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古代东宫是什么样子的?属官制度如何?

在古代东宫是什么样子的?属官制度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40 更新时间:2023/12/6 1:22:53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古代皇权社会,皇权的顺利交接是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对于太子的培养便显得至关重要,为此历朝历代在储君设立之后(清代除外),都为储君配备了相当完善的官僚系统,而这套官僚系统大致可以分为教育系统和辅佐系统两类,全面负责储君的教导和朝政熟悉工作,从而保证太子日后顺利接管朝政。由于太子属官极为完善,几乎对应着朝廷的所有部门,故而才有“微缩朝廷”之称。

虽说历朝历代对于皇子的培养都较为严苛,但对于储君来说,除了要掌握基础的诗书礼仪等知识外,还需要掌握朝政处理的相关知识,因而关于其教育便显得至关重要。

1、商周时期:此时已经开始出现负责教导储君的官职,根据《通典·职官·东宫官》的记载,当时设置有“师、保、太傅、少傅”等职位,其中太傅、少傅负责教导储君君臣父子之道,师负责教导知识,保则负责教导其修身。

2、秦汉时期:此时的东宫属官已经初具规模,其中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而太子少傅则不仅要负责辅导太子,还要管理太子的全部官署。而在太子的属官之中,庶子是太傅和少傅的属官,洗马则负责教导太子政事、文理,太子门大夫主要掌管太子宫的宿卫,舍人原本也负责东宫宿卫的,后来则兼管秘书、侍从之职。此外,还有太子宾客,负责赞相礼仪,也就是规劝太子过失。

3、两晋南北朝:西晋愍怀太子时始设六傅,也就是后来的三师三少,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主要负责的太子的教导和辅佐,不过人数多少不一。此时,负责掌管太子宫事务的詹事一职开始偶尔出现,一般设有家令、率更令、仆三卿等。

4、隋朝时期:隋朝仍设三师三少负责教导和辅佐太子。虽不再设立詹事,但却设有门下坊、典书坊、左右卫等,其中门下坊兼领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六局;典书坊兼领内坊(主管太子宫事务)、内厩;左右卫则主管太子宫的宿卫。

5、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东宫属官开始初步得以完善,此后三师三少成为赠官,不再常置,转而以詹士府负责掌管东宫事务。詹士府掌东宫家令、率更、仆三寺及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监门、左右内十率府之政,主要负责管理东宫行政事务,可以说是朝廷尚书省的微缩版。此外,隋朝的门下坊改称左春坊,殿书坊改称右春坊,同为詹士府内部机构,职似朝廷中书省、门下省的微缩版。

6、宋朝时期:宋朝的东宫官则不太固定,通常由其他官员兼任,例如以丞相兼师傅、参政兼太子宾客。同时开始设立侍读、侍讲,并设资善堂作为太子读书地,设翊善纠正太子过失。

7、元朝时期:元朝时期更为混乱,不仅三师三少不常设,就连詹士府也时而设置、时而撤销,名称也通常被改为徽政院、储庆使司、储政院、宫傅府等。

8、明朝时期:明朝时重新恢复詹士府,同时还有所扩充,下设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等部门,统府、坊、局之政事,其中左、右春坊各设大学士掌管,并各置庶子、谕德、中允、赞善、司直郎等;经局官则设洗马、校书、正字等。同时,设大本堂收集古今图籍,召四方名儒训导太子、亲;设文华堂作为太子读书地,由诸儒轮班教导,并选拔才俊之士入充伴读。

清沿明制,詹士府事务后来被并入内三院,由于雍正之后改为秘立太子,故而东宫属官不再设立。

为何说“东宫”是微缩版的朝廷

虽然东宫属官历朝历代各有不同,但和当时朝廷的官职对应起来分析不难发现,所有的东宫属官均能在朝廷中找到对应的官职。可以说,东宫的官职,几乎就是以朝廷为蓝本设置的,只是职权有所缩小罢了,这其实也是为了使储君日后能够顺利执掌朝政在做准备。

例如秦汉时期的太子府的太子庶子,其作为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的副手,其实对应的就是皇帝身边的侍中。我们再以相对完善的唐朝为例,詹士府其实对应的就是朝廷的尚书省,而左右春坊对应的则是朝廷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其中左春坊下设的左庶子、中允、司议郎等,主要负责侍从、赞相礼仪,驳正奏、监省封题,印署覆下太子令书,送詹事府,其职责就相当于门下省的侍中、侍郎、给事中;而左谕德、左赞善大夫等,主要负责教谕、规讽,其职责又相当于门下省的左散骑常侍与左谏议大夫。

而“东宫”作为微缩版朝廷的另一个典型例子,便出现在太子监国时期,根据《大唐六典》的记载,“若皇太子监国,詹事及左、右庶子为三司使,则司直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启状,详其可否,以申理之。”

唐朝的三司,指的就是御史台、中书省、门下省,是拥有“大事奏裁,小事专达”权力的,而从《大唐六典》的记载来看,一旦太子监国,詹士府的詹事和左右春坊的左右庶子便直接升任三司使,立刻便组成了新一任的领导核心。

与唐朝一样,明朝的太子属官同样有此特点,最为典型的便是太子左右春坊设置大学士的时间点,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取消了丞相制度,开始由皇帝直接统辖六部。但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朱元璋又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置殿阁大学士,而与此同时,朱元璋便立即在太子的左右春坊设置大学士一职掌管事务。

事实上,太子作为国之储君,将“东宫”打造为微缩版朝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太子可以尽早的熟悉朝廷的运转模式,一旦皇帝驾崩,太子便可迅速接管朝政,有效避免了因权力更迭而导致的朝政混乱。

标签: 东宫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广到死都没能封侯,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历史解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所写,诗中所写的“龙城飞将”正是汉朝率兵抗击匈奴的大将军李广。李广是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猛将,他武艺高强,箭术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有人曾评价过李广的箭术,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射箭宗师,就连春

  • 贾科莫·普契尼代表作品有哪些?为什么他的作品这么著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贾科莫·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普契尼的第3部歌剧《玛侬·雷斯考特》(MANON LESCAUT)于1893年公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它连结了普契尼与剧作家雷基·伊利卡(Luigi Illica)及乔赛普·贾科萨(Giuseppe Giacosa)的关系。他们在接下来的3部歌剧共同合作,后来成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这3部歌剧分别是:

  • 齐国为什么谁都要打?最后被群殴了吧,不过群殴齐国是谁先牵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结束,紧接着就来到战国时期,一提到战国少不了说一说战国七雄,三国是三分天下,那战国就是七分天下。今天就挑几个介绍一下。第一位就要说到最终统一六国的秦国,秦国在春秋时期是比较势弱的国家,在秦孝公当政的时候,秦国战事连绵不断,由于国力落后,一直受到其余各国的轻视,但这也是给足了秦国发展的机会,秦

  • 揭秘:凶狠残暴的侯景是靠什么“成功”发动叛乱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侯景,南北朝,历史解密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叛乱事件之一。侯景之乱不仅使南朝萧梁政权遭受到毁灭性打击、给南梁经济和百姓带来一场空前浩劫,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南北朝的社会、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制造这场空前动乱、浩劫的主角——侯景,投靠南梁时却只有

  • 如果古代没有割让土地的话 如今的国土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国土,历史解密

    国土,是一个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你看犹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被欺压驱赶,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土。而在和平时期,国土辽阔,又可以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提供可以纵深的空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就说我们国家吧,世界排名第三的国土面积,为数十亿国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也比较频繁,那假设从

  • 陶弘景的轶事典故哪些?他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陶弘景,南梁,历史解密

    辞官归隐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

  • 刘备为什么会让关羽镇守荆州?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最先描写的是刘氏皇族衰落,各路诸侯争霸的场面,后来又花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三国争霸的历程,最后三国终于覆灭,司马家族独掌政权。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就是三国争霸的过程了,他们为了生存就联合在一起,为了各自的利益就选择撕毁合约。其中有一个地方,引起了极大的纷争,这个地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时期的11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曹操长期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死后,他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另外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曹魏建国后,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年号为“章武”,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东吴,共59年。最短的是蜀汉,43

  • 揭秘:孝庄太后如何培养康熙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在康熙皇帝玄烨的生命之中,如果要列出与他感情最深、影响最大、令他又敬又爱、钦佩有加的人,大概他会毫不犹豫地写下:祖母孝庄文皇后。玄烨从小就饱受冷遇和不幸,是在祖母的呵护下,才得以顺利地长大成人;在他最受苦难的时候,是祖母给予他以温暖和关怀;在他仅仅8岁的时候,是祖母毅然决然地将江山社稷的重任放在他的

  • 清代最残酷的一种刑罚,比砍头更可怕,犯人想自杀都没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法律法规是立国基本,法律法规都是在公德规则之中保持公共秩序的天然屏障。从古至今,刑诉法制订的最本质目地就是说让人向善,具有文化教育警告的功效,历朝的酷刑都从使犯罪分子“知耻其志改”下手,可是,幅度各不相同,以至于,一些比较严重的处罚变向的变成了侮辱。清代有个十分残酷的酷刑,比凌迟更恐怖,犯人愿意自尽