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到死都没能封侯,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广到死都没能封侯,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4/1/26 5:50:4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所写,诗中所写的“龙城飞将”正是汉朝率兵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李广

李广是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猛将,他武艺高强,箭术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有人曾评价过李广的箭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射箭宗师,就连春秋时赵国的箭术大家飞卫、楚国的射箭能手养由基都不是他的对手。

李广一生战功赫赫,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李广一直都在为汉朝出生入死,可以说在卫青霍去病没有“出道”时,李广就是汉朝独一无二的战神,当时李广将匈奴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有时匈奴士兵听到是李广带兵打仗,几乎都是不战而降。

李广是汉朝的战神无疑,同样他也受到汉朝三代皇帝的信任与赏识,一员武将可以像李广一样得到皇帝赏识是很不容易的。但李广这一生也有困苦,他的困苦就是征战一生,最终却难以封侯,这对一直梦想被封侯的李广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李广是秦朝大将李信的后代,从李信开始他们李氏家族都担任“仆射”这一官职,这一官职也导致李氏家族世代练习射箭。李广作为李氏家族的子孙自然也不例外的学习射箭,李广由于天资聪慧,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练得一手好箭法,李广也凭借一手好箭法被汉朝的募兵处招募到军营之中。

公元166年是李广扬名立万的一年,这一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朝城池萧关,这时李广正跟随大部队驻扎在萧关,匈奴的入侵给了李广立功的机会。李广凭借高强的武功、精准的箭术,射杀了很多匈奴敌将,这一战李广的名声响彻华夏大地,整个汉朝包括匈奴都知道大汉有个年轻的神射手李广。

汉文帝也知道李广在守卫萧关的战役中立有大功,于是汉文帝亲自褒奖李广,并提拔李广为汉中郎,李广也从那一刻起,正式开始他征战沙场的一生。汉文帝去世以后,汉景帝继承皇位,景帝继位以后按照惯例提拔一些有功的年轻将军作为自己的心腹,李广有幸在被提拔的名单里,汉景帝此次将李广提拔到陇西都尉的官职,后又将李广改任为大汉的骑郎将,专门统领大汉骑兵。

李广当上骑郎将以后一直统领汉朝骑兵对抗匈奴的入侵,李广带兵有方一次次重挫匈奴。当时汉景帝正在汉朝内部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边疆稳定,正是因为有了李广镇守边疆,才使得汉景帝可以专心的发展经济,可以说“文景之治”的形成,李广也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汉景帝去世以后,当时的皇太子刘彻正式继位,刘彻继位以后就将李广调到未央宫做禁军统领,此时的李广已经是年过四十的中年将领。

汉武帝登基以后,对匈奴开始主动进攻,因为匈奴已经欺负了汉朝几十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汉朝子民一直都在忍辱负重,武帝要为他的爷爷、父亲和所有被欺负的汉朝子民出气,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攻打匈奴,而李广就是汉武帝攻打匈奴的开路先锋。

李广奉汉武帝的圣旨主动进攻匈奴,最开始的几次战役李广确实打出了汉朝的威风,也使他自己的名气更上一层楼。而在公元前137年,李广遇到了他人生中的“滑铁卢”,因为在这一年李广由于孤军深入兵败被俘,最后李广虽然成功逃走,但由于士兵损失过多,汉朝官吏要判处李广死刑,后汉武帝认为李广生平功劳太大,不宜将他处死,于是汉武帝下令剥夺李广的官职,将李广贬为庶民。

后李广又重新被汉武帝用,因为匈奴再一次进攻汉朝的辽西,武帝无将可用只好启用了败军之将李广,李广上任以后成功打败匈奴的入侵,因此汉武帝又将他重新封为将军。

后李广又跟随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起讨伐匈奴,但李广由于轻敌冒进迷失了道路,导致错失了全歼匈奴的战机,朝廷派官员前来问罪,但六十多岁的李广不想受笔吏之苦,于是自杀身亡。就这样战功无数的大将军李广,没有死在别人的刀下,反而是死于自己刀下,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虽然李广自杀很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他一生战功无数可惜却没能封侯,很多人都说李广没能封侯是因为汉景帝、汉武帝薄情寡恩,完全忘记了李广的功绩,所以不给他封侯。但笔者认为李广没被封侯全是因为他自己的自作自受,他自己曾做过使皇帝难以容忍的两件事儿,这两件事儿才是导致他不被封侯的真正原因。

李广做的使皇帝难以容忍的第一件事儿:没有政治头脑,私自接受梁王的封赏。

汉景帝继位不久就发生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前去平定叛乱,此时的李广被周亚夫任命为征讨七国的先锋,而李广在征讨七国的战役中也立下大功。七国败退撤军时,李广奉命追击吴蜀叛军,李广率军冲入敌阵,将吴蜀大军杀的人仰马翻,吴亡也因此自杀身亡。

李广在征讨七国叛乱时立下大功,这个功劳足够他封侯拜将。可是平定七国叛乱以后,他不但没被封侯拜将,汉景帝对李广的宠信反而减少了。其实李广失宠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李广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封赏,并且接受了梁王赐给他的将印。

李广接受梁王封赏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汉景帝的耳朵里,汉景帝得知此事当然是一百个不乐意,所以在李广班师回朝后没得到汉景帝的一丝封赏,从李广接受梁王将印那一刻起,李广注定不可能在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封侯。

李广做的使皇帝难以忍受的第二件事儿:不顾法律,私自杀死朝廷命官。

公元前137年,李广兵败被贬后就一直隐居在蓝田县,有一次李广打猎回来的有些晚,就被截在了霸陵庭,霸陵庭尉说什么都不让李广通过,李广只好在城外休息一宿。

李广被汉武帝重新启用后,他上书汉武帝要将霸庭陵尉调到自己的身边做官,汉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没过多久霸庭陵尉就到李广处报道。李广见到霸庭陵尉后,没说什么提剑就杀死了霸庭陵尉,然后上书汉武帝请罪,当时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所以并没有过多怪罪李广,只是说了他两句便让他继续带兵抵御匈奴。

李广这么不顾法律私自将霸庭陵尉杀掉,这一行为是真正的得罪了汉武帝,因为哪个统治者都想要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将军,但李广的做法多少有些飞扬跋扈,也就是从他杀掉霸庭陵尉那一刻起,汉武帝就一定不会给李广封侯了。

凡事都是有因才有果,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李广若不是因为做错了这两件事,想必在汉景帝时期就已经被封侯,根本就等不到汉武帝时期,所以说李广难封都是他自己自作自受,怨不得景帝、武帝薄情寡恩。

标签: 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贾科莫·普契尼代表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著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 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 齐国为什么谁都要打?最后被群殴了吧,不过群殴齐国是谁先牵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结束,紧接着就来到战国时期,一提到战国少不了说一说战国七雄,三国是三分天下,那战国就是七分天下。今天就挑几个介绍一下。第一位就要说到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秦国在春秋时期是比较势弱的国家,在秦孝公当政的时候,秦国战事连绵不断,由于国力落后,一直受到其余各国的轻视,但这也是给足了秦国发展的机会,秦

  •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侯景,南北朝,历史解密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动乱、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

  • 如果古代没有割让土地的话 如今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国土,历史解密

    国土,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你看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被欺压驱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土。而在和平时期,国土辽阔,又可以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可以纵深的空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说我们国家吧,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土面积,为数十亿国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也比较频繁,那假设从

  • 陶弘景的轶事典故哪些?他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弘景,南梁,历史解密

    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

  • 刘备为什么会让关羽镇守荆州?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最先描写的是刘氏皇族衰落,各路诸侯争霸的场面,后来又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三国争霸的历程,最后三国终于覆灭,司马家族独掌政权。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三国争霸的过程了,他们为了生存就联合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选择撕毁合约。其中有一个地方,引起了极大的纷争,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时期的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东吴,共59年。最短的是蜀汉,43

  • 揭秘: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

  • 清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比砍头更可怕,犯人想自杀都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法律法规是立国基本,法律法规都是在公德规则之中保持公共秩序的天然屏障。从古至今,刑诉法制订的最本质目地就是说让人向善,具有文化教育警告的功效,历朝的酷刑都从使犯罪分子“知耻其志改”下手,可是,幅度各不相同,以至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处罚变向的变成了侮辱。清代有个十分残酷的酷刑,比凌迟更恐怖,犯人愿意自尽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要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不韦,秦始皇,历史解密

    仲父,即古代时,父亲的大弟。“仲”字代表兄弟排行的次序,故有“伯仲叔季”之说,仲就是中间的意思。嬴政登基称帝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人说吕不韦和秦始皇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当初异人被派到赵国做人质,本来和秦王的位置没有任何的联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