。毕竟,谁叫他是付不起的阿斗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然而历史真如《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字公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